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国宪法>的形成过程较为复杂,是有关各方妥协的产物.日本国内出现的各种宪法草案,特别是民闻宪法研究会的草案,对美国占领当局起草宪法有很大影响.占领当局起草的宪法虽有其本土意志,但在讨论过程中也得到了较大幅度的修改.远东委员会的存在也为宪法形成过程增加了变数.  相似文献   

2.
黄遵宪的《日本国志》是中国近代第一部专门研究日本的著作。在《日本国志》中,黄遵宪较系统地阐发了“以法治国”的思想,第一次将西方的“法治”概念引入中国,从而成为中国近代最早主张实行近代法治的思想家。本文通过对黄遵宪在《日本国志》中法治思想的梳理和研究,探讨黄遵宪法治思想在中国法律近代化中特殊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黄遵宪的《日本国志》是中国近代第一部专门研究日本的著作。该书对日本明治维新后法律近代化的客观介绍,为处于改革关口的清末政府进行法律改革提供了现成经验。《日本国志》对清末法制改革的决策发挥了导向的作用。《日本国志》为清末法制改革提供了具体的路径。《日本国志》对清末修律内容的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论宪法权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观念形态的宪法权威有其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和具体的价值目标,它通过夺取国家政权、制定科学的宪法、进行系统的配套立法、建立健全机构和制度之四大环节,可以转化为包括民主政体、统一完备的法制、宪法实施保障机制三方面的制度形态的宪法权威。观念形态、制度形态的宪法权威在社会实际生活中的具体运作就是现实形态的宪法权威,其表现是宪法对于社会关系主要参加者的实际地位和作用,其状况取决于深层社会历史条件的成熟程度,其树立和维护的途径是宪法变迁。在我国现阶段,亟待树立“宪法至上”和“宪法也是法”的观念,正确处理宪法与改革的关系,尽快建立健全有关机构和宪法解释、修改、控诉及违宪责任的制度,从而确立和维护宪法的最高权威。  相似文献   

5.
论宪法意识     
刘淑君 《社科纵横》2004,19(3):83-84
宪法意识是制度与社会生活联系的纽带 ,体现了宪政和法治精神的现实化过程。宪法意识对于社会实践的重要作用 ,决定了我们必须在全社会进行提高公民宪法意识水平的教育 ,以增强和深化公民的宪法意识。  相似文献   

6.
孙树远 《社科纵横》2005,20(4):103-104
宪法法律关系的法律性质,从产生过程来讲,是国家与全国的公民代表双方协商一致的意思表示,具有契约性。在宪法法律关系中,其主体只能是国家和公民:国家作为宪法法律关系的主体具有唯一性,公民作为宪法法律关系的主体具有普遍性。宪法法律关系的主要调整对象是公民与国家的关系,公民可以利用宪法法律规范来保护自己的权利和利益。  相似文献   

7.
论程序化的宪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宪法程序是宪法实施的途径和方法 ,是使宪法有实效的最关键的问题。它包括正当程序原则、国家权力运行程序和合宪性监督程序、立宪程序等内容。其中合宪性监督程序 (又称违宪审查程序或宪法解释程序 )几乎与宪法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它可以避免非程序的政治纷争中的难题  相似文献   

8.
1936年的<斯大林宪法>与相关的苏联法学界冤案说明,社会主义的国家与法的问题,一直是20世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具体来说,这个问题贯穿于前苏联的始终,在很大程度上,它就是苏联最终崩溃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1936年的《斯大林宪法》与相关的苏联法学界冤案说明 ,社会主义的国家与法的问题 ,一直是 2 0世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具体来说 ,这个问题贯穿于前苏联的始终 ,在很大程度上 ,它就是苏联最终崩溃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宪法的最高权威性,是宪政史上历来为一切统治阶级所关心的重要问题。在全国人民认真学习和执行新宪法的过程中,在理论上弄清宪法的最高权威性的内在根据、重大意义和怎样保障宪法的最高权威等问题,无疑是十分必要和有现实意义的。 一、宪法最高权威性的内在根据 权威性是法律尊严的表现,凡法律都有其一定的权威性,宪法则具有最高权威性。宪法的权威性不是凭空形成或随意确定的,而是有其内在的根据。 首先,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是适应特定的政治、经济关系需要的产物,它的存在有其客观必要性和历史必然性。 宪法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资产…  相似文献   

11.
个人是宪法权利的主体,宪法权利主要是指人权.集体不是宪法权利的主体,至少不是宪法权利中基本权利的主体,集体中的个人所拥有的人权也不完全等同于集体中的个人作为其成员的权利.集体人权作为宪法权利主要是指集体中的个人的权利,而不是作为集体的权利.集体中的权利有三个层次,即作为个人享有的普遍权利,作为特定人群享有的某些特殊权利以及作为该集体所拥有的集体权利.国家有权利,但国家也不是宪法权利的主体.  相似文献   

