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宋代是中国古代音乐发展的一个转型期。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与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城市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市民阶层及其音乐文化,逐渐替代宫廷贵族音乐而发展成为社会的主流音乐文化——市民通俗音乐文化。这种音乐文化注重写实主义,具有热情奔放和浅显直白的特点。戏曲音乐无疑是众多市民通俗音乐体裁中的杰出代表,综合运用诗、歌、舞等综合舞台形式,将市民阶层的寻常故事搬上舞台,赢得了市民群众的普遍欢迎。在瓦舍勾栏、酒肆茶楼、寺庙道观或街头巷尾等公共场所的演出活动中,不断吸收各类文化形态和艺术体裁的精髓,完成了由滑稽小戏向成熟戏剧的过渡,宣告了剧曲音乐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2.
当代通俗音乐的社会文化内涵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的通俗音乐是新时期流行文化中最活跃的一种,是以高科技的大众传媒为依托,以人才、智力和创造力为主要特征,以都市大众为消费对象,按照市场规则批量生产,集中满足人们感性娱乐的文化形态,其文化内涵也大多是非主流的,造成了新的文化矛盾和冲突.在市场规则和经济效益占据主导地位的今天,如何历史地看待审美标准,平衡地对待通俗音乐带来的精神与物质导致新的人性冲突和裂变,却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相似文献   

3.
也谈通俗音乐的艺术性与商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通俗音乐的产生、发展、特点三个方面辩析了它的艺术性与商业性的客观存在 ,通俗音乐既不是新兴的艺术类型 ,更不是艺术拓展到大众 ,而是一种成为俗套生活的文化消费类型。文章目的是引导人们正确认识通俗音乐的多样性 ,从中汲取真正的艺术营养。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通俗音乐中技术性特征的具体表现,揭示了通俗音乐在发展过程中与现代科技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内在关系,以及二者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通俗音乐中技术性特征的具体表现,揭示了通俗音乐在发展过程中与现代科技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内在关系,以及二者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相似文献   

6.
大众音乐文化具有较为鲜明的时代规约性.新媒体语境下大众音乐文化的形式与价值取向一直在发展中不断变化.实现传统经典音乐与经典精神价值在现代音乐文化生活中的重构,建设具有艺术品质与持久艺术魅力的绿色生态的大众音乐文化生活,既是音乐审美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当代音乐文化的创造者责无旁贷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7.
现代音乐艺术发展之势,主要体现在雅与俗相互对立、相互转化、相互融合三个层面,它们之间既相互独立、张扬个性,又相得益彰、和谐发展.高雅的音乐得到了多数人的推崇,而通俗音乐中包含了亲近于大众口味的“俗趣”,同样可以引人入胜.通俗音乐的“俗”仅存于表面,其中深层次的“雅趣”更值得探析.  相似文献   

8.
通俗音乐与严肃音乐相比 ,通俗音乐的欣赏群体最广 ,社会需求量最大 ,参与人数最多 ,特别是进入2 0世纪 90年代 ,社会超高速地向前推进 ,人们的思想观念早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对音乐艺术的审美要求也越来越高 ,通俗音乐在强大的传播媒介支持下 ,获得了无以复加的流行性 ,中外已越来越趋于一种大融合状态。通俗不等于庸俗 ,通俗音乐也不同于流行音乐。从音乐行为和音乐观念两方面来看 ,通俗音乐自有其独特的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电影长期坚持精英文化立场,甚少关注中国电影和通俗文化的渊源关系.因此梳理通俗文化与中国电影的关系将有助于纠正中国电影在认识理论上对通俗文化传统的疏远轻视.早期中国电影与通俗文化有着紧密的依存关系,正是这种依存形成了中国电影史的初盛局面.但是30年代以后,中国电影长期疏离了通俗文化传统.中国电影应当借鉴香港和好莱坞的经验,以现代意识对本土的通俗文化进行观照,从而改变中国电影题材结构的不平衡.  相似文献   

10.
上海文化是在东西方文化的交流碰撞中形成的一种开放多元的综合文化,在其无比"现代性"的另一面,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传统质"。在上海文化濡染下产生、发展和嬗变的中国现代派文学在借鉴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经验的同时,也鲜明地彰显出怀乡情结、浪漫情怀、通俗意识等传统文化的精神特征。  相似文献   

