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叙事类的散文,记人记事,作者每每将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经过,时断时续的描述着,这种叙述的断续法,是使文章跌宕多姿、形象鲜明、中心突出的技法之一。语文教师熟悉它,对指导阅读和习作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2.
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相比,意识流小说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具有叙述的非条理性、叙述主体的隐蔽化、时空界限的突破等鲜明特征。从模糊理论角度来看,意识流小说心理活动叙述形式与内容完美地融为一体,其创作技法比传统的现实主义手法更高一筹。  相似文献   

3.
如何在大盘及个股的跌势中淘金,有一种较安全、可靠又简易的方法,即《孙为民绝对赢家——孙氏买卖实战技法》(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年1月出版)一书中第44法“跌幅越大量越缩均价线支撑介入法”,现就该法内容详细叙述下.  相似文献   

4.
同学们都见过简笔画吧!简笔画是靠用简明的线条来勾勒人或物的形象的,这种直接用简明线条来勾勒人或物形象而不着颜色,不加任何渲染的绘画技法称作简笔勾勒。在写文章中也可以借用这一技法,有所不同的是,文章中运用这一技法是要靠简练的文字来勾勒事物的形象的。  相似文献   

5.
刘国芳是当代有影响的小小说代表作家之一。他较早形成了自己的创作风格。在叙述技法上 ,刘国芳的特色鲜明地体现在细节凸现、情节链重复和意象象征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国专业音乐教育先驱的吴伯超,由于历史原因,其作品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尤其是从作曲技法的角度去分析他的文章就更少。选取作曲家吴伯超学成回国初期进行和声民族化探索的两首钢琴小品作为研究对象,力图一窥作曲家高超的和声技法。并结合与同时代和声手法民族性探索的对比,还原吴伯超所作的《国乐和声法之研究》在历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行文是写作中很重要、关键的一环。只有经过行文,文章才能最终形成完整、独立的形式。许多人写作失败,主要就是卡在这个环节上。因此,要想写好文章,使写作活动顺利进行,就要注意不要在行文这个关口上卡壳。这就需要写作者了解并掌握一些必要的行文技法。行文技法有以下多种:从行文依据上看,主要有依据提纲法、默想腹稿法、发散联想法、捕捉灵感法;从行文速度和成文步骤上看,主要有一气呵成法、边写边改法、化整为零法;从语言表述形式上看,主要有集散成篇法、届时自创法、阅读参考法。  相似文献   

8.
“艾青体”叙事诗的文本采用艾青最擅长的自由体,其内核在于对诗的抒情性的独特理解,它一改以往叙事诗重叙述而轻抒情的积弊,运用“事内与事外”、“写实与象征”、“概括与变形”三组互相交叉、渗透的技法匠意,建构“事象”“意象”多重叠加的叙事诗大厦,显得沉雄博丽,别具风采特色。这在八十年新诗史上乃属仅见。  相似文献   

9.
重技法轻内容的倾向在当代中国舞蹈创作中表现得日益明显.文章从艺术之美的本源出发,通过分析舞蹈人在当代社会中的生存状态,归纳出舞蹈创作拘泥于技法的缘由:编创者的想象力缺位.文章指出舞蹈编创应以生活为根,善取善舍,追求想象空间的突破.  相似文献   

10.
《山谷题跋》具有怎样的审美魅力?文章从感情投入的真实性、运思立意的精微性、技法使用的灵活性等三个方面,阐述了笔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分析了王韬小说《三梦桥》中的梦在整个小说叙述中所起的作用、它与人物心理、情节发展、叙事时间的关系问题。从叙述者对梦的利用、调控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持男性立场、带男性偏见的、狡猾的叙述人,他通过几个梦的戏法,把男人的一次婚变叙述成一桩奇迹。  相似文献   

12.
求文从文章审美的角度反观模糊笔法的艺术效果。模糊笔法是传统的文章写作技法之一,它的形成源于作者对事物作辩证的、运动的、联系的多角度透视和“非定量化”的表现,其妙处在于扩大文章内容含量,使读者的审美思维趋于主动、活跃和富于“弹性”。  相似文献   

13.
在18世纪欧洲启蒙文学史叙述中,历来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缺失,主要表现为:习惯性地忽略对启蒙主义的实质及其民族差异进行辨析、把欧洲启蒙文学的特征过度总体化、回避乃至贬低启蒙文学中的古典主义遗产,等等。文章提出应当消解法国启蒙文学在欧洲启蒙文学史叙述中的霸权地位。  相似文献   

14.
俗话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然而,如果一篇文章(尤其是叙事类文章)首先不能深深地吸引渎者渎下去,那么读者怎么能够知晓其内容.领会其精髓.又怎么能谈得上行之远与不远呢?因而,要使叙事类文章“行而甚远”,首先我们必须得用“闪亮”的文题和“精美”的开头来引人人胜,然后用曲折有致的情节构思来扣人心弦和深刻的思想主旨打动人心,并使人有受益匪浅、美不胜收之感,才可能真正行而甚远。同时,“文似看山不喜平”.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掌握一些写作构思的技法和具备敏锐的思考力.才可能收到尺水兴波的艺术效果。为此.特就如何让叙事类文章扣人心弦,谈一些构思和写作的技法。  相似文献   

15.
《到灯塔去》是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继《雅各的房间》和《达洛卫夫人》之后推出的又一部意识流小说。在此部小说中,伍尔夫基本摒弃了传统小说中常使用的全知全能型叙述者,改用间接内心独白,采用第三人称作为叙述人称的主线,从人物主观角度进行叙述,并不断变换视角,使得叙述呈多元化展开。文章主要从叙事的主观性和叙述视角来分析探讨《到灯塔去》的叙事技巧及其产生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6.
古淡天真是董其昌对“士气”的具体描述,是绘画艺术的最高意境,同时它们又是笔墨技法的最高境界。生拙、简淡既是技法的老到成熟,也是技与道合一的境界,在董其昌看来,凭借笔墨技法可以达到古淡天真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7.
从叙述视角、写作技法、修辞运用三方面论证莫言小说的陌生化艺术,其子孙视点、人化与物化、意识流手法的运用亦是构成莫言小说陌生化艺术的重要原因,它对莫言小说陌生化艺术研究作了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18.
本文粗线条地阐述了在版画教学和创作中素描、黑白画、写生、技法等环节各自的作用和相互联系。重点谈及了素描在版画教学中的重要性,黑白画的构成性,技法表现的形式性和版画创作教学的目的性。文章中所谈及的各个要点均为自己从事版画教学之心得。  相似文献   

19.
变形是中国上古神话最基本的情节之一。本文从神话叙述变形的方式入手,运用图腾崇拜的原理,揭示了神话变形情节的根本动机,即原始初民叙述“变形”是在不自觉地否定死亡,拒绝死亡,渲泄了一种强烈的生命不可毁灭的意识。文章的最后梳理和描画了初民们生命意识的演进轨迹。  相似文献   

20.
顶针修辞在古诗中的运用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反映了诗人思维层次的深化和艺术表现力的拓展。建安诗人对顶针技法的运用超越了《诗经》、汉乐府描摹叙述的功能,将其与个人情志结合,西晋诗人又发展其缠绵的抒情特质,在赠别、行旅等题材中大放异彩。谢灵运则大量采用连珠格与连环体模山范水,并影响到后人关于“谢惠连体”的解读。刘宋时期诗人将顶针修辞与声韵节奏的探索进一步结合,成为诗人“破骈为散”追求句法变化的先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