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明清戏曲中,有一类把作者科举考试的经历遭遇、感受体验和理想追求投寄到作品人物身上的"自况"之作,冯惟敏的<不伏老>是其中最早的作品.通过解读文本,结合作者生平思想及其他文体作品的分析,可以判断<不伏老>是作者在最后一次冲击进士考试前自我抒怀,自我激励,自我祝祷之作.  相似文献   

2.
张继红  张学敏 《理论界》2009,(9):136-138
<家>是巴金的成名之作,<寒夜>是巴金的巅峰之作.两部作品都隐含着作者鲜明的"我有话说"的意念化创作倾向.同时,两部作品都选择了"家"及其伦理关系这一切口进行叙事,但文本的叙事逻辑和作品人物的情理逻辑出现了内在的矛盾--文本裂痕.这一现象在<家>中产生,到<寒夜>逐渐得以弥合,这种在艺术策略的选择与深化成为上世纪40年代中国文学丰富而独特的生命体验.  相似文献   

3.
<法国中尉的女人>是英国后现代作家约翰·福尔斯的一部重要作品,一直以来评论家和读者都只把注意力放在作品的实验性和独特的叙事技巧上,着重于对文本本身的解读,而本文从作者、人物和读者三个角度深刻解读了这部作品的自由主题,揭示了作者创作的真实目的.  相似文献   

4.
读者在文学活动中越来越受到重视,而这种重视在意大利小说家伊塔洛·卡尔维诺的作品<寒冬夜行人>中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读者从文本之外走到了文本之内成为作品的中心,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读者成为作品的主人公;二是读者的阅读期待构成文章的叙述线索.本文从这两个方面逐一分析,以期说明<寒冬夜行人>中的读者形象及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心雕龙>是作者刘勰"弥伦群言",广泛汲取了在其之前影响中国写作思想的几乎所有的思想资源,立足于创作实际,建构出的体系严密、思想完备、集大成式的文论著作.从作者的写作动机到立论的逻辑起点,从对基本写作思想的表达到对具体写作观点的陈述,<文心雕龙>都渗透着鲜明的民族精神,真实、全面地反映了中国独特的写作观念和写作经验,为我们今天在新形势下建构现代的民族文论体系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典性文本.  相似文献   

6.
<奥吉·马奇历险记>是美国著名犹太裔作家索尔·贝娄的成名作,在沿袭了<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流浪汉风格的同时也继承了贝娄其他作品的犹太风格.由于现实人物和贝娄各个作品中的人物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奥吉·马奇历险记>使得贝娄文本成为相互交织在一起的整体文本,各个文本之间相互指涉,也自然成为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互文本,形成了一个意义更广泛的互文文本网络,说明"任何文本都是互文本",进一步验证了互文性理论作为文学批评理论的实用性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是国际人权宪章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政府已经签署该<公约>,但尚未批准.本文指出该<公约>有不同的中文本,研究了其中比较通行的现代汉语文本,发现了其中的诸多谬误.文章建议中国政府组织各部门和专家研究<公约>的文本问题,建议我国政府确定<公约>中文作准本,以便<公约>的批准和执行.作者还提出了解决<公约>中文本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从跨文化的角度分析美国华裔文学文本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领悟华裔美国文学创作的文化语境以及文本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解读,本文主要以三部华裔美国文学作品<女勇士>、<喜福会>、<接骨师之女>为例,结合美国语言学家William B.Gudykunst和Young Yun Kim的动态交际模式理论,分析作品中交际双方的信息不等值现象产生的原因、影响以及信息差的弥合策略.  相似文献   

9.
百家争鸣的战国时期,各学派都有自己的经典,并且为经作传之风盛行.<墨子>、<文子>、<管子>、<韩非子>均有以经传结构出现的篇目,在文本形态上各具特征.先泰诸子经传结构的文本形态,对于格言警句体、说体、专论体作品均有培育功能,甚至在连珠体和骈体赋的用典中,也可以见到先秦诸子经传结构文本形态的痕迹.  相似文献   

10.
毕飞宇的小说文本<玉米>、<玉秀>、<玉秧>系列给我们展示了共同的女性命运造成的三个女子不同的悲剧遭遇.作品以呈现生活原态的叙事,不动声色地触及女性悲剧的生活本质和社会本质.作品穿越世俗生活和男权伦理的小说系列叙述,揭示了中国伦理文化的黑暗和人类文明发展背后的偏见.  相似文献   

