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黄秀蓉 《世界民族》2022,(3):94-105
作为战争难民进入美国的老挝苗族群体,其传统文化与美国主流社会文化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在近半个世纪对陌生新文化的适应过程中,不同代际的美国苗族群体根据自身特点与对传统文化的不同态度,采用了不同的适应模式,包括极端适应型、被动与主动的涵化型、主动的同化型以及非常规的青少年帮派活动等。美国苗族不同代际群体与相应的适应模式并不严格对应,而是互有交叉,又或有同一代际群体采取多重适应模式的方式。美国苗族群体多样化的文化适应模式有助于整个族群较快地融入美国主流社会生活,同时促进其传统文化在苗族社区中的传承与发展,并在更为广阔的世界范围内寻求超越民族国家界限的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广西北部苗族村寨构建和谐社会为例,分析其治理的核心构成与政治参与性以及基层政治生活的关系,为探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传统社会组织与村政组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共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家族的概念及其特征、穆斯林家族社会组织的特点、穆斯林家族社会的信仰、穆斯林的习俗对家族的制度和维护,并就中国家族文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美国苗族英语文学创作自20世纪九十年代出现以来,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已从荒芜逐渐走向了繁荣,海外苗族人中出现了越来越多以英语写作并屡屡获得文学大奖的作家,涌现出了渐成规模的苗族英语文学作品。随着英语在美国苗族中的普及和重要性的不断提高,美国苗族英语文学经历了发生、发展和繁荣的阶段。本文将对美国苗族英语文学作品进行简要的文学文献学的梳理。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文山苗族文化发展情况如何,只有通过调查了解才可知。本文结合云南省文山州苗族文化发展取得的成绩、存在问题和解决对策三个方面作简单阐述。目的是引起人们对云南文山苗族文化发展的关注,为发展好云南文山苗族文化作出贡献,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6.
解放前,文山地区苗族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长期落后,遭受严重剥削和压迫,苗民们流离失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家在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等政策,推动了边疆民族地区社会进步。1951年中央民族访问团到文山访问,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做好事,交朋友,解决民族纠纷;1952年开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土地改革,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等一系列政策,促进文山苗族地区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跨国苗族/HMONG问题受到了学界和政界的高度关注,这是由于跨国苗族/HMONG的社会背景决定的。这种背景可以从苗族/HMONG的背景和区域性国际背景两个方面来理解。通过对这两方面背景的理解和把握,就可以充分认识对苗族/HMONG问题研究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8.
在传统音乐等苗族口承文艺中,蕴含着丰富的山地民族生态伦理思想,这些生态思想是苗族人在山地生存环境中的生态智慧的集中体现,对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家族组织作为Hmong人最为重要的制度原则与社会组织形式之一,是由血缘和共同先祖记忆等为纽带组织而成的、层级化的社会文化共同体。同时,不同的家族之间通过姻亲关系关联为更大意义上的亲缘关系共同体网络。Hmong人家族组织的结构形态由大及小可以视为四个层次:家族、亚家族、房族、家户。四个层次之间彼此关联,形成了一个有机结合的、可以有效调节内部环境和弹性应对外部环境的整体性文化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0.
张胜兰 《民族学刊》2014,5(5):25-33,107-109
以贵州为中心,回顾从清朝到民国时期的苗族传统服饰所受的来自中央政权统治的影响,可以看出统治者所采取的改装政策,在不同程度上使苗族受到了一种来自“他者”的欺压,从而形成了一种荣辱与共的历史背景,强化了作为个体的苗族自我认同意识。而中华民国的诞生给苗族带来了更加复杂的外部环境。被卷入近代国家建构过程中的苗族,更深地陷入了对汉族的抵触感与不得不接受汉文化影响的无奈感的矛盾中。与此同时,新一代的苗族精英开始以超越地域局限的视角来思索自己的民族,提升其民族自豪感。“国家”、“苗族”、“不同地域的苗族支系”这样一种重层意识被强化,而苗族传统服饰的存在和变化加深了这种多重性的苗族自我认同意识。  相似文献   

