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人们的价值观念、婚姻观念、家庭观念因其所受到的冲击,逐步发生着变化。与传统价值观念、婚姻观念、家庭观念相比较,孰优孰劣,或更适合于现代人,尚需要社会的检验。“离婚不离家”现象便属于此一类问题。所谓离婚不离家,即夫妻双方虽已在婚姻登记管理机关办理了离婚手续或经法院判决解除了  相似文献   

2.
以我们的错误为戒:希望建立以家庭为中心的现代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些西方国家所进行的实验,招致过多传统家庭替代形式的出现。然而,客观的研究显示,此等替代形式削弱了婚姻制度与家庭,而婚姻与家庭正是社会的基础。这就引起了许多社会问题,我们必须从这种错误当中吸取教训,发展适当的策略,使年轻人对婚姻有适当的准备,从而使离婚案例有可能减少。美国家庭的现状美国一直是受到婚姻与家庭生活瓦解的现代潮流严重冲击的国家之一。美国在世界各国中素有离婚率最高的弊病。在美国头婚夫妇中有一半以上离婚,二婚夫妇情况更糟,有60%的离婚率。直到最近还有人认为,离婚率在80年代已经达到了顶点,然而,威斯康星大…  相似文献   

3.
婚姻动机,是指男女双方对婚姻行为所产生的内在的、主观的愿望、目的或意向,也就是激劢男女双方结婚或离婚的原因。社会生活实践一再证明,婚姻动机是否正确,对婚姻、家庭关系影响极大。从婚姻、家庭关系的建立过程来看,目前我国城市中青年的婚姻一般经历这么叫个阶段:择偶→恋爱→缔结婚姻→建立家庭。婚姻动机作为婚姻的一种思想指导,始终在起作用。择偶标准(以爱情、理想、事业为标准,还是以财、貌等为标准)实际上是婚姻动机的亮相;恋爱和缔结婚姻则是从婚姻动机到建立婚姻关系的实践过程;长期的家庭生活则是对婚姻动机的一种检验。开什么花,结什么果。从许多婚姻纠纷、离婚案件来看,追本溯源,都和最初的婚姻动机有很大关系。婚姻动机作为一种思想、心理因素,是主观的,但是它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的动因深藏于经济事实之中。一定婚姻动机归根结蒂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的反映。在我们当前的社会中,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  相似文献   

4.
美国的离婚率,自1965年以来出现了戏剧般的增长。现代青年婚姻40%是以离婚而结束的。牵涉到孩子的离婚数目正在增长,父母再也不可能因孩子的缘故而继续生活在一起,因为再婚率的增长跟不上离婚率的增长。所以有更多的孩子生活在单身父亲或母亲的家庭中(也称残缺家庭)。1978年将近20%的十八岁以下的孩子生活在残缺家庭,由1960年的5.8万增加到1978年的11.7万。据统计,七十年代出生的孩子,40%到50%生活在残缺家庭中。另外,16%的残缺家庭是由于离婚后非婚出生孩子造成的。结过几次婚的妇女中,25%在婚姻破裂期间生过孩子,其中11%是在分居和离婚期间,  相似文献   

5.
离婚所带来的解放效应在美国已成为流行的话题。调查表明,美国人已不象老一代那样看重白头偕者的婚姻了。这种趋势在所有的发达国家都显而易见,但是没有一个地方的人们会象美国人那样对家庭破裂谈论得如此洋洋得意,津津有味。一张问侯卡片上这么写着:"离婚有益于健康!看看它如何加快了你的血液循环吧!"《离婚与新的开端》这本书中提到了离婚的优越性:单亲可以"发挥自己的举趣,满足自己的需要。钱即使少些,也能合意地使用。"根据一份调查,80%的离异妇女和50%的离异男人都说离了婚日子好过些。适合于离异父母送给孩子的另一种问候…  相似文献   

6.
张燕  王露璐 《唐都学刊》2013,29(5):6-10
“政策性离婚”是指因国家政策的变化而出现的离婚现象,其实质是通过假离婚等非常规方式规避政策的限制,以实现个人或家庭利益的最大化。诱发“政策性离婚”的伦理因素包括:经济利益至上导致的婚姻伦理关系的淡化、道德监督缺失带来的婚姻主体道德责任的弱化以及制度伦理失范引发的社会道德环境的恶化。为了减少“政策性离婚”等类似社会现象的发生,必须强化个体道德自律,坚守婚姻的道德底线;健全道德监督机制,促进社会生活的规范化;推进制度伦理建设,维护社会的正义与和谐。  相似文献   

7.
中国有句古话,“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意即婚姻之事乃是人生旅途中的一个自然发展阶段。美国人在婚姻上大抵也是如此。如同美国人的家庭模式已发生重大变化一样,美国人的婚姻也经历了从传统方式转为现代方式的变化。这种在婚姻方面发生的变化,一方面折射出美国社会的大变迁──由一个相对封闭、传统性的前工业社会到一个高度发达、全面开放的后工业社会。另一方面,这种变化还反映了美国人在婚姻观念上的大转变──婚姻中的功利因素趋于下降.婚姻中的感情成分不断上升。走了圣坛的婚姻观从历史发展来看,美国早期殖民时期的婚姻习俗基…  相似文献   

