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首先概观了历史上各种"皇极"解释,然后考察了朱熹《皇极辨》的主要内涵。"皇极"是《尚书.洪范》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自汉唐以来直至朱熹以前,训"皇极"为"大中"是主流解释,然而朱熹在遭受极大政治打压的晚年,毅然将《皇极辨》公诸于世,强调指出"皇极"应当解释为君主必须以身作则,为天下树立道德楷模。文章最后将朱熹的"皇极"新解置于当时的政治文化背景之中,试图提出一种新的观察,指出"皇极"诠释之争不仅是概念问题,更是当时的政治问题。  相似文献   

2.
《洪范》著作时代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洪范>作为我国古代的统治大法,被后世历代封建统治者所推崇.探讨<洪范>的著作年代,对于研究古代思想、政治学说发展史具有重要意义.古往今来的种种不同说法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文献基础;新发现的史料,引发了对这个问题的再认识.根据新发现的历史资料及对有关文献的再认识,<洪范>应成书于奴隶制鼎盛时期--西周中期.  相似文献   

3.
<西铭>是张载著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篇文字,对宋代以来的知识阶层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朱熹作为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的<西铭>研究在<西铭>的诠释史上具有最突出的地位.对于<西铭>理学地位的形成而言,二程虽开其端,但定其尊则是由朱熹最终完成.朱熹以"理一分殊"注解<西铭>,成为后世学者解释<西铭>的基本模式;通过注解、讲论和论战的不同方式,使得<西铭>的影响更加广泛;也正是由于朱熹的孜孜努力,使得<西铭>在张载的著述中获得了最突出的地位,后世学者谈张载著述者无不首标<西铭>.  相似文献   

4.
《尚书·洪范》是一篇非常重要的政治哲学文献。它包含六个思想要点:(1)"洪范九畴"是王者治理天下的九条根本大法,在性质上与周初的"革命说"差别巨大;(2)"数"乃哲学观念,其中数序"初一""次五""次九"在含义上与起始畴、中心畴和目的畴相对应;(3)包含了五元关联性思维的萌芽,在"皇极"畴以外的其余八畴中都有所表现;(4)君王应当建立"中道",并以此施用政治权力;(5)王者具有圣性,其德行可以被神性的"天"所感应,并通过"庶征"展现出来;(6)从政治的角度构造了一个"生活世界"的系统。汉代的《洪范》学在天人感应的背景下大力阐发了五行灾异学说,夏侯始昌的《洪范五行传》及刘向、刘歆的相关解释最为重要,对后世的影响深远。宋代的《尚书》学以王安石和朱熹为代表。王氏极其重视"五行"畴,以为九畴的核心。朱熹则最重"皇极"畴,它是"君王通过正身而建立民可效法的至极至尽的准则"之义,由此批评了"大中"的训解。  相似文献   

5.
在<庄子>内七篇中,<养生主>是较为重要的一篇,前人对其意旨的理解多有不同:有用玄学思想将之诠释为"养性"的,有援佛教义理将之诠释为"守空"的,还有借理学观念将其诠释为"顺理"的.这些似<庄>而非<庄>的解读,在使庄子养生论之真实涵义变得淆乱不清的同时,也展示了中国古代多元思想整合的现实风貌.  相似文献   

6.
马其昶的以儒解<庄>代表着清末理学阵营调适和坚守思想传统的双重努力.他以择录前人见解并兼发己意的方式,首先证明<庄子>与儒学的同源关系,进而以理学的哲学概念解释庄子的世界观,并显示出了通庄致用的解<庄>目的.相比前人,马其昶庄儒会通、以庄助儒的意图更为明显和深入,他的庄学思想中所透露出的"理学经世"精神,是中国学人学术心路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相似文献   

7.
在某种意义上,中国思想史是一部经典阐释的历史.朱汉民、肖永明教授所著<宋代〈四书〉学与理学>,从思想-学术的历史形态还原入手,将宋代<四书>学与理学结合起来研究,揭示了它们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内在关系.这种将宋代<四书>学放置在一个连续不断的思想文化和经典诠释序列中观照的方法,既有助于突出两宋<四书>学的特色和影响,也能够在学理上厘清<四书>学正式形成前发展的学术源流.  相似文献   

8.
续晓琼 《南都学坛》2009,29(4):F0003-F0003
《尚书》中的《洪范》篇是中国传世典籍中系统阐述国家施政大法的最早的专篇文献,对后世政治思想文化影响较大。由汉至清,受世人瞩目,涌现了许多关于《洪范》篇的诠释文献,形成了较为完备的诠释体系,而这个诠释体系也逐渐成为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不断演进和发展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9.
在对儒家正统思想脉络的道统叙事中,“数”确保叙事有序,它内在于“事”的展开变化,也显现于承祧道统的次第。明代泰州学派学者何心隐的道统叙事吸收南宋理学大儒蔡沈的范数易学,“数”是人的在世体验进入叙事所遵循的先验形式法则,也是哲学意义上对一切演变的量化表达图式。“数”分“奇”“偶”:《周易》象偶,以“二”为进阶表示稳定性和对立转化,在对立稳定中蕴含隐蔽的关联;《洪范》数奇,代表变化的绝对性和渐进性,故而连续不断的变化以“三”为进阶。叙事之所以有序,依赖于“数”在奇偶交错阵列中推进,其中太极数“九”、皇极数“五”象喻连贯叙事的价值极点或转捩点。“数”中包孕“史”或“事”渐变发展之理,契合“经”中之理“仁”,是明代经史合一的重要中介范畴。  相似文献   

10.
"新儒学之产生及其传衍"是宋代文化极盛的一个重要表征(语出陈寅恪<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下册审查报告>,<金明馆丛稿二编>,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282页).因之,欲于宋代文学的繁荣发展获得全面而深刻的理解,必须关注理学.围绕宋代理学与文学关系这一研究论域,张文利博士已于2004年出版了其博士论文<理禅融会与宋诗研究>,并获得学界赞誉;2008年,中华书局出版了她的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魏了翁文学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