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王国维那里启程的中国现代美学已经进入本世纪最后一个十年.经过近百年的艰难曲折,尤其是经过八十年代的发展,中国现代美学终于迎来了充满生机的局面.刚刚过去的十年是中国现代美学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时期,那些曾为五十年代美学作出贡献的美学家们,在这个时期肩负起了继往开来的使命.他们一面引导着中国美学与世界美学交流的大潮.一面又审视着中国美学曾经走过的几千年漫长的历史;他们并不守旧,但是他们确认,无论如何历史是无法割断的,中国美学最后还必须取得与自已历史的连接贯通.八十年代以来,古代美学的研究取得了突出的  相似文献   

2.
倡导20世纪中国美学的学术史研究,正是为了突破一般理论史叙述仅注重概念的逻辑演绎和史料学意义的局限性,着重强调美学进程的“思想整体性”和“文化联系性”,强调美学理论、美学观念及各种美学问题的学术建构方式和历史─文化规定性,在学术史范围内“重构”美学的历史价值。20世纪中国美学学术史研究的重点,在于从学术建设的整体过程来确定美学的学术意义和地位,从美学发展与中国人文学术演进及其规律的历史关系来整体揭示中国美学的百年学术构造,以文化考察的立场来重新认识和确定20世纪中国美学的历史结构。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生态美学将创新实践作为其创生发展的逻辑起点、理论源泉与原发动力,正是基于马克思主义自身的学术品格及历史发展逻辑和客观现实依据,也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实践观宗旨的理论秉持.创新实践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自由精神的追求和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不断拓展,其是马克思主义生态美学不断发展的永恒推动力量.将自然生态美与人类生...  相似文献   

4.
杨绍军 《学术探索》2013,(11):107-112
抗战时期的西南联大,荟萃了当时国内最有名的一大批专家学者,他们与学生一起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多方筹措出版经费,续办或兴办了《清华学报》《边疆人文》《国文月刊》《文聚》等人文学科期刊,推动了战时中国学术的极大发展和文人学者的相互交流。与此同时,西南联大人文学科刊物的兴起,推动了战时中国思想文化的活跃与发展,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人才,以其鲜明的办刊特色对战时中国思想文化的创新、交流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美学作为一种重要的学术思潮在全球的社会文化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更是与中国现代化的进程息息相关.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探索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建设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南京大学文艺学学科在<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杂志编辑出版10周年之际,于2007年8月18日至19日在南京举办了"马克思主义美学与现代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6.
19世纪70年代末期,福州船政学堂开始向英、法等海军强国派遣留学生.清政府对这一批留欧学生寄予厚望,不惜拨付重金,平均每生每年的经费是同时期留美幼童的三倍还多.留欧学生终不负使命,通过三五年的学习,熟练掌握了世界先进舰船的制造和驾驶技术,以及海军的训练法则.归国后,清政府以直接授以官职的方式对他们进行任用,并且是高薪聘用,在个人仕途上留欧学生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严复作为其中典型和杰出的代表,深深地影响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和走向,对其留学生涯及归国任用的研究对我们今天的人才培养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田瑞 《理论界》2022,(10):83-89
美学大讨论是中国当代美学首次出现的大规模美学学术论争,是中国美学强化自身理论话语、塑造自主美学范式的一次重要尝试。美学大讨论肇发于共和国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特殊时期,呈现美学问题与意识形态建设交叠相织的理论景观。美学大讨论在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化进程的特殊地位不言而喻,产生了较大的积极作用,但也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在当代语境下,重新审视与反思美学大讨论的功绩与不足,对继续深化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化建设、促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美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20世纪百年间,是中国美学的现代化生成并臻于完备的历史阶段。表现为对西方美学理论的介绍与吸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解读与分析,出现了许多有自己理论体系特点的美学家,逐渐形成了“百年美学”这样一个时代的专门话语。王向峰先生的新作《中国百年美学分例研究》(辽宁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版)以百年美学发展为线索,从梳理、评介18位美学家的特殊角度,解读出每位美学家的学术观点、思想精要及美学主张,也勾画出中国百年美学术整体建构与发展流变,透过个体学术存在的价值,推演出中国百年美学沧桑而艰难的演进历程。以往有关中国百年美学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国内马克思主义研究界,对从现代性视野审视马克思主义美学关注不够.现代化进程在文明正值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负值效应.这一双向逆反的趋势,同时在马克思主义美学中表现出来.马克思、恩格斯认同历史现代性,因为它推动物质文明的进步、确立人的实践主体性、促使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形成文艺学科的审美独立等;同时,他们也对现代性的负面效应,如人文精神失落、人的异化、自然生态失衡、唯科学主义思潮等,提出质疑与批判.对现代性所带来的危机,马克思、恩格斯寻求各种解决途径,在美学方面,他们肯定善恶相生推进历史,重视审美、文化这一特殊的批判、重构的力量,标举人本主义与自然主义的融和统一为终极的美的境界.  相似文献   

10.
五六十年代的“美学大讨论”,生成于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和“双百方针”两股政策力量交锋的罅隙,是意识形态规训下美学发展的自我确认,和美学话语体系的自我建构.它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美学研究领域取得指导地位,美学专业教材的编写和美学研究资料的编辑,培养了一批美学研究人才,但整体学术水准乏善可陈.特别是囿于认识论视野,和缺失西方美学话语参照系,而使“中国的美学”不仅脱离世界美学发展主潮,还抑制了本土美学研究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末期,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崛起了一批中青年学者,他们极富朝气和学术活力。在比较文学的各个分支领域凸显着个性,对推动和发展中国比较文学学科起了重要作用。择取几住具有代表性人物进行介绍和评述,俾以一窥该历史时期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特点与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大潮,空前迅速地推动着中国人思想观念、生活实践,包括美学观念、审美取向、文艺创造实践等的深刻变化。面对中国社会正在经历的文化大变革,近年来一直徘徊于“低谷”中的中国当代美学,面临了更为严峻的挑战。对此,参加“文化变革与90年代中国美学”学术讨论会的学者们普遍意识到,中国当代美学要在本世纪末取得突破性进展,必须结合当代中国人的实践,从文化角度切实加强自身的理论深度、拓展探索领域,使美学研究不断超越历史局限,真正担当起重建人的精神结构、提高人的精神素质的任务,创造出与当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思想境界。  相似文献   

