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各阶层人们的社会保障权益正在倍受国家和政府重视和关注的今天,上岸渔民这一群体却因长期以来被归入农民的行列,其自身的特殊性被忽略掉了,导致他们几乎享受不到国家为其提供的社会保障。本文以第一手资料对广州市天河区上岸渔民的生存现状进行了描述,并分析了阻碍其获得社会保障的制度性原因。又从为渔民建立社会保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入手,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借此希望唤起全社会以及政府相关部门对上岸渔民这一群体的关注,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社会保障即国家和社会依法对社会成员基本生活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 ,通常国家依据法律制定相关的制度和规定以保证其社会保障政策的实施。我国宪法明确规定 ,公民享有社会保障的基本权利。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支柱 ,关系到国家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根据社会保障的一般原理和我国的实际情况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保障法构建必须以社会分配正义为价值目标 ,社会保障法体系的构建必须结合社会保险法、社会救济法、社会福利法等具体法规 ,放在一个社会保障法规群下加以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3.
论社会保障权和我国社会保障立法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保障权是现代社会中的一项基本人权,具有普遍性、法定性、非对等性和复合性。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是对公民社会保障权的确认,国家有责任、有义务去建立完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确保公民社会保障权的实现。我国非常重视公民的社会保障权,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社会保障法律、法规,但还存在一些不足。因此,必须完善社会保障立法,确保公民社会保障权的实现。应继续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形成系统完整的社会保障法典,赋予公民社会保障的救济权利。  相似文献   

4.
论社会保障权及其现实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保障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公民相对于国家的一项的公权利,国家必须在尽可能的范围内予以保障。对国家而言,公民的社会保障权是国家的一项基本职责和义务;然而同时,按照权利义务相一致原理,公民的该项权利并非绝对,社会保障权的行使与其他权利不同,它只能在一定条件下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行使,并不得滥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保障不再是国家和社会的施舍或馈赠,而是国家的一种义务,必然需要制度和法律的保障。  相似文献   

5.
平等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宪法权利,也是自然人作为一个国家公民的基本人权。农民是我国的公民,其也应该享有平等的选举权。从尊重、保护、实现等国家义务角度出发,探讨国家在实现农民平等选举权中所应承担的义务,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构建国家履行该义务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6.
建国60年来,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从"国家—单位制"逐步转变为"国家—社会制",推动着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社会保障项目日益完善,但也加剧了社会保障制度的碎片化。因此,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就应该体现出从身份化到去身份化、从地域化到去地域化的整合态势,表现为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城乡统筹与省级统筹、社会保障关系实现了跨地区转移接续、各统筹单位内部城乡居民社会保障权益的均等获得。社会保障制度去身份化和去地域化的双重整合内在地隐含着公民社会保障权从特殊到普遍、从特权到均等的演进趋势,体现了社会保障制度渐进式改革的逻辑必然,展示出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未来图景。  相似文献   

7.
保护农民社会保障权既是落实宪法赋予的公民平等权的必然要求,也是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更是促进农民主体性发展的基本保障.然而,包括农民养老保险在内的农民社会保障权保护存在严重阙失,原因主要是二元体制的恶果.以和谐和发展为视角对农民社会保障权进行审视,完善立法、组织保障,强化法律救济,加强政府责任意识和农民维权意识当是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论我国西部农村社会保障问题及法律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大开发是实现民族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之一。西部开发需要稳定的社会环境。西部农村社会保障的法制化是实现西部大开发的制度前提。西部的农民依法享有与城镇公民同样的从国家获得物质帮助的宪法权利。西部农村社会保障建设的法制重点应当放在对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及农村社会保障机构建设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根据现行宪法和中国已加入的国际公约的规定,公民应享有平等的社会保障权,但在现实生活中,农民因身份不同,在社会保障方面的现实权利上与城镇人口存在着很大差距。农民是国有资产的投资者和所有者,理应享有所有者权利,而现存的城乡二元化结构限制了农民享有平等的社会保障权,这是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极不相容的。因此,建设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给予全体农民以与城市居民平等的社会保障权,是发展市场经济与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0.
伴随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农村土地被不断征用,农民被迫离开其赖以生存的土地,针对失地农民这一特殊群体及其面临的困难和社会保障问题需因地制宜解决。选取沈阳市郊兴隆台镇三个行政村的失地农民为研究对象,在了解农民失地基本情况基础上,分析了农民失地对农村社会保障的影响,如:农村土地对农民生活保障功能的弱化;失地后农民就业面临严重危机;收入减少,消费增加,失地农民逐步转化为城市贫民;失地补偿制度欠佳和补偿款利用不合理;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突出。针对研究区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对策与建议,为当前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起抛砖引玉作用。  相似文献   

