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贺麟将中西哲学结合起来,阐释了他的哲学思想。一方面,他用康德的哲学诠释"心即理"的命题;另一方面,他用新黑格尔主义来改造陆王心学,从而创立了他的新心学体系。在此基础上,他又对其新心学体系进行了逻辑展开。  相似文献   

2.
宗教的道德信仰资源探析——由宗教道德擢升为道德宗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道德信仰弱化、工具理性膨胀的今天,应当改变对宗教简单否定的态度,从中汲取积极的伦理资源。一定程度上,宗教能为解决人生有限与无限的矛盾提供路径,而且具有重要的道德调节功能,一定程度上能为道德超越世俗而达神圣提供净化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文化思想研究中,贺麟一般被当作新儒家处理。本文认为,在对待传统儒家思想、西方文化及中西关系方面,贺麟与熊十力学派的现代新儒家有深刻分歧,其中最重要的是他提出的"以体充实体"即以西方基督教充实儒家思想的观点。贺麟虽然对儒家思想充满同情的了解并期儒家思想的新开展,但因为他是一位哲学家,其立论逻辑不在中西之别而在"体用合一",因此能够超越中西而提出"文化自身"和"普遍哲学"的概念。当然,这种观念又源自西方现代的文化普遍主义。  相似文献   

4.
贺麟的文化观及其当代价值——以《文化与人生》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麟作为我国现代著名哲学家,在会通中西文化方面成绩卓著,<文化与人生>一书集中反映了他的文化观.贺麟较早地认识到文化现代化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发展和政治民主有赖于文化发展;他强调文化发展的独立性,坚持学术自由,反对过分的政治干预;他主张全面学习西方文化,同时又反对割断文化传统,强调坚持民族的主体性,提出"儒化西学"的主张.贺麟的文化观对于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仍然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
如何从中国传统哲学中开出科学知识,是困惑20世纪上半叶中国哲学家的难题之一.贺麟通过对"理"的诠释表达了他对这个问题的回应.贺麟认为,"理"具有"时空"的基本特性,即言其为"自然知识形成的可能的根据、法则和标准",从而为中国传统哲学开出科学知识展开了尝试性的讨论,在事实上启发了我们对于中国传统哲学如何接上知识论的思考.然而,中国传统哲学根深蒂固的道德特性,究竟在什么程度上能够与科学知识接通,却是贺麟释"理"实践所表现出来的深度理论困惑.  相似文献   

6.
刘金鹏 《船山学刊》2013,(4):114-120
抗战期间,贺麟对儒学的现代发展提出了富于时代性、前瞻性的构想;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他对儒家伦理所做的反思和重构。贺麟不仅提出了思想道德现代化的命题,还对杨墨思想和功利主义做出了新评价,以建立适应时代、合乎人情的儒家新伦理。但受制于他保守的文化心态和唯心论的哲学立场,他不能彻底否定三纲伦理并认同接受以自由平等为内核的新伦理,因而他对儒家伦理思想的反思和突破是相当有限的。  相似文献   

7.
8.
贺麟是现代少有的能会通中西哲学精神的思想大家,他于1930年所作《朱熹与黑格尔太极说之比较观》在中西比较哲学史上有着重要意义。在朱子,太极作为一种理本体,逻辑上先于气,事实上又不离气,理既在心外又在心内,而黑格尔的绝对理念是绝对的唯心一元论。朱子也存在一种作为内心境界、主体性的太极,此心是生物之仁心、有存养的心,此为一种道德的唯心论,也可视为绝对理念的自觉和自我实现。黑格尔的太极是向外征服恶魔的"战士",而朱子的仁心是向内克治情欲的"警察"。黑格尔的精神本体重在表现社会理想,而朱子的太极之心注重的是内心修养。通过与黑格尔思想的比较,特别是受新黑格尔主义的影响,贺麟对朱子理学作了一种创造性阐释,揭示了朱子思想中"理"和"心"积极能动性的一面。贺麟借助西学激活、整合了理学的能动性和鲜活性一面,欲以此唤醒、振奋民族精神,达成其学术救国的理想,这其中也洋溢着一种浓郁的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9.
贺麟是现代少有的能会通中西哲学精神的思想大家,他于1930年所作《朱熹与黑格尔太极说之比较观》在中西比较哲学史上有着重要意义。在朱子,太极作为一种理本体,逻辑上先于气,事实上又不离气,理既在心外又在心内,而黑格尔的绝对理念是绝对的唯心一元论。朱子也存在一种作为内心境界、主体性的太极,此心是生物之仁心、有存养的心,此为一种道德的唯心论,也可视为绝对理念的自觉和自我实现。黑格尔的太极是向外征服恶魔的战士,而朱子的仁心是向内克治情欲的警察。黑格尔的精神本体重在表现社会理想,而朱子的太极之心注重的是内心修养。通过与黑格尔思想的比较,特别是受新黑格尔主义的影响,贺麟对朱子理学作了一种创造性阐释,揭示了朱子思想中理和心积极能动性的一面。贺麟借助西学激活、整合了理学的能动性和鲜活性一面,欲以此唤醒、振奋民族精神,达成其学术救国的理想,这其中也洋溢着一种浓郁的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0.
儒家"以道德代宗教",其前提条件必须是道德自身成为一种信仰.儒家对"人文"精神及其道德教化的极端重视导致其"道德信仰"的最终确立.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梁漱溟、钱穆、唐君毅在深入研究儒家思想的宗教特质时,都认同儒家"以道德代宗教"的思维取向与思想特质,并形成了一个认识上的"三阶梯".然而历史与现实都告知我们,当道德信仰放大为政治教条并强化至一个极端时,悖论就开始出现了.  相似文献   

