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郭晓莉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5(4):98-100
汉语的成语为习用的固定词组,多由四个字构成,组织多样,来源不一,且多具有表层与深层两层含义。因此,汉语成语的翻译比较复杂。在翻译时,应确切、深刻、完整地理解每一个成语的本意和引申义,不能只从字面上来望文生义。文章旨在通过用直译、意译、直译与意译相结合、借用同义成语和译文加注法来探讨汉语成语的英译技巧。 相似文献
2.
杨波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7(2):71-75
新闻翻译对时效性、灵活性、规范性、准确性有较高要求,因而对广大翻译工作者提出了挑战.文章在肯定了新闻翻译具有表达型功能的基础上,根据汉语新闻词语的言语风格将其分为内容浓缩型、夸大释放型和形象比喻型三类,以纽马克提出的针对表达型文本的翻译理论为依据,通过对典型实例的分析,归纳总结了一些具体可行的、服务于不同目的的汉语新闻词语的英译技巧.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国菜肴名称翻译得好坏对于更好地介绍中国文化显得愈加重要.本文从词汇的角度分析中式菜肴语言的特点及其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4.
5.
邱丹叶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6):69-73
本文探讨在散文英译中译者主体性的发挥。汉语散文句式结构较松散,但英语行文紧凑严谨,因而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将汉语分句进行归纳综合,化为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结构。目前译者主体性的研究较多关注对理论的分析与定位,也有一定的译例分析,但与微观翻译技巧的结合不太紧密。笔者希望通过对散文的分析,将译者主体性具体地落实到语言的各个层面上,将个案研究和系统理论结合起来,从而深化对译者主体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7.
郎佳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1(4):61-64
英汉翻译是英语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也是较为薄弱的环节。在翻译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译文千姿百态、参差不齐。有的表达尚可,但理解有误;有的理解正确,但汉语却有问题。笔者认为,对原文中转译词的理解不当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8.
一般来说 ,英语被动句的译法是比较灵活的 ,既可将被动句译为汉语有主语的主动句 ,翻译为汉语的无主句 ,也可以转译为汉语的判断句 ,还可以译为汉语的被动句 相似文献
9.
翻译作为文化现象总是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紧密相连.<毛泽东选集>及毛泽东诗词中之战斗性语言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既是大众的文艺,又不啻为战斗的号角.灵活多样常规翻译技巧的采用与翻译中的创造性与创造性叛逆相结合,在促进异国读者了解此种语言文化中的寓意、感情色彩及产生的作用等的同时,也造成了源语某些方面文化色彩的黯然流失.因此,不断地进行比较研究和甄别对研究该战斗性语言英译裨益颇多. 相似文献
10.
田俊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对外报道对于正确传达中国声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外报道的英译不同于单纯的汉译英,其翻译更注重传播效果。对外报道英译的有效策略是在政治内涵、文化内涵、语言表达等方面追求译语与源语的最佳关联,从而保证对外报道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1.
董伟建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4(5):129-133
张以庆是纪录片业的风云人物,其纪录片代表作<舟舟的世界>、<英和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其新作<幼儿园>也不同凡响.本文结合张以庆本人的个性特点,对其纪录片深刻的思想内涵、新颖的题材选择、强烈的主观意识和精湛的表现形式进行解析,旨在探究其作品独特的创作个性. 相似文献
12.
杨秀银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3(1):102-104
研究英语词汇是研究英语语言的一个重要方面。拟声词的词汇是通过模拟自然界中各种不同的声音而构成的。从拟声词的修辞功能和翻译技巧两方面探讨了拟声词在英语语言运用中的功能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龙千红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4(5):71-74
电影主要运用人物语言塑造形象,剧情片更是如此,常常借助对话表现思想、刻画性格、推进情节等。电影中的人物语言富有性格化的特征。性格化是电影人物语言艺术的最高审美价值体现。电影翻译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忠实地传达原片的这一审美特质,在译制片中再塑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4.
李炳钦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4(6):114-117
纪录片是一种特殊的叙事艺术形式,其叙事理论的建构不能简单地套用或移植一般叙事学原理。纪录片应遵循叙事传播过程的客观规律来建立其理论体系的基本脉络,以叙事学的眼光来观照纪录片叙事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从叙述与接受、故事与话语、时间与空间等角度来确定其宏观架构下的微观构成。 相似文献
15.
柯泽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5(3):358-363
在西方历史上,文化人类学的产生经历了漫长的思想积累过程,这一学说关注人种差异、种族差异和文化差异,20世纪初以来,美国和西方影视节目深受文化人类学思想的影响,文化人类学纪录片由此而产生,9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也产生了《藏北人家》、《神鹿呀,我们的神鹿》等优秀的文化人类学纪录片。文化人类学纪录片因其理论视角的独特,开启了人们对文化习俗、种族差异以及制度差异等问题的深度思考,具有鲜明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6.
蔡之国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1(2):75-77
节奏在电视纪录片中具有一种征服的力量。节奏可以分为内部节奏和外部节奏,内部节奏是外部节奏变化的根据,外部节奏则是内部节奏的进一步表现。在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编码过程中,给电视纪录片的内容和形式赋予节奏,可以提高电视纪录片的美学价值,对实现纪录片的可视性和有效收视具有较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捷音 《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4):108-110
纪录片是以真实性表达生活感受的一种方式。这种真实性既要表达拍摄者的思想和观点,又要尊重被拍摄者尊严和感受。在纪录电影的发展历史上,这二者的关系彼此交织互相影响,共同形成了纪录片真实性的二维空间。纪录片的编导们一直在努力探索怎样最大限度地接近"真实",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语境的变换,"真实"的涵义也不断地改变着。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下,编导们所应恪守的是真实性这一纪录片与生俱来的特性,以及尊重被拍摄者的感情与尊严。在这样的双重维度下,纪录片的真实是可以无限逼近却无法真正触及的。 相似文献
18.
论图书文献资源共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桂洁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7(3):94-96
文献资源共享一直是国内外图书馆界研究的重要课题。我国自建国以来在文献资源共享的合理布局、协作协调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艰苦的探索。虽然在局部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大范围的共享共建收效甚微。实现文献资源共享必须走出误区,重树文献资源的新观念,加快书目数据库标准化建设,建立和完善具有本馆特色的文献信息资源的数据库,强化职能部门的立法治业和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19.
陈一雷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1)
近年来,故事化的制作手法被越来越多的电视节目所采用,如新闻、法治、科教节目等,纪录片也同样如此。从1993年《生活空间》明确提出"讲述老百姓的故事"以来,到现在的《探索.发现》、《敦煌》等,纪录片的"表现手法甚至比故事片更加充分",纪录片故事化已经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演进。厘清纪录片故事化的发展脉络,探索它的演变规律,可以让我们对纪录片这个片种有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曾凡荣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7(6):161-163
电影片名翻译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好的翻译能为影片锦上添花。电影片名翻译的方法主要包括直译、意译、按照历史背景和故事情节来翻译、按汉语的语言特色来翻译。在翻译过程中应坚持功能对等原则和适应市场需要原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