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对共产主义思想进行系统论证的最早文本,也是马克思共产主义概念原初语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思想精髓看,马克思在论证共产主义概念时,始终围绕着“私有财产的扬弃”这个问题展开,私有财产是理解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一把钥匙。从批判建构看,粗陋的共产主义把私有财产理解为物质的财产,采用平均主义的方式对待私有财产,本质上还没有理解私有财产的真正内涵。政治共产主义超越了粗陋的共产主义,把私有财产理解为人的自我异化,但它遮蔽了私有财产的积极本质。马克思对此进行了批判,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共产主义观点。马克思认为,私有财产的本质是异化劳动,共产主义不仅是人的自我异化的扬弃,而且是私有财产历史运动基础上的积极扬弃。  相似文献   

2.
与时俱进的马克思哲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揭示了与时俱进的四种基本内涵与形式,对马克思哲学与时俱进的动因与内容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阐述,认为马克思哲学之所以重视与时俱进,主要是使自己的哲学具有新前提、新内容、新形式、新发展和新形态,马克思哲学与时俱进的内容体现在研究主题、理论前提、哲学方法、根本原理、思维方式、历史视野、对资本主义命运的看法和对共产主义看法所发生的转变等方面;最后指出要完整地理解马克思的哲学,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问题。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实践"的哲学即"改变世界"的哲学。实践是人类的存在方式,它贯彻于马克思关于自然、社会、历史和人自身的基本世界观之中,构成了马克思哲学之思的基本维度。人们通过实践不仅可以合规律地改变世界,而且也通过实践改变自身,"改变"的本质就是一个实践真正的人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道德能否成为人性的本质是我们理解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关键及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4.
"对象性活动"原则不仅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基本哲学原则,而且是马克思思想转变的契机.正是在这一原则的基础上,马克思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纳入到社会历史领域,从而既科学地理解了人和自然,又揭示了人与自然、自然与历史的现实统一性.  相似文献   

5.
吴晓明教授从意识形态和社会—历史现实两个角度对当前国内马克思政治哲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批评。这些批评不仅反映了吴文对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社会—历史现实与马克思政治哲学及其关系的诸多误解,而且从根本上说,也反映了吴文对作为规范理论的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属性的拒斥。然而,马克思政治哲学作为规范理论,不仅符合唯物史观的精神实质,而且也是厘清马克思政治哲学与其他政治哲学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将其与历史唯物主义、与马克思的政治思想和政治理论、与马克思的伦理学等相关或相近学科区分开来的关键,同时也能更好地明确和凸显今天我们研究马克思政治哲学的意义并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一个重大思想成果就是对劳动的存在论的重新阐明.这一阐明不仅消解了传统哲学对劳动的抽象思辨的理解,而且也堵塞了对人的本质作人类学或知性科学的理解,同时也本质重要地开启了现代西方哲学的全部问题域.深刻领会马克思的这一思想成果,不仅有助于厘清马克思哲学革命发生之进路,而且有助于理解当下社会之生活.  相似文献   