11.
"白沙细乐"是产生于元明之际并至今仍流传于云南丽江纳西族民间的一部古典音乐.纵观这部音乐的产生和发展,我们发现,这部音乐的社会功能经历了多次变化.最初"白沙细乐"是以民间歌舞的形式出现;后被丽江木氏土司府吸收为礼仪音乐;木氏土司衰败后又流入民间成为民间歌舞音乐;清初"改土归流"后又逐渐成为纳西族的丧礼音乐;改革开放后,这部音乐又被打造成为丽江的文化产品."白沙细乐"社会功能的每一次变化或者说变迁,都与近现代纳西族整体社会文化发展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论元代散曲的语言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代散曲语言特色的形成是由于散曲产生于民间俚曲小调,又有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同时也由元代文人特定的社会地位所决定。它以通俗自然和讥诮幽默的语言风格反映了当时落魄文人在强权压迫下的心声,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  相似文献   

13.
流行音乐是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音乐和大众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从美学角度来看,流行音乐的独特性源自于其审美特征的综合性,呈现出比较复杂的形态。流行音乐家个人艺术理念的自由追求与社会的整体发展是在社会运动中不断求得相对平衡的过程。不同人群文化理念、音乐风格与表达方式存在的一致性而构成的相似的共同体不是偶然的聚合,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的产生、发展和转变很大程度地受到了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而且是接受人数最多最广泛的,特别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中,由于流行音乐本身特点的缘故,流行歌曲则更加紧密地与时代的潮流保持同步。  相似文献   

14.
戏曲与流行歌曲的融合,是中国流行音乐本土化的重要表现.这一融合的发展历程,应上溯到1920-1930年代中国流行音乐的发轫期.这种融合天体可以区分出两种不同的音乐文本形态:加入戏曲元素的流行歌曲和加入流行歌曲元素的戏曲.这种融合为当代社会条件下戏曲与流行歌曲的发展探明了新的路向,创造出了一种具有中国特性的音乐生产方式,也是民间文化与市民文化的有机融合的突出表征,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与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现代社会里,流行音乐不可否认地成为最具有影响力、拥有最多欣赏者的音乐形式之一。中国有着自己独特的流行音乐文化,其发展却经历了一段坎坷的历程。无论是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萌芽时期,还是在八九十年代的复苏时期,它始终挑战着中国社会的主流文化体系。在当今的音乐文化中,流行音乐已占有不可忽略的一席之地,有关于它的音乐和文化价值的讨论仍然是个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16.
“学科综合”是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是学科体系向学习领域的延伸,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的回归,它要求音乐教育保持开放的态势,具备宽广的视野,以多学科为基础对音乐进行学习和研究。反思当下我国高师院校钢琴教学,认为忽视音乐特色、缺乏师范性、教学内容孤立分裂、教学形式保守封闭是当前最显著的问题,文章对这些问题的具体表现和不科学性进行了分析论证,旨在通过问题反思引起人们对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的全面思考。  相似文献   

17.
近年,网络音乐原创歌曲借助现代网络媒体和技术以爆炸的速度传播开来.同传统歌曲相比,网络音乐原创歌曲艺术风格和传播途径都有自身特点,并对传统歌曲产生重要影响,分析其发展现状、传播特征,指出其对当代中国音乐和社会生活的冲击和影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和谐发展的民族音乐文化即是在人类一体前提下兼顾人类性、民族性、个体性多样发展的音乐文化。中国当代民族音乐文化思潮与实践表明,对其和谐发展进行辩证系统的思考是必要的。这是涉及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将在21世纪“世界历史性”时代怎样多重、多样一体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它既有理论价值又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法国当代作曲家、指挥家皮埃尔·布莱兹是现代音乐先锋派最著名的代表之一,他发展了韦 伯恩后期的点描序列原则,创造了调性和整体序列的方法,不仅对音高纵和横的方面定出规则,而且对音 乐的节奏、音色、力度等要素都定出组织化的规则。主要对布莱兹的音乐创作、指挥艺术等方面进行深入 的探讨,对于研究当代指挥家及现代音乐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