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语中动词或动词短句作定语时,根据不同的情况需要变换不同的形态「る形」、「た形」、「ている形」、「ていた形」。由于多种形态的变化,日语学习者在使用中频繁出现误用的句子。本文借用这些句子分别对各种形态作定语的应用进行简单地分析。  相似文献   

2.
肖海艳 《现代妇女》2014,(11):468-468
授受动词的使用是日语中比较重要且难掌握的知识点之一,也是日语学习者的学习难点一。日语的授受动词不仅包括物品的授受关系,还包括恩惠的授受关系。尽管日语学习者能较好掌握授受句型的用法但对授受句型中所蕴含的日本人的恩惠意识却不能良好的掌握和理解。本文将对日语中授受句型中的恩惠意识进行探讨希望对日语学习者能有一定的启发和帮助。  相似文献   

3.
误用分析是二语习得研究中的重要阶段,本文通过对中国人学习者常见的误用现象进行分析,对日语课堂教学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4.
と思うと」「かと思うと」「とたん(に)」「や否や」这几个复合助词在日语中表示时间关系时被频繁使用,汉语意思均为"一…就…",主要用于表达"同时性""瞬间性"的时间关系,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句子中前后描述的主体是否一致,有无因果关联,动作有无意志性,接续助词的意义和语气等方面的细微差别,这使得中国的日语学习者在使用时容易混淆而造成误用。本文试通过三者的语法意义、接续方式等进行对比分析,从而进一步探讨三者的误用情况,可以帮助中国日语学习者减少误用发生的频率。  相似文献   

5.
日语被动句是日语学习中的重点。初步掌握日语被动句基本结构的学生,常常盲目按汉语的表达习惯用日语被动句。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灵活运用日语被动句,本文从日语学习者的角度出发,分析日语被动句误用的原因,并探讨日语被动句的难点。  相似文献   

6.
权玉华 《现代交际》2012,(12):235-236
「のだ」和「ゎけだ」是日语教学中不容忽视的两个语法项目,由于二者的相近性,使得学习者难以将二者加以区分,因而出现误用现象.为了帮助日语学习者走出使用误区,能够掌握地道的日语表达方式,本文分别从「のだ」和「ゎけだ」的用法入手,进而分别在肯定句、否定句和疑问句中解析二者的本质差异.  相似文献   

7.
日语中的授受本动词有「あげる」「やる」「さしあげる」「くれる」「くださる」「もらう」「いただく」,其对应的授受补助动词也有七种形式,对于我国日语学习者来说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学习难点。恩惠性表现更好地体现了日本人的恩惠意识,在日本语教育方面可以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从授受本动词「もらう」出发来进一步考察「~てもらう」句的恩惠性表现,更好地理清其恩惠性表现与本动词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更好地交流实践。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复合动词"~きる"为研究对象,探讨复合动词"~きる"的多义性及各词义之间的联系。希望能对日语学习者多义词的掌握有启发。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人类社会中表达思想、感情、想法等的主要手段。被动句这一表达方式在任何一种语言中,都是非常重要的部分。根据日本语言学者玉村文郎的解释说明,被动是动词的词汇—语法范畴内的一部分,是针对"非被动"的一种有标形式。在汉语和日语两种语言的被动句中,存在着很多相似的地方,同时,也各自有着自己的特点。因此,我认为对于日语学习者而言,能够理解日语的被动句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日语敬语从内容上可分为尊他敬语和自谦敬语两种形式,两者都表示对他人的敬意。敬语语法对于日语学习者来说是一个难点,尤其对于课堂学习时间少于专业日语学习者的大学二外日语学习者来说,掌握起来更加困难。以二外日语教材《新世纪日本语教程初级》课本上讲解的敬语语法的表达方法为立足点,通过例句来分析自谦敬语的具体运用,让二外日语学习者更好地掌握敬语的使用技巧。  相似文献   

