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民族地区旅游精准扶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地区扶贫具有特殊性。丰富的民族文化、天然的秀美风光、纯朴的民风民俗令各方游客神往。这为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精准扶贫打下了重要、良好基础。由于自然环境、历史等因素影响,民族地区发展相对落后,这与全面实现小康目标还有差距。全面实现小康是各民族群众都同时实现小康,通过旅游开发助脱贫对于民族地区精准扶贫工作乃至全国其它地区相关工作开展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巩固提升阶段民族地区精准扶贫关键问题与治理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工作已经进入"注重贫困退出与强化减贫成效维持与增进"的巩固提升阶段。准确把握巩固提升阶段民族地区精准扶贫工作阶段性特征,深刻剖析精准扶贫进程中"手段目标化、局部系统替代、适应期生计可持续发展、流动贫困人口管理接续、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等关键问题,藉此提出巩固提升阶段民族地区精准扶贫治理优化策略:准确把握精准扶贫政策蕴含,创新全域扶贫理念;开展生产力布局空间重构,顺畅资源跨域空间传导,注重要素流动增益;关注脱贫人口适应期生计风险防范,注重内生动力激发,健全长远生计保障;厘清城乡贫困关联,推进城乡贫困人口协同治理;坚持改革创新与机制完善,健全绩效考核评估机制,提高扶贫开发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文化与发展的关系入手,分析了民族八省(区)贫困的原因,认为民族地区的贫困与文化有关。在经济发展理念和模式、市场竞争机制、公司经营理念、管理经验和资源利用等方面,民族地区文化与发展之间存在着张力。同时,民族地区的政治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和生态文化对精准扶贫也产生了一些阻碍作用。因此文章提出民族地区应该在文化自觉、自省的基础上,通过客观认识市场经济规律,立足资源优势,选择生产优势的经济发展模式来打好扶贫攻坚战。  相似文献   

5.
新世纪四川民族地区面临的贫困问题仍然相当突出 ,扶贫工作依然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新时期的扶贫工作 ,必须解决好长期以来在我国的扶贫资金使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矛盾 ,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6.
位于渝东南地区的黔江、武隆、彭水、酉阳、秀山、石柱等一区五县,既是我国连片特困地区,又是旅游资源富集区,贫困与旅游资源富集的孪生性致使旅游扶贫成为渝东南民族地区摆脱贫困的必然选择。渝东南民族地区实施旅游扶贫开发,既具有旅游资源优势、"政策洼地"效应、旅游区位优势、逐步改善的交通条件和良好生态环境等有利条件,同时也面临自然条件约束、经济基础薄弱、旅游专业人才匮乏、基础设施落后等困境。基于此,提出渝东南民族地区旅游扶贫的"3223"战略路径:明确政府、企业、居民三角色定位;加强新农村建设与旅游扶贫、政府投资与民间融资两大结合;突出土家族、苗族两大少数民族文化;在景区带动基础上,采取生态旅游、乡村旅游、民族文化旅游三种旅游扶贫模式。  相似文献   

7.
根据广西贫困地区实际情况,总结已取得的扶贫经验,提出扶贫攻坚的新思路:明确各级领导扶贫责任;切实做好大农业大文章;加快发展乡镇企业和第三产业;实现劳力转移,实行异地安置和劳务输出;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抓好科技开发和智力开发、经济脱贫和素质脱贫相结合;加强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的协作。  相似文献   

