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影视作品里,好人跟坏人打起来的时候,基本没有好人一枪把坏人崩了,或者坏人一枪把好人毙了的情况。他们总是打呀打,打得难解难分,没完没了。看吧:好人把坏人打倒了,坏人却飞起一脚把好人踢飞;坏人刚举起枪,却被好人打掉;好人刚把坏人逼到墙角,却被坏人一刀捅进胸膛,但是好人穿着铁布衫,竟然毫发无损……想想看,如果一枪就解决问题,那剧还有意思吗?  相似文献   

2.
一和尚要西行取经。师父问:什么时候动身?下个星期。和尚回答,旅途遥远,我托人打了几双草鞋,取货后就动身。师父沉吟一会儿,说:不如这样,我来请信众捐赠。师父不知道告诉了多少人,当天竟有好几十名信众送  相似文献   

3.
正两个不如意的年轻人,一起去拜望师父:"师父,我们在办公室被欺负,太痛苦了,求你开示,我们是不是该辞掉工作?"两个人一起问。师父闭着眼睛,隔半天,吐出5个字:"不过一碗饭"。就挥挥手,示意年轻人退下了。  相似文献   

4.
伤痛的初恋     
魏西风 《今日南国》2006,(11):45-45
我16岁那年被村上一位烂眼的阴阳先生骗去做了他的徒儿,那时因为我逃学,常去他家和他的女儿二妮玩。他骗我跟他走时对我说,跟着他在外面吃得好喝得好,并说把二妮许给我做媳妇。于是我就跟着他去了,我管他叫师父。师父专给人看阳宅驱鬼,人称他阴阳先生。听村里人说,师父是河南发  相似文献   

5.
哈特对法律规则关注的视角从“坏人观点”转向“内在观点”,在研究方法上实现了诠释学转向,从而完成了法学领域的一次“哥白尼式革命”。“内在观点”类似于康德哲学中的“自律”,持“内在观点”的人对待法律是“出于义务”;“坏人观点”类似于康德哲学中的“他律”,持“坏人观点”的人对待法律可能“合乎义务”,但非“出自义务”。“内在观点”的表达方式是“定言命令”,而“坏人观点”的表达方式是“假言命令”。  相似文献   

6.
奖励原本的意义,只在于让人们继续做好人。可是,在为了获得奖励的这个过程中,多少人就先做了坏人。  相似文献   

7.
烦恼寻呼上一星期,我和同学上街,遇到了两个人在偷一位中年妇女的钱包,旁边的人虽然看见了,但他们或者躲开,或者袖(xiù)手旁观,结果小偷得手后轻而易举地溜走了。我真恨我自己个子小,没有力气阻止他们的不法行为。下次如果遇到了这事我该怎么办?心灵在线看得出你是一个非常有正义感的孩子,当你在公共场所遇到坏人作案时,由于年龄小,在体力上很难与坏人抗衡,这就需要你在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的同时,懂得如何机智勇敢地战胜坏人。下次遇到类似的情况时,你应该头脑冷静,机智地处理问题,比如可以向附近的警察求救,可以拨打110报警电话。据报载,有3…  相似文献   

8.
非同 《社区》2005,(10):55-55
小孩子衡量人的标准就只有二个字:好与坏。在过去的文艺作品中,凡“坏人”尽管一开始都神气活现,横行霸道,但最终必定呜呼哀哉,成为短命鬼。实际上,生活中“坏人”不那么好定义,我们只能用“向善”或者“向恶”的生活态度来加以区分。也许有人会说,坏人短命只不过是文艺作品中一种“模式”而已。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善恶影响一个人寿命的长短。这是近期美国密西根大学调查研究中心对2700多人进行14年跟踪调查得出的结论。他们惊讶地发现,一个乐于助人、和他人相处融洽的人寿命显著长于平均寿命,在男性中尤其如此。相反,心怀恶意、损人利己且…  相似文献   

9.
小眼看世界     
爸爸妈妈给予了我生命,让我平安地来到了这个世界上,让我看到了这个世界的善与恶、美与丑。 为什么世界上会有那么多的坏人呢?为什么这些坏人不能都变成好人呢?难道他们真的甘愿做坏人,被世人唾骂吗?如果让世界上的坏人都拥有一颗热情、善良的心,那我们的世界该有多么的美好呀!我心中充满了疑问,好想知道坏人们干坏事的心里是怎么想的。  相似文献   

10.
系好你的牛     
师父带着一个弟子,各自骑一头牛,到外地去参访。到了晚上,他们抵达一个客栈,师父把牛交给弟子照料,自己先进去休息了。弟子在客栈外面的院子,做着例行的晚课,然后面对天空礼拜:“菩萨呀!请您照顾好我的牛!”他一连礼拜了三次,才放心的进客栈休息。第二天清晨,师父发现牛不见了,问弟子说:“我们的牛呢?”弟子发现牛真的不见了,对师父说:“关于这个问题,您应该问问菩萨,  相似文献   

