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对宁夏红寺堡区调查的基础上,基于文化适应的多维模型理论,从婚姻、饮食、宗教信仰及传统节日四个方面分析了回族生态移民的文化适应策略,并从文化差异、歧视与偏见、社会支持、居住时间、自愿与非自愿、交往意愿与交往能力、人口统计学因素七个方面总结了回族生态移民文化适应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消除民族歧视偏见、合理配置民族构成比例、建立健全宗教设施、完善优惠政策、扩大劳务输出、普及学校及社会教育等六项对策建议,以进一步促进回族生态移民的文化适应。  相似文献   

2.
宁夏移民区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宁夏移民区开发过程中存在着土地沙化严重,超生现象严重,社会设施配套不完善,移民初期生产条件差及科技投入和管理水平上的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实现宁夏移民区的可持续发展,应当加快建立以"生态建设带———幼稚农业园———移民中心城镇"为同心圆结构的新的移民区可持续开发模式,从而推进宁夏南部山区农民脱贫问题的解决,加快宁夏城镇化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3.
以北京三个回族大家庭为典型个案,将辛亥革命以来近百年划分为四个时期,以这四个社会大变革时期为背景,分别考察了各个时期北京不同职业的回族人家婚姻家庭观念的变化.从婚姻中的民族因素、婚姻形式、家庭类型、居住形式、家庭内部各种关系的变化等方面,具体反映都市回族在择偶观、婚姻习俗、家庭结构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并分析探讨了都市回族婚姻家庭发生变化的因为.从透视回族现代婚姻家庭的走向,探讨回族发展变化的轨迹,反映回族对国家和中华民族的认同.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汉族人口的持续迁入在今宁夏石嘴山市惠农区城区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汉族聚居区,城区汉族与城郊回族的民族关系呈现出既隔离又相互依存的特点。改革开放之后,人口迁移及城市规模的扩张使回汉民族混杂居住,回汉民族在矛盾与冲突中相互理解、频繁互动。宁夏实施“十二五”生态移民计划后,有数千名来自宁夏中南部的回族劳务移民迁入惠农区,城市回汉民族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磨合期”。  相似文献   

5.
杂散居地区回族妇女权益保障的社会人类学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河南、山东、海南等杂散居地区回族妇女地位的社会人类学考察,从妇女权益保障意识、参与政治生活、享受教育权利、宗教信仰等七个方面展示了回族妇女权益保障的现状。针对妇女参与意识薄弱、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影响婚姻的不稳定因素日益增加等问题,本文提出了消除落后观念解放思想、抓住重点解决妇女发展中的难点问题等建议,为民族学研究和妇女研究课题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6.
教师生存状态不仅关乎每一个教师个体的自我发展,并且对于一个区域内教育质量的提高有不可忽视的影响。生态移民区乡村中小学教师由于地缘结构的变迁,工作环境、生活方式、人际交往均有了新的变化,其生存状态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从教师的物质生存状态和精神生存状态两个维度,通过对宁夏生态移民区乡村中小学教师实际生存现状的调查与访谈发现,当前宁夏生态移民区乡村中小学教师呈现出实际收入与支出间矛盾突出、社会期望值与自我社会地位认同度间矛盾重重以及身心健康状况不良、学校对教师精神状态关注度低、教师生命意识淡薄、教师职业挫折感较强等一系列制约乡村中小学教师发展的问题。因此,为了更好地帮助生态移民区乡村中小学教师尽快实现自我价值,为其专业性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善生态移民区乡村中小学教师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前,农民工和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但农村留守妇女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通过对四川省农村留守妇女的生存、婚姻、家庭等问题进行调查发现,从总体上看,四川省农村留守妇女存在劳动时间长、强度大,身体透支大、健康差,心理忧虑多、负担重,婚姻质量差、担忧多,文娱时间少、质量差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从尊重妇女的基本权利、努力维护家庭的和睦稳定、加强民族团结等方面来看,回族婚姻制度的发展变化都具有重大的社会现实意义。随着社会的进步,回族的婚姻在保持本民族特色的基础上,也吸收了其他一些民族的先进性的东西。所以说,回族的婚姻既是宗教的,又是社会的,这些在加强民族团结方面都有一定的研究探讨价值。  相似文献   

9.
试析西北回族妇女"外嫁"的心理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西北地区许多回族女子外出就业、升学等,随着视野的开阔、观念的逐渐转变,在婚姻上也出现“外嫁”的趋势。但由于西北地区回族等穆斯林,民族意识明显、宗教信仰虔诚,这既使得回族妇女“外嫁”非穆斯林男子遇到了种种障碍,又使“外嫁”妇女存在着痛苦、负罪、耻辱、恐惧、焦虑等复杂的矛盾心理。  相似文献   

10.
在民国时期新兴的回族报刊中,回族婚姻问题是当时回族知识阶层热烈讨论的焦点问题之一。回族知识分子就回族社会中存在的早婚、奢侈婚姻和不遵从伊斯兰教义的诸多婚姻陋俗展开批判,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许多卓有成效的改革措施,即适龄结婚、简朴婚礼和向伊斯兰教义回归。这些讨论和重建措施实质上折射了民国时期回族婚姻中“变”与“不变”的特征:产生一定变化的是婚姻仪式与观念,不变的是共同的伊斯兰宗教信仰以及相关联的民族认同感,以维护族群边界。  相似文献   

