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根据国家耕地保护政策的要求,分析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耕地保护与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现状以及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加强耕地保护与深化土地开发整理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2.
土地开发整理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开发整理作为补充耕地、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取得社会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目前,开发整理有土地开发整理后备资源有限、土地开发整理难度逐渐增大等限制因素,存在认识不到位、片面追求资金、没有根据后备资源地域性特点进行土地开发整理、忽视生态效益、开发大干整理、重数量轻质量、补充耕地总体质量不高等问题。土地开发整理作为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具体措施和手段,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基本原理。为此,需要从提高认识、社会经济生态三效益统一、构建土地开发整理全过程的绩效评价体系、与小流域治理、农田改造、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等结合、正确把握土地开发整理方向、坚持服务“三农”等几个方面入手,切实搞好土地开发整理,实现土地开发整理的可持续发展,切实保护和利用好土地资源,造福子孙后代。  相似文献   

3.
农村宅基地土地整理的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保护耕地资源、实现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对于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本文针对我国农村普遍存在宅基地土地浪费现象,分析了造成农村宅基地土地浪费的原因、以及农村宅基地土地整理的动力问题,最后提出对农村宅基地土地整理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土地整理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最重要途径之一。土地整理必须以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原则,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前提,实现生态型土地整理。介绍了中国土地整理的现状、阐述了土地整理的内涵及意义,指出现阶段土地整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土地整理问题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要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就必须进行土地整理。目前 ,中国继而从土地整理的潜力很大 ,其重点在农村地区 ,即采取一系列措施对农业进行整理。而农地整理必须以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原则 ,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前提 ,实现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获取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相协调统一的综合效益 ,即生态型土地整理。  相似文献   

6.
土地整理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分析国外土地整理的发展过程和特征、我国土地整理取得的成效以及面临的挑战与问题,探讨了新形势下我国土地整理的基本目标和发展方向,重点是补充耕地、提高土地生产能力、优化城乡用地格局、改善生态环境和保护塑造景观、大力开展基本农田建设。  相似文献   

7.
我国土地整理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土地整理是当前我国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措施。本文在分析土地整理内涵基础上,论述了我国土地整理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对策。研究表明:我国土地整理存在重数量轻质量,重经济效益轻生态效益,公众参与少,后期管理和评价薄弱等问题。研究结论:提出重视土地质量提高、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加强公众参与、重视运行管理和后期评价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我国加入WTO对耕地保护的冲击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加入WTO后 ,随着城镇建设、基础设施和重点工程建设的不断扩大 ,将需要大量的土地 ,同时受国际农产品市场的冲击 ,种植业面积将缩减 ,对耕地保护带来巨大的冲击。因此 ,在耕保护中要严格执行贯彻《土地管理法》 ,应采用盘活存量土地 ,少占耕地 ;加大土地整理力度 ,增加耕地 ;正确引导农业结构调整 ,保护耕地 ;建立和完善的农地产权制度 ,实现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9.
顺义区土地整理有效耕地面积潜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系数法、类比法对顺义区土地整理项目中新增有效耕地面积潜力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一级潜力区有龙湾屯、大孙各庄、北小营、张镇、木林、杨镇、北石槽、李家桥等区域,耕地整理潜力系数大于10%;二级潜力区的耕地整理潜力系数在5%和10%之间;马坡、牛栏山、李遂为三级潜力区,耕地整理潜力系数小于5%。其目的是为今后评价耕地整理面积有效性提供技术路线和科学依据,指导政府在不同的潜力区进行不同程度的投资,从而利于提高投资效率,实现土地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0.
论土地开发整理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土地整理作为一项反哺农业的民心工程,已使农村从多年的实践中得到了实惠,特别是在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实现耕地保护目标、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上,土地整理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作者从几个方面论述了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的必要性,提出了为实现建设新农村这一目标,土地整理应采取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近十年我国耕地变化的区域效应及其合理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耕地面积减少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客观需要,生态退耕是其主要原因.耕地面积减少对区域发展具有广泛影响,与自然、经济、社会环境有密切关系,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就耕地占补平衡而言,我国东部沿海属经济发展主导型地区,耕地面积减少影响了农民收入的提高,是值得政府高度重视的问题;我国中部属过渡型地区,耕地保护不影响招商引资,与经济发展的矛盾较小,生态退耕有利于农业集约化经营;我国西部属生态保护主导型地区,生态退耕有利于实现水土资源平衡,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耕地保护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2.
辽宁省土地整理的特点、存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建设用地需求日益增加。土地开发整理为缓解辽宁省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作出了突出贡献,全省连续11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耕地总量还略有增加。但辽宁省土地整理在法规政策、组织管理、资金与技术等方面仍存在需要进一步解决和完善的问题。在深入分析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完善管理系统、强化有序管理、规范市场运作机制、建立健全激励机制等对策建议,为辽宁省以及全国土地整理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实现土地的综合发展是土地整治事业的终极目标。采用文献研究、比较分析和系统分析方法分析德国、日本、中国台湾地区多功能土地整治的特点与经验,探求适应新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土地整治新路径。结果表明,德国注重景观与生态保护的综合性整治,日本重视居住空间与农业用地共生,中国台湾地区聚焦优化农村生产、生活和生态“三生”条件。结合中国政策背景和土地基本国情,得出以下启示:应健全法律制度,实现土地整治的规范化管理;强化景观生态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改善农村“三生”条件,促进乡村振兴与发展;关注人的需要和公平正义,构建城乡等值的生活条件。  相似文献   

