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一种改性树脂型的固体酸催化剂,研究了该催化剂对于乙酸/丁醇酯化反应的催化作用,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具有活性高、选择性好的优良特点。在催化剂用量为2%(wt),醇/酸比为1.2的条件下,反应45分钟,醋酸转化率可达99.5%。色谱分析表明没有副反应发生,使用工业原料连续运转500小时,催化剂活性基本稳定不变。  相似文献   

2.
丙酮碘化反应的动力学报道甚少,本文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该反应的级数,速度方程式,速度常数,活化能等动力学参数。并初步提出丙酮碘化的反应机理,为控制适当的条件以加快丙酮碘化反应,提供了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钨和钼的杂多酸在酯化反应中的应用,并对与催化相关的钨和钼杂多酸的结构与性质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4.
以硅胶为载体,γ-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NQ-53)为偶联剂,哌啶和1,4-丁烷磺内酯为反应性功能基,p-CH3PhSO3H,CF3COOH,H2SO4和HBF4为质子酸,设计合成了4种新型硅胶固定化季铵SO3H型酸性离子液体.分别经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TG分析测定了离子液体的功能基结构和稳定性,并用紫外光谱法测定了其Hamm ett酸度.初步探讨了H+促进下4种离子液体对合成乙酸异戊酯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酸性离子液体的Hamm ett酸度函数H0在0.67—0.82,酯化反应体系中若有少量无机酸的参与,可有效地提高乙酸异戊酯的收率,反应体系中加入1.0 g离子液体和1.0 mL浓盐酸,乙酸异戊酯的收率为67.7%,比采用盐酸或离子液体单组分催化时酯的产率提高了20%—40%.该合成方法操作简单,产物与离子液体容易分离,离子液体可重复利用.  相似文献   

5.
用K issinger法对环氧/氰酸酯体系进行动力学研究,得到了不同催化剂作用下的反应活化能、反应级数和频率因子。研究表明:加入催化剂后各样品的固化反应活化能都有所降低,其中乙酰丙酮铜可使反应活化能下降30%,催化反应的级数为2;钛酸四正丁酯、二丁基二月桂酸锡和乙酰丙酮钴也能降低固化反应活化能15%以上,二丁基二月桂酸锡和乙酰丙酮钴能大幅降低固化反应温度。以钛酸四正丁酯、二丁基二月桂酸锡催化与不加催化剂的氰酸酯/环氧体系的固化反应级数均为1。钛酸四正丁酯催化氰酸酯与环氧树脂的固化交联反应是一步连续进行的,而以其他催化剂催化和不加催化剂的固化反应是二步交替进行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常压等温直流积分反应器,研究在BX型中温变换催化剂上CO变换反应的本征动力学。应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模拟生产条件进行测试,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优化参数估值,获得本征动力学模型。并经F检验,相关指数检验及应用此数学模型进行某工厂变换炉催化剂用量的计算,证明了实验数据及数学模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间苯二甲酸二烯丙酯(DA IP)改性酚醛环氧树脂(F-51)固化体系的固化反应过程进行了分析。用K issinger方法求得体系固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ΔE=49.9kJ/m o l,根据C rane理论计算得到该体系的固化反应级数n=0.87。为初步确定甲基四氢苯酐(M eTHPA)和顺丁烯二酸酐(MA)两种酸酐作为固化剂的固化反应条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探索了生物催化反应制备酯化葡甘聚糖(KGM)衍生物的可能性,并构建了酶催化天然高分子改性的新模式。利用KGM与乙酸乙烯酯在无溶剂体系中的酯交换反应,对8种脂肪酶和5种蛋白酶的催化能力进行了初步评价,并考察了以固定化脂肪酶N ovozym 435作生物催化剂时,不同的非水介质对该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文条件下,这些酶对该反应均具有一定的催化作用;有机溶剂二甲基乙酰胺(DMA c)、甲苯(T o luene)和异辛烷(IOCT)以及其他非水相有机介质,如离子液体N-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HM im]+[BF4]-和丁二酸二辛基磺酸钠(AOT)/异辛烷反相胶束体系,均有利于脂肪酶N ovozym 435催化的KGM与乙酸乙烯酯的酯交换反应。  相似文献   

9.
采用一步合成法,以价格低廉的N-甲基吗啉为原料,合成了N-甲基-N苄基吗啉盐酸盐离子液体,并将其应用于乙酸正丁酯合成。通过对醇/酸摩尔比(原料比)、离子液体用量及反应时间的考察,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酯化反应的最佳条件为酸/醇摩尔比为1:1.5,离子液体用量为0.05g,反应时间为2h,反应温度在110℃左右,酯化率达到50%以上。  相似文献   

