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清照是我国两宋时期杰出的女词家,同时也是我国封建社会杰出的女作家,她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长期以来,人们对她的作品研究偏重于艺术技巧方面,而对她作品的思想性的研究重视不够,甚至有人认为她的作品伤感情绪太浓,情调低沉凄婉,无思想性可言。笔者认为,这样的评价是不公允的。综观李清照的全部作品,特别是她的诗和赋,诗词文句中寄托她人生态度、理想与抱负的,随处可见。这些都是李清照“思想与人格”的具体  相似文献   

2.
李清照是我国女诗人中的第一人,易安词的影响力持续至今。时至上个世纪,易安词被西方学者广泛地翻译研究。在许多西方学者眼中,李清照是中国最优秀的女诗人,她的词作不仅展现了大量优美意象和诗意境界,更呈现了“双性同体”的创作特色,即她的作品既有女性的幽怨温婉,也有男性的豪情气概。李清照对中国酒文化的展现增强了易安词在西方文化中的吸引力,而西方学者笔下的易安词所含有的丰富性意象使李清照的作品极富现代气息,西方学者对李清照的另类诠释也让我们读到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学接纳的态度和策略。  相似文献   

3.
李清照是宋词名家 ,对于她的词历来研究者颇多 ,并且研究的面也非常广泛。而本文则仅就意境创造和语言锤炼两个方面探讨了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文章认为 ,李清照的词具有自然清丽、幽美深远的艺术境界 ,语言上呈现出朴素自然、清新优美的艺术特色。正因为李清照在意境创造和语言锤炼上不懈追求 ,所以她的词极具艺术表现力。  相似文献   

4.
柳永与李清照歌词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柳永与李清照歌词之比较金振华多样的题材、新颖的格式、鲜明生动的艺术风格,使柳永词在词坛上独标一帜;晚于柳永一百年,生活在南北两宋问的李清照,以其诗、词、文、论的突出成就为后世学者所称道,尤其是她的词,更是研究者们的热门话题。柳词内容广泛,落魄之苦、羁...  相似文献   

5.
李清照生活在距今几百年前的社会,那可以说是一个“完全男权化”的社会,在那样的社会中,强大的男权化阴影必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她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对于李清照词创作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笔者从这一角度入手,谈一谈强大的男权文化对于她词作的风格、题材及审美情趣等方面的消极影响。这对于更全面地了解李清照及其创作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近50年来,对李清照及其作品的研究经历了历史的沧桑。改革开放以来李清照研究走上了康庄大道。多次举行了全国暨国际李清照学术讨论会,并由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齐鲁书社、山东大学出版社分别出版了李清照研究论文选。研究李清照的个人专著时有出版,论文更是时有发表,多达数百篇。80年代是李清照研究的鼎盛时期。李清照研究走向了世界。一些国家翻译了她的作品,发表了研究她的论著。本文对近50年来的李清照研究按时间顺序分为三个阶段,按研究内容归类为四个专题。每个专题按时间顺序梳理。这样梳理意在从近50年大量的李清照研究成果中…  相似文献   

7.
李清照作为古代的一位杰出女子文人,她的作品一直为后人传诵。李清照的感怀诗,其独特的志趣、理想的世界、景仰的高人和忧伤的情感,彰显了她对现实和政治的独特看法以及她丰富的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8.
李清照《词论》梳理词史,从本质上说,并非要做一种文学史层面的学术考察,而是为她提出词“别是一家”的尊体观念蓄势。音律问题只是李清照勘察唐五代北宋词史的学术基础,而在音乐和歌词中抒发悲哀情感和张扬凄美意识,才是李清照心目中的填词高境,而李清照自己的词也是以带有文人气质的悲音悲情和深意远韵为主导的,以此可见李清照理论与创作的一致性。李清照强烈的女性意识和尊体观念,决定了她的批评只能是以否定为基本方式。李清照不取传统文学批评“摘句”的批评模式,而注重在清理词史的过程中来论定词人得失,更具理论的涵盖力。她的著述视野既有创作者的理论自审,也有接受者的审美需求和研究者的条贯分析,其中更融入了女性的冷静细密和恢复词体本原之尊的使命意识。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学术界对宋代女作家李清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充分肯定了这位才女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在这过程中,学者们致力较大的主要是对李清照传记方面的研究,以及对李清照的词作所进行的探讨。其实,李清照值得研究的东西是多方面的。她既是填词的行家,又是作诗的能手;酷爱金石,能书善画;现存的几篇散文,也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  相似文献   

10.
李清照的词作 ,无论是就其思想还是就其内容而言 ,都处于当时的主流文学之内 ,为时代所限 ,她本人也不具备当代女性那样强烈的自我意识。但在男性作者占绝大多数的宋代词坛上 ,李清照的女性身份及其词作的女性视角和话语 ,使她的作品具有了独特的历史价值 ,在真实地展现女性生命体验这一点上 ,又具有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另一境界。  相似文献   