14.
耕地是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保护已有的耕地,平衡好耕地与其他行业发展对土地需求之间的矛盾,激发地方政府、农户与农村集体耕地保护的积极性,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以湖南省作为研究区域,测算出湖南省耕地盈余、耕地赤字的市域均为7个。耕地赤字的市域将耕地保护的任务转嫁给了耕地盈余市域,需要对耕地盈余市域支付补偿。采用机会成本法,测算出地方政府耕地保护的补偿标准为7.1万元/ 公顷。其中,耕地赤字最严重的为长沙市,耕地标准面积赤字量为108.56×103公顷,需要支付的补偿额度为77.08亿元。耕地盈余最大的为常德市,耕地标准面积盈余量为162.72×103公顷,需要接受的补偿额度为115.53亿元。以耕地资源价值分类为基础,采用当量因子法、替代法等方法,测算出湖南省耕地资源的生态价值、社会价值分别为19.18万元/公顷和107.51万元/公顷,并引入政府支付能力指数和区域社会发展阶段系数进行动态修正,以该值为依据,测算出湖南省农户和农村集体耕地保护的补偿标准为28.87万元/公顷。以期为地方政府制定切实可行的耕地保护补偿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基于生态与景观学理论的土地整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土地整理实践中,很多地方忽视了生态学和景观学等理论指导,总是把人类当作自然的征服者,导致土地整理成为人们片面追求土地平整、渠道和道路硬化等单项活动,破坏了生态环境,毁灭了自然景观。本文运用实地调查法、图示法和实证分析法,研究了生态学和景观学在土地整理领域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生态工程是土地整理的重要支撑技术,营造和维护景观是土地整理的根本宗旨。  相似文献   

16.
人口多、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土地利用粗放、农田污染严重、自然灾害频发,是安徽省土地的基本省情,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又在客观上造成了对土地的巨大需求,加上管理不严,致使土地被乱占滥用,耕地锐减的状况日趋严峻,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的矛盾更为突出。因此,必须以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思想为指导,采取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科学合理开发土地后备资源;加强土地资源监管力度;严格管理土地;集约经营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护土地生态环境。以实现人地和谐的用地关系。  相似文献   

17.
通过梳理耕地保护与非农化配置制度的4个阶段历程,可以发现:我国耕地发展权制度经历了产权从缺失到确定,再到建立起总量控制下的计划命令的配置机制,再到当前朝着经济措施的配置机制转变的发展过程。当前,作为新增耕地发展权的市场交易机制——浙江指标交易、重庆地票交易、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机制改进了耕地的空间配置效率与公平状况,作为现存耕地的发展权的价值补偿机制——成都耕地保护基金机制改进了耕地的产业间配置效率与公平状况。然而,现有制度创新依然存在耕地发展权种类设置不完全、产权归属不明晰、权能实现不完善等问题。为此,应该从种类设置、产权归属和权能实现等方面进一步清晰界定耕地发展权,并构建相应的市场交易或财税等配置机制,最终使相关经济主体既有机会在耕地保护中获得补偿,亦可在耕地非农化中获得收益,从而诱使正确的经济行为,实现耕地保护与非农化的最优均衡。  相似文献   

18.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我国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即将开始之际,着重从上一轮规划期内非法占用耕地、上一轮规划安排的建设用地不合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等几个方面入手,针对上一轮规划存在的不足及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土地管理中两个“严格”政策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是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我国农村土地管理的主要目标,为我国建设节约集约型社会、推动农村土地改革指明了方向.耕地保护和城乡建设用地毕竟都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要真正使两个"严格"政策得到贯彻实施,还存在较大的困境,对其中的两个主要困境:耕地保护责任主体的缺位和有效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制度的缺失进行了剖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实现两个"严格"的对策措施,以期为我国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福建省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福建省耕地资源状况,指出了耕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粮食生产能力受限、粮食播种面积不稳等问题的存在使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的压力加大,提出了福建省粮食安全与耕地资源保护的对策:(1)强化耕地用途管制,确保基本农田数量;(2)促进耕地制度创新,构建种粮激励机制;(3)加快耕地质量建设,提高粮食生产能力;(4)加大粮食产区投入,提高产粮基地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