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7 毫秒
1.
翻译批评对翻译质量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翻译批评主体的主体间性建立是实现批评理性和批评意义的前提条件.通过分析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和巴赫金的对话理论的异同可知,这两大理论对阐明翻译批评主体间性具有重要的启示:翻译批评主体间性的现代化诉求是走向多元与对话,精魂是理解与开放,翻译批评主体间性的实现在于处理好主体性与主体间性的辨证关系.因此,新世纪的翻译批评应是一种走向交往对话的批评.这种批评是以译作为媒介,专家学者、译者、普通读者和原作者共同参与的一场平等、多边对话.它具有未完成性的特点,即任何批评的主体都不保有做出最后结论的权利,批评是开放的,是自由的;它实现的基础是参与主体既保持"外位"的立场又积极参与,实现的条件是批评者有整体观,对译者的翻译理念、方法和目标持体验的理解.走向交往对话的批评将使翻译批评更具有可接受性,同时能更好地实现其功能.  相似文献   

2.
翻译批评对翻译质量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翻译批评主体的主体间性建立是实现批评理性和批评意义的前提条件。通过分析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和巴赫金的对话理论的异同可知,这两大理论对阐明翻译批评主体间性具有重要的启示:翻译批评主体间性的现代化诉求是走向多元与对话,精魂是理解与开放,翻译批评主体间性的实现在于处理好主体性与主体间性的辨证关系。因此,新世纪的翻译批评应是一种走向交往对话的批评。这种批评是以译作为媒介,专家学者、译者、普通读者和原作者共同参与的一场平等、多边对话。它具有未完成性的特点,即任何批评的主体都不保有做出最后结论的权利,批评是开放的,是自由的;它实现的基础是参与主体既保持"外位"的立场又积极参与,实现的条件是批评者有整体观,对译者的翻译理念、方法和目标持体验的理解。走向交往对话的批评将使翻译批评更具有可接受性,同时能更好地实现其功能。  相似文献   

3.
设计作为人类创造性活动,具有物质和精神的双重特性。这决定了其具有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他们相互关联又相互影响,有机地统一在设计中。设计批评对设计价值具有再创造作用。设计批评标准具有历史性。设计批评体系的建立必须站在时代的高度,通过理论上的指导,使设计达到为人服务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设计批评在设计价值体系中的作用及其评价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作为人类创造性活动,具有物质和精神的双重特性。这决定了其具有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他们相互关联又相互影响,有机地统一在设计中。设计批评对设计价值具有再创造作用。设计批评标准具有历史性。设计批评体系的建立必须站在时代的高度,通过理论上的指导,使设计达到为人服务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是对当代文学批评现状和引进西方文论的积极反思。这里指出的批评主体的缺席和概念晚餐的现状,在引进国外文论方面的不能容忍的误译、误读、误导现象,都对我们的文学批评和文论建设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涉及的诸多问题,如对后现代的译介问题也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6.
中国电影批评的现状难尽人意,理论层面上的批评本性和批评功能的缺失,现实层面的批评对象的空泛,以及批评家自身文化使命感和批判意识的阙如,导致当下的中国电影批评渐渐失去了其应该承担的总结电影历史、剖析电影现象、指导电影创作的作用。在一定意义上,中国的电影批评已经不具有一切真正的艺术批评都应具有的根本品质:给理想以冲破现实藩篱的梦幻空间,让有限的艺术形象焕发出无限的光芒,给艺术的受众以永恒和超越性的慰藉。因此,重提电影批评家的职责,让中国电影批评发挥应有的作用,实乃中国电影理论领域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中国电视的转型期需要批评作为提醒和航向拨正的辅助 ,然而 ,随着创作问题的增多 ,批评的冷落和对批评的无动于衷却与日俱增。没有批评的艺术创作是难得有进展的可能 ,常态的批评和建设性的批评理应成为中国电视发展的强力助推器 ,它们的缺失撼动的可能不仅是一种单纯的电视传播形式。电视批评思维的狭隘、“媒介教育”功能的缺失、电视批评家的缺席成为当代中国电视批评的三大弊病。现阶段 ,我国的电视批评从总体上讲 ,需要明确如下的几个问题 :认清批评的有效途径 ,明确理论的对象 ,区分批评的层次 ,加强批评的个性化 ,引导批评的审美化。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大众文化的风起云涌,在消费主义观念的影响之下,文学批评不仅仅只是在专业刊物上才能看到的“至理名言”,任何一种大众传播媒体都可以成为文学批评的阵地;文学批评当然也不仅仅只是批评家的事,编辑、作家、大众传媒的记者、网络与文学的爱好者等都可以成为文学批评的作者。文学批评真正成为多媒体时代的众声喧哗。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学术界对于翻译主体性和主体间性多有关注,但对同属于多主体参与的翻译批评活动的主体性和主体间性却鲜有提及,文章在论述翻译研究范式转变以及翻译研究主体间性转向的基础上,从翻译批评主体的多样性、翻译批评主体性、翻译批评主体的身份间性三个方面论述了翻译批评主体间性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设计批评是设计思想发展的驱动力。通过批评能加速某种设计思想的衰退,也能促成某些设计思想成形与成熟。设计思想的繁荣完全要归功于设计批评的活跃。设计批评需要去勾勒某些值得发展的现象,能让设计师从理性的角度重新审视设计思想。批评不仅需要修养和勇气,更是需要很敏锐的社会视角。高等设计教育应重视设计批评教学,培养学生对社会设计现象的分析和批评,将“由技入道”和“有理入道”两种教学方法巧妙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1.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在新的历史时期和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党的群众路线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处理好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群众运动、民主政治、阶级路线的关系是当前群众路线工作面临的困难和急需解决的问题。以坚持群众路线要正确处理好的几种关系为题,分群众路线与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与群众运动、群众路线与民主政治、群众路线与阶级路线等四部分,采取理论联系实际和比较分析的方法,论述了群众观点、群众运动、民主政治、阶级路线的历史渊源、内涵、实质、重要性及与群众路线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经济学数理化作为一种国际通用的分析常规,在我国学界却引起了很大的争议.现存的批评存在着诸多错误,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一是没有了解批评对象;二是没有针对批评对象;三是没有运用正确批评方法.通过对这些无效率批评的解析,有利于正确认识经济学数理化的合理性,正确运用经济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3.
在西方哲学史上 ,马克思哲学实现了哲学由近代向现代的根本性变革 ;海德格尔存在论对传统形而上学批判 ,开辟了现代哲学的主题。现代哲学不再停留于抽象的思辨之上 ,而是关注人的存在或生存问题 ,但马克思哲学与海德格尔存在论之间存在着根本差异  相似文献   