11.
语音被视为学习外语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环,因为学习一门语言必须从语音入手.对于日语学习者来说,日语语音的学习是整个日语学习过程中的起步阶段.本文分析了日语学习中常见的问题,找出了原因所在并且提出解决方案,以使日语学习者在学习日语的基础阶段掌握正确的发音,为后续的日语学习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2.
汉语和日语同属汉字文化圈,都使用汉字,因此中日两国语言中存在大量字形相同的同形词。中日同形词的存在无疑对中日两国交流起着积极作用。而且它对中国日语学习者来说,比较容易理解和习得。但如果忽视中日同形词,特别是同形近义词的差异,就会产生误用。因此有必要明确同形近义词的差异。本文将从词义、词性、搭配、褒贬、语感、文体6方面研究中日同形近义词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日语中"名词+る"结构的五段动词大量出现,这种名词动词化现象在外来词、汉字词和日语固有词中都有分布,既有他动词,也有自动词。掌握这种结构的动词,对于提高日语口语水平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4.
形式名词「こと」和「の」的用法即有相同之处,也存在差异。这些尤其对于中国人学习者来说都成为日语学习的难点之一。本文从语法意义上详细区分了二者的区别用法,希望为学习者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日语条件表达的接续词种类繁多、用法复杂,学习者常出现误用的情况。为考察"ば"和"たら"在使用时的细微差别,以具体例句为切入点进行比较研究。考察结果如下:在包含命令、劝诱、请求等语气的句子中,前句表示动作和变化时使用"たら"更为恰当;使用"ば"的句子暗含有"前句成立时后句也必定成立"的因果关系;使用"たら"的句子包含有"若前句的条件实现,会出现后句的结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日语助词"wa""ga"的使用及区别问题一直是语法学家研究的课题,在总结了"wa"和"ga"的先行研究基础上,针对日语动词句子中谓语的意义特征和"wa""ga"的相互关系这一观点来进行分类分析,并考察"wa""ga"的出现情况,以含有"wa"和"ga"的动词句为对象,从动词本身的含义表达出发,考察"wa"和"ga"的功能性差异,最后提出一个适用于中国日语学习者的教授法。  相似文献   

17.
虚拟语气作为英语三大语气之一,历来是语法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强制性虚拟语气作为虚拟语气的一个分支,其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为了掌握中国英语学习者强制性虚拟语气的使用情况,基于语料库,对中国英语学习者使用强制性虚拟语气触发动词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探索了强制性虚拟语气结构触发动词的分布情况、句法特征以及这种结构的语用功能。研究结果发现:触发性动词在使用频率上呈现显著性的差异;其所使用的时态具有明显的差异;触发性动词引导的that从句中,中国英语学习者更倾向于使用should+动词原形的形式,而非单纯的动词原形形式。总体来说,中国英语学习者对强制性虚拟语气的使用较少,且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18.
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往往会在很大程度上受母语语言习惯的影响,这种现象被称为母语迁移。日语教学当中,从最初的假名发音到之后愈发复杂的长句发音,笔者在长时间的任教过程中发现发音教学环节往往就会出现母语迁移现象。特别是笔者所任教大学的日语学习者绝大多数出身自赣方言地区,学习者大都有各自的方言发音习惯,所以对学习者来说,完全摒弃自身方言的发音影响,不仅在纯汉语环境中学日语是不可能的,而且在日语环境中学习日语也无法实现。所以在语音教学当中可以结合日语的发音规律,借鉴赣方言的发音特征并围绕母语迁移的现象,在帮助学习者规避方言发音的干扰(负迁移)的同时,充分利用自身的方言发音来辅助学习日语发音(正迁移)。  相似文献   

19.
崔士红 《现代妇女》2013,(11):178-179
就职于日本企业是大部分日语学习者的就业倾向,而以往对于日语人才更多注重的是日语专业技能水平的培养,造成日语学习者关于日本企业文化方面的认知相对薄弱,因此出现了日本企业用人难和日语人才稳定难等问题。因此在掌握日语专业技能的同时,充分加深对日本企业文化的理解,则可以更顺畅地融入到工作中,使自身的能力得以充分发挥。本文在参考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在日本留学和工作的切身体验,阐释日本企业文化的主要特点,以及试谈如何培养日语学习者对日本企业文化的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20.
根据日语词汇来源的不同,把日语词汇分为和语、汉语、外来语和混种语四种类型。词汇种类的复杂,也意味着日语近义词的繁多。因此,日语近义词的辨析对日语学习者尤为重要,本文将利用"中日对译语料库",以"言い訳"、"弁解"、"言い逃れ"、"言い抜け"为例,从语义、用法、语感等方面就此四个近义词进行探讨和区分。本文的目的在于明晰此四者近义词的区别和各自用法,从而帮助日语学习者学习和掌握日语近义词,进一步提高日语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