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蒲松龄的自然观评析史龙身历史名著《聊斋志异》历来被认为是一部短篇小说集。笔者认为,《聊斋志异》同时也是蒲松龄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一部札记。在该书中,直接记录自然现象和科学事实的有一百二十余篇,间接记录自然科学现象的近二百篇,它们集中反映了作者的自然...  相似文献   

2.
蒲松龄是一位出色的诗人。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流传下来的有一千余首诗歌内容丰富,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作者的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3.
书评一束     
域外有株蒲研花生前寂寞的蒲松龄,以其巨大的文化奉献,引来了后世难以数计的崇拜者,纵观今日世界文坛,蒲松龄研究已蔚然成风,堪称显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的辜美高先生便是卓有成效的一位域外蒲学研究专家。“十年辛苦不寻常”,辜先生凭着一股勤奋谨严的治学精神,力求通览古今蒲学研究的著述,仅其使用过的参考书就达一千余种,且又进修日本庆应大学,得以径窥斯道文库收藏的大量稀见蒲氏著作;还兼亲历蒲翁故里,获取到大量真切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经过精细的爬梳整理。辨析研磨,终于完成了一部四十万言的蒲学专著《聊斋志异与蒲松龄》。作为一名域外学者,要  相似文献   

4.
《山西老年》2009,(2):28-28
蒲松龄即席吟诗骂贪官谁都知道,《聊斋志异》的作者是清代的著名文学家蒲松龄。据说,毕际有非常钦佩蒲松龄,五次三番聘请他到家中任私塾老师。一天,毕际有设宴宴请退职回乡的尚书王涣祥,并请蒲松龄即席作陪。  相似文献   

5.
许多蒲松龄研究专家在研究蒲松龄及其著作的同时,对蒲松龄的族属问题也做了诸多考证。为了进一步澄清事实真相,笔者根据家族史料及其他史料对蒲松龄的中原汉族族属做了较为全面的考证、分析,从而断定蒲氏乃中原汉族而非其他。  相似文献   

6.
论清代文士的塾师生活与底层写作——以蒲松龄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文学家名世的蒲松龄,其终身职业是私塾教师。蒲松龄选择这一职业,既解决了生计问题,又有较充裕的时间准备举业。但蒲松龄屡试不中,只能以塾师终老,一直徘徊在士阶层的底层。可以说科举失败,是蒲松龄展开底层写作的一个重要根由,而蒲松龄的创作,也真实地反映了清代塾师科举蹉跎、择业艰难、经济窘迫的生存状态。探讨蒲松龄文学的底层写作特色,可以揭示中国传统社会底层文人的职业活动与文学创作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蒲松龄是我国清代的文学巨匠。他的《聊斋志异》闻名中外,是我国文学宝库中闪烁着奇光异彩的珍品。 对于蒲松龄的族别,历来众说纷纭。笔者认为,蒲松龄应是回族人的后裔。考略如下: 一、蒲松龄在《族谱序》(路大荒整理《蒲松龄集》三卷)中云: 吾族为般阳土著,祖墓在邑西招村之北,内有谕葬二:一讳鲁浑,一讳居仁,并为  相似文献   

8.
蒲松龄的族属问题众说纷纭,主要有这样几种: 说蒲松龄的远祖蒲鲁浑是色目人(阿拉伯人)且是伊斯兰教徒。罗香林著的《蒲寿庾研究》持这一观点。他认为蒲松龄可能是宋末提举泉州市舶司的蒲寿庾(阿拉伯人)的后裔。日本学术界也有此说。有人认为,蒲松龄的远祖蒲居仁在福建任过都转运使,而任这种职的,在元代都是回族;另外又据福建另一部《蒲氏族谱》中写有“世秉清真教,天下蒲皆一脉”,因此认为蒲松龄为回族。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对<王氏家传世系族谱>的检索,考定了蒲松龄郢中社友王鹿瞻及其相关史料.蒲松龄与王鹿瞻从郢中时相识,结下了深厚的友情,而王妻虐父家庭变故导致二人关系最终破裂.这一变故既是蒲松龄创作<马介甫>的主要诱因,也是蒲松龄创作的心理和现实双重郁积倾泻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0.
分析蒲松龄短篇小说《画马》的象征系统,并将其与蒲松龄《族谱序》史实进行比较,可以断定蒲松龄族属为蒙古族,《画马》所表现的主题是民族民主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对《王氏家传世系族谱》的检索,考定了蒲松龄郢中社友王鹿瞻及其相关史料。蒲松龄与王鹿瞻从郢中时相识,结下了深厚的友情,而王妻虐父家庭变故导致二人关系最终破裂。这一变故既是蒲松龄创作《马介甫》的主要诱因,也是蒲松龄创作的心理和现实双重郁积倾泻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2.
蒲松龄科举屡败,但一生对之沉迷执着。从分析《聊斋志异》中文人心态特征入手,可以探究蒲松龄一生强烈的求仕欲望。  相似文献   