11.
董建辉  何茂旭 《民族学刊》2022,13(5):114-121, 143
贵州畲族在1996年被识别为现有民族身份之前被称为“东家人”,史称“东苗”。据史籍记载,东苗源自唐代的“东谢”,历史上的分布地主要为贵阳及其周边地区。明代以后,部分江西人进入黔地,逐渐融入当地少数民族中,他们也因为擅长养鸭而被称作“鸭子苗”。从清中后期到民国初年,东苗的住居地渐向黔东南区转移,集中在福泉、麻江、凯里等地,且多与汉人杂居。其间他们与“鸭子苗”完成融合,被人称作“佟苗”。贵州畲族历史演变及来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充分印证了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客观事实。  相似文献   

12.
楚人、楚国与苗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近一二十年来学术界关于楚人、楚国同苗族的关系研究状况和不同观点 ,进行了综合性的评论 ,并从不同角度进一步阐发和论证了作者提出的楚人、楚族与苗族先民“同源异支”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清代黔东南文斗侗、苗林业契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黔东南侗、苗居住区是中国有名的林区 ,从清初开始 ,其森林就以人工育林为主 ,当地育林的有关利益关系主要依靠林业契约调整。本文对该地有名的林产区文斗的林业契约进行了分析归类 ,将其分为卖契、佃契、分合同、处理山地林木纠纷契等四类 ,认为锦屏人工林业的发展得益于上述契约有效地保护了人工育林者的产权 ,较好地调整和规范了各方的利益分配关系。  相似文献   

14.
对于中国古代文献记载的秽人和貊人 ,历来都有不同的见解。本文以考古资料为基础 ,结合对不同时期文献资料的考证 ,提出秽人和貊人在先秦时期应是两个人类集团的称谓。将公元前10 0 0年到公元前 3世纪东北亚系青铜文化分为两个主要系统 :一个系统分布在辽西和辽河流域 ,应是先秦时期貊人所创造的文化 ;另一个系统分布在辽东、吉长地区和朝鲜半岛 ,应是先秦时期秽人所创造的文化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分别就中国少数民族社会组织制度文化的产生与发展、表现形式及其类型、功能与作用以及它所面临的现代变迁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文章指出:制度文化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中介或桥梁,缺少了制度文化这个中间环节,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发展很难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而独具特色的中国少数民族制度文化不仅是中国文化,理所当然也应是世界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人们没有理由不去关注它、重视它、研究它。  相似文献   

16.
苗族古歌作为苗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深刻、丰富的伦理思想。苗族古歌中的正义观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苗族正义观的本源:"要和皇帝分管地盘";苗族正义观的内容:"论理会维护正义和公正";苗族正义观的实质:"同一性正义"。苗族正义观对追求宗族村落内个体间的平等与宗族村落之间、民族之间的平等作用积极。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尼夫赫人的宇宙观和传统习俗.  相似文献   

18.
有学者认为,由于“族群”是由血统、遗传决定的,不能自由地选择,而"文化"是可以选择与改变的,因而,族群的自我认同与族属的客观标示之间往往存在着某些层面上的矛盾与冲突。本文试图以苗人居住相对集中的广西融水县红水乡为例,讨论虽然人们在认同现有族属的同时,也在追溯其久远历史记忆中祖先的渊源。但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境遇下,族群认同感往往是随着社会生存环境的改变而改变的,族群认同和文化认同的边界往往具有可变性,而不是不能自由选择的。因此,族群主观认同与客观标示是可以兼容并包的。  相似文献   

19.
苗族传统服饰传承与发展的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苗族传统服饰在现代社会中生存空间的日益狭窄,很大程度上是历史演变的结果。由于历史演变是不可逆的,因此,苗族传统服饰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存与发展,必须寻求新的措施和路径。这些措施和路径包括:经济功能的转换、价值观的传承和制作的进一步分工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