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2 毫秒
1.
知识经济时代的劳资关系及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和技术正在深刻地改变着社会和政府的社会政策,这种政策的总方向就是建设和谐社会。随着高技术产业的快速成长,劳资关系将由传统的清晰变得相对模糊,由原来的对立变为一定程度的融合,由以往的资本雇佣劳动向资本为劳动服务方向转变。同时随着新经济成分的增加,员工持股将日益普遍,由之带来产权特征的多样化,反映在劳资关系上主要是寻求有效的合作形式,而不是对抗,从而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物质性的决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人工智能是将各主体跨越时空界限相连接的复杂技术革新。马克思等经典作家较早地就对技术、劳动力的未来发展,以及技术对劳动力的替代作用等作出预见性的论断,这为人工智能的政治经济学向度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人工智能的要素属性具有资本和劳动的二重性,实现了人与物的复杂性结合。在劳动属性方面,其兼具超越组织边界的高度社会化和超越复杂劳动的指数化两种特性,在资本属性方面,以一种新的资本形态成为推动产业革命的重要力量。由于其带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内涵的深刻变化,在人工智能条件下的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都产生了新变化,进而在劳动收入份额、劳资关系、劳动力技能偏向等方面带来就业含义的新阐释。  相似文献   

3.
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工业经济时代的传统劳动过程正在向数字劳动过程转变。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劳动资料由实物形态向虚拟形态转变,劳动时空由物理聚合向虚拟分散转变,劳动控制由人工监督向数字监督转变,劳动主体性由强制劳动向自主劳动转变。随着劳动过程的数字化演进,内嵌于其中的劳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劳动对资本的间接实际隶属加强,劳动与资本之间的矛盾趋向隐匿。通过对比工业经济与数字经济下劳动过程之间的差异,有利于探究劳动过程的最新动态变化,从而更好地把握数字经济运行规律,探寻我国数字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4.
曹超 《理论界》2008,(2):104-105
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中的劳资关系的现状表现为紧张。劳资关系的紧张状态如不加以缓解,将直接导致劳动者自身的异化和资本的持续强势。劳资双方的对立存在进一步加剧的可能,必须同时运用政府的干预机制和市场的力量协调劳资关系,实现劳动和资本的均衡。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条件下 ,劳动的形式、过程与特点等发生了许多变化 ,但活劳动创造价值的基本点未变。各种非劳动生产要素虽不是价值创造的要素 ,但都是财富创造之要素 ,因而现实中生产决定分配的内涵随之有了变化 ,需要对社会主义的分配方式进行修正。资本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生产要素 ,但毕竟与资本主义条件下有很大不同 ;特别是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创立、发展与资本风险性投入方式的日益增多 ,资本与劳动的雇佣关系发生了部分质变 ,或者即便劳资关系未变但资本的收入属性也出现了自变。这一切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又得到了某种程度的放大  相似文献   

6.
生产组织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即劳资关系的物质载体.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企业生产组织形式也发生了根本性变革,相应的,企业的劳资关系也出现了历史性的改变.福特制、丰田制和温特制等企业模式演绎了自二战后世界企业生产组织形式的进步.可以预见,不久的将采,更加科学、合理、有益于协调劳资关系的生产组织形式将会出现.  相似文献   

