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象学心理学作为一门本质科学,主要研究纯粹经验。心理学是一门经验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是各种经验,包括各种事实和实在。作为一门经验科学,经验心理学没有对意识进行纯粹的分析,并且盲目模仿物理学。因为每一种经验科学都要根基于一种或多种本质科学,所以经验心理学必然奠基于现象学心理学。  相似文献   

2.
在胡塞尔的理论体系中,现象学心理学履行两种职能,它处在经验心理学和先验现象学之间,并试图弥合两者之间的间隙,充当“心理和逻辑的张力系统”中的重要“平衡器”。一方面,胡塞尔希望现象学心理学能够作为中介,充当通往先验现象学的重要导引,实现先验现象学的任务。另一方面,胡塞尔希望现象学心理学提示并帮助经验心理学纠正“意识自然化”的缺陷,以确保经验心理学的研究意义和方向,实现真正的心理学。胡塞尔现象学心理学主要完成的是基础性的哲学工作,其自我设定的心理学价值在于构建经验心理学作为一门真正的科学心理学的先决条件和基础。  相似文献   

3.
胡塞尔现象学心理学通过对意识的直观分析,探讨的是人的意识的普遍本质,希望由此获得真正的心理学的知识,奠定科学心理学的真实基础.现象学心理学拒绝形而上的思辨,主张在"看"、在"直观"中把握事实本身;佛教通过禅观修行,探索的是心的体性,由此领悟诸法实相,获得如实知见的智慧.二者对比,现象学心理学的研究视角和方法,与佛教禅观有很多共同之处,并且对科学心理学的研究均有重要的启发.  相似文献   

4.
德国心理学的理论性质及其发展道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孕育着心理学的哲学史背景的考察揭示出 ,德国心理学首先是作为哲学而诞生的。冯特意义上的德国心理学作为一种哲学尝试 ,乃是哲学史的一个错误 ,并因而注定将被哲学自身的历史所否定。在德国 ,作为理论科学的心理学 ,只有采取从布伦塔诺的经验心理学到胡塞尔的现象学的发展道路 ,才能既符合它的理智文化传统 ,又顺应它的历史发展潮流 ,从而得以生存下来  相似文献   

5.
从否定的角度看,现象学既不是一门经验实证的科学,也不是一种实证科学的方法,与经验实证科学不同,它的目的不是为了解决问题,它所关注的问题领域既不是纯粹的特异性,也不是完全的普遍性.从肯定的角度看,现象学无非是对生活体验的研究,是对现象的诠释以及对现象的人文科学研究,是对本质的研究,是对我们生活经验之意义的描述,是对人类生存意义的探寻,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一种诗化哲学.  相似文献   

6.
冯特的实验心理学体系作为哲学,是在现代哲学背景下以近代哲学精神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作为心理学,它为心理学提供了一个错误的出发点。后冯特心理学接受了冯特心理学的理论前提,正是这个前提最终导致后冯特心理学的发展所经历的一系列危机与革命。但通过这些“革命”,心理学并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科学。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的发展所经历的危机,根源于创立形态的实验心理学的理论基础的危机。  相似文献   

7.
本土的传统心理学与实证的科学心理学的关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心理学与本土心理学的分界,早期是前者要排斥、埋葬和替代后者,现在是前者要重新认识、借鉴和吸收后者。本土心理学也是一种系统的心理学探索,但在了解、解释和干预心理生活方面独辟溪径。科学心理学的发展,主流的认知心理学可借助本土心理学切入人的主观意识经验,非主流的人本心理学可借助本土心理学达于个体心灵的超越。本土心理学的理论价值在于,常识心理学对意向性的关注可成为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借鉴,哲学心理学对圆满的心灵和超越的心灵的探索可成为科学心理学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心理学研究面临着公共性丧失的窘境.作为人类社会公共领域中的一份子,心理学必须回归公共领域.以人的公共性为逻辑起点,重新建构心理学的研究关系,在心理学科学内部以及跨学科之间建立一种新的交往关系.进入21世纪,公共性逐渐成为中心话语,公共性是心理学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西格蒙德·科克从心理的特定思考模式———“祛意义的思考”来剖析和批判现代心理学中的科学主义模式 ,他指出 ,心理学既不独立 ,也非科学 ,并提出用“心理学研究”来取代“心理学” ,从而在根本上去除心理学作为一门统一、一致的科学之错觉。这从根本上破除了各种整合心理学范式和理论的努力 ,对心理学的理论创建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美国现象学心理学兴起的历史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现象学心理学从 2 0世纪中叶逐步形成与发展 ,它以现象学为理论背景 ,树立对心理学的基本态度 ,同时从现象学思想中引进、采用和发展出现象学心理学的方法及程序 ,把从现象学思想中吸取的基本原则在实际心理学研究中灵活、有效地加以贯彻 ,实现以现象学的方式突破传统心理学中自然主义的桎梏 ,以期获得对心理现象更充分和更真实的理解 ,并借此开展对心理学具体问题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常识心理学是与科学心理学对应的一种心理学话语形态,是属于生活世界的合情心理学,指引着人们日常生活。在全球化语境下,常识心理学概念图式对于心理学当代发展无疑是一种学术资源和创新资源。在多元文化时代,"公约性"命题可以打通科学心理学与常识心理学之间对话的通道,是未来生成与构建合情合理的心理学的一种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2.
协同学自组织理论与心理学的杂交产物——协同心理学方法,为研究审美经验的基本规律提供了新的视野和微观的分析方法。协同心理学认为,审美经验的心理学本质是人类直觉的自组织的协同运动;美感实际上是有序化直觉的自我体验;审美对象的功能是提供“序信息”;直觉操作程序把“序信息”转化为美感有序结构;审美无关功利的特性起因于直觉的自组织本能;灵感是大脑在临界上由浑沌到有序的突发性转变。  相似文献   