11.
从曹操引用<诗经>的具体情况来看.主要有借用意象,直引原句、篇目,整合概括句子入诗入文等形式.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引<诗>的目的主要在于实用,宋玉作品中出现了对<诗经>的审美性化用,但不占主流.两汉时期,文人作品中对<诗经>的引用以经学化用为主.汉末<古诗十九首>的作者们突出了对<诗经>引用的文学性与审美性,但缺少对被引用对象意义的新的理解、阐释.到了曹操,创造性地发展了对<诗经>文学性引用或审美性引用的传统.通过引用,注入了自己对被引用对象意义的新的理解、阐释,赋予其新的内涵,开启了建安其他文人引用<诗经>的新风尚.  相似文献   

12.
从现代到后现代的过程中,西方文学领域内寻求文学意义的解释经历了3次重大的转向,可以约略概括为作者意图说、作品中心说和文本阅读说.从作品到文本的概念转换过程中,对意义的理解也从单一的解释走向多元的解释,同一文本在同时可以容纳多个不相同的意义存在.  相似文献   

13.
明末清初小说家天花藏主人及其作品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花藏主人是明未清初著名的才子佳人小说作家,被认为是<玉娇梨>、<平山冷燕>的作者,他对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的成熟、繁荣和传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是关于天花藏主人真实身份及其作品归属的问题仍然不十分清晰,很多学者对天花藏主人的自身情况以及与他相关的作品进行了探索和研究.从20世纪中期研究的开始,到1980年代掀起的热潮,再到20世纪末的相对冷寂,对天花藏主人的研究走过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历程.  相似文献   

14.
蔡连卫 《兰州学刊》2005,(6):275-276
作者是文本的创造者,作者的思想观念对文本主题的确立与形成必然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对洪昇的文学观念、创作动机的考察入手,重新探讨<长生殿>的主题,认为只有"情"才是作者创作的主旨与剧作的主题.  相似文献   

15.
从"解构"的角度出发分析罗兰·巴特"文本"理论的起源、内涵与当下意义,罗兰.巴特否定了作者的权威地位,将作品与文本区别开来,让读者参与到文本的建构过程。通过对罗兰·巴特文本理论的整体观照,不难发现其反体制和反权威的思想倾向,蕴含着对文学文本的开放与自由的追寻。其文本理论给当下的中国文艺理论重构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6.
<庄子>一书的部分篇目之间存在经传结构,一般认为:内篇为经,外篇、杂篇为传.<齐物论>和<秋水>就是经传结构的代表,<秋水>是为阐释<齐物论>而作.由<齐物论>到<秋水>,在文本上呈现出由怪诞走向崇高、由描绘转向分析、由概说走向精论、由理念转向实践的演变,说明<庄子>由经到传的生成过程,不仅深化了其哲理内涵,还产生了积极的文学效应,对文本形态和艺术风格的确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比较<双女坟记>中韩各种文本的基础上,把从<双女坟记>到<仙女红袋>的演变理解为一个多代多人的创作过程,认为<双女坟记>在唐末初创时为志怪体,其后在中国流传时延续了这个特征,并始终与当地传说紧密结合.罗末丽初,<双女坟记>传入朝鲜,有人据此扩写成骈文体传奇,后来,又有人再加以扩写,此即<太平通栽>的<崔致远>.<仙女红袋>为其节缩本,无论是中国的<双女坟记>,还是韩国的<崔致远>,其作者是崔致远的可能性都不大.  相似文献   

18.
徐艺玮 《殷都学刊》2010,31(1):99-102
从<情人>和<广岛之恋>这两部作品中我们会发现作者杜拉斯颠覆男权话语、强调女性主体身份的女权主义思想,但在杜拉斯的女性话语背后显露出西方白人身上所固有的种族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19.
<伤逝>是鲁迅小说创作当中题材独特、寓意深刻的作品文本.作者通过主人公涓生与子君的爱情悲剧,对于五四思想启蒙运动作了形象生动的深刻反省.<伤逝>具有明确的自我批判意识和社会批判意识,它对以"恋爱自由"为中心话语的五四精神,提出了与众不同的强烈质疑;并借助涓生灵魂忏悔的痛苦追忆,由衷地表达了自己"希望"与"绝望"、"寂寞"与"虚无"的真实心境.  相似文献   

20.
张立波 《学术研究》2003,1(9):31-35
本文追溯了从作品到文本、从作者批评到读者批评的置换过程 ,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重读马克思的必要性以及不同解读并存的历史合理性 ,提出马克思主义史是马克思文本和不同时代读者的“期待视野”交融的结果 ,我们目前的工作应当侧重于描述和揭示各种具体的阅读和阐释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