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美国惯以世界霸王自居,动辄对别国舞枪弄棒,谁敢对其言不,就要拿谁开刀。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偏不信邪,向“山姆大叔”叫板。 萨达姆戎装笔挺,豹眼浓髭,人们望其举手投足,便知是个狠角。俄总理普里马科夫与他打了20多年交道,对他的评价是:“坚定执着常演变成残酷无情,意志坚强近乎顽固,勇往直前常不顾阻力。荣誉和尊严是他的生命,他虽很理智,却常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2.
李代祥 《21世纪》2001,(5):43-44
自1991年英美等国联合对伊拉克实施打击以来,伊拉克元气大伤,并陷入了美国筑起的经济封锁围墙里。10多年来,萨达姆·侯赛因(SaddamHussein)没有屈服,这个不屈服的硬骨头,奇迹般的带着他的国民走过了漫长的 10年。 去年9月以来,萨达姆健康欠佳,有人认为患了绝症。从而引发了人们对伊拉克的再次关注:如果萨达姆真的去了,伊拉克的明天会怎么样呢? 萨达姆:机智存活 美国和英国一直都把打击伊拉克作为中东政策里的一个重点,而为了推翻萨达姆政权甚至干掉萨达姆本人,美国和英国更可谓无所不用其极。实施经济…  相似文献   

3.
八月十日,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市中心的繁华街头,一列豪华奔驰车组成的车队缓缓驶过,驾驶第一辆汽车的司机竟是伊拉克总统萨达姆,而端坐在车右座的则是自1991年海湾战争结束以来,首位访问伊拉克的外国元首委内瑞拉总统乌戈·查韦斯。萨达姆为对这位不顾美国压力,毅然来访的客人表示尊敬和感激之情,亲自为他驾车在巴格达市内兜风,观赏街景,一直迎送客人到下榻的总统府。这是受联合国制裁10年来,萨达姆首次破例在巴格达公开驱车露面。舆论认为,萨达姆此举非同一般,不仅是对来者显示其高规格礼遇,更是一种政治姿态——尽管经受了10年制裁,萨达姆依然在向美国挑战。  相似文献   

4.
枭雄的末路     
2003年12月13日傍晚,大批美军士兵突然包围了伊拉克北部一个叫达瓦尔的小镇,挨家挨户进行搜查。在一个农家院子里,美军发现了一个地洞,里面是一个蓬头垢面、长满灰白胡子的老头。还没等美军搞清楚是谁,这个老头就用英语说:“我是萨达姆·侯赛因。我是伊拉克总统。我想要谈判。”第二天,美国兴奋地向世界宣布,“我们抓住了他”。一代枭雄萨达姆就这样落到了夙敌手里,没发一枪一弹,甚至没有任何抵抗的表示。自从巴格达陷落、萨达姆神秘蒸发之后,全世界一直在猜测萨达姆的下落和下场,萨达姆也在多次录音讲话中鼓励伊拉克人英勇作战,把美国人从…  相似文献   

5.
自海湾战事以来,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成了世人共识,妇孺皆知的人物。褒奖他的人,称他是阿拉伯英雄,巴比伦雄狮;蔑视他的人,称他是大独裁者,独夫民贼。总而言之,他是一个强硬派的铁腕人物,他的政府是一个强人政府,其奉行的内外政策以强硬著称于世,海湾战事...  相似文献   

6.
中央情报局前合作助手、乔治·华盛顿大学政治心理学教授、68岁的杰罗德·波斯特博士一直致力于对萨达姆的童年时代进行研究。不久前,他以自己的一本解密著作《变节解剖学》使美国学界受到了一次不小的嘲弄。他在这本书中对萨达姆的心理类型进行了总结,并猜度萨达姆为什么会是这样一个人。他给这位伊拉克总统的诊断是:病态自恋症。  相似文献   

7.
伊朗的崛起     
美国决定打击参与支持武装民兵行动的驻伊拉克伊朗间谍,这不过是伊朗对危机重重的伊拉克施加巨大影响的又一证明。而美国推翻萨达姆·侯赛因和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实际上除去了过去20年来一直包围着伊朗的两大钳制因素,从而使伊朗对伊拉克的影响力进一步增强。不仅如此,石油价格居高不下充盈了  相似文献   

8.
萨达姆死了,但是并非所有伊拉克人都在庆贺。相反,伊拉克境内不同的宗教和种族团体对处死萨达姆的反应体现了将伊拉克作为一个统一的实体团结起来是何等困难。  相似文献   

9.
海湾危机爆发的原因,此前有多种说法,其中有一种主要说法是,美国欲借苏东剧变、中东地区出现真空之际,寻求切入并控制中东石油资源和这个战略要地,默许了伊拉克入侵科威特,而后出师有名,发动海湾战争,占据并控制中东要地.然而,本人通过对有关文献、重要文件及高层人士对话等资料的仔细梳理发现,由于萨达姆·侯赛因想称霸波斯湾、控制海湾石油资源、左右海湾局势的欲望与美国在中东保持均势的立场和有限的允许伊拉克获得一定利益的政策之间产生了尖锐矛盾,加之萨达姆.侯赛因对美国关于中东政策态度方面的误读,最终触动了美国在中东利益的底线,招致了海湾危机的爆发.  相似文献   