8.
离婚调解     
要说当下老百姓生活发生深刻变化的事,“离婚更容易了”算是一桩。这也难怪,自从新的“婚姻登记条例”颁布实施,把离婚属于个人的隐私保护起来后,公民离婚再不用经过谁谁同意了,只要夫妻双方和当时结婚时那样,属于完全自愿,便可办理离婚手续,比以前人性化和简便化了。在此背景下,我国正进入新的一轮离婚高潮。这一现象引起了社会对婚姻诚信的担忧。为了挽救婚姻当事人的婚姻危机,有的地方成立了“婚姻救助站”,劝导婚姻当事人,冷静对待离婚。对此,有人提出相反意见,认为离婚是法律赋予婚姻当事人的自由,是一项法定权利,婚姻登记机关不能有任何干预的成分。本期话题将围绕这一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
今年36岁的舒心一直从事婚恋研究工作。2001年,他在上海一家报纸开辟“离婚”专栏,专门写稿给那些处于婚姻困惑的人群作婚姻分析,让他们走出婚姻迷途。这个专栏引起了许多热心读者的关注,他们纷纷给他打电话,倾诉婚姻中的困惑。舒心为此开通了一部免费咨询热线电话。通过这条热线,舒心接触了许多需要“婚姻”帮助的人。舒心给他们出谋划策,对于那些无可挽回的婚姻,就建议他们离婚,并给他们进行“离婚”指导。离婚,往往涉及到子女抚养、财产分  相似文献   

10.
转型期中国城市离婚率上升的社会学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转型期中国城市离婚率上升,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我国女性独立人格意识不断增强,因而女性主动提出离婚者增多;男女广泛的社会交往,为婚外恋情的发展提供了条件,造成了婚姻的不稳定,大量的人口流动,促成了大量的夫妻两地分居,使婚姻的稳定受到侵扰;新的家庭形态的衍生,为离婚提供了方便;以利结合的婚姻在利害关系发生变化时,婚姻很容易解体;一夫多妻的封建婚姻变相复活,造成一些人夫妻感情破裂,导致夫妻离异;涉外婚姻增多,但这种婚姻很不稳定;还有一些信教群众因信仰宗教而导致离婚。从社会发展规律看,我国城市离婚率上升有着某种必然性。就一些婚姻的解体表现出的社会进步意义,我们应该给予肯定;对于那些反映着人类婚姻文化的倒退、表现了对人性的否定等等的离婚,我们应该给予鞭挞和批判。而对于离婚给个人和社会所带来的问题,造成的负面作用甚至不幸,应该进行客观的提示,从而使人们能够有一种理性的认识,能够审慎地对待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1.
婚姻暴力是指发生在已婚夫妻、同居男女、已离婚或分居的男女、关系等同于夫妻的男女之间的暴力行为。婚姻暴力在日本曾长期被作为家庭私事来思考和处理。20世纪80、90年代以来,日本婚姻暴力逐渐从潜在化走向明显化,并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进入21世纪后,中央和地方政府更是把消除婚姻暴力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出台了相关法律、政策,采取了一些具体措施,在全社会建立起了一个预防、干预和消除婚姻暴力的安全网络。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日本的"中老年人离婚"数量逐年增加.其原因主要有:人们婚姻观念的变化、小家庭化进程的加剧、 "二战后出生高峰期出生的一代"的社会背景和生活方式对夫妻感情的销蚀、离婚民法修正案的溢出效应等等.与此同时,在中国也出现了类似"中老年人离婚"的现象.此类现象已经不再是局限于家庭内部的问题,其影响涉及到了社会结构和意识的变迁,折射出诸多层面的反思.  相似文献   

13.
少华  大立 《东西南北》2014,(21):74-75
为了革命,为了真理,彭德怀牺牲了一切,包括他的婚姻和家庭。他与前妻刘坤模感情甚好,但因为历史的误会,不得不分手;他挚爱妻子浦安修,但是在庐山会议之后,身为知识分子的妻子,却无力承受政治高压,向他提出了离婚。  相似文献   

14.
许村 《社会》2001,(6):39
2000年3月 ,全球第一本离婚杂志在美国的发行量直闯20万大关。耐人寻味的是 ,杂志的创办人居维叶原先是《婚礼钟声》杂志的发行人 ,多年来一直教人婚姻美满之道。直到两年前 ,他自己婚姻触礁 ,才猛然发现市面上的结婚杂志多如过江之鲫 ,而离婚杂志却一本也没有 ,这完全与市场需要脱节。于是 ,婚姻危机化为他事业的转机。美国的离婚怨偶 ,每年增加约120万人。第一次结婚就以离婚收场的比率高达40%。这对有生意头脑的居维叶来说 ,就是一个有所作为的新兴市场 ;另一方面 ,这不禁令人反省 ,在美国离婚是否太容易了?在1970年前 …  相似文献   