8.
后扶贫时代民族地区教育扶贫的行动逻辑应是人力资本转向社会资本的理性选择。在以信任、规范、网络和关系等为内核的社会资本基础上将人力资本置于社会资本之中,通过社会信任、社会规范、社会网络和社会合作进一步探寻教育扶贫的社会资本行动理路,对于塑造民族地区教育扶贫共同体、完善教育扶贫治理方略、促进教育扶贫模式转型和培育教育扶贫善治理念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后扶贫时代民族地区需要在社会信任半径、规范制度供给、民间组织发展和培育公共精神层面创新重构教育扶贫的社会资本,以此构筑后扶贫时代民族地区教育脱贫攻坚新路径。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改革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计划生育工作已经形成了国家强制调节与个人自愿控制并存的局面,但宏观调控领域还存在不少问题;因此今后工作的重点是在进一步加强宏观计划调节的基础上,以劳动力就业为中介,努力促进家庭自愿调节。同时,重视与此有关的其它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部城市群在发展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世纪"、"城市时代"的到来,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大城市群(圈)将成为21世纪国际竞争的基本空间单元。为在发展过程中解决新的复杂性的问题和矛盾,需要从城市群(圈)甚至更大的空间范围加强战略研究。文章以中部城市群为研究对象,重点是分析中部城市群发展的格局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根据“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时间表 ,扶贫攻坚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本文采用实证分析方法 ,以四川省为例 ,从经济 -社会总产出、结构变迁、贫困动态和资金效率四个方面 ,对民族地区的扶贫绩效进行了系统考察。考察表明 ,扶贫攻坚使民族地区的绝对贫困状况有了实质性缓解 ,但比较发展差距有扩大趋势。据此 ,本文提出了加快民族贫困地区整体脱贫步伐的两项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是新时代精准扶贫思想的源头和基础,民族地区精准扶贫是习近平扶贫思想的重要内容,发展畜牧业以支撑精准扶贫是民族地区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的选择。畜牧业的发展能够有效提升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贫困人口能够从中受益,其生产生活条件得以逐步改善。民族地区实施畜牧业支撑精准扶贫战略的过程中,需因地制宜,树立生态优先意识,依托现代科技手段,打造智慧畜牧,从产业兴旺的角度促进精准扶贫。民族地区畜牧业的发展已经发挥了助力精准扶贫的重要作用,也必将为乡村振兴与巩固脱贫的协同推进夯实基础,在此方面,甘南藏区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作出的有益探索具备相当的参考意义与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实地调查和文献分析 ,结合经济学原理 ,认为建立权、责、利对称的市场激励制度是民族地区扶贫工作能否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选取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37146个贫困农户的监测数据,依据阿马蒂亚·森的“多维贫困”理论,探究农户的贫困维度分布情况.结果发现,“养老保险”、“劳动力剥夺”、“耕地面积”、“收入多样性”和“饮水”五个维度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剥夺,“家庭状态”、“通电状态”和“住房状态”三个维度,对于加深贫困程度的贡献率很低.基于研究结果和长阳县的经济社会现实情况,从六个方面给出政策建议,以期提高民族地区的扶贫效率.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实证分析方法,以民族贫困人口集中的四川省为例,从绝对贫困、相对贫困和社会发展三个方面,对扶贫攻坚以来民族地区的贫困动态作了较为系统的考察,结果显示扶贫攻坚使民族贫困地区的绝对贫困状况有了实质性缓解,但比较发展差距(相对贫困状况)有扩大趋势。据此,提出了加快民族贫困地区整体脱贫步伐的两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特色产业发展与金融服务精准耦合不但是新时期我国精准扶贫的应有之义,也是促进民族地区脱贫致富,实现精准脱贫的有效途径。民族地区金融服务相对缺乏,企业及个人获取发展的资金途径单一,大部分政府扶贫资金用于改善贫困地区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对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的扶持作用有限。因此,根据民族地区特色产业的多元化资金需求,从融资渠道、融资模式、担保机制、风险控制等方面探索金融服务于特色产业发展的新模式,对于民族地区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实地调查和文献分析,结合经济学原理,认为建立权、贵、利对称的市场激励制度是民族地区扶贫工作能否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民族地区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在2018~2019年的脱贫攻坚实践中贫困发生率显著下降,取得决定性成效,为2020年顺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奠定了扎实基础。文章通过梳理和阐释民族地区精准扶贫方法与措施,归纳和总结了民族地区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在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国家制度作用、重点扶贫方向推进、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机制体制完善、具体方法措施创新四方面的成功经验。在分析民族地区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与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艰巨性的同时,还探讨了扶贫政策后续调整、自我发展能力养成、教育基础薄弱等亟待解决的现实挑战和难题。最后,在宏观政策、干部队伍和贫困群体层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是中国在“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实施的彻底摆脱贫困和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性决策。其重要途径和目标是通过片区一体化发展之非常规手段,使片区到2020年与全国基本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在这样一批在地域上跨越多个行政区,一般经济增长不能带动、常规扶贫手段难以奏效的极度贫困地区实现一体化发展,是一项伟大创举,其成功将具有世界性意义。该战略的成功实施迫切呼唤基于实践基础之上的理论创新,需要正确把握扶贫开发与区域发展的关系,亟须创新社会管理,同时迫切需要建立完善的重大项目全面风险评估制度。  相似文献   

20.
财政投入作为民族地区致富奔康的有力推手,对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同步实现民生福祉有重要作用.利用DEA-BCC模型与Malmquist指数,基于巩固脱贫成果的现实需求,以4个民族自治县及2个县的民族乡为研究样本,对重庆市6个样本县2008—2018年财政扶贫绩效进行测算.研究发现:在静态评价方面,财政资金总体投入对样本县经济水平的相对提升有明显促进作用,但这种促进作用存在区域差异;在动态评价方面,产业、人力资本投资及公共服务等专项资金均能显著提升财政扶贫绩效.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的新发展阶段,应扩大政府财政资金投入规模,探索构建扶贫资金稳定投入增长机制,优化民族地区财政资金转移支付结构,设立专项基金促进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统筹推进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