10.
艾哈迈德·沙拉比在流亡45年后,最终说服美国支持他的推翻萨达姆·侯赛因的梦想。对某些人来说,这个伊拉克可能的新领导人是一个能干而勇敢的人,面对另一些人来说,他是一个窃贼。  相似文献   

11.
美国在阿富汗的反恐战争硝烟未尽,谁将成为下一个打击目标的传言便已甚嚣尘上。最近各种迹象表明,美国把新的打击目标锁定为伊拉克。 其实早在去年11月26日,美国总统布什便向萨达姆发出了明确的战争威胁。他要求伊拉克允许联合国恢复对其进行武器核查,否则将知道会产生什么后果。今年1月29日,布什在国情咨文中更是将伊拉克与伊朗、朝鲜一起列为所谓的“邪恶轴心国”。2月12日,萨达姆的死对头、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公开宣称:“美国目前没有向伊朗和朝鲜开战的计划,但伊拉克属于一种不同的类型,巴格达必须进行一次政权更迭。”美国副总统切尼最近也宣布,3月中旬,他将进行上台以来的首次出访,包括约旦、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土耳其等4个伊拉克邻国。显然,他是为了打击伊拉克做战前游说。  相似文献   

12.
随着美国在阿富汗的军事行动偃旗息鼓,伊拉克是否应该成为反对全球恐怖主义战争的“第二阶段”?主张对伊拉克采取强硬路线的鹰派人士警告说,萨达姆·侯赛因的大规模毁灭性武库以及他对美国的狂热仇恨使他成为首要威胁。其他人建议继续采取外交手段,让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返回伊拉克,他们认为,进攻伊拉克将使阿拉伯世界发生动荡。  相似文献   

13.
基因神探     
《社区》2007,(20)
在伊拉克,几乎没有人不知道萨达姆的替身至少有3个以上,而且长得与他真假难辨。但在基因神探面前,再多的替身也无法帮助萨达姆逃过那一劫。当蓬头垢面、胡子拉碴的老萨被美军抓获后,他被撬开嘴巴,取走了一点口腔黏膜。其脱落细胞中含有的DNA,使美军在抓到  相似文献   

14.
二战结束后,美国对日本的占领使其走上了民主化和经济繁荣的道路,反观美军在战争结束后对伊拉克的占领却使其陷入困境。美国发动战争的目的之一是推翻萨达姆政权,把伊拉克改造为阿拉伯世界中"民主的样板"。通过两国政治、经济、宗教文化以及国际环境的对比可以看出,"日本模式"并不能在伊拉克适用,伊拉克的重建和民主化只能另觅他途。  相似文献   

15.
“萨达姆之死”作为国际政治中的一个重大事件,凸显了国家安全、国际秩序与全球正义等方面的问题。“萨达姆之死”和伊拉克作为“失败国家”问题,一方面将进一步危及伊拉克的国家安全、破坏国际秩序和损害全球正义;另一方面它又为维护国家安全、建构国际秩序和伸张全球正义提供了种种可能。“萨达姆之死”在短时间内并不能终结伊拉克的乱局,因为没有民族和解与政治宽容就无法实现“永久和平”。  相似文献   

16.
人间食粮     
《萨达姆传》:客观完整的审视萨达姆一生作者:(美)施瓦·巴拉吉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定价:25元萨达姆的生活以及伊拉克现代史已引起人们太多的争议。作者没有回避那些最有争议的问题,而是把萨达姆一生中一些最重要的时刻放在伊拉克及中东地区现代史的大背景下叙述,通过对各种事件和运动等众多历史片段的详尽描述,以及对萨达姆此前不为人知的诸多日常生活和政治生活细节的披露,用独特而公正的视角再现与剖析了萨达姆不同寻常的一生。  相似文献   

17.
由西北大学外语系青年教师汤玉明、李贵仓、胡宗锋等人翻译的美国著名学者萨米尔·哈利勒的著作《萨达姆的伊拉克》一书,近期已由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资料翔实,内容丰富,语言生动.全书共计23万多字.是一部全面了解当今世界新闻人物萨达姆及其领导下的伊拉克政府的一部难得之作。 1990年8月2日凌晨,伊拉克出动10万大军,在近百架战斗机、武装直升飞机和350辆重型坦克的配  相似文献   

18.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2月19日动身前往巴格达,2月22日,安南同伊拉克领导人就和平解决伊拉克武器核查危机问题达成协议。 图为安南在巴格达会见伊拉克总统萨达姆。  相似文献   

19.
焦点国际     
12月13日晚萨达姆被抓 美国官员2003年12月14日在巴格达举行记者招待会,驻伊美国最高文职行政长官布雷默正式宣布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已经被捕。 布雷默说,萨达姆是于当地时间13日晚8点30分在提克里特附近被抓的。驻伊美军最高统帅桑切斯透露,萨达姆被捕时没有反抗。桑切斯说:美军在提克里特附近发动的"红色黎明行动"中逮捕了萨达姆。桑切斯说,美军在一个偏远的农舍发现,萨达姆正躲在一个两米深的"蜘蛛洞"内。洞口被用砖石和泥土伪装起  相似文献   

20.
在萨达姆政府突然人间蒸发,巴格达陷入混乱的同时,有关伊拉克重建的问题提上了国际社会的议事日程。作为战争的发动者,美英尤其是美国摆出舍我其谁的架势,坚持要主导伊拉克的重建,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