13.
叶浩生 《社会科学》2007,(3):110-117
主流心理学表现出经验主义、个体主义和普适主义的方法论特征。这些特征给心理学的发展带来了诸多的困境,表现在心理学的破碎和分裂、引发科学心理学和人文心理学两种文化的冲突和与社会文化的脱节。释义学提供了一种不同于经验实证主义的科学观的方法论,其质化的研究方法更适合心理现象的探讨。同时,释义学对理解的文化历史背景的强调对于克服心理学中的个体主义和普适主义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随着心理学的发展,文化逐渐成为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并对心理学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被研究设计排除的背景变量,再到作为一种实体,处于研究的边缘,最后到作为一种研究的视角。作为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有必要对其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地位与意义加以梳理。  相似文献   

15.
王先霈 《云梦学刊》2010,31(2):10-13
现代心理学给文艺心理学提供理论和方法的支持。也带来束缚与限制。文艺心理学不应重在把心理过程还原为生理过程,不仅需要分析,也需要阐释。阐释的核心是对意义的探寻。探寻生存的意义,有助于人们追求诗意的艺术化的人生。当下文艺心理学的研究适当策略是,不依赖精心设计的实验,避免勉强地构筑宏大严密的学说系统,而是采用现象学的方式,解释、描述观察到的和经验到的现象,宁愿做一名探险者而不是做一个制图人。  相似文献   

16.
心理学哲学的位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理学知识体系的形式主要包括哲学心理学、科学心理学和人文心理学,它们各自在不同层次、领域和意义上发挥心理学的知识功能,解释和解决有关心理问题。心理学哲学不是一套具体的、现成的和有形的心理学知识体系,而是一种理论化的智慧,承担着对各种心理学知识体系进行反思和批判的职能。这种反思和批判的直接对象就是各种心理学知识体系的前提逻辑或元理论,包括心理学的现象描述、因果解释、理论概括和心理学观。  相似文献   

17.
论激励是现代管理心理学理论的核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理心理学作为现代心理学和管理科学体系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其研究目的就在于怎样去充分调动管理中人的行为积极性,而人的行为积极性和潜能的发挥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激励的水平和方法。因此,笔者认为应该把激励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作为现代管理心理学理论的核心,并以此为中心,努力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的现代管理心理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8.
刘淳松 《云梦学刊》2008,29(5):122-124
从心理学视野考察传播学会发现:传播学思想源流的心理学特色明显;在传播学经典研究中,这门学科凸现着与心理学的内在联系;马莱茨克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具体体现了传播学与心理学的学科交融;大众传播心理学学科逐渐形成.传播学发展史是心理学有关理论进入传播领域促进传播学不断完善的历史.  相似文献   

19.
科学心理学的发展是伴随着同时代科学的发展而发展的。在其100多年短暂发展历程中,相关自然科学的诸多理论或被借鉴,或被移植来充实心理学的研究,并推动心理学不断地向前发展。安全流变—突变规律作为安全科学的本质规律和统一规律,其方法论为心理学研究提供了一个较好的理论视角。借鉴安全流变—突变理论开展心理学研究,不仅是恰当和可行的,而且可对心理变化过程进行新的诠释,对心理干预进行关键节点的把握。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宗教心理学开创于二十世纪初期。西方学者一般认为,美国心理学家E·D·斯塔巴克《宗教心理学》和W·詹姆士《宗教经验类型》两书的发表,标志了宗教心理学诞生。二十世纪上半叶,在西方宗教心理学研究中形成了两股思潮,一种是主要从宗教徒的经验、个人信教现象中寻找宗教心理的奥秘;另一种则倾向于运用心理学(如人格、恋母情节等)的理论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