11.
1.人中龙:使人仰望的出类拔萃(cuì)的人。2.笑面虎:外貌和善但内心险恶的人。3.母老虎:刁(diāo)悍无礼的泼妇。4.纸老虎:色厉内荏(rěn),外强中干的人。5.老黄牛:勤勤恳恳,埋头苦干的人。6.千里马:才能出众,堪(kān)负大任的人。7.中山狼:毫无良心,恩将仇报的人。8.替罪羊:代人受过的人。9.落水狗:一时失势的坏人。10.丧家狗:失去主子,无处投奔的坏人。11.癞(lài)皮狗:丧失廉耻,死不要脸的人。12.铁公鸡:过于吝啬(lìn sè)的守财奴。巧妙的以物喻人  相似文献   

12.
《北方人》2006,(9)
孙膑庞涓二人师从于鬼谷子。鬼谷子法术玄妙高深.因此两人跟着鬼谷子学到了很多兵法精要以及各种奇门玄学。两人在山上终日研习兵法玄学.日子久了,不禁也有些发闷。于是向师父鬼谷子请求下山。鬼谷子沉默良久,最后决定两人中只能一人下山。孙膑庞涓互不相让,都说自己学艺已满,胸有百万雄兵,足以辅助一国成就霸业。  相似文献   

13.
读书阅世     
李飞跃 《社区》2011,(17):14-14
十来岁.我们阅读的是童话和传说,关注的问题是“善”与“恶”。现在回想起来,对人物印象的第一个判断常常是:“好人还是坏人,好事还是坏事?”对周围的人物如是观,对影视文学中的人物如是观,对自己亦如是观。黑白分明的世界里。天人合一。尚未起衅。如果哪一天,我们发现了善恶中间出现了灰色地带.并且能给予自己眼中的坏人以笑脸的话,那么这门功课也就结业了。善恶问题的核心是要成为一个“好”人:做好人、做好事、得好评!  相似文献   

14.
苦瓜变甜     
刘文乐 《社区》2013,(23):61-61
有一则关于苦瓜的故事:有一群弟子要出去朝圣。师父拿出一根苦瓜,对弟子们说:“带着它,记住,在你们经过的每一条圣河中浸泡它,并且在你们所朝拜的每一座圣殿里供养、朝拜它。”弟子依言。回来以后,他们把苦瓜交给师父,师父叫他们把苦瓜煮熟,当做晚餐。  相似文献   

15.
冯贝  宁玉珍 《新少年》2012,(3):20-21
我们家的成员,都喜欢看《西游记》,而且是百看不厌。久而久之,家里的四口人正好对号入座,每个人都有了《西游记》中人物的头衔。傍晚六点钟左右,弟弟悟空小心翼翼地推开了家门,蹑手蹑脚地朝厨房走去。"站住!"妈妈唐僧大喝一声,冲了过来。悟空见势,马上站得笔直,听候师父训话。  相似文献   

16.
人是一种道德存在物,既具有做好人和行善的潜能,也有做坏人和作恶的潜能。人们一旦做坏人和作恶,就要受到道德惩罚。为了保证道德惩罚的公正性,一般来说,需要从三个维度来考虑:第一,道德规则的合理性是道德惩罚的基础,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第二,健全人格的主体是道德惩罚的对象,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第三,公正的道德评价是道德惩罚的保障,它具有社会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17.
不要拂拭     
有一位青年脾气非常暴躁、易怒,并且喜欢与人打架,所以很多人都不喜欢他。有一天无意中游荡到大德寺,碰巧听到一休禅师正在说法,听完后发愿痛改前非,就对禅师说:“师父,我以后再也不跟人家打架口角,免得人见人厌,就算是受人唾面,也只有忍耐的拭去,默默的承受!”  相似文献   

18.
一、阻碍机制几十年来我们的经济被一些人随心所欲地搞得不象样子,其主要原因何在?为什么在那么长的一段时间内,有那么多人用他们的强权扼杀了人民生活中活生生的有机体?我认为,需要一代以上的人才能查明是谁的过错——是坏人、民族传统、历史偶然性还是我们无法知道的上天对罪  相似文献   

19.
正拜师费:起源于旧社会山东曲艺界一位资深人士说,所谓的"拜师费",起源于旧社会曲艺艺人拜师时一种对老师的补偿,"旧社会师父也要靠表演养家,一般也不宽裕,师父教你相声或者其他曲艺形式,等于给你一碗饭,所以一般情况下,徒弟向老师交一些拜师费。""近几年听说的少了,大  相似文献   

20.
从罗马法中挖掘出其潜藏的敌人刑法和敌人民法理念,把它与时下流行于欧美的敌人刑法理论和敌人民事立法贯通,引入我国的民法理论并挖掘我国既存的敌人民法或坏人民法实践,反推出好人民法理论,进而发展出好法人和坏法人理论,将之与坏人民法理论打包,用来分析《民法总则》规定的主体的道德类型,进而得出好人和坏人不可能平等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