11.
异地联姻是夫妻双方来自不同的县、市、省而形成的跨地区通婚,婚姻移民是因为异地联姻而发生了迁移的人员。婚姻移民家庭融合程度较高,这是因为异地联姻是在各种结构性因素限制下联姻双方所做出的理性选择,符合婚姻移民和当地居民双方的利益。但是,异地联姻家庭中也存在一些较为普遍的家庭问题与家庭矛盾,"异地联姻"的因素仍对其家庭融合产生负面影响。家庭融合对婚姻移民的异地生活适应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延边地区朝鲜族女性大量外嫁韩国。时至今日,外嫁热潮虽然旱已冷却,但是影响依然存在。通过对延边在住婚姻移民的娘家成员等的访谈,从婚姻移民的送出方,即家族的角度来探讨延边朝鲜族国际婚姻移动过程中的家庭战略,调查显示朝鲜族婚姻移民家庭战略的直接目标是在城市购买新房以及通过教育达到阶层上升,也引发了娘家男性和老年人的跨境劳务移动、跨境扩大家族的形成等间接效应。同时,朝鲜族婚姻移民家庭在遇到期待落空等问题时,通过婚姻移动经济劣势方的逆向补偿及跨国打工持久化等来调适。朝鲜族女性婚姻移民的家庭战略主体既是个人又是家族,家族扮演了父权制家长的角色,但家族的利害关系和个人的利害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又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3.
清代民国时期,"招夫养夫"这一独特婚俗在全国有7省21县的流行范围,其中以陕鄂交界的秦巴山区最为普遍."招夫养夫"婚俗区在地理分布上与移民区相重叠,证明移民运动是导致婚姻突变的重要因素.移民引起文化情景多元化和传统道德约束松弛,使得这种倒退了的婚姻形式能够为社会所容忍.移民造成的男女比例失调、移民山区易于发生的地方病及移民山区的闭塞环境,客观上又为其提供了土壤和保护.  相似文献   

14.
贵州回族精妙而复杂的通婚规则与仪式程序安排,体现了该区域共同体对婚姻关系及其因通婚而缔结的社会关系的高度重视。也正是因为这些婚姻规则的存续,确保了贵州回族数百年来婚姻与家庭关系的和谐与稳定。20世纪90年代后,贵州回族的婚姻规则及其仪式程式遭遇了巨变。这种巨变一方面赋予了贵州回族婚姻现代性的时代风尚,但也导致通婚关系、因婚姻而缔结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深刻转型。  相似文献   

15.
对河北省承德市天桥镇下方营村留守妇女的调查显示,农村留守妇女在长期承担家庭生产生活全部重任的过程中,其身体、心理、生产、生活、婚姻和家庭等方面都产生了各种问题.在农村有效地开展互助合作、组织开展科技培训、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改善社会治安情况、改革户籍制度以打破城乡二元体制分割的局面,以及为留守家庭提供政策保障等,是解决留守妇女问题的有效方法和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6.
以宁夏红寺堡开发区为例,就有关宁夏生态移民在社区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诸如移民社区规模设置不合理、组织建设滞后、服务设施不配套、建设资金不足以及社区建设人才匮乏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笔者认为,要想使得宁夏生态移民在社区建设方面获得突破性的成果,必须从社区组织建设、社区服务设施、社区建设资金以及社区人才队伍建设几个途径入手,以促进生态移民社区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通过问卷调查、家庭入户访谈等方式,在对甘肃省山丹县移民区的留守儿童教育现状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农村移民地区留守儿童与普通留守儿童在家庭状况及监护、学习、安全及心理、日常生活及课外活动等六个方面存在差异。留守群体规模大,流动性较强,亲属网络狭小,学习、生活压力较大是移民地区留守儿童在教育问题上呈现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8.
基于甘肃广河县294户回族家庭1 327名回族女性(14岁以上)的调查发现,由于传统宗教家庭观念限制、身体健康水平欠佳以及人力资源的教育性开发不力等因素影响,回族农村女性面临诸多发展障碍,如家庭经济地位低下、文化程度不高、社会参与度低等。据此,应提倡新的宗教、家庭观念;加强回族农村女性教育,强化其农业科技知识培训;认定农村女性家务劳动的实际价值,鼓励其从事基本商业贸易并提供小额贷款倾斜政策,最终促进回族农村女性自身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汉代妇女婚姻观念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婚姻史上,汉代是一个由宽松渐趋缜密的发展阶段,作为妇女本身,从西汉到东汉在婚姻观念上也发生了由主动争取幸福到顺从、主动接受礼制约束的变化。刘向《列女传》、班昭《女诫》和《后汉书·列女传》为我们研究两汉妇女婚姻观念的演变提供了重要的资料。这一演变过程与当时的经济基础、家庭结构、思想观念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彝族妇女家庭地位的变迁——以云南省直苴村彝族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省永仁县直苴彝族地区,以家庭经济为核心的生产组织形式,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其社会结构、经济因素以及婚姻习俗、家庭观念、宗教观念等众多社会文化因素的合力,建构了历史上彝族妇女的被支配地位。随着现代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对这一地区的渗透,经济因素上升,彝族妇女的家庭地位也在不断变化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