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萍 《兰州学刊》2011,(3):143-146
诗中有禅,在悠远深邃中传递智慧;禅为诗境,在佛光智理中体会宁静的禅趣诗,用禅的机锋、睿思、理趣来显示诗境的空灵,既见修禅本义,更见人心坦荡,但言禅理以避免理胜于辞,更藉重形象为突出禅趣之意。因此,今人品味禅趣诗不仅在体验历史,更寄托了自己内心所追索的一种愿望。  相似文献   

2.
李溢 《云梦学刊》2009,30(3):97-103
五百年来中外学界一直用人文主义观点,把米开朗基罗在《创世纪》中的上帝形象解读成人间英雄,将其画旨归结为歌颂人的创造和伟大。其实,米氏《创世纪》中的上帝形象是对摩西的“烈火”、以赛亚的“长衫君王”和但以理的“银发圣父”等上帝原型的承续和再创,其画旨是表达人的悲郁无助和对神的伟大救恩的颂赞和呼求。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典诗歌虽以“吟咏性情”为主要特质,却并不缺少“理”的艺术构成。在中国古代诗学中,“理”的合法性虽曾受到质疑,但以“理”入诗则又是历代皆有的诗学现象。无论先秦、汉、魏晋、唐、宋及至明清,理性光亮在古代诗苑中一路闪耀,从未停息。随着诗歌发展的不同阶段,理思的构成显现出不同的形态和程度。以“理”入诗的高层境界不失形象宛然、情韵悠长的诗性品格,而直下理语、缺乏情致的粗陋说教则多为人所诟病。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实践和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新思想新举措,推动了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进入新的阶段。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和党风廉政建设的不断加强,为有效提升中国共产党的形象提供了宝贵的机遇。与此同时,主流意识形态的弱化、历史虚无主义的蔓延和反腐败斗争的严峻形势也给党的形象塑造和提升带来不容忽视的挑战。中国共产党必须着力提升自身的廉洁形象、历史形象、价值观形象以及党员队伍的个体形象,从而为全面提升党的形象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论谢灵运山水诗的佛学意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永初三年出守永嘉后 ,谢灵运开始潜心于佛理的探讨 ,这一时期也是他大力创作山水诗之始 ,二者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的有机联系。本文从两方面来探讨康乐山水诗的佛学意蕴 :(一 )其山水诗体现了触物起累、以理伏累、顿悟灭累而证得理体的修禅过程 ;(二 )以山水形象作为载体而表现所悟之理的方式深受玄学化佛教自然观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王志芳 《江汉论坛》2004,(4):125-127
本 文 归 纳 了 汉 语 书 面 广 告 的 语 言 运 用 特 点 ,分 析 了 其 表 达 效 果 ,并 在 此 基 础 上 探 索 了 广 告 语 言 运 用中 的 心 理 和 文 化 理 据 。 认 为 ,语 言 是 手 段 ,心 理 和 文 化 是 依 据 ,广 告 语 言 的 运 用 要 适 合 人 们 的 心 理 需 求 和 文 化 品位 。  相似文献   

7.
形象思维活动范畴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 谓形 象 思维 活 动 就 是指 主 体 发 挥思 维 想 象 力、运 用表 象 与 意 象等 思 维 形 象材 料 来 反 映客 观 事 物 及其本 质 的思 维活 动 ;它 分为 艺术 形象 思 维与 科学 理 论形 象思 维 这两 种基 本 形态 。这 种 思维 既 规定 了 形 象 思维 活 动 形 成的 能 力机 制,又明 确 了形 象思 维活 动 所运 用的 思 维形 象材 料 及其 活动 的 具体 形态 。  相似文献   

8.
言及中国哲学史上的"理",不能不想到王夫之鼓吹"理在气中"的壮观景象,不能不想到戴震对"以理杀人"的激情控诉.其结果是,被视为中国哲学最具创造力的时代之一、被视为儒学第二个发展高峰期的宋明新儒学,因此倍受质疑,其优雅的形象、其超迈的理想遭受着冲击.可是,清代儒者对"理"的指责究竟有多大程度的可信性?在很少有人对此提出疑问的情境下,唐君毅先生对清儒误解"理"的情形展开了分析和评判.唐君毅的这种分析和评判,对于重新认识和理解清儒豪情过度而理性不够的批评是非常具有启发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王阳明发现了朱子之学对“体用一源”的割裂,并从朱子的“理一分殊”思想困境中走出来,他否定了朱熹所主张的分殊于事事物物之“殊理”的存在,承认事事物物只能是天理的发用流行,即提出自己的“天理发用”思想。阳明的“天理发用”思想既是阳明“心即理”思想的根源,亦是“心即理”哲学命题的归宿。  相似文献   

10.
邹元江 《中州学刊》2002,(2):150-154
学界普遍认为汤显祖以情抗理即宋明理学之“理” ,本文认为这是不确切的。汤翁《牡丹亭还魂记题词》是针对达观“情有者理必无 ,理有者情必无”而写的。达观的“理有”、“理无”之“理”即“真心一元论”。汤翁是明确反对“真心一元论”的 ,并非仅仅用“禅家习用的机锋轻轻一点”含糊过去  相似文献   