7.
国内学界有一种流行观点认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之间形成了“人道主义”的共产主义与“科学”的共产主义的对立。这种观点是对马克思思想进程的一种曲解。事实上,《德意志意识形态》对未来社会观的新探索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共产主义理论并非“截然不同”或“根本对立”,而是一脉相承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不仅继承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共产主义观的基本思想,揭示出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前提、现实力量以及现实途径,还延续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未来社会观的表述方式,通过对异质的共产主义或社会主义思想的批判阐明共产主义理论。另外,《德意志意识形态》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均立足于唯物史观、人道主义的理论基础,阐发马克思主义的未来社会理论。准确地理解上述关系,有助于恢复《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共产主义观在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思想史上应有之历史地位,更加全面、透彻地领会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8.
科学与哲学的关系问题是20世纪初中国哲学界争论的一个热点问题。对于当时流行的“科学已蚕食了哲学”、“科学最终将取代哲学”等观点,张东荪进行了自己的思考与回答,他认为,科学是不能代替哲学的,科学与哲学各有特质,二者不但无抗争而且能相得益彰,这是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科学主义思潮涌动之中的另一种声音。重温他的观点,在哲学的自我理解中详细探索科学与哲学的关系会有益于深化我们对哲学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的理解经历过一个从哲学共产主义到科学共产主义的演变。在《神圣家族》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仍停留在哲学共产主义的阶段,但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思路来证明他的哲学共产主义。《神圣家族》展示了一种“去主体性”的证成思路,放弃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笔记本Ⅲ中的“人的主体性”,转向了社会唯物主义(群众史观和环境决定论)。然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对唯物主义环境决定论作了“自我清算”,重新回到了“人的主体性”,并且基于“环境的改变与人的改变的统一”这一哲学命题论证了共产主义的必然性。尽管《神圣家族》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共产主义仍然不是科学共产主义,但通过“环境与人的关系”这一理论中介,马克思在探索历史动力机制的尝试中又向前迈了一大步,并且最终得以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把“生产力和交往关系”的矛盾运动作为历史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10.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早期思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文本,同时也是历来受争议最多的文本之一.本文重点选取[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这一部分来看其中马克思的哲学.重点考察马克思与黑格尔及费尔巴哈的关系,指出马克思哲学形成的路径依赖,即在对政治经济学的批判中,对资本主义现实的分析中,逐渐开创了马克思哲学自己的道路,同时也在这之中来理解黑格尔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种元哲学意义上的理论,过程思想从其产生的时候开始就以一种隐含的“公理”存在于各种哲学思潮之中。马克思哲学作为一种新的世界观所彰显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特有向度,也必然地内蕴着这种思想。马克思的过程思想是通过历史、实践和人互相关联的三个关键概念来展开论述的。马克思哲学的立脚点是现实的人,历史和实践都是建立在人的现实活动而展开的,而人的存在就是人的现实生活过程,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都是处在相应的历史过程之中的。马克思的过程思想从根本上可以说是关于人的存在、发展及其自我实现的过程的思想。过程思想是理解马克思哲学实质的一个重要的发展线索。  相似文献   

12.
文章认为,解读"马克思哲学观"应包括三个维度。第一个维度是马克思对哲学的一般性规定,揭示了哲学的本质、特征以及属性等,确立了哲学与非哲学的边界;第二个维度是马克思对自身哲学的本质、特性的反思,明确了自身哲学的理论品质,突出了实践性、主体性、阶级性等本质特性,从而区分了自己的哲学与别的哲学学说之别;第三个维度是他人对马克思哲学解读所形成的各种"观"。在此,我们认为,有三种解读马克思哲学的范式:即"文本清理"范式、"现实之路"范式和"非马克思主义者理论视野中的管见"范式,从而形成了马克思哲学观的外延。文章认为,"马克思哲学观"的研究是丰富和发展马克思哲学的逻辑起点与理念支撑,因此,研究"马克思哲学观"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而且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哲学的生命力就在于其深刻的革命性。从实践基地的建构出发,把被唯心主义颠倒了的认识图式颠倒过来,构成了马克思哲学革命的认识基础;从实际的生产活动出发,把虚幻的主体从天上拉回人间,完成了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实践还原;从哲学的革命出发,将单一的抽象主体转化为关系网络中的主体际,完成了马克思革命哲学的基本逻辑。这一逻辑是一个开放的、需要不断更新内容的革命逻辑,坚持马克思哲学精髓,就必须在保持革命精神的前提下,继续不断地深化革命的哲学。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哲学的基本特征,关键有二:其一,马克思明确地将哲学阐释为改变世界而不是解释世界的哲学;其二,对象性原则、生产性原则和运动原则共同构成马克思哲学的基本特征.因此,马克思哲学虽然没有本体论学说,但是有本体论思想的;马克思哲学不是建立在物质本体论基础上的辩证唯物主义,而是建立在真正属人基础上的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文化哲学及其传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早年接受了赫尔德、维科以文化哲学为内核的历史哲学思想和浪漫主义思潮,晚年又接受了文化人类学的思想。他把这些思想融入哲学创造之中,创立了以实践和辩证法为内核的文化哲学理论。这一理论分别表现在马克思对自我意识的研究、对市民社会的批判和对历史规律的探讨之中。在自我意识的研究中,马克思以偶然性和人的自由为主题,分析了感性人的存在的内在矛盾,建构了人的自我创造活动的本体论和实践的文化哲学研究范式。在对市民社会的批判中,马克思以实践、异化劳动为主题,分析了人的历史性存在和发展,阐发了充满否定辩证法的历史主义原则。在历史规律的探讨中,马克思以资本主义、民族发展为主题,探讨了人的创造活动与历史规律的关系,建构了文化哲学的历史理论。正是由于有了这一理论,马克思才超越了近代理性主义哲学传统,创立了自己的实践哲学传统,而拉法格、拉布里奥拉等第二国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也是在不断地解读马克思的这些文化哲学理论中,发展了马克思的实践哲学。因此,如果不研究马克思的文化哲学,就很难在深层理论上理解马克思实践哲学变革的意义,亦难以理解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哲学。  相似文献   

