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10年12月9日,对家居南京中山门外一僻静小区的原军区总院主任医师、八旬高龄的离休干部朱晓枫来说,是个异乎寻常的日子。她苦苦思念了大半辈子的母亲——1950年6月10日牺牲在台北马场町刑场的中共华东局特派员朱枫(原名朱谌之)烈士的骨殖,终于在这一天跨过海峡“回家”了……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福州籍著名画家郑乃珧先生诞辰100周年。近日,为纪念这位大师,“画坛巨擘百年辉煌”——郑乃珧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活动在福州画院开幕。  相似文献   

3.
杨克明 《中华魂》2012,(21):54-55
2012年11月是马文瑞同志诞辰100周年的日子。他是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之一。在他曾经战斗工作过的地区,人民依然深深地缅怀着他,传颂着他的故事。时至今日,在上个世纪50年代中共中央西北局组织部工作的老同志恐怕已经所剩无几了,我这个92岁的老人眼花耳背,时常会忘记刚刚发生的事情,但对久远的往事却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4.
余飘 《中华魂》2010,(5):25-27
艾青是我国人民引以自豪的诗人:是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成就卓著的诗人,是与毛泽东有过密切交往,全力拥护和贯彻毛泽东文艺思想的诗人。  相似文献   

5.
执政环境是党执政理论建设系统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党提高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这一术语在中央文献中的首次出现是由胡锦涛在2004年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的纪念大会中提出的。但学术界对执政环境的内涵及内容,执政环境的具体变化,  相似文献   

6.
2013年4月27日至28日,由武汉大学世界历史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共同主办的“中国世界史研究论坛第七届学术年会暨吴于廑学术思想研讨会”在武汉大学隆重举行。来自全国高校、科研单位、出版社、杂志社等60多家单位15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珞珈,以史会友,以文论道,盛况空前。本次世界史研究论坛学术年会适逢吴于廑先生百年诞辰。吴于廑先生(1913~1993)被誉为中国世界史学科的“主要开拓者和奠基者”。1944和1946年,他先后获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及哲学博士学位。1947年应武汉大学周鲠生校长的邀请,吴先生怀着满腔的爱国热忱回到祖国,从此扎根珞珈山,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中国的世界史教育和研究事业,为新中国世界史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一系列开创性的贡献。吴于廑先生回国后任武汉大学历史系教授,并先后担任武汉大学副校长、历史系系主任,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历史学会主席团成员、中国世界中世纪史研究会理事长、《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委员等职,曾当选武汉市、湖北省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吴于廑先生致力于探索我国世界史学科独立发展的道路,相继发表《世界历史上的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系列文章,以恢弘的气势和富有哲理的论证,系统阐述了他的“整体世界史观”,被誉为“开拓世界史新视野的第一创举”。以此思想为指导,吴先生和齐世荣先生一起,共同主编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一部国家级世界通史教材——《世界史》(六卷本)。该教材荣获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经过数次改版,至今仍是我国高等院校历史学专业采用的权威教材。吴于廑先生的学术成就为世界所公认。他创立并提倡的新史观及其对世界史著作和研究体系的构想,博大恢弘,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学术特色,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史研究体系,在国内外史学界有着广泛且深远的影响。本次会议与会代表共提交学术论文86篇,其中探讨吴于廑先生学术思想的文章为23篇。因此,缅怀吴先生的学问人生,探讨吴先生的学术思想及其影响是本次会议的重要主题之一。东北师范大学的朱寰、南开大学的王敦书、北京大学的马克矗、北京师范大学的刘家和等诸位先生均寄思于文,细数与吴先生相识、相交的记忆情景,感怀吴先生治学为人的崇高风范,深切地表达了对吴先生的怀念之情。在充分肯定吴于廑先生学术成就的基础上,学者们也指出,吴先生在具体研究中的某些观点受时代和研究条件的局限,尚有不足;其整体世界史观仍有继续发展和完善的空间,具体研究还有待拓展和深入。先生的踌躇之志表达的是一种学无止境的通观与豁达,更是对我等后进之学的殷切寄望!  相似文献   

7.
为纪念《西行漫记》发表70周年暨海伦·斯诺诞辰100周年,由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共党史与延安学研究中心和陕西省斯诺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西行漫记》与延安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9月6日在延安大学举行。会议主要围绕《西行漫记》、海伦·斯诺和延安学三个方面进行了研讨,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