11.
贺麟的文化民族主义思想内涵丰富、意蕴深厚。他不仅以复兴民族文化、重塑儒者形象为己任,亦致力于儒化西洋文化、尝试学术建国,以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在对民族和文化双重危机的体认中,衍生出对民族国家和文化前景的强烈的忧世情怀和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2.
文章在阐述了宗教多元论和跨文化宗教伦理之关系的基础上,依据宗教多元论的类型学,就宗教的混合多元论与跨文化宗教伦理之原则、宗教的理性多元论与跨文化宗教伦理之原则、宗教的灵性多元论和跨文化宗教伦理之原则等问题进行了论述。认为对宗教多元论和跨文化宗教伦理的种种观点进行有机地整合并使之成为人们宗教认识和宗教生活的指导性原则,乃是时代发展、人类自身发展和宗教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3.
赵蕾 《东岳论丛》2003,24(5):115-117
托马斯·莫尔的宗教思想在当时表现出极端的开明进步倾向和一定程度上似乎同样极端的保守主义倾向,但这种矛盾是表面的,无论从哪一个方面讲,莫尔都不是中世纪宗教的继承者,而恰是中世纪宗教精神的批判者。他思想的本质是统一的,即统一于近代人文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人类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道德宗教化”进行了深入全面的分析,指出了道德宗教化的历史根源,论证了道德宗教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优越性与局限性。最后指出在当代中国的道德建设中应正确对待和高度重视宗教信仰的道德效应,努力将宗教信仰与道德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宗教在当代中国道德建设过程中的辅助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对于康德哲学中道德和宗教的关系,学界一直存在着两种错误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康德对道德必然导向宗教的论述,破坏了道德法则的自主性和纯粹性,也与他的道德不需要宗教的命题相冲突。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康德把宗教奠基在道德之上,是在以道德解构宗教,最终的结果使宗教成为了道德的附录,从而损害了宗教的自主性。然而,这两种观点都是片面的,对康德来说,道德和宗教既各自独立,又互相需要,康德的目标是实现二者的共契而非冲突。  相似文献   

16.
以道德代宗教——论梁漱溟的宗教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以来,传统的社会体制、意识形态和价值系统都遭到了严重的冲击,在这个过程中儒学和宗教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始终备受关注.作为现代新儒学的开创者梁漱溟对这一问题也予以了积极回应:他"以佛教释宗教",主张"以道德代宗教",从个体和社会两个层面对宗教进行了诠释,突显了一位儒者强烈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7.
盛邦和 《中州学刊》2003,(6):133-137
《论语》、《孟子》是中国儒学资源的最古“地层”与原型 ,时至今日 ,儒学已经历多次重大层累过程 :缘起于孔孟 ,成功于朱、王 ,发展于民国。思想的“层累”主要指因新时代递变 ,社会新阶层迭出 ,各时期思想家对原型思想的新认识、新诠释与新发展。当代新儒家是陆王心学的现代殿军。陆王心学是孔孟心性学与佛学的“化合”产物 ,民国心学是融会佛学、结合西学的结晶。再次融会佛学以熊十力等人为代表。结合西学 ,开创“新心学”则以贺麟为代表。更新儒学 ,必须依靠西学 ,否则徒劳无功 ,为此贺不赞成“中国本位文化的思想” ,甚至认为中国儒学更新当重视对基督精神的汲取。“西洋文化之输入 ,给儒家思想一个试验 ,一个生死存亡的大试验 ,大关头” ,则说明他实质上已在警戒文化建设中的中国式“原教旨”倾向。  相似文献   

18.
论希罗多德的宗教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西方史学的奠基人希罗多德的宗教思想进行了探讨,特别是对其观察宗教的视野,对人神之间关系的阐述,承认宗教对民族认同作用及以宗教解释自然、生理现象和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几个方面进行了梳理。文章不同意以往对希罗多德宗教思想的评价:或认为他持有迷信思想,或认为具有轻神重人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而对希罗多德宗教思想做出了新评价,即一方面提出希罗多德并非轻视神的意志,没有必要为他的思想贴上“朴素唯物主义”的标签,另一方面提出了希罗多德崇信神灵的合理性,是当时文化氛围下合乎逻辑的思想产物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对宗教的批判始终是和他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联系在一起的.马克思在阶级斗争的环境里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来研究宗教问题时,着重解析了剥削阶级在掌握政权后,利用宗教来作为统治人民的工具,从而使宗教具有了麻痹和腐蚀被剥削的劳动人民的消极作用.这是"宗教鸦片论"产生的真正原因.马克思主义宗教现在历史上是无产阶级政党正确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的基石,在当今社会中仍是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理解宗教的重要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20.
胡书庆 《中州学刊》2007,(1):232-235
张承志自称是一个“公开的教徒”,其宗教情结自不待言。但我们却不能把他创作中的宗教性因素过分夸大,甚至简单地称之为圣徒。因为他始终只是一位唯美主义骑士,就连其宗教诉求也被涂上了一层厚厚的唯美主义和浪漫主义色彩。追忆和倾诉几乎贯穿了张承志的大部分作品,张承志的小说中还充满了一种英雄主义冲动的诉求,这些都体现出张承志的理想情怀、浪漫情怀以及宗教浪漫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