13.
蒲松龄出身书香门第,自幼聪慧,学识渊博,是当时闻名乡里的“小神童”。19岁的时候就考得全县第一名,中了秀才,可谓是人见人夸、才气飞扬。蒲松龄的家乡有个姓石的老乡绅,非常不服蒲松龄的才学,暗自发誓要和他比出个高低。这天在大街上,石乡绅和蒲松龄相遇了。他叫住蒲松龄,盛气凌人地问:“听说你年纪轻轻就学富五车,你敢不敢和我比试比试?”  相似文献   

14.
朱缃与蒲松龄是忘年之交:朱缃以诗名于世,蒲松龄非常欣赏;而朱缃又特别喜欢《聊斋志异》,利用十年左右的时间,陆续抄录了一部《聊斋志异》。蒲松龄一生热衷功名,日夜攻读,但始终没有考中举人;而朱缃同样连个秀才也不是。两人志同道合,皆有为民爱民之心。不少诗作记录了两人的诚挚友情。朱缃还把自己及其家属中的奇闻佚事作为素材提供给蒲松龄。  相似文献   

15.
人间语:蒲松龄诗歌的现实指向张文华,臧阜平蒲松龄因创作《聊斋志异》而闻名中外。作为一位伟大的文学家,蒲松龄“爱听秋坟鬼唱”,但并非象王士祯所说“厌作人间语”,①他创作的大量诗词、俚曲、骈文等,就是明证。在诗歌创作中,蒲松龄一改《聊斋志》的浪漫笔法,表...  相似文献   

16.
淄川区黄家铺乡店子村《续修高氏支谱序》云:吾高氏者考自老谱,始祖讳佑之,原籍河南省归德府考城县,元顺帝间以军厅筮仕济南.未几而无废矣.始祖遂占籍于淄之城乡蒲家庄居焉,即今之店子庄也.相传其时与蒲姓契结同心,订金兰之好,彼遂以庄赠焉,此我高氏所由来也.店子村以高姓居多,又称高家店子.其位置在淄川城西北,距淄川城约五华里.以上序文中提到的“蒲姓”应即蒲松龄的远祖.并且,据以上记载,在元代蒲姓不是居住于现今蒲松龄故居所在的淄川城东的蒲家庄,而是居住于城西北的蒲家庄,即现今的店子村.蒲松龄故居所在的蒲家庄,原名满井庄.只是因为蒲姓日繁,到明末才更名为蒲家庄.蒲松龄《族谱序》云其蒲氏“祖墓在邑西招村之北,内有谕葬二:一讳鲁浑,一讳居仁,并为元总管”.路大荒《蒲松龄》一文说蒲鲁浑的林墓“在淄川县城的西北五里,华表、翁仲、墓碣、茔坊都巍然尚存.”(载1957年1月号《前哨》月刊,转见《蒲松龄年谱》附文)招村在店子之西,二村相邻,相距不过一华里.现今蒲氏祖墓已荡然不存.笔者访问了数名古稀老  相似文献   

17.
过去,我曾读过几遍《聊斋志异》,但很少看过蒲松龄的其他著作。最近,从路大荒同志整理的《蒲松龄集》中,读了《志异》外的其他作品,对蒲松龄其人其文,对他为什么能写出《志异》这一孤愤之书,有了进一步的体会。现将一些笔记,整理于后。  相似文献   

18.
蒲松龄生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殁于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是我国明末清初的一位杰出的作家。他不但以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传诵后世,名震中外,而且还奋笔撰写了大量不同样式的作品,计有诗词七卷,一千一百余首;赋十一篇,戏剧三种,通俗俚曲十三种,文十三卷,四百多篇。他的许多作品至今仍葆有审美教育作用、认识作用和艺术借鉴的意义。一个作家在创作上所取得的成就,除了生活基础和艺术技巧之外,和他的为人有直接关系,尤其和他的思想密不可分。本文拟就蒲松龄的为人及其进步思想谈一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从“聊斋”到“磊轩”“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斋名。蒲松龄长孙立德在《聊斋志异》的跋语中说:“先大父讳松龄,字留仙,号柳泉。聊斋,其斋名也。”后来又转而成为蒲松龄的别号。但何时起以及何以命名为聊斋,在蒲氏的诗文中却未见著录。从康熙已未(1679)撰《聊斋自志》的年代推算,那么至少在蒲松龄四十岁以前,就已把他的书斋命名为聊斋。后来也曾有人释斋  相似文献   

20.
明末清初蒙古族伟大文学家蒲松龄,以诗文词赋著称于世,他的吏治思想渗透在他的各类著作中.本文就其吏治思想,作浅陋论述,以求教正.一、蒲松龄的吏治志向和吏治才能蒲松龄“少聪慧,才冠当时”,博学强记,过目成诵,“十九岁时初应童子试,即以县、府、道三第一补博士弟子员,文名籍籍诸生间”(张元《柳泉蒲先生墓表》).一代文宗大师施愚山对他的文章大加称赏,批云:“观书如月,运笔如风”(路大荒《蒲松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