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学是使对存在的研究真正上升到理论思维的纯粹哲学,而不仅仅是哲学的附庸,因为哲学之所以能成为追问存在之本意的一种形上之学,在于它是美的存在的创造方法。作为美学的哲学只能是对政治的反思。柏拉图第一次揭示了哲学与政治的内在一体性,即政治的本质是哲学性和知识性,所谓"最好的政治"是哲学和知识,而非现实的制度和实践;哲学对更高存在的创造在于它是一种创造政制之美和人性之美的特殊技艺,从而使哲学成为一门政治美学。马克思重新为现代政治树立起崇高的理想,将现代政治重新带回到对最好制度与最美人性的创造与理解的界面上。就这一点来说,马克思学说是一种政治美学。  相似文献   

2.
哈贝马斯对形而上学采用重构而非解构的方法,他在批判中建构新的哲学范式,以图对形而上学的真正的超越。他认为,后形而上学的哲学思维的根本特征就是,消解传统哲学的超验主体及其主体中心理性,克服主客二分式的思维模式。后形而上学在现代社会中要承担"破界"的使命,同时,在后形而上学视域下,哲学还要承担起具有沟通功效的媒介作用。哈贝马斯认为,哲学必须与生活世界紧密结合,促进生活世界的自我反思,推动生活世界中文化、人格的成熟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等方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从社会哲学层次来看,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双重转型时期。这一特定的发展阶段使得中国传统社会资本形式与现代社会资本诸形式并存于当下,形成一种多样性的社会资本格局。为此,我们在构建社会资本的过程中就应该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既要引导和发掘传统社会资本,把各种形式的社会资本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同时又要重点发展现代社会资本尤其是公民关系型社会资本。只有这样,才能构建起真正符合中国社会转型特征的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4.
哲学在重大文明转折处总要捕捉新问题,探索新范式。社会转型期哲学研究的问题有两个基本维度:一是哲学研究对象和主题问题,属于"哲学问题";一是哲学研究的方式和范式方面存在的问题,属于"问题哲学"。新时期中国哲学本身的问题在于,它捕捉了许多新问题,却忽略了范式的转换。其根本问题在于,中国哲学研究从总体上还没有摆脱那种追求普遍性知识的、思辨的理论哲学或意识哲学范式,"抽象化"已经成为中国哲学研究的顽症。哲学的创新在于以回归生活世界的文化哲学范式替代抽象化的意识哲学范式。  相似文献   

5.
《社科纵横》2015,(2):83-86
"生活哲学"是现代西方哲学的重要范畴。近年来,其作为一种新兴哲学范畴传入国内,并逐渐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热点,甚至有学者将此称为"生活哲学的转向"。生活哲学研究的兴起主要是源于其与生活世界的密切关系,特别是对生活本身的追问和对当下生活的关怀。因此,对生活哲学的研究,不仅可以从学术上增加以往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更有助于当代社会、文化建设。近二十年来,国内关于生活哲学的研究逐渐拓展,从理论研究到传统思想挖掘,再到现代价值的彰显,已经成为当前哲学研究领域的一种重要趋向。  相似文献   

6.
《求是学刊》2017,(6):17-24
马克思主义是基于人类现代实践进程的历史科学,具有统一于实践的现实性和批判性,因而是一个内在于现代实践的开放的理论。在历史上,马克思主义阐释和构建出现了背离这一历史科学实质的倾向,这主要是:一方面形成了过多强调必然性的"经济决定论"和公式化、僵化的旧教科书体系,导致对现实的封闭性解释;另一方面,在反驳这一封闭体系的过程中,出现了主体性解释逻辑和"实践哲学"构建的抽象理论范式。对此,我们应充分理解作为历史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特质,在深刻把握社会历史现实的基础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7.
邹广文 《创新》2013,(2):11-13,21
人类对自然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人类的文明程度。顺应自然观念的提出,意味着中国社会发展的新理念的培育。顺应自然作为一种现代生态文明观,其所包含的哲学意蕴在于真正培育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实现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实现向自然的认同与回归首先要自觉培育善待自然的观念——由"保护环境"到"不破坏环境",其次要调整人对于"工具"的文化态度。  相似文献   

8.
走向生活世界——论一种可能的价值哲学范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价值哲学是植根于现实生活而对生活中的价值问题所做的理论自觉 ,其基本职能在于反映、解释和指导生活 ,因而从学科定位和学科使命来说 ,价值哲学乃是社会哲学的而非形而上的纯哲学理论。社会哲学层面的价值哲学与追求一种形上境界的纯价值哲学不同 ,其旨趣在于合理地解释生活和有效地指导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说 ,社会哲学层面的价值哲学也就是实践论的价值哲学 ,而要建构实践论的价值哲学 ,就必须具备具有足够解释力的价值理念和话语系统  相似文献   

9.
过程哲学以其自身独特的视角对现代的二元对立、理性至上、机械论和形而上学等观念进行了批判,从这一点上看,过程哲学是后现代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同那些一味地破坏和伞盘否定的解构的后现代主义不同,过程哲学的起点在于对现代性的批判,但却着眼于建构.过程哲学的这种建构主义同样体现在其对现代法律主体的重建上.  相似文献   

10.
《社科纵横》2022,(1):134-139
现代新儒学面向现代社会生活,回应如何沟通科学与哲学、智性与德性的问题,援引西方哲学,重新解释中国心性之学,成为重构理想人格的基础。现代新儒家学者多以"知识分子"来对接"士"、读书人,发挥"士志于道"的文化传统,并强调日常生活中的职业道德建设,使得以身载道的君子传统在现代社会获得新的生长点。尽管这种思考和论述有不充分之处,却在拓展儒学价值领域的同时,对文化的民族性、现代文化精神有充分自觉,是中国文化现代化理论和实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我们认真梳理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