7.
民营经济发展与劳资关系调整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随着民营经济发展,劳资矛盾日益凸现,在浙江表现得尤为明显.本文描述了劳资关系的基本态势,阐述了劳资纠纷的若干特点,分析了劳资冲突产生的内在机理.认为在经济转型时期,民营企业的劳资关系,与其说是"强资本、弱劳动",不如说是"相对的弱资本与绝对的弱劳动".当前,既要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又要维护劳动者的正当权益,关键在于对物质资本产权和人力资本产权作出合理界定,实行同等保护,从而为劳资和谐,互利双赢创造制度条件.在此基础上,文中提出了调整劳资关系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劳资关系思想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劳资关系指劳动者与生产资料所有者围绕劳动发生的经济关系;狭义的劳资关系指劳动者与资本所有者围绕劳动发生的经济关系。从广义看,作为生产资料所有者的资方,应是创造生产资料的劳动者,自然资源的资方应是全体国民。资本主义劳资关系是狭义劳资关系的典型形态,本质是资产阶级剥削雇佣工人的经济关系。社会主义狭义的劳资关系是人类劳资关系的新形态,本质是以"联合的劳动者"支配"联合的资本"。承认市场经济改革的必然性及其重要意义势必认可社会主义狭义劳资关系的必然性、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从产权视角来看,所谓企业劳资关系冲突,是指企业人力资本产权所有者与物质资本产权所有者或代理人之间的权利义务斗争。企业劳资关系冲突的特点是,产权当事人特定、产权内容特定和产权维护手段特定。企业劳资关系冲突是通过劳动争议产生、劳动争议发展或激化和劳动争议转化为劳资关系冲突三个阶段形成的。企业劳资关系冲突的原因,是当事人维护自身的权利(财产权利和人身权利)。企业劳资关系冲突形成过程的政策意义:一是要认识企业劳资关系冲突的形成过程;二是要阻断企业劳资关系冲突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0.
所谓企业劳资关系变易是指企业聘用职业企业经营者而引致的企业劳资关系的变化,从马克思劳动力理论视角来看,企业劳资关系变易的根本原因,是劳动力的差异性。劳动力可以分为初级劳动力与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初级劳动力从事简单劳动,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从事复杂劳动。当企业聘用职业的、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所有者经营管理企业后,企业劳资关系就发生了变易。一般来说,企业劳资关系将由资本所有者与劳动力所有者之间的关系,变易为资本所有者与职业企业经营者之间的关系及企业经营者与企业一般劳动力所有者之间的关系。目前,多数企业都聘用职业经营者经营管理企业,所以,企业劳资关系都发生了变易,企业劳资关系的变易对企业劳资关系协调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11.
论现代化进程中权力、资本和劳动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国际的、历史的视角探讨权力、资本和劳动的相互关系,一个合理的社会、经济结构应该是政府、资本和劳动三者之间互相平衡和制约,恰当处理三者关系,是一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发达国家借助全球(新)殖民体系和本国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使得全球资源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从而实现政府、资本和劳动的平衡和制约.在我国,由这三者关系所引发的问题层出不穷,协调好此三者关系的方向又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12.
浙江模式劳动关系——自行协调、走向两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是"个私"大省,但劳资关系却相对协调、和谐,其秘密是什么?从劳资关系运行参与者、劳资关系运行规则角度分析,浙江模式劳资关系由以下要素构成:"本土化"的资方;"商业化"原子状的劳方;少(适度)介入、"无为而治"的政府;"自然生成的"劳资关系运行规则;企业一体化的劳资关系;以效率为核心的劳资关系运行。浙江模式劳资关系运行的特点是在以上要素基础上,形成了"自行协调、合作,走向两利、共赢"的运行体制。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人类社会一刻也离不开社会生产。因此一切经济关系都应该到社会生产中去寻找基础和解释。基于此认识,文章提出劳动过程的一般要素是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知识,是对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的拓广。文章具体分析这些要素,特别是知识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特点及其与人的关系,提出每种社会生产都有一个第一要素或决定性要素。它决定社会生产的性质和方式,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业是首要产业。文章最后就劳动过程诸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地位的变化解释了社会形态的演变。知识成为生产过程的决定要素将开创人类社会生产关系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14.
人力资本,可以认为是特定的行为主体通过教育、培训、劳动力迁移等方式获得的并能够实现价值增值的,依附于个体身上的价值存量的总和.本文的主要目是对人力资本提升与劳资关系的博弈造成的影响进行研究;通过对广东省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劳资博弈建立资本指标体系,同时采用2001-2012年广东省的平均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及劳资关系测度的数据建立表格,利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得出数据说明人力资本提升和收入、劳资关系的改善存在正相关关系,人力资本的提升对薪酬待遇的提高起到了推动作用,进而得出在博弈过程中,劳资双方的关系在人力资本提升过程中向稳定的、合作式的关系在发展.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欧美国家的实践证明,新合作主义体制是工业化国家处理劳资关系的一条共同经验。随着中国经济由传统形态向工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的快速转型,借鉴新合作主义经验,建立新合作主义的劳资关系体制十分必要。上海是中国工业化发展的先锋,具备一定的基础,可以通过工会组织创新、集体协商谈判、签订集体合同等方式,建立新合作主义体制,形成平衡的劳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知识经济与市场竞争要求的高度理性使主体在发展中对“快乐”与幸福境界的追求愈加强烈和困难。各种技术手段制作出来的“快乐”,各种传媒传播的艺术“快乐”,几乎使人们生活在一种人工制造的“快乐”境界。按照唯物史观,只有创造财富的劳动,才能形成真正的真实的持久的快乐。在商品世界中,用钱买来的并不是真实快乐。主体在发展实践追求中,要切实处理好劳动创造的快乐与艺术创造的快乐的关系,努力追求真正的快乐境界。  相似文献   

17.
现代科技革命正在变革着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知识经济已成一个流行术语。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出现了一种新的企业权力转移论 ,认为知识型企业将出现劳动雇佣资本这种新的组织结构。我们认为知识经济的发展并没有降低资本、设备的重要性 ,资本市场的发展也没有降低资本所有者的风险 ,西方企业分配形式的变化并不意味着人力资本已取得了与其他资本同样的地位。劳动雇佣资本的设想并不能因为知识经济的发展而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18.
关于人力资本的几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是作者在一次关于劳动价值论座谈会上的发言要点。作者认为人力资本是价值化的人力资源 ,所有劳动者都拥有人力资本 ,具有人力资本优势的劳动者即为人才。人力资本产权与物质资本产权的契约关系 ,是现代劳动关系的轴心。加强人力资本投资 ,是保障劳动者权益 ,提高劳动者地位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9.
俞文蜜 《浙江社会科学》2012,(8):147-151,119,160
本文以浙江省为例,对劳动收入比重变动的机理进行了分析。在机理分析中,对劳动收入比重的变化率进行了分解,得出三个主要因素:系数大小、人均资本及要素偏向型技术进步。与此同时,运用"动态最小二乘法"对浙江省的劳动弹性进行测算,并对浙江省1985-2007年的劳动收入比重变化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研究发现:人均资本增长能够提高劳动收入比重,系数则缩小了资本对劳动收入比重的正向拉动作用,造成浙江省劳动收入比重下降最主要的原因是要素偏向型技术进步,提高私营企业投资占总投资比重以及人均资本存量可以提高浙江省劳动收入比重,而工业化进程加快、FDI以及劳动偏向性技术进步等因素则降低了浙江省劳动收入比重。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现实经济中资本与劳动力匹配可能会出现的5种情形,从新古典经济学的框架下推导了厂商在完全竞争环境下的资本劳动力理想最佳配比值形式,并以此为对照标准,分析了经济中资本劳动力现实匹配与理想匹配差距对要素配置可能产生的影响。接着本文详细讨论了对有关参数值进行了估算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最后我们利用中国1978~2006年间的数据对相关参数值进行了估算,通过计算我们得到了在此期间资本劳动力近似理想配比值和现实配比值的结果,根据此结果我们结合中国转型时期的特点对资本劳动力匹配状况进行了初步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