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大公报》是 2 0世纪 30年代开发西北的积极倡导者。“九一八”事变后 ,它最早地意识到西北问题的重要性 ,拟把西北作为救亡建国的基地 ,并对西北进行了深入实际的报道。提出从交通水利入手 ,改革行政吏治 ,禁种鸦片 ,科学利用西北资源 ,恢复农业生产 ,培养西北人才 ,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实现西北整体开发等有价值的观点。这些思想与国民政府开发西北的意图有所不同 ,而且国民政府也不可能实现《大公报》开发西北的设想。  相似文献   

2.
行政效率运动是20世纪30年代由甘乃光发起,旨在推动行政研究、提高行政效率的行政革新运动。文章从该运动的组织者和当事人的角度,探讨甘乃光与行政效率运动的关系,进一步全面认识行政效率运动。  相似文献   

3.
20世纪30年代的中德技术贸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中国的国家支柱企业,有相当部份是在中德技术贸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量的技术贸易使中国重工业的发展对德国的工业技术有着较大的依赖性,中德技术贸易的主要形式是德国向中国出口大型的成套设备,同时为中国培训技术人员,这一时期与德国进行的技术贸易和签订的技术合同,是我国最早真正意义上的技术引进项目之一,尽管由于战争原因,这些项目最后与其建设的初衷存在不同程度的距离,但为中国吸引外国先进技术开辟新途径作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一战以后,魏玛政府鉴于战后德国地位下降、远东出现新的国际关系格局,采取"中立"、"平衡"政策,企图恢复和改善与中国和其他远东国家的关系,重返远东市场;同时,承认日本在远东的霸权,百般迎合其对外扩张欲望,企图争取其在战争赔款、土地划分、裁军等问题上支持自己,具有明显的亲日倾向.希特勒上台后,德国亲日色彩愈加浓厚,1938年后完全撕去"中立"外衣,与日本结成同盟,将人类拖入二战的深渊.  相似文献   

5.
德国是中国钨砂的主要进口国之一 ,从魏玛时期起德国就已通过民间贸易的方式从中国进口钨砂 ,在 2 0世纪 2 0年代便已是中国钨最大的买主 ,至 30年代 ,钨砂矿成为中德贸易中至关重要的战略物资 ,当时出口德国的钨砂 ,主要是通过易货形式进行的。 2 0世纪 2 0至 30年代德国进口中国钨砂数量呈持续上升趋势 ,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 ,德国从中国进口的钨砂矿数量增长了四倍多 ,其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其他商品 ,从钨砂矿与豆类花生类等其他出口商品的价格指数比较来看 ,钨砂矿的价格指数与其他商品有着不同的变动趋势。一是钨砂价格指数呈较稳定的上升趋势 ,这与其他商品前升后降的趋势不同 ;二是钨砂价格指数的上升速度快于其他的商品 ,十年增长了 3.4倍 ,这是其他商品所无法相比的 ;三是在其他商品价格跌落的时候 ,钨砂的价格却在上涨 ,表现出与其他商品相反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20世纪30年代,在农村破产的历史背景下,滥觞于20年代的乡村建设运动迅速走向高涨,聚集在《独立评论》周围的自由知识分子,开始将关注的目光转向广大农村,对风行全国的乡村建设运动进行了考察和评议。他们虽然没有直接参与这场乡建运动,但自由知识分子学术报国的传统,促使他们在详细考察中国农村现状的基础上,对农村破产的原因进行了学理分析,并进而提出了中国乡村建设的措施和建议。以《独立评论》周刊为平台,探讨自由知识分子的乡村建设观,对于把握其政治主张和30年代中国乡村建设运动的发展轨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20世纪30年代,德国与中国国民政府在军事领域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合作。德国军事专家以“私人身份”受聘于国民政府,帮助国民政府整训军队、联系军购、建立现代化军事教育乃至直接参与指挥对日作战。德国与中国之间的军事贸易使中国在抗战初期困难的国际环境中获得了大量先进武器,国民政府据此装备了一定数量的德式部队,在抗战初期的正面战场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二三十年代鸦片泛滥,中国社会危机日益严重。社会各界围绕着禁烟问题开展热烈的讨论。在讨论中提出的各种禁烟主张反映了不同的阶层、集团和势力的利益和要求。禁烟人士通过报刊、媒体揭露外国非法向中国输入鸦片毒品的大量事实,军阀、官吏、奸商等纵容包庇贩运和制售鸦片毒品的罪恶,抨击政府当局腐败,无能政治,唤起国人对鸦片严重危害性的认识,推动了群众拒毒运动空前开展起来,制约了政府当局的禁烟态度。在讨论中一些论者宣传“渐禁主义”理论和主张也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这场禁烟讨论结果说明,在旧中国社会制度之下烟毒泛滥的社会问题根本不可能得到真正的解决。  相似文献   

