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超尘脱俗的出世之美——论徐訏小说的理想女性形象塑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是传达作家思想的重要载体。在徐訏的小说创作中,占据作品主体层面的人物形象无疑是一群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徐訏是个理想主义者,他在作品中塑造的女性形象也正显示出他灵魂的这种特点,有着执着追求爱与美的唯美倾向,呈现出一种超尘脱俗的出世之美。  相似文献   

2.
作为20世纪三四十年代红极一时的作家,徐訏小说的异域色彩和浪漫情调早已为学界所熟知并广泛论及,从生态批评的视角重新审视徐訏小说,会发现其所蕴藏的浓厚生态内蕴。徐訏笔下的审美性自然、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意境、富于生态意蕴的生命形象以及对人精神生态的关注,都寄寓着他浓厚的生态关怀,从而赋予文本深刻的生态审美内蕴,彰显出徐訏小说的丰富魅力,而这对于反思当代人类文明的发展也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3.
在徐訏文本中,始终存在一个自我寻找的内在结构,孤独的生命体验使他对人生和命运有着不断的追索与探问,寻求着意义,也寻找着自己的最后归宿,这种弥漫渗透着的情绪使徐訏最后走向了皈依之路。文章从体验的角度察悟徐訏文本中潜隐的生存痛感、对人生茫然感觉的思索与追寻,以及他对人的存在价值与命运的关注,对生命的宗教沉思及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4.
徐訏是中国现代文坛上一位个性独特的作家.从早期社会改革的实践者到晚年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徐訏以其卓尔不群的人生追求与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把宗教关爱的目光投向生命的终极意义和对理想人生的憧憬.徐訏的很多作品传达出强烈的宗教感,在佛教意味、道教色彩和基督教情怀的交融中抒发对于人性与心灵深处的探询和对于人生哲理的宗教式感悟.  相似文献   

5.
徐訏与张爱玲的作品都以爱情与婚恋人生为表现母题,从中来透视人性在爱欲情仇中的种种复杂表现。由于两位作家的个性气质和男女两性性别立场的不同,在表现爱情与人性之种种变幻与多样形态时,两位作家的笔下所展现的是带有个人独特的精神印记与不同的观察人生眼光,因而呈现出不同样态的情爱世界。  相似文献   

6.
我国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红极一时的徐訏作家,小说的异域色彩和浪漫情调为学界所熟知并广泛论及.在徐訏小说中,西方女性形象多为风姿绰约,西方男性则或是对东方充满神往热爱之情,或是在与异国女性、中国男性的三角情爱关系中,败下阵来的受挫者形象,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作者对构建强大东方的一种美好理想.同时,文本充满具有西方文化气息的物质细节的描述,表征一种潜在真实与文化反思,说明作者一方面对西方现代文明有向往之情,另一方面,对东方文化在西方文化强势入侵下的割裂零碎,充满焦虑.这种文化焦虑及关怀,体现了知识分子的应有品格,对于当今我们社会文化的发展有反思观照之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文全面而系统地对徐訏文艺思想的各层面进行理论梳理与综合研究,指出徐訏文艺思想具有融合性、开放性、矛盾性和衍生性等特征;其理论触角涉及文学发生、文学功能、文学消费等诸多理论范畴;认为:徐訏自由主义的心态结构和宽宏博大的学术气度决定了他对于表现与再现、娱乐与功利等传统理论命题的理解,充满了辩证性和灵活性,同时也带来了他自身无法避免的矛盾性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徐訏详尽解读了林语堂的矛盾个性,剖析林矛盾的文化内涵,并以个性上的矛盾为视角看林语堂的为人处世。徐訏认为林语堂是一个主观的人,并以此为切入点分析林的文学创作偏重于表现主观;他看好林的散文不欣赏林的小说,并对此做了深入的探讨。徐訏对林语堂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与中外文化交流上的作用有着独到认识与极高评价。徐评在林语堂研究方面有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借用叙事学文本分析理论,对徐訏的诸多小说,从叙述体式和结构模式两个层面进行探讨,总结和归纳出徐訏小说叙述的设置类型、确立程式,以及这种叙述人在小说中的自由变化对小说文体的影响;不同于一般的文本技术研究,本文从“叙述接受人”角度分析徐訏小说的魅力和文学史意义。在此基础上,又从小说的构思和文本建构角度剖析徐訏小说结构的“倒叙模式”,对此模式的设计方式及其对小说时空的影响等进行了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论述孤独的生命体验对徐(訏)心理情绪及文本叙述的影响,这在1950年之前的小说文本中表现为对美与爱的凝望.主流话语之外独自行走与认知的孤独边缘位置在另一层面成就了徐(訏)对爱与美的深刻体察与内省,文章并由此入手,进一步阐释其精神内涵与追求指归.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王尔德的唯美主义观念和创作分析徐(訏)小说唯美主义特色的三个方面:1、唯美主义者认为艺术的根本目的是"撒谎",徐(訏)小说远离现实,着意编造虚空的"谎语".2、唯美主义者认为"谎语"比再现性作品更能揭示生活的本相,徐(訏)编造谎语有着揭示生活本相的明确目的.3、"谎语"因现实缺憾而生,徐(訏)和浪漫主义者一样追求艺术意境和精神家园,但他对其虚幻性有着清醒认识,不仅不掩饰,甚至予以明确提示.  相似文献   

