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2 毫秒
1.
规模经济、收入水平、技术进步以及对外开放程度是影响产业内贸易水平的主要因素。本文以我国制造业为研究对象 ,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 ,对影响我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各种因素作了实证分析 ,并解释这些因素对我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水平产生影响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自1992年中韩两国建交以来,两国的产业内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运用IIT方法测算中韩工业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然后使用规模经济、人均收入水平以及对华直接投资(FDI)三个因素实证分析对中韩产业内贸易的影响。结果表明:规模经济有显著的正效应,FDI有显著的负影响,但是人均收入水平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数据,对1992-2011年中澳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与结构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研究了其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在中澳农产品贸易中,产业内贸易和产业间贸易同时存在,并且产业内贸易整体水平较低;中澳农产品贸易增量变化主要来源于产业间贸易,但产业内贸易的作用在逐渐增强;中澳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增量变化主要来源于垂直型产业内贸易,而水平型产业内贸易的作用在近年来有所增强;经济规模、人均收入差异、澳大利亚市场开放度、澳大利亚对华直接投资和农产品贸易不平衡对中澳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与结构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自 2 0世纪 70年代初以来 ,在 30多年的“磨合”中 ,中日贸易得到了飞速发展 ,商品结构日趋合理 ,中日的产业比较优势已发生了重大变化。中日贸易已从产业间贸易 ,正向产业内贸易的方向发展 ,两者共生共存。中国在参与国际分工中对产业结构实施战略性调整 ,继续发挥和扩大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比较优势 ,正在创造新的比较优势。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 ,使中日贸易将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5.
通过2001-2007年部分类别商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的分析,得出中日产业内贸易指数朝向高级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在产品质量上,中日两国产业内贸易以垂直型为主。使之从低质量的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向高质量的水平型产业内贸易过渡发展,是促进中日贸易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装备制造业不仅是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技术装备的物质部门,还是维护国家安全和提高国家综合国力的战略产业.中日两国装备制造业的贸易关系直接影响着两国贸易投资合作伙伴关系的长远发展.以中日两国装备制造业贸易数据为基础,实证两国装备制造业贸易差额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长期逆差会导致中日装备制造业之间的技术差距继续扩大,以规模经济效益发展为基础,以创新和技术为竞争优势的高端装备制造业才是我国装备制造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正式签署,中国农产品出口迎来了新机遇。近年来,中国与RCEP成员国农产品贸易规模呈明显上升趋势。运用GL指数、BI指数和MIIT指数测算2006—2022中国与RCEP国家农产品贸易指数,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双方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中国与RCEP国家农产品贸易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且双方产业内贸易增量源自垂直型产业内贸易;货物贸易结合度、市场开放度差异、人均收入水平差异、市场规模差异和农产品贸易竞争力对中国与RCEP国家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货物贸易结合度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中日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日本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国,中国正式加入WTO为进一步发展和扩大中日双边贸易关系提供了良机。通过对中日贸易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验证中日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所起的作用。结果证明,中日贸易不仅促进了中国GDP总量的增长,而且通过加速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对中国经济增长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中国木质林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内贸易是国际贸易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在介绍中国木质林产品贸易现状的基础上,从实证的角度分别研究了中国各类木质林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以及中国木质林产品的水平型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指数,最后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通过运用改进后的G-L指数测度中国与金砖国家产业内贸易水平,并与不同发展水平国家间的产业内贸易进行对比分析,表明金砖国家产业内贸易水平显著低于发达国家,同时发展水平不同不是限制两国产业内贸易的绝对因素;测度SITC(Rev.4)分类下的中国与金砖国家0-8类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显示金砖国家内部不同国家、不同种类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具有较明显的差异性;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计算出影响因素与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关联度,得出市场规模差异、人均收入差异、市场开放度差异、外商直接投资对产业内贸易影响程度较大。因此,应开展文化交流、发挥比较优势、提升创新能力以及有侧重地根据影响因素的作用强度进行针对性调整,以提升中国与其他金砖四国产业内贸易水平。  相似文献   

11.
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与我国企业的竞争战略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业内贸易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出现的一种新的国际贸易模式,在国际生产形成为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的新格局中日渐发展成为国际贸易的主导模式。研究这一新型国际贸易模式的形成机理,对于我国企业制定正确的竞争战略以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是不无裨益的。本文分析了产业内贸易的形成机理,并提出了我国企业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GL指数测算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产业内贸易发展广度和深度。认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加深了双边产业内贸易的规模,尤其是工业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规模发展较为明显,同时战略性初级产品和政策鼓励的深加工工业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程度最高,而单一一方具有较强比较优势的产品,其产业内贸易呈现下降的趋势。由此得出结论,中国与东盟国家应当善用自由贸易区的形式,扩大产业内贸易,这是符合双方共同利益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产业内贸易逐渐取代传统的产业间贸易,成为国际贸易中新的贸易型态。如何在贸易全球化的背景下谋求福利最大化?这再次引起了学者们的注意,关注的重点主要在于产业内贸易的动态衡量以及其与调整成本之间的关系。文章疏理了产业内贸易与调整成本的研究成果,发现既有研究存在以下不足:研究对象多集中在发达国家的工业领域;检验平滑调整假说的方法存在弊端;农业贸易调整成本的研究维度较单一等。为此,建议学者可以引入非参数估算和展开多维度的方法来探讨发展中国家农产品贸易的调整成本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中国旅游产业内贸易水平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产业内贸易理论分析我国国际旅游业的结果表明:自1992年以来,我国旅游产业内贸易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并以垂直产业内贸易为主。距离因素、相互倾销、政府政策、旅游资源禀赋差异、我国居民收入的提高、各阶层收入的扩大是我国旅游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原因。由于我国出境旅游的高速发展与各阶层收入差距的迅速扩大密切相关,对其进行适当调控有利于体现公平。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中美电子信息产品贸易得到快速发展,作为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电子信息产品在中美贸易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利用SITC第三版分类下三位数的中方数据,借助G-L指数修正后的G-L指数和Aquino矫正指数分析了中美1992—2007年间电子信息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情况,并采用GHM方法测算其产业内贸易类型。结果显示:中美电子信息产品从较低水平的产业内贸易转移为产业间贸易,且仍呈下降趋势;产业内贸易类型呈现以低水平的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的格局。分类考察中,各产品的比重和G-L指数都存在较大差异,中间产品贸易占了较大比例;中美电子信息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结构不稳定,中国仍处于电子信息产品国际产业链的下游。因此,重视加工贸易的结构转型,并逐步提升国际竞争力将是后期中国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16.
产业内贸易是衡量一国或地区某个产业在国际市场牛应变能力和在国际分工中地位的重要指标。采用测量产业内贸易的G-L指数,研究我国工业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状况。通过计算从1991年到2006年16年间各类工业制成品的G-L指数以及机械及运输设备细分产品的G-L指数分析说明我国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产品内国际分工视角下的中美产业内贸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中国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为视角,分析了加工贸易、零部件贸易的发展现状,并计算了1987~2006年中美主要贸易商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结果显示,在此期间中美贸易结构明显改善,产业内贸易水平有所提高。同时,文章基于产品内国际分工实证研究了影响中美产业内贸易的因素,结果表明,产品内国际分工对中美高、中等技术行业及总体产业内贸易水平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因此,进一步提高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对提升中美产业内贸易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