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常生活审美化"是近年来学术界争论得比较激烈的一个话题,但是避开论争的锋芒,双方对这一现象的论述实际上隐含着某种共识,即认为"日常生活审美化"在当代中国其实有一个适用范围--它是中产阶层大众文化表述自身意识形态属性和实现自身社会政治功能的一种方式.具体来说,提高日常生活质量和对日常生活进行符号化消费是"日常生活审美化"带给中产阶层大众文化的两个重要特征,相应地,在社会政治功能层面,它既改善了、美化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带来一些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当代女性身体审美的陌生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日常生活审美化在学界的讨论方兴未艾,它所带来的审美泛化以一种压倒性的优势对传统美学进行质疑乃至颠覆,对当下女性身体审美必然产生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女性身体在当下被纳入日常生活审美的视野中,是以一个被重新建构的审美对象而出现的,或者说,当代女性身体在日常生活审美化的重染下,审美主体对女性身体的观照方式、审美习惯、审美心理、审美感受也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当代女性身体审美陌生化的问题也就逐渐凸现出来并成为当今社会对女性身体的一种反传统规则的审美化趋向。本文无意在价值判断层面上再对日常生活审美化进行跟风式的褒贬和唏嘘,而是将其与当代女性身体审美及其陌生化联系起来讨论,旨在找到讨论的可行性,梳理两者间的联系、意义及启示。  相似文献   

3.
日常生活审美化,主要指从工业化条件下的单调平庸的日常生活自身出发,通过美化工业产品和人造环境来实现人们感性与理性的平衡.日常生活中的基本生活用品、耐用消费品和资产性商品三个层次,分别对应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三个层次.中国目前处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初级阶段,日常生活审美化可以改善中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4.
假如认可费瑟斯通日常生活审美化三个层面的说法,唯美主义倡导向艺术看齐的生活观念,便可视为日常生活审美化值得考究的另一种先驱.这无论是学界多有议及的佩特、王尔德的唯美主义生活观,还是布卢姆斯伯里集团,特别是G. E. 摩尔的以美为善的生活追求,在"五四"以来的中国知识界多有传布.西方理论和中国本土文化的互动,由此也成为当代中国日常生活审美化唯美主义渊源追溯的一个标识.但是,资本联手审美,究竟能否带来古典美学所期许的心灵自由和解放,抑或势将导出新的意识形态控制?或许任何一种非此即彼的立场选择,都会显得言不由衷.  相似文献   

5.
"日常生活审美化"是一个伪命题,真正存在并值得讨论的是"日常生活非审美化"。"日常生活审美化",究其实质,只是一种审美与艺术的自我放逐。它以逃向日常生活的方式重返日常生活,不但没有解决美学所面对的虚无主义的内在焦虑,反而加剧了这一焦虑。"日常生活审美化"体现的是期望掩饰虚无灵魂的努力,误以"拟象化"为"审美化",而且在反对"唯美为尊"的同时,也反对"以美为宗",最终使得美学研究陷入困局。要走出这一美学困局,则必须重构日常生活,重构审美与艺术,以审美与艺术作为日常生活的救赎。  相似文献   

6.
在西方学术界,是维尔施、波德利亚、费瑟斯通和波兹曼等人建构了"日常生活审美化"这一理论,其中的核心论题是图像化和审美化,以至我们可以说,"日常生活审美化"就是"图像-审美化",图像的增殖造成了普遍的"审美化"。但是另有一些理论家的重要论述尚未受到应有的关注,或者是受到了错误的关注。本文列举一些通常被忽略或遭受不当解释的相关论述,略加评论,以丰富学界对"日常生活审美化"讨论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与文艺学的学科反思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对于当代中国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与审美的日常生活化的现象进行了描述与分析。作者认为 ,日常生活的审美化打破了审美活动与日常生活的界限 ,使得审美活动与审美因素大举进入日常生活空间 (如美容院、健身房、街心花园、购物中心等 )。面对这种现象 ,美学与文艺学工作者应该突破审美活动的自律性观念 ,打破美学研究的传统对象 ,关注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并寻找美学研究的新的生长点 ;同时 ,必须警惕日常生活审美化中存在的新的不平等现象 ,批判性分析新媒介人阶层的社会角色与意识形态 ,揭示审美化与大众消费主义意识形态以及市场逻辑的合谋  相似文献   

8.
《东岳论丛》2016,(5):129-136
消费社会与现代传媒是日常生活审美化产生的社会背景。日常生活审美化是一场全面的审美化运动,它审美地建构了整个日常生活。日常生活审美化解构自身的倾向造成了审美的时尚化,而审美时尚则使得审美成为抽象的存在,进而导致了审美霸权的产生。审美霸权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感性霸权,二是意识形态霸权,三是工具理性霸权。日常生活审美化及其审美霸权具有消极的后果,它造成了审美的泛化、审美的异化及生态的灾难,需对其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9.
消费文化与日常生活的审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审美是一种基本的人生实践,也是人的基本需要.审美活动普遍发生在日常生活之中,其范围远远大于"艺术"活动.但是,这并非否定审美的无功利性.近年来,关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讨论带有对于"审美"的误解.所谓"日常生活审美化"只能说是日常生活资料的审美化,实质上是商品和消费的审美化.从表面上看,日常生活中的审美活动比以往更加广泛,实际上却是审美活动被利用和夸大,掩盖了商品消费全面侵占日常生活的真相.因而我们提出:让消费回归消费,让审美回归审美.  相似文献   

10.
张春梅 《重庆师院学报》2010,(2):105-108,115
关于“日常生活审美化”这一提法,有以下问题需要澄清:一是要区分开审美化或审美泛化与消费符号的无限扩张之间的区别;二是要将西方的语境和西方的消费文化理论对中国的影响研究与语境化研究区分开;三是要明确日常生活审美化是否意味着文化研究的兴起和文艺学的越界。在将“日常生活审美化”这一命题泛化之前,首先对其进行语义分析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