11.
陈岱云、赵德铸在《人口转变与社会保障问题的法律思考》一文中指出,中国的人口转变,从社会学角度来讲比单纯的人口数量的增加更能考验中国。它不仅是人口学问题,还涉及到社会、经济等诸方面,尤其还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保障问题。社会保障不仅是政策问题,更是一个法律问题。从法律的角度分析,社会保障实质上就是国家与公民、社会与其成员之间的一种互动关系,这种关系所表现出的便是一种权利与义务关系。社会保障对于受保障的主体而言本质上是一种权利,对社会保障问题的认识不能偏离这个基本视点。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无论是福利型国家,还是市场取向的国家,都把社会救助看成是政府行为,是政府的一项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社会救助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  相似文献   

12.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宪法的基本原则,然而现实生活中农民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缺失成为了一种常态,这是导致农村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而农民利益表达机制的缺失又是直接导致农村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制度因素。因此,回归农民的公民身份,对农村群体性事件进行宪政思考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文章首先从宪法语境分析农民的含义及其宪法地位,其次分析我国农民在结社自由权、村民自治权、财产权、劳动权、社会保障等权利缺失的状况,最后剖析了我国现有制度安排在农民利益表达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而得出解决农村群体性事件的根本渠道是尊重宪法还权于民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摘要]我国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与土地保障制度一脉相承,土地的占有形式和经营方式决定着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在土地保障基础上历史和现实的农村保障属于低水平制度安排。农村土地属于农民个人所有或者属于集体所有都不足以解决农村绝大多数农民的低水平社会保障问题,其唯一出路在于土地国有化。农村土地国有化不仅是农村土地制度同城市土地市场利用导向接轨的必要前提,也是农民社会保障同城市居民社会保障同等化的必要制度基础。唯有如此,我国才能实现土地使用权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农民私人所有,社会保障国家责任的城乡统筹。  相似文献   

14.
社会保障基础理论的核心是政治正义,政治正义的本质是社会主要制度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分配.政治正义包括三个正义原则:权利正义原则是公民获得社会保障权的合法性依据;制度正义原则要求国家用制度来保障公民社会福利诉求的实现;分配正义原则指明了社会保障制度在效率与公平的矛盾运动中如何发展自己.  相似文献   

15.
论法治国家目标与社会保障法制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保障是与市场经济伴生的一项制度 ,它是市场经济国家为解决“市场失灵”、达成均富社会所采取的途径和做法。社会保障制度旨在保障公民的生存权、实现社会公平和社会进步 ,这一点与法治国家社会正义的目标是一致的。而社会保障制度的确立和实施 ,必须借助于法治国家之下的法律制度化。惟有社会保障法制化 ,才能使社会保障制度有效地运行。  相似文献   

16.
现代企业制度是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基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需要诸多方面的条件,其中最根本最主要的是要有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所谓社会保障制度是指国家社会组织通过采取一系列的公共措施,为那些由于各种原因不能通过劳动获得报酬而失去生活来源的公民,提供必要的生活费用和社会服务,以保障其基本生活和健康的各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标志,也是政府经济职能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各个国家的国情不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社会保障范围的大小、项目的多少、水平的高低也不尽相同。国际劳工局认为,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17.
建立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当时特殊的政治经济条件与重视工业轻视农业的非均衡发展战略,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其建立与发展中具有明显的城乡二元结构的特征,城市居民具有较高水平的社会保障和较全面的社会福利,而农民基本上被排斥在正式社会保障制度之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当今中国迫切需要建立农村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18.
物质帮助权被大多数国家确立为公民的一项宪法权利,它是指公民享有的获得国家生存保障的权利。物质帮助权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本源.物质帮助权理论的建立和完善对于从宪法层面指导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有助于维护社会弱势群体利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9.
享有基本的社会保障是现代社会每个公民不可剥夺和转让的权利。我国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却基本上游离于社会保障之外,相对于城镇居民享有的基本保障来说,这是不公平的。因此,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对于维护广大农民基本生存权和发展权,实现社会公平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从历次制宪与修宪看中国社会保障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宪法规定着国家的基本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其他一切法律的立法依据和基础。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的社会保障权,从一开始就受到极大的关注,在宪法中也得到反映。社会保障权利既与政治民主和法制建设相关,又与社会结构的调整相关。通过对历次制宪与修宪的分析,可以全面把握中国社会保障的发展历程,有利于解析现阶段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推动和完善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