14.
批判的地域主义一方面被视为在替代了后现代建筑的同时拯救了现代建筑,而另一方面因为其理论的内部矛盾而受到批判,问题的实质集中在批判和评价的方法上,集中在传统批判坚持明确知识而忽视默会知识,应用知识螺旋模型来重新看待这些矛盾,可以发现建立在实践和不断反思过程中的批判与评价的三个层次能够消、除这些这些矛盾,从而让批判的地域主义恢复它应有的理论位置。  相似文献   

15.
文学的修辞批评之中西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西修辞学都发端于对口语交际的研究,但中国修辞学对文学的关注要比西方修辞学早得多。在对文学的修辞批评方面,西方多强调"说服",而中国更注重"表现";西方重在接受,而中国重在表达;西方侧重作品,而中国还兼及作者;西方突出程序,而中国还考虑过程。在方法上,西方长于论理,中国长于感悟。然而,中国的修辞批评失之零散与玄虚,而西方的修辞批评失之宽泛与偏激。因此,未来文学的修辞批评,必须对中西修辞学及修辞批评理论进行合理取舍,建立全新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16.
从批判解释学的视角来看,马克思的交往理论不仅揭示了人类交往的一般规律,而且从交往的异化现象入手,深入地剖析了社会意识形态如何扭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交往。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出发,指出迄今为止的人类交往并不是自由自在的,而是被扭曲了;被扭曲的根本原因在于意识形态掩盖或粉饰了真正物质性交往。马克思对意识形态的批判是其交往理论的归宿。这种批判真正体现了批判解释学的精神。而哈贝马斯仅仅从语言本身来分析交往活动,将交往行为的合理化寄希望于语言媒介,却偏离了他自己所主张的批判解释学精神。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亟待建立纺织品外观设计保护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RIPS协议对纺织品外观设计提出了特殊的保护要求。中国还没有建立专门针对纺织品外观设计的保护制度。针对中国纺织品贸易中外观设计遭到侵权的情况,以及国内相关部门执法不护的窘境,强调对纺织品外观设计保护的必要性;研究和借鉴发达国家纺织品外观设计的保护制度,发出建立中国纺织品外观设计双重保护制度的呼吁,并提出修订相关法律制度的具体思考。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古代言意论在明代文论视野中的展开,主要体现在三个维面:一是意主辞宾论;二是意在言外论;三是言意相互依存、相互消长与相互生发论.明代文论在较深广的层面上承传、展开了古典言意构合之论,为言意论在清代文论中的进一步深化与完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藏族传统文化中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几种方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藏族自古以来就十分珍惜和爱护高原自然生态环境 ,并由此产生了保护自然、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各种宗教礼仪活动。文章在总结藏族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种种活动的基础上 ,对其保护自然、顺从自然规律而利用之的功能作用给予了积极评价。  相似文献   

20.
在历史上,人们对于加尔文关于政教关系的思想多有误解,似乎以为他在日内瓦的宗教改革所提倡的是政教合一的专制化统治。本文通过对加尔文在日内瓦宗教改革活动的说明,以及其主要神学著作《基督教要义》的考察,表明加尔文思想中有这样一个有关政教关系的原则:教会与国家各自有其独立存在的地位,各自从上帝那里领受了不同的治理权力。在这个意义上,他是主张政教分离的。但同时,他又强调教会与国家这两个不同领域的权力及其治理又是有其相互关联的,其间存在着相互补充与相互促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