16.
历史尺度与价值尺度的统一 ,是客观和全面评价马克思哲学、深入发掘其理论内涵的基本方法。 2 0世纪的西方马克思主义 ,或从人道主义或从科学主义对马克思哲学的诠释 ,在割裂马克思哲学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的同时 ,也割裂了马克思哲学中历史尺度与价值尺度的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政治哲学讨论通常显示出一种二元的抑或戏仿的写作特征,这在本质上是唯物辩证法的文本样态。通过自觉或非自觉的戏仿写作,马克思既彰显了批判锋芒,又保持了通向革命的实践审慎。政治哲学的戏仿起初是马克思用以应对普鲁士语境的自觉的写作策略和意图,而后进一步发展为启蒙批判的文本意识,以启蒙的话语来揭示后启蒙时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完整呈现中,戏仿不仅表达为“消灭哲学”的哲学,更表达为消灭“永恒真理”的真理诉求。正是通过对近代政治哲学文本的戏仿,马克思“破坏”了压制现实性的语词世界,使得文本及其意义掌握了改变历史的物质力量,并促使文本的意义在后世不断突破语词边界,在今人的阅读和实践中获得延异。  相似文献   

18.
考察斯密特以实践的中介性为基础对"模写说"进行的批判及其在客观的规律性和实践的目的性双重逻辑中对马克思认识论思想的阐释,可以发现,由于没有充分领会马克思的实践概念作为存在论视域的基本意义,斯密特对认识论的阐释并没有达到马克思思想的原则高度.事实上,马克思思想的基本意义,并不在于对近代哲学产生的认识论问题的推进和完美解决,而在于从根本上突破了近代认识论哲学的基本框架,宣布了此种哲学的解体和终结.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历史哲学将历史认识论、历史价值论、历史审美论统一起来,在历史观领域实现知、情、意,真、善、美的内在统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党新时期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从历史哲学的视角来看,"三个代表"内蕴着真、善、美的内在要求,我党践行"三个代表"的行为本身也就是求真、求善、求美行为.在新时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新的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三者的真正的统一,是马克思的历史哲学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20.
西方传统形而上学源远流长,近代认识论哲学虽然摆脱了古代形而上学的朴素直观的独断的思维模式,但依然传承了对同一性、绝对性、确定性与必然性的迷信。究其根源,就在于传统形而上学实质上是一种现实性的哲学,当代哲学思维方式的变革,尤其是经过马克思实践观与胡塞尔现象学这一环节,才真正使得传统形而上学逐渐成为了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