15.
婚姻质量:婚姻稳定的主要预测指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提出一个综合的理论框架来解释国人婚姻稳定性的影响机制。路径分析结果表明 ,婚姻质量是婚姻稳定性最主要、直接的预测指标 ,高质量的婚姻是夫妻关系持续稳定的前提和保障。但外在的限制离婚的社会文化环境会弱化婚姻质量与离婚意向间的相关关系。婚前感情基础好、双方一致性强的夫妻更容易协调适应和强化凝聚力 ;子女越多或婚姻延续时间越长 ,离婚的成本越高 ,夫妻分手的概率也越小 ;社会阶层较高者的婚姻质量相对较高 ,但他们对爱情的期望更高 ,观念较开化 ,再婚机会更多 ,故在感情危机时会更多地中止婚姻关系。  相似文献   

16.
包雷 《社会》1993,(10)
改革开放十几年来,随着我国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逐步发育、发展,出现了各种道德价值体系冲突与道德价值观念多元化的倾向,反映在家庭道德观上,出现了某些家庭伦理“失范”与家庭道德观变迁的现象。其主流是家庭道德观的更新与进步,这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产物;然而,极端利己主义和拜金主义思潮也诱发人们产生种种反道德、反社会的行为,一些社会丑恶现象又冒了出来。家庭伦理的“失范”现象与家庭道德观的变迁主要表现为:第一、反映在婚姻关系的准则上,婚姻关系中的感情含量、精神文化含量呈上升趋势,并越来越成为决定婚姻关系能否成立的主导因素。但目前,大多数人仍以“人品好、有才能、会过日子,能白头到老”的实惠稳定的婚姻作为理想模式;同时,拜倒在金钱脚下的功利婚姻观与牺牲婚姻当事人的幸福,为家族利益摧残人性的封建婚姻观有抬头倾向,以重婚纳妾、跨国婚姻、包办买卖婚姻和拐卖妇女等形式出现;人们在婚姻选择上拥有更多的“个性自由”,社会对多样化的婚姻选择呈逐渐理解的态度,“离婚自由”正在成为现实。据《青年研究》1987年12期  相似文献   

17.
李学斌 《社会》2001,(8):39-40
婚姻、家庭因为有爱和血缘关系而被人们视为人生的港湾、幸福的归宿 ,但婚姻与家庭在整个生命周期中一直经受着考验 ,常常会产生、面临各种矛盾、冲突和危机。改革开放以来 ,不断变化的新的社会环境使现代家庭面临的各种社会压力增加 ,家庭问题呈现出新的特点。新时期家庭问题的特点1.在现代社会中 ,公共生活领域和私人生活领域日益分离。改革使人们所在的单位由过去对职工公事私事大包大揽的全面关怀 ,转向单一的业务活动 ,单位对职工已不再意味着终身、全面的保护。以往在婚姻家庭领域“有事找领导” ,结婚、离婚、生活作风问题要行政干…  相似文献   

18.
邵琦 《社会工作》2012,(2):83-84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人们的家庭与婚姻观念发生了深刻的转变,我国离婚人数和离婚率持续上升,近五年来增速明显,单亲家庭逐渐增多。单亲母亲家庭作为一种特殊的家庭组织形式,已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对家庭成员的成长忽视,对于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也会给社会带来不稳定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在 2 0世纪初 ,北美社会将核心家庭视为理想家庭 ,这是由成年男性、女性及其子女组成并被视为完美的社会、经济和居住单位。在 2 0世纪中期 ,这一家庭形式的长处仍能赢得各方赞扬 ,即使在婚姻已经不能令双方满意的情况下 ,家庭仍然“为了孩子的缘故”或是为躲避有损名誉的“离婚”称谓而维系着。然而 ,在几十年之后 ,理想家庭的结构发生了极大的改变。研究者指出 ,单亲家庭所占的比例已从 2 0世纪 60年代的 9%增长到 80年代中期的2 4% ,他们认为这种现象是多种原因造成的 ,包括女性越来越独立 ,缺少稳定的伴侣以及对离婚的约束力减弱。此外 …  相似文献   

20.
马姝 《学术交流》2012,(5):26-30
自19世纪末女性主义在西方兴起以来,始终关注婚姻家庭制度对女性生存处境的影响,认为父权制家庭结构导致了男性领域和女性领域的具体化以及不平等权力关系的加剧。在婚姻家庭法领域,女性主义重在思考法律对女性地位的建构作用,男性中心的婚姻和财产法在激进女性主义者眼里甚至被视为女性受压迫的基本根源之一。从女性主义视角历时性地考察我国离婚法与女性地位变迁的关系,探讨1950年婚姻法中离婚自由的规定、1980年婚姻法中破裂主义兼采有责主义的离婚原则及2001年婚姻法中有关离婚赔偿的条款对各时段女性地位的影响,将会发现离婚法虽然表面上实现了女性解放和对女性的保护,但是并未改变压迫女性的性别权力结构,在法律执行过程中也最终屈服于男性利益,因此,以自由为起点的离婚法最终走向其反面成为压迫女性的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