10.
对固体超强酸种类、酸强度测定、制备方法、表征技术研究、催化剂的改性、催化剂在酯化反应中的应用及催化剂目前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详细讨论,该类催化剂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在连续微反装置中,氢气分压9.0 M Pa,体积空速(LHSV)0.6~3-h 1条件下,以正十六烷为模型化合物评价了两种催化剂的加氢异构性能。研究了不同催化剂的正十六烷加氢异构反应动力学,并建立了相应的反应网络。研究结果表明:在两种不同助剂和载体的催化剂A、B作用下正十六烷的加氢异构反应网络不同,催化剂B的反应活性和异构产物的选择性较催化剂A高,更有利于生产高质量的润滑油基础油。  相似文献   

12.
在特制的高压釜中,对工业条件下催化合成甲基叔丁基醚(MTBE)进行了宏观动力学研究.当反应液中异丁烯浓度为2.2mol/L,甲醇与异丁烯的摩尔比为1.2∶1,温度为58~74℃,催化剂为大孔“S”型酸性树脂时,其动力学方程式为-rA=1.86×107exp(-56.18/RT)cA-3.28×1010exp(-85.65/RT)cM.  相似文献   

13.
利用微量热方法研究了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催化H_2O_2氧化邻苯二胺(OPD)的反应。在298.15K,50mM,pH=7.4的磷酸盐缓冲体系中反应消耗1mol H_2O_2的焓变为227.99kJmol~(-1),而消耗1mol OPD的焓变为439.21kJmol~(-1),HRP对底物H_2O_2的米氏常数K_m(H_2O_2)=2.92mM,对底物OPD的米氏常数K_m(OPD)=0.51mM。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在碱性介质中,锰(Ⅱ)催化高碘酸钾氧比镁试剂Ⅱ褪色指示反应及其动力学条件,建立了测定锰的新方法,方法的检测限为6.67×10-10g/mL,线性范围为0~1.0μg/25mL。本法简单灵敏,选择性较好。用于茶叶中锰(Ⅱ)的含量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运用薄层色谱扫描技术研究了回流温度时(76°C)1,2,3,4,6-五-O-乙酰基-β-D-吡喃半乳糖的超声溴化反应,通过测定反应液中初始物半乳糖的浓度随超声辐照时间的变化,采用一次法和初速度法分别建立了该反应的反应动力学方程:r=9.348×1-0 31ρ(一次法),r0=1.07 8×1-0 21ρ,0(初速度法),确认这一反应对初始物半乳糖为一级反应,探讨了可能的反应机理,根据推测的反应机理得到的动力学方程为r=K1ρ,(K=2k1k2ρNBSk5),与实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6.
造纸污泥催化热解特性及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热综合分析仪对造纸污泥在氮气气氛下进行热解和催化热解,研究了造纸污泥的热解、催化热解特性及其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污泥在氮气气氛下热解的最大失重速率为815.3℃时的一7.89%/mln,同时氮气气氛下的热解在这个温度段只有一个明显失重峰.催化剂对污泥热解的影响主要在中高温度段,催化剂对污泥热解活化能影响的大小排序如下:Mn02〉A1203〉MgO〉Fe203〉CuO〉CaO.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内循环无梯度反应器,在3.0MPa压力范围内,对国产B113-2型铁铬系高温变换催化剂上变换反应宏观动力学数据进行了测试.根据测定得到的数据.对幂函数动力学模型进行丁模型参数估计和模型检验,得到了高度显著的动力学回归方程.从动力学方程可以得出:该高温变换催化剂内扩散影响严重;该催化剂上CO2组分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与其它铁系变换催化剂相比变小,推测可能是由于扩散影响或是该催化剂中Cu组分作用的结果;CO2对变换反应速率还是存在一定的抑制.因此为提高变换反应速率,应当设法减小CO2的不利影响;H2组分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均比较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忽略.压力对变换反应速率影响较大.3.0MPa压力以下.反应速率随着压力的增加线性提高,但在1.0MPa以下时的增加速度明显高于1.0MPa以上的增加速率.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行玩式法通过归纳、举例对化学动力学中的对峙、平行、连串等一级系列复杂反应的动力学方程进行求解。  相似文献   

19.
三氯甲烷光化反应动力学未见报道,本文采用自制光化反应器,220v、3w黑光灯(λ≤380nm)光照射,在2gl~(-1)锐矿型二氧化钛的悬浮液中,用氯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三氯甲烷降解反应的机数、速度方程式、速度常数、量子效率等动力学参数。并初步提出三氯甲烷光化吸附多相催化反应的机理对废水、土壤和地下水中含氯有毒农药和化学药品的消除,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活塞流管式积分反应器,在1.0MPa压力下,对国产B113-2型铁铬系高温变换催化剂上变换反应本征动力学数据进行了测试.根据测定得到的数据,对幂函数动力学模型进行了模型参数估计和模型检验,得到了高度显著的动力学回归方程.从动力学方程可以得出:该高温变换催化剂的活化能比较低,因此其低温活性较好;该催化剂上H20组分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比较大,推测可能是由于该催化剂中Cu组分作用的结果。C02对变换反应速率的抑制作用很大,因此为提高变换反应速率,应当设法减小C02的不利影响。H2组分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均比较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