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共六大在探索苏维埃政权建设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工农群众主体地位的巩固和能动作用的发挥,较为系统地论述了政权建设中的群众思想。其着重从四个方面加以阐述,形成了以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政权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和激发人民群众的主体创造潜能为推动政权建设的内生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关心的民生问题为政权建设的着力点;始终坚持群众思想、践行群众路线为政权建设的根本路线方针等为主体内容的群众思想,对当代政权建设中的群众路线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作为共产国际执委会指导中共六大的主要负责人,布哈林对于中共六大的召开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他在大会上阐述了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指导中共六大制定基本路线,实现理论创新。他的理论阐述,不仅极大地引导中共党内统一意志,明确方向,完成从国民革命到土地革命的历史转变,开辟革命新道路,而且影响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由于中国革命的复杂性,理论创新不可能一蹴而就,因而布哈林对中共六大的指导也存在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王春龙 《理论界》2008,(12):125-127
米夫是共产国际的一个重要人物,参与了对中共六大的筹备、组织工作,这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他为大会的筹备、组织确实做了大量的工作。与此同时,他还利用六大的机会极力扶植他所器重的王明、向忠发。他对六大既起了积极作用,又起了相当多的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共六大前后的历史时期,中共在共产国际的指导、影响下,开始了全面布尔什维克化的进程。这一进程是各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是通过多种途径实现的,六大的决议就是这一进程的文本体现。布化是一把双刃剑。六大前后共产国际运用布化力图掌控中共的趋势日益明显。共产国际和中共先后运用布化这一路径、方式去努力完成革命的使命。然而从长远来看,这个革命路径、方式却对中共以及共产国际都伤害至深。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建立的陕甘宁边区政权 (包括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政权 ) ,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的民主专政 ,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陕甘宁边区政权性质不但不同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建立的工农苏维埃政权 ,而且这种政权的理论与实践为后来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徐凌 《广西社会科学》2005,(10):151-154
从行政价值观的基础理论分析入手,指出行政价值体系由核心行政价值观与衍生行政价值体系两大部分构成;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较为系统地分析了中共苏维埃政权时期的中共行政价值体系;最后,通过分析此阶段的行政价值体系对后世中国行政价值体系的形成所产生的正、反方面的影响,试图为我国当代行政价值体系的建构找到适当的方向与思路。  相似文献   

7.
正2013年3月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以下简称"六大")纪念馆建馆启动仪式。随之,关于六大的相关历史也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同时,与六大召开有密切关系的中国东北重镇——哈尔滨的这段"红色印记"亦重新得到重视。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六大在苏联首都莫斯科市郊举行。六大是在大革命失败到土  相似文献   

8.
中共十八大报告有很多重要的理论创新,其中六大理论创新最为重要.这六大理论创新包括科学发展观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框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大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执政党建设的新认识.这些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9.
土地改革与国共政权之沉浮(1927-1937)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超 《浙江社会科学》2004,2(3):167-173
本文在基本史实的基础上,通过对国共土地政策的制定、推行及影响的评述,分析了两党土地改革的基本属性,探讨了国共政权的得失与土地改革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认为国共土地改革的"成败"与政权的得失并无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10.
中国苏维埃政权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种过渡政权.它的兴起,是向南京国民政府挑战的产物,它的衰落,则是自身发育不全、敌强我弱的结果,都具有历史的必然性.探究苏维埃政权兴衰的客观规律及其经验教训,对我们深入研究20世纪的中国历史,推进当今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孙中山、共产国际、共产党三方提出“国民革命”的口号作了溯源,并以新的视角对中共“三大”的召开尤其是“三大”的争论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从中总结了“三大”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抗日游击战争、抗日根据地和抗日民主政权,三者是相互联系、彼此依存的不可 分割的整体。而抗日民主政权,则是其中最关键的。在这个问题上,刘少奇既有深刻的理论 思维,又有成功的革命实践,从而正确指导并有力推动了华北抗战局面的开创和形成。  相似文献   