12.
徐訏深受西方文化的浸染,马克思主义,理性与非理性人文主义,基督教,弗洛伊德主义,存在主义等都对徐訏产生了很大影响.中西文化对比是徐言于文化反思的中心,崇尚西方现代文化中的科学、民主、自由.徐訏小说受到中西文化两方面的影响,传统与现代性交织并向现代性倾斜是其小说明显的文化反思特征.  相似文献   

13.
徐訏执著地走在彼岸追求的路途中,他在热烈浪漫的传奇小说中融入浓厚的基督教情怀。徐訏把爱作为一种生命方式,让爱来救赎人生的苦难,消除灵魂痛苦的呻吟,让生命在爱的牺牲中得到天堂的永生,从而实现他救世的人生理想。  相似文献   

14.
试析徐訏小说世界的生命意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命意识是徐訏小说世界的灵魂和思想内核。他始终关注着个体的生存状态及生存意义, 并且努力在浪漫传奇与现实人生之间寻找哲学意义上的、沟通生死的桥梁。生命哲学、死亡哲学和宗教救赎是徐訏小说世界蕴涵的生命意识的三个基础, 在此基础上, 徐訏用浪漫传奇故事构筑了充满哲学意味的生命大厦。他对生命的执著而严肃的思考, 在不断趋向完善的理性层面, 给世人以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徐訏小说对故事性、传奇性的倚重以及对中国传统通俗小说叙述模式的沿承,彰显了其与"通俗"相连的精神血脉。通俗,是他文学植根的土壤,是他思想天地的中心意象,是他小说创作的灵魂。  相似文献   

16.
学作品是由语码符号组成的,但并非是一个平面的图式,而是包含着不同的层面,最深层面的符码往往规范着学作品的意蕴和美学风格。徐訏小说最深层面的符码即为徐针立足于宗教化对人生与世界的独特理解,它极大程度上抟塑了小说中追寻救赎的生命意蕴和史诗美学。本试图从这个途径来把握徐訏小说,力图还之以更深入、本真的徐訏。使人们重新认识徐訏小说的思想、美学价值,为重写学史做点扎实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文学脱胎于语言,是语言的一种艺术化和再创造,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学。语言是文学的外衣和载体,只有不断创新语言,文学才能恒久弥香。徐訏是个有着多重身份、兼具多重修养的作家。他一生涉猎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心理学、哲学等多重领域。丰富的诗歌理论修养和诗歌创作实践经验以及哲学、心理学的多重修养为徐訏小说语言的诗性建构提供了可能。徐訏小说语言的诗性建构具体体现在引诗、歌入小说,借鉴诗歌语言的节奏,运用含蓄蕴藉的语言,引哲理入小说等四个方面。徐訏正是用写诗的笔来写小说,以诗人的浪漫、敏感和哲学家的审慎、理智来建构小说语言,使小说语言也像诗歌一样灵动、飘逸,诗意盎然。  相似文献   

18.
徐訏深受中西方文化的影响,善于在小说创作中运用暗示艺术,在其部分小说中的标题设置、人物命名、意象选择、景物描写、细节设置上都有明显的体现。暗示艺术的运用,一方面能使抽象的情感具象化,促进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交流;另一方面也让徐訏小说呈现出简约含蓄的文体风格。  相似文献   

19.
徐訏早期在思想和创作上均受到左翼文化思潮的较大影响。他系统阅读了大量的马克思主义著作,自称是"马克思主义的信徒",在其编辑的杂志上积极宣传抗日救亡的主题,在创作题材和表现方法上也倾向左翼,揭示社会矛盾,表现阶级冲突。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徐訏在思想上放弃了马克思主义,转而信奉自由主义,在创作上超越了现实主义,转向了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但值得注意的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石的左翼文化仍然一直潜隐地影响着他后期的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文学史上,1943年曾被称为"徐訏年".徐訏小说的意义在于他以"俗本"的故事为凭借,以"雅本"的生命哲学思考为寄寓,最终所指是青年知识者在特定时代背景下自我价值的找寻和肯认.从他的小说可以寻绎那个时代知识者的人文理想和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