11.
日语及日本文学中有固有词汇“ことわり”(kotowari),一直以来用汉字“理”加以训释,但作为哲学思想史之概念的“理”以及相关概念“道理”“义理”等,都是从汉语中引进的。先是引进汉语的“理”并套用“理”,然后或以“气”冲理,或以“事”排“理”,都是用日本固有的感性主义来排斥抽象的“理”、否定普遍的“理”,或以此批判“佛理”与儒学“理学”来宣扬日本国学。江户时代的文论家在和歌、汉诗、俳谐等各个领域都全面否定说理,更把“理”称为“理窟”,即道理的陷阱,主张对“理窟”加以规避。日本传统思想文化与文学中不讲“理”的唯情主义、事实主义、个别主义倾向,与日本人的“非合理主义”的思维方式有关。从中日范畴关联的角度对日本古代文论的“理”及“理窟”论做出考辨分析,有助于我们理解日本传统文化与文学“不讲理”这一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2.
作者对傅道彬<春秋时代的"文言"变革与文学繁荣>提出商榷意见,主要现点有;1.文学的本质意义并不如傅文所说是语言.而是形象,春秋时代并不存在时下意义上的成熟的文学.更遑论自觉的文学;2.即使傅文对文学及其成熟与自觉等方面的认识不误,用于支撑其春秋文学自觉说的四大理由均不能成立;(1)春秋"文言"实践重理尚用;(2)春秋时代"文言变革"证据不足;(3)春秋"文言"理论重理尚用;(4)春秋时代并未形成独立的文士集团.本文附带性地讨论了傅文时<文言>的错误认识,在论证的过程中还随文指出傅文存在的部分逻辑问题.文章对当前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覃素安 《阴山学刊》2009,22(4):27-30,34
《琵琶记》是一部具有浓郁男权意味的经典剧作。男权意识体现在女性形象牛小姐、赵五娘和男性形象蔡伯喈身上,它们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男性对女性的审美追求;二是男性人生价值的定位。剧作如此刻意重提文学作品中并不鲜见的男权意识是为了维护和提升元代渐已失落的男性权威和儒理地位。  相似文献   

14.
陶渊明用近似田家语的真朴语言,选取与自我心境相统一的景与事入诗,结合自己体悟的生活哲理,做到情景理高度融合.陶诗风格的冲淡并非平乏无奇,而是理蕴悠长、理意丰厚.  相似文献   

15.
明末清初以后,宋明理学的圣人论在不同层面遭到解构.随着经世思潮以及乾嘉学派的先后兴起,宋明理学以立德为中心的圣人形象逐渐淡化;同时,随着理论视角的转移,理欲统一的思想压倒了存理灭欲的思想,宋明理学的成圣方法遭到否弃;宋明理学的圣人论最初是面向士大夫阶层讲的,但经过王阳明转手后,面向社会各个阶层,这使得圣人形象走向平民化乃至消解.  相似文献   

16.
记人叙事散文是以记叙人物或事件为主要内容的散文体式.它要“抒情”、“论理”,更要“绘形”(描绘人物或事件的形象).“绘形”是基础,“抒情”、“论理”是目的;“形”要显露,“情”、“理”要渗透其中.“形”、“情”、“理”构成了记人叙事散文的三个基本要素.抓住了这些要素,也就抓住了记人叙事散文写作训练的关键.对这些基本要素的捕捉、发掘、拓展和表达,便基本上体现了记人叙事散文写作的主要过程,这也就是本文所说的记人叙事散文写作的“四步训练法”.捕捉 主要指对人物或事件的形象的捕捉.下笔之前,对形象的捕捉比较复杂,有时是  相似文献   

17.
胡安国将理作为释经的主要原则,用“理一分殊”的理学的方法,来处理和解释《春秋》里纷繁复杂的行为和事件。通过礼理结合,理包含礼,胡安国极力发挥《春秋》中尊王攘夷的微言大义思想,取得了巨大成功。胡安国的《春秋》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我读过的有关邓小平理论和党章知识的辅导书籍中,由刘耀杰等同志编著、湖南出版社出版的《主题论形象论》是较好的一部,它用极为精炼、极为通俗、极为明了的语言,把当前党员教育中迫切需要统一认识的两个问题解答得清清楚楚。前者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问题,谓之“主题论”,后者为新时期共产党的形象问题,谓之“形象论”。全书6篇文章,仅12万字,却把这两个浩翰的理论学说作了非常深刻、非常系统,又非常容易读懂和铭记的阐述,不失为一部优秀的基层党校教材和向广大党员进行思想理论教育的辅导书籍。在写作方法和理…  相似文献   

19.
譬喻是佛典中富含文学意趣的部分,或以生动的形象,或以曲折的故事表现深邃幽奥之佛理,故对汉魏以来的中国文士影响甚深。佛典譬喻以其天然质素,成为佛理与诗情融合的桥梁。苏轼一生喜好佛禅,对大乘经典接触尤多,此种佛典譬喻遂成为其文学创作时左抽右取、融裁点化的资源。苏轼名作《日喻》正是在改造佛经譬喻基础上的重要创获。  相似文献   

20.
从纪晓岚的“狐界”感悟儒家之“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构建了一个集理性、伦理为一体的与人间世界相对应的完整的狐世界 ,为“礼”教秩序设立的众狐形象 ,渗透了“理”学理想 ,无处不让我们感悟到儒家之“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