12.
本书作者是波兰科学院国家与法研究所的勒谢克·加尔里茨基。作者说,波兰科学多年来一直注意美国的国家制度问题。战前资产阶级统治的波兰就已在这方面进行研究。在人民政权下,波兰人根据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研究许多美国国家制度问题;如关于整个美国国家制度、各  相似文献   

13.
陶波 《社科纵横》2007,22(5):75-76
公民的宪法理念是和谐社会的必要思想条件。在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中,公民应树立以下宪法理念:宪法至上理念、人权本位理念、契约理念、诉讼意识。  相似文献   

14.
王建东 《浙江学刊》2003,(4):183-186
本文认为宪法的司法适用问题 ,应针对不同的诉讼作具体分析 ,不能一概而论 ,简单地归结为能与不能。民事诉讼适用宪法具有深刻的法理依据和必要性。刑事诉讼不得以宪法定罪量刑本身是宪法人权观念的要求。而宪法在行政诉讼中的适用问题 ,应从控制行政权力保障公民权利的立场来确定。  相似文献   

15.
张锐智 《日本研究》2005,3(4):92-96
在近代中日法文化交流转向的过程中,黄遵宪是开启日本近代法文化流入中国的第一人.黄遵宪撰写的<日本国志>是"中国近代第一部系统而深入地研究日本的百科全书式著作".在<日本国志>中,黄遵宪对日本明治维新后宪政制度现状的评介,为近代中国输入了全新宪政文化,同时也为清末的宪政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法文化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进化论理性主义是哈耶克在批判笛卡尔式建构论唯理主义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对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基本洞见,它为重构宪法学理论提供了全新的视野。以进化论理性主义的视野,宪法是进化的而非构建的,是经验的而非逻辑的;宪法发展的科学形态实为进化.宪法的进化是连续的而非断层的,割裂传统的宪法必然不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宪法的进化是自主的而非附从的,因社会革命、政治运动、体制改革、政策调整而强行改变宪法不是宪法发展的正常形态;宪法的进化是持续的而非间断的,宪法的进化过程永远没有尽头;宪法的进化是模糊的而非可预测的,因为宪法的进化趋势取决于无数特定事实,而人们永远不可能全然预测和掌握这些事实。  相似文献   

17.
论克隆人技术的宪法界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克隆人技术与宪法密切相关,其涉及宪法上的人的界定、宪法上的人的尊严以及后代人基本权利的保护问题.克隆人技术会改变宪法上的"人"的基本定义,侵犯人的主体性、个别性和多样性,从而使克隆出来的人失去人的基本尊严.宪法学对克隆人研究应持一个基本否定的学术立场.  相似文献   

18.
论保证宪法实施的关键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施宪法最根本的保证是人民的力量;国家机关和干部严格执行宪法是个极其重要的保证;而党的领导则是保证宪法实施的关键。本文着重就党的领导方面存在的问题,特别是贯彻“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这个原则问题,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进行一些探讨。文中举了不按法定程序任免国家机关领导人员和违法招聘乡镇长的事例,说明要真正实现党章和宪法规定的原则并不容易。本文还分析了党的领导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并且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论宪法诉愿程序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现代违宪审查制度的发展过程中,作为直接保护公民宪法权利的宪法诉愿制度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在公民宪法权利与宪法秩序的价值之间寻求合理的平衡,宪法诉愿制度设计了统一而规范的程序。宪法诉愿程序有助于发挥宪法的人权保障功能,有助于发挥违宪审查制度的功能,有助于建立以宪法救济为中心的权利救济体系,有助于保持宪法诉愿制度的“补充性”功能。是缓和还是强化宪法诉愿程序应考虑各国司法体制的实际情况,从宪法诉愿所发挥的社会功能进行思考,力求在保障人权与维护宪法秩序之间寻求合理的平衡。  相似文献   

20.
略论我国现行《宪法》中过时的条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宪法制定于1982年,实施至今已经将近30年,30年前是我国改革开放初始期,国家经济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政治上也是苏联式社会主义制度。这就使得宪法制定在总体精神和条款的具体内容上带有比较明显的计划经济和教条主义的色彩。我国改革开放已历30年,经济体制、社会结构、政治理念已发生重大变化.现行宪法中某些条款已明显过时:尽管现行宪法制定至今已经过四次修改,但每次修改都只是小修,只对那些不得不改的地方加以修正。所以,宪法条款过时的状况没有得到完全的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