11.
与南宋著名男性词人苏轼和辛弃疾的一系列涉酒诗词相比较,中国文坛同期的女性词人李清照和朱淑真的涉酒诗词也具备较高的文学价值。李清照涉酒诗词与朱淑真涉酒诗词相比,情感表达上更为内敛,但诗词中包含的感情同样的浓郁难解。二人早期作品内容以闺阁春怨为主,作品意象的选择上虽常常类似但表达方式却各有千秋。因为个人经历所致,李清照的后期涉酒诗词内容则与社会时事的关系更加密切,也多了几分男子的豪气。作为男性词人的杰出代表,苏轼和辛弃疾二者作品都洋溢着词人难以抑制的才情,在内容上也大都反映了对功名的追求与失落。但苏轼涉酒诗词表达的情感更为豪放与豁达,相比较而言辛弃疾则更为沉郁与隐忍。李清照与朱淑真的涉酒诗词为以男性为主导的涉酒诗词注入了女性独有的青春活力和纯真魅力,而苏轼与辛弃疾则为涉酒诗词注入了难得的率直和童真之情。  相似文献   

12.
艾米莉·狄金森是与惠特曼齐名的西方现代主义诗歌先驱。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的"词家大宗"。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这两位杰出女性的诗词主题和表达方式同中有异。狄金森的诗作主要涉及爱情、自然和死亡(宗教)等主题;李清照的词作则以爱情、自然和国家民族为重。即使是同一主题,她们的表达方式也有所不同。将她们的作品对照研究,能更清楚地窥见她们各自文化传统的某些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3.
李清照不仅以她独具特色的思想风貌和艺术风格蜚声词坛,更以她独到的艺术见解品鉴词这一文学样式,为婉约派词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作为女词人的李清照,人们对她并不陌生,而作为有卓见的评论家的李清照,则还没有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词别是一家”是李清照词论的核心思想,最早收录在宋人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三里。研究李清照的词论,对理解词的发展、风格和流派,以及对词的欣赏品鉴都不为无益。  相似文献   

14.
《大地》三部曲是美国女作家赛珍珠(Pearl S.Buck,1892—1973)诸多中国题材小说中最重要的三部作品,也是她193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主要作品。在《大地》中,赛珍珠讴歌了中国农民对土地生死不渝的热爱,流露出渴望人与土地和谐相处的的良好愿望以及对和谐关系遭到破坏的深深忧虑,体现了她的生态伦理观及生态理想。自作品问世以来,学界对其进  相似文献   

15.
李清照是我国宋朝时代的大诗人。她的词虽然遗留下来的不过五十首左右,但却有不少篇章是优美感人、辗转传诵、脍炙人口的,在文学史上享有盛名。这是因为她的作品具有出色的艺术成就与撼人的艺术美。李清照的词,从内容上看,她写的不  相似文献   

16.
诗和画历来有着相通之处。李清照是以词名世的 ,同时由于社会风气的陶冶和家庭环境的影响 ,她在绘画方面也有很高的艺术修养 ,于是有意无意地将绘画的手法、技巧包括形象、气韵、色调及运笔运用到填词当中 ,故使得她的词具有浓厚的画意。  相似文献   

17.
李清照巧借物南宋时,有一位非常出名的女词人李清照,她一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好词。一日,她与丈夫赵明诚正在家中研究古诗词,邻居鲁二婶进来了,说要借东西。据说这个鲁二婶也有点学问,她知道李清照两口子喜欢吟诗作对,于是往书桌上指了指,  相似文献   

18.
李清照是个具有复杂个性的女诗人。她那鲜明的创作个性,在诗和词这两种诗歌样式中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风貌。人们往往只知道她是一个出色的词人,以为她是一个弱女子,不仅在身体上瘦弱似黄花,常常掩面而泣,寻寻觅觅,而且在精神上似乎也相当柔弱倦怠,无精打采。其实,这种印象是片面的。李清照还是个杰出的诗人。她的诗散佚很多。就流传下来的看,绝大部分都是南渡之后的作品,南渡之前的约三首,这些诗大都具有强  相似文献   

19.
朱淑贞事略考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淑贞是与李清照同时的女诗词家。传世作品多 ,技巧高妙 ,但在文学史上无显著地位。关于她的诸多误解中 ,婚姻悲剧迷雾重重。她的丈夫不是市井小民 ,而是无才无德之官吏。她不满家庭生活却没有桑濮之行。写男女幽会的《生查子》不是她的作品。“所适非偶”“匹偶非伦”“弗遂其志”“忧愁怨恨”不一定导致失志失节。她的作品“百不一存”是她个人损失也是中华民族文学宝库的损失  相似文献   

20.
论张抗抗的知青文学创作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青题材贯穿了张抗抗三十余年的创作历程,她以其不断深入的人性反思,直面知青那一代人起伏动荡的心灵的复杂层面,从而使她的作品具备了直逼人性底层的深度。她的这种持续写作也从侧面说明了知青题材仍然具有丰富多样的内涵和线索,许多知青运动所引发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回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