13.
本文阐析了中共“三大”提出的战略策略思想,简要论述国民革命的内涵和反帝反封建联合战线所体现的政党联合、阶级联合、阶层联合、内外联合等四个联合,并对“三大”的战略策略思想的重要意义从新的角度概括为针对性、实践性、长效性。  相似文献   

14.
"三三制"政权是我党于抗日战争时期在各抗日根据地实行的抗日民主政权,该政权的确立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等原因;依据"三三制"原则建立起来的根据地政权,无论是产生、实施还是监督、保障,都充分体现了民主性;它的实施,在调动边区人民的抗日积极性,巩固和发展抗日根据地等方面,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李永芳 《学术界》2023,(11):183-190
贫农团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苏区领导建立的农村革命根据地自愿性群众组织,其建立是纯洁革命队伍,建设苏维埃政权的政治需要;反抗国民党摧残农会组织、造成斗争新气势的形势需要;遵循共产国际最高指示以及党中央全面开展土地革命斗争的现实需要。贫农团的发展过程大体经历了初步建立、广泛兴起和逐步消退三个阶段。在组织构成上,贫农团主要由贫农和雇农组成,以乡为单位,在组织运作中实行了严格而民主的选举制度以及较为规范的会议制度。贫农团的主要活动包括领导分田、查田运动;组织扩红、拥红运动;进行苏区经济建设;帮助群众解决生活困难;支持教育事业发展;开展卫生防疫运动等多个方面。贫农团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6.
黄秋迪 《北方论丛》2015,(4):108-112
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开始在全国“凯歌行进”,远东地区也汇入到波澜壮阔的革命洪流中。在苏(俄)中央委员会的领导下,远东各地至1918年5月,经过四个发展阶段,普遍建立苏维埃政权,确立了十月革命在苏(俄)的全面胜利。远东苏维埃政权是在严酷的国内外环境下建立起来的,有效的斗争策略保证了革命逐步推进,但是,苏维埃和地方自治管理局两个政权并存、苏维埃政权建设实行“一刀切”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远东地区苏维埃政权的稳固。  相似文献   

17.
金丽薇  刘海焕 《河北学刊》2006,26(1):177-182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开始了对政权理论的探索。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大革命失败,为新民主主义政权理论的孕育时期。“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走出苏维埃模式,提出“国防政府”主张、“人民共和国”思想和“民主共和国”方案,标志着新民主主义政权理论主要观点的形成。抗日战争时期,“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政权理论体系的形成;中共七大《论联合政府》报告,标志新民主主义政权理论发展到顶峰。新民主主义政权理论的直接成果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五四宪法”标志着新民主主义政权建国方略基本结束,社会主义建国方略正式开始。  相似文献   

18.
本文简略叙述了毛泽东主持编辑<六大以来>的经过,比较全面地阐述了毛泽东编辑<六大以来>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东北易帜"是在严重的民族危机之下,中国的一个地方政权的领导人为了维护祖国的领土完整,为了挫败外部势力分裂中国的阴谋,为了防止祖国的领土被分裂,毅然结束自己的独立状态,主动放弃自己的局部利益,将自己领导的地方政权合并入中央政权,接受中央政府的领导,从而促成了中国的统一."东北易帜"是符合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的高尚行动.台独分子的言行正好与"东北易帜"的精神相反:为了一小撮的私利,置全民族的利益于不顾,投靠外国势力,甘愿充当外国的走卒,与祖国为敌,一心想把自己控制的那块地方从祖国的母体上分裂出去."东北易帜"对于如何解决"台湾问题"有一定启发.  相似文献   

20.
“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是马克思提出来的 ,“可以跨越卡夫丁峡谷”就是指可以避免经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所给人民带来的痛苦。马克思这一理论含义深刻 ,不仅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而且对于当今世界各国无产阶级“走有本国特色社会发展道路”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理想 ,一定能在中国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