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早期革命民主主义的文艺思想,是在当时激烈的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的风雨中形成的;是鲁迅的世界观,首先是他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和爱国主义精神在文艺上的具体反映。而从民族民主革命的客观需要出发,提倡“叫喊和反抗”的文艺,则是他早期革命民主主义文艺思想的集中体现。鲁迅一开始从事文艺运动,就有明确的革命目的。他既痛恶封迠士大夫将文艺视为消闲的工具,也反对资产阶级的“为艺术而艺术”。他从革命斗争的需要出发,自觉地用  相似文献   

2.
文艺与政治的关系问题是文艺科学的根本问题,因为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承认,这个问题总是客观地存在着,总会以极其尖锐的方式向作家、文艺家提出的。鲁迅一生的文学活动,从改造旧中国的目标出发,以自己的创作实践,模范地解决了这  相似文献   

3.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他在文化战线上英勇地奋战了一生,写下了大量辉煌的文学作品,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文艺战士,对我们国家、我们民族作出了非凡的贡献。是什么巨大的力量促使鲁迅对我们国家、我们民族作出了非凡的贡献的呢?是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在今天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中,我们十分需要发扬鲁迅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鲁迅诞生的时代,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我国封建社会已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当时,我国人民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下,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鲁迅的家庭,也在这种社会动荡之中遭到破产,这使少年鲁迅有机会  相似文献   

4.
在致力于革命事业和文化事业中,茅盾与鲁迅结下了深挚的友谊,他不仅是鲁迅作品最早的知音和积极的宣传者,而且是极力倡导要用科学的方法,准确、全面地学习和研究鲁迅的人。他对鲁迅在新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有较深的认识,一生中撰写了大量的研究鲁迅及其著作的评论文章,不愧是首先自觉地奋起保卫鲁迅的文艺评论家。他留下的研究鲁迅的丰富遗产,是他文学活动、文学业绩的重要组成部分,时至今日仍有强烈的生命力和现实指导意义。如果就茅盾对鲁迅的评论研究工作加以回顾和考察,绝不能忽略他在20年代后期研究鲁迅的一篇重要论文,即《鲁迅论》。不论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或者在鲁迅研究史上,《鲁迅论》都具有相当的权威性和不朽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儒家传统与鲁迅的精神至上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作为一个文化转型时期的作家,他的精神世界是复杂的,这表现在他一方面主张“拿来主义”和坚决批判传统,另一方面又自觉不自觉地在一些方面信奉着文化传统,他的精神至上观与儒家文化之间的本质联系就体现出民族传统在他的文化心理上的深刻积淀。“心学”是儒家传统的灵魂之一,它的核心意义就在于把“人心”视为人格实现和历史秩序的主宰功能,鲁迅的“弃医从文”,提倡个性,张扬科学精神,以及他毕生为之奋斗的思想启蒙事业,共同体现着一个思想模式,即人的精神世界的转变是社会历史变革的根本,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鲁迅的精神至上观  相似文献   

6.
鲁迅在他从事文学活动之时,就将“立人”与“国民性”改造问题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作为中国走向现代化的一个思想先驱者,鲁迅以大文化的角度,反思整个民族从历史到现实的生存状态和精神,探索如何改造和重塑民族文化心理,强化民族精神。鲁迅对国民灵魂的剖析,从一个侧面展现了中华民族进行自我批判、自我更新的精神历程。鲁迅正是以这种清醒的批判精神,去寻找民族复兴的希望。   相似文献   

7.
鲁迅和毛泽东改造国民性思想渊源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和毛泽东是改造民族灵魂的伟大思想家,他们对中国国民性的批判和重建是贯穿一生的重要思想,也是中国社会人的现代化进程中最具生命力和现实意义的部分.两位世纪伟人的改造国民性思想,既有生长的共同时代背景、思想基础,也存在着家庭背景、求学经历、以及文化背景等方面遗留下来的历史印痕.  相似文献   

8.
鲁迅先生被称为民族的战士,其精神对后辈学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顾随积极地学习鲁迅、宣传鲁迅。他深受鲁迅战斗精神的影响,自觉地以鲁迅精神来改造自己,铲除旧日愁思,不再忧思抑郁以自伤,努力锻炼坚强的意志,由牢骚抱怨转向执着进取,在文学事业中勇猛创新。他把鲁迅作品中的意象、意境化用入词,将鲁迅作品中的思想、精神融入于词,开辟了一块新的园地。虽然顾随自谦没有学到鲁迅的战斗精神,但他在各个时期都表现出勇于反抗、积极进取的品格。尤其是抗战期间,顾随进一步将战斗精神融入文学创作、诗词论著与古典文学课堂当中,彰显了抗战到底、坚贞不屈的爱国精神与民族气节,为青年一代照亮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信仰是一种精神现象和精神活动。对中国人的鬼神信仰进行深入批判 ,是鲁迅改造国民性的重要内容之一。他在小说中借鬼神信仰解剖民族灵魂 ,观照社会人生 ,构建了一个奇特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10.
满族作家端木蕻良以小说创作著称于世,作品充满着深刻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观念,也传达着这位"土地与人的行吟诗人"非凡的艺术神思和民族情感.这与作家明确的族属身份和地域意识关系密切,更与作家在思想精神层面自觉服膺现代大师级人物鲁迅有关,除二萧之外,端木在文学道路上也深深受惠于鲁迅,在诸多的有关"东北"的书写中,建构并赋予民族艺术丰富而独特的文化气度和现代品格,同时以直指心灵的血泪书写,完成对鲁迅的文学精神和艺术精髓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鲁迅少年时代就喜爱文学艺术。从留学日本时期开始,他就一直以文艺为武器,为中华民族和劳苦大众的解放而英勇奋战了一生。“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作为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鲁迅为建立中国新文学和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理论,进行了廓清、奠基、开拓的伟大工作。他光辉一生的革命文艺实践和  相似文献   

