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2.
3.
4.
6.
9.
10.
12.
13.
农村流动人口的阶层化与城市融入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社会转型以及城市化进程加速,使得农村流动人口的内部已经发生了二次分化。伴随着二次分化,农村流动人口的同质性不断减弱,异质性不断增加。与金字塔中等级层次靠下的农村流动人口相比,金字塔中等级层次靠上的农村流动人口在经济层面上已经融入城市,在社会层面和心理层面更愿意融入城市。 相似文献
14.
现在有些社会调查文章有些模式化了。一开头总是调查目的、调查方法,然后就是一大堆情况和表格,最后是几点建议。这样写,当然未尝不可,但是如果能打破一些固定模式,岂不更好?下面发表的这篇调查文章,破了过去的固定模式,把民俗学的调查报告文体用到社会学上来。本刊热忱欢迎大家在这方面大胆创新,并盼望大家在如何进行“社会学的概括”方面作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5.
16.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大体是在中央、地方、基层三个层次上层开的。其中基层民主建设或曰微观民主建设,直接关系人民切身利益,直接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直接影响基层和群众的积极性,同时又从多方面影响地方和中央的民主建设,因而在整个社会的民主化进程中,居于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微观民主建设理论中,一般的观点认为城市要领先于农村,因为从民主建设赖以生长发展的自然—社会—文化条件 相似文献
17.
近代长江沿江城市周边农村的非农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忠民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9,(3)
近代长江沿江城市周边农村的非农产业一般来说可以分成农家成员副业性质的家庭手工业、农家成员的其它兼业以及农村的地方工业三种形态。其中家庭手工业是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其它兼业是指农家成员在本家庭的农业生产以及家庭手工业生产之外的其它各种外出兼业等等;而乡村地方工业则是农村非农产业中较完备的发展形态。沿江城市周边农村非农产业的分布以及发展态势,大致上与沿江城市本身的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水平成正相关。其发展原因,从农家经济本身而言主要在于非农产业大多具有较高收入的牵动以及农业耕地的天然限制和人口压力产生的内在推动;从外在条件看又同其毗邻沿江城市的地理区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相似文献
18.
人口流动是一个复杂的社会过程,它与其他社会过程有机地相互联系在一起,并且实际上影响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在社会生活中起着巨大的作用。许多著作认为,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是阶梯式的,即先从农村迁移到城市型的村镇或小城市,然后再迁移到大城市。不能完全同意这种意见。这是因为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初,农庄庄员想迁移到城市去还有一定的困难,这种迁移方式可能确实存在,但也只具有地方性的特点,并不是在任何一个地区都起作用。根据1979年在萨拉托夫州的调查,90%的农村迁移者直接进入了大城市。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我国存在着城市和农村两个不平等的社会等级,这主要是由于人为地限制城乡人口流动所造成的。继续控制城市规模,积极发展小城镇,无益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无益于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和两个社会等级问题的解决。应该采用大中小城市(镇)同时协调发展,注重发展城市的战略方针。 相似文献
20.
人们都说,婆媳是前世的冤家,今生的对头。我却不这样认为,以心换心,婆媳关系照样能像亲母女一样融洽。转眼,婆婆已经离开我们一年有余了。一年多来,我多次因想念婆婆在梦中哭醒。每当此时,我都静静地坐起身来,擦擦眼角的泪花,看看尚在睡梦中的丈夫,不由得回想起与婆婆相处时的情景。我和爱人认识时,就有人对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