13.
王国维、蔡元培、鲁迅都是跨越时代的人物,他们在晚清就开始了具有特色的学术文艺活动,五四以后,其成就和影响愈来愈大。他们沟通了中西文化,完成了古今嬗变;由于他们各自的贡献,共同为中国现代美学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说蔡元培、鲁迅是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者,这不难理解,而王国维则是国学大师,封建遗老,他与新文化、新美学何干?但历史的情况是很复杂的,政治思想与文化思想常常呈现出反差状态。王国维就陷身于这种矛盾之中。他在政治上忠于满清封建王朝,不肯  相似文献   

14.
周维山 《东岳论丛》2012,33(6):45-49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美学开始了研究的转型.在转型中形成了三种影响较大的学术探索取向,即后实践美学研究、审美文化研究和生态美学研究.虽然他们对实践美学都持反思的态度,但对实践美学的重要理论资源——《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并不一味持排斥的态度,而是对之进行了重新解读.比如,后实践美学研究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读到了人的生存、存在和生命;审美文化研究看到了人的全面发展;生态美学阐释了其中的生态维度.  相似文献   

15.
1998年4月20日到25日在贵州师范大学举行了“百年中国美学学术讨论会”,这是第一次对近百年的中国美学进行集中的研讨,与会学者对百年来的中国现、当代美学的发展历程、学术特点、重要的美学家的地位和美学理论的学术价值等有关问题展开了广泛的交流与热烈的讨论,其中热点问题主要集中于两个,即对百年中国美学学术历程的反思和对现、当代中国美学和美学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李圣传 《云梦学刊》2012,33(3):27-29
长期致力于百年学术史案研究的著名学者夏中义最近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了新著一《朱光潜美学十辩》。作为学术史案研究的最新成果,该书以朱光潜为个案,通过这位学贯中西、横跨两个时期(民国与共和国)的美学老人在不同历史语境中的学术变迁,在细深的“学术一思想”资源的挖掘与建构中.既展现出了一代中国人文知识分子的心灵历程.更为我们谱写了一首中国现代美学的发展进行曲。  相似文献   

17.
北洋时期,中国留日学人在引进传播西方文化的同时,通过与日本友人移书论学、切磋交流中国传统学术问题,在日本刊物上发表有关中国传统学术的论著等方式,努力向日本介绍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思想;通过在日发表诗歌、小说,授课、赠书等方式,介绍传播中国现代文学;与日本友人诗词唱和,增进中日知识界的交往与友谊,也弘扬了中国文化传统;组织参与中国传统戏曲对日演出,推动了日本的中国戏曲研究;推动中国绘画艺术作品在日本展出,为中日美术交流做出贡献。留日学人自觉不自觉地向日本介绍和传播中国文化,真正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桥梁。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50年代中国“美学大讨论”在当下学术史评价中仍问题重重。“思想改造—双百方针”形成的话语夹缝,使得美学问题讨论不仅与此前系列文艺批判运动截然不同,而且在政策制度保障下获得了相对自由的论辩空间,进而在对革命话语的弹性突破中形成了符合自身逻辑的美学话语。除推动美学知识普及和美学人才培养外,“美学大讨论”还奠定了中国美学学科范式的雏形,实现了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学科化和体系化,并催生出以“实践美学”为代表的中国美学理论形态,并影响至今。同时,受意识形态的干预及苏联美学话语的前置影响,“美学大讨论”又将马克思主义美学丰富多元的方法论窄化为单一的认识论和反映论,还在“主客二分”的古典本质主义思维模式中兜圈打转,既脱离了国际美学的发展潮流,又与中国古典美学相脱节。“知识话语”求真理想与“意识形态话语”建构要求的矛盾冲突,是理解这桩美学史案在学术与意识形态之间功过是非的关键线索。  相似文献   

19.
刘再复的<李泽厚美学概论>并不是一部美学家或专业美学学者的著作,从美学的专业角度看,其中的一些观点缺乏学术价值;整体地看,此书丧失了一部学术著作本应具备的批判性,对李泽厚美学颇有溢美,明显地评价过高.刘再复不加批判地对李泽厚美学表示赞赏的地方,主要有三处:人类学本体论,柏拉图式的美学研究方式,"大观美学"或"通观美学".李泽厚曾经是"中国现代美学的第一小提琴手".李泽厚芙学的历史地位,不应抹煞;李泽厚美学的历史功绩,不应遗忘.但是,李泽厚已经是"失宠的第一小提琴手".当代中国美学必须摆脱长期以来对李泽厚美学过分宠爱的态度.才能开辟美学的新方向、拓展美学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20.
章辉 《学术研究》2003,(11):130-133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学讨论实现了从输入西方美学思想到创立中国美学理论的转换,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美学体系的初步尝试,奠定了中国关学发展的范式;给美学以马克思主义新实践的哲学基础,反对了机械唯物主义和各种唯心主义美学观,并与西方各种美学本体论相区别。讨论形成了四派基本观点,是思想解放、学术争鸣的一个范例,对20世纪80年代的学术发展有很大影响;厘清了美学对象和研究方法,涌现了大量的学术人才,为80年代的美学复兴做了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