12.
历史向人们昭示:一个时代的思想巨人,其所以成为巨人,是因为他在民族的转型关头,善于参与和鼎助时代的发展。作为一位杰出的编辑家,鲁迅在辛亥革命前后,亲身体味了启蒙者的悲欢和甘苦,经过痛苦的反思,终究用文学和编辑的方式,毅然成了国民精神和旧文化的自觉批判者,成为一位勇于痛人自痛地剜除国人精神脓疮的时代伟人。鲁迅曾主编或编辑过《新生》、《语丝》、《莽原》、《奔流》、《文艺研究》、《艺苑朝华》等20余种期刊,76种书籍和11种丛书。在几十年的编辑实践中、鲁迅以“孺子牛”的求实精神,在编辑道德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取向方面,为世人树立了崇高的典范。  相似文献   

13.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优良传统。中国近现代之“国魂”呼唤,是这一传统的继承与发扬。鲁迅对“国民性”问题的探讨,是其作品爱国主义的精神实质,他的全部创作表现了两大最基本的内容:一是“描写我们民族性的伟大”,二是“提炼了中华民族传统中的病态方面”。这是一种基于对民族深刻认识之上的具有高度哲理化的爱国主义。我国历代先进知识分子的“招魂呼唤”在鲁迅的笔下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民族精神的探讨自此由不自觉认识走向自觉认识。鲁迅创作所达到的思想高度,已经成为现代民族精神反映的最高点。  相似文献   

14.
鲁迅关于文学自觉的时代始于魏晋的看法是在中国文学观念的现代转型中形成的,是中国文学观念西化进程中的产物.中国文学现代性进程中的中西比较视域、形式美感视域和情感视域三重视域影响了鲁迅的"文学自觉"说,其论断的局限主要在于:一、鲁迅对"文学自觉"的具体内涵的解释并不清楚;二、文学史研究中的自相矛盾;三、不能有效解释中国文学发展史中功利主义与审美主义的内在关系;四、对文学自觉的标志的看法也并不全面.  相似文献   

15.
立人思想在鲁迅早期思想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也是了解鲁迅思想发展的钥匙。20世纪初,鲁迅从历史与现实多角度透视了国民精神素质,指出自大、自私、观望和奴性等国民劣根性严重地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因此,国民价值准则、伦理道德观念的更新和国民性的改造就是近代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对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的重新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造国民性”思想是鲁迅思想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对民族性格的认识与解剖上,鲁迅的这一思想显示了惊人的准确性、深刻性,它无疑是鲁迅对20世纪中国最为宝贵和杰出的精神奉献  相似文献   

17.
鲁迅与图书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先生是中国新文化的奠基人,“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毛泽东语)。他不仅在革命精神和文学艺术方面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并且在对待图书事业上也给我们做出了光辉榜样。鲁迅先生的一生是刻苦学习的一生。他热爱图书,深刻懂得图书资料对科学研究的重要。了解图书馆工作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深刻意义。他精心总结、研究和整理了前人的文化遗产,著书、译书来充实图书馆;在从事图书馆工  相似文献   

18.
雾海中的灯塔——鲁迅在世纪之交的中国文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这个世纪之交的中国文坛,出现了告别鲁迅、否定鲁迅、甚至猛烈攻击鲁迅的现象。它成为一股颇为强大的潮流,使鲁迅面临空前的挑战。但是,在这一切发生的同时,另有一些人带着前所未有的情感凝望鲁迅,并向他聚集。鲁迅成了一种支撑,一座精神灯塔。他们从鲁迅那里所获得的,主要是人格力量和精神支撑,是独立人格和斗士风骨,是直面苦难与鲜血而决不闭上眼睛麻醉自己的精神,是毫不妥协的斗争精神,以及坚定、执著地为人的价值和尊严而奋斗的精神。令人遗憾的是,鲁迅对民族性格和文化传统的反省仍然没有得到应有的继承。在狭隘的民族主义已经给人类带来灾难并威胁着世界安全的时候,在某些政治力量往往以民族文化、民族传统之名为维护自身特权而抵抗文明潮流的时候,鲁迅的文化努力对名民族都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鲁迅一生有很多青年朋友,有些当时是在大学图书馆工作。在“文沙扑面,狼虎成群”的岁月里,他们曾默默地给鲁迅的战斗事业以有力的帮助。鲁迅说过:“和我们的文艺有一段姻缘的人,我们是要纪念的!”(《集外集拾遗·〈城与年〉插图本小引》)下面就是值得人们“纪念”的一些史实:  相似文献   

20.
本文深情地怀念老教育家、原中南民族学院院长白瑞西同志光彩照人的革命人生,以及他为社会主义民族高等教育事业的辛勤耕耘。文章指出,他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一生,是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奋斗的一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