9.
论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外交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外交政策,国内外的普遍看法是:在法西斯威胁着世界和平和各国安全时,苏联把争取建立集体安全体系,反对法西斯,反对战争作为自己的外交政策,只是到1939年8月因国际形势严峻,才违心地同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但事实是,苏联也在通过各种渠道争取同德日改善关系,并与意大利维持友好关系。苏联自始至终奉行的是双轨的而不是单轨的外交政策,只是在执行过程中按照国际形势的变化和本国安全及利益之需要,决定某一方为重点而已。本文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县权力主体不明,行政不统一,自治政策不切实际,导致国民政府县政无为、无力、无效乃至失败。国民党第二次内政会议决定对县政制和政纲进行改革。通过改革,国民政府初步建立起权力主体明确、组织充实有效、行政统一、政策适宜的县政。  相似文献   

11.
加快我国现代易货贸易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现代易货贸易50多年的发展历程,作者分析了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如多边贸易、电子商务科技、大量库存、现代经营理念、经济波动、买方市场、国际贸易、经济不平衡、规避金融风险等;论述了其优势,如现代易货币、点对点的交易、多种易货对象、灵活的交易方式;加快我国现代易货贸易的发展,对促进我国经济顺畅运行具有多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第一部分有关贸易条款中,涵盖了易货贸易这种重要的贸易方式。在概述现代易货贸易的涵义、我国易货贸易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其在观固和发展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的意义,以及可采取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3.
明代茶资源占有的不均衡性对茶马贸易双方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考察明政府对茶马贸易的管理措施及茶马比价的变动等茶马贸易实务内容,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明政府在茶马贸易中以相当务实和负责的态度管理茶马贸易,并以此来控制西部诸少数民族,贯彻其怀柔羁縻的边疆政策.  相似文献   

14.
通过引入价格贸易条件的一般均衡模型,对我国实施比较优势战略过程中出现的价格贸易条件恶化与经济持续增长并存的矛盾现象进行模型解释和因素分析。模型结果证明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发展中国家从事专业化生产的人口增加时,即有可能同时出现贸易条件的恶化与该国福利的增加。文章试图以此证明我国价格贸易条件的恶化并没有影响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在总体上的快速增长。并指出我国应坚持比较优势战略,在发挥要素禀赋优势的同时,推进技术进步,实现比较优势的动态化。  相似文献   

15.
对于"陶德曼调停"事件,虽然德国出于自身的政治、经济、军事考虑,竭力维持中立的幌子,但是,从德国选择的调停时机、在调停中对中日两国的不同态度以及调停失败后德国远东政策的突变等一系列过程,可见其明显的亲日倾向.德国在这次调停中所表现出来的既不想公开放弃中立立场,又处处维护日本的态度,是德国在一战结束后一直以来的亲日东亚政策的反映.  相似文献   

16.
论中德会计环境的差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和德国会计环境在政治经济、法律和社会文化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借鉴德国财务会计的某些成功经验,对完善我国会计理论、指导会计实务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7.
纳粹德国时期的土地政策和法令,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纳粹党上台前大肆鼓吹的"土地"、"没收和重新分配土地"、"废除地租",在上台后并没有实现,德国仍然是容克资产阶级的国家.纳粹的土地政策和法令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德国的扩张战略,给德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六十年代 ,法德两个仇怨很深的国家实现了和解 ,并在法德轴心的基础上实现了西欧的联合 ,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对当事国、欧洲乃至整个世界都产生深远影响直至今日。本文着重探讨这一重大事件及其产生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尤其是对当前国际格局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