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庆洁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7,(4):134-136
影视传播中的隐性广告以一种隐性化、人性化的方式将广告融入电影的剧情或者电视节目当中,让观众在无意识中留下深刻的品牌印象。相对于显性广告——电影、电视节目片尾出现的鸣谢单位、赞助单位以及贴片广告的宣传模式,隐性广告具有更强的娱乐性,它可以引起受众的自发关注和参与。广告形式与节目内容有机结合,受众在欣赏节目过程中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带动广告产品的销售,达到一种很理想的广告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2.
张俊 《市场瞭望(下半月)》2014,(9):115-115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开始纷纷进驻中国。为了在中国更好地进行产品和服务的推广.这些企业在制作广告时往往会加入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以此来吸引中国消费者.这就是外国企业所推行的本土化策略。 相似文献
3.
潘向光 《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2)
由于广告传播的非人际传播特性,人际传播的作用往往被忽视.实际上,人际传播可以对广告传播中的间接住、噪音干扰和低可信度的局限作有益的补充.在广告传播中应利用各种人际传播方式扩展广告效果. 相似文献
4.
视觉传播符号在跨文化广告传播中的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祁岩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62(1):123-126
目前,广告的跨文化传播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国际知名企业、知名品牌,主要是发达国家的产品或企业广告在进入其它国家的广告市场的过程中运用了本土化的手法落地其它国家;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各个国家的企业和产品要走向其它市场,需要广告的相互渗透,跨文化广告要求广告的生产者了解其它国家或民族的经济发展水平、文化、意识形态等等。这两方面传播的过程彼此有共通的地方,可以通过广告直接沟通、对接、共用,也有差异化的地方,可以彼此借鉴、转换,在彼此沟通或借鉴、转换时会有误读现象。 相似文献
5.
人际传播在广告传播中的作用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晓玲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9(2):67-71
由于人际传播在广告传播中不占主导地位,因而在当前的广告研究中,人们对大众传播媒体及其传播规律的关注相对较多,而往往忽视人际传播在广告中的作用。事实上,随着实践的深入,大众传播日益暴露出的局限性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广告效果的发挥,而人际传播在广告传播中所起的作用日益明显。人际传播不仅可以扩大广告的宣传效应,而且可以加强广告的说服效果,在广告传播中应尽可能利用各种人际传播方式扩展广告效果。 相似文献
6.
郝鑫 《广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Z2)
广告的功能从告知走向说服,从说服走向诱导进而产生行为,这是广告传播策略的历史性发展。本文将从广告传播过程的四个基本构成要素入手,分析在广告主体、广告媒介、广告内容以及广告客体这四个环节中体现出来的广告的说服功能,并通过“可信度效果”研究、“说服性传播”效果研究、一致性理论、认知论等相关传播学实验研究以及理论依据进行论证,探讨广告中的说服传播功能。 相似文献
7.
预设在广告英语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艳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4):401-402,410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强,各国的经济往来日益频繁。进出口商品的英语广告的目标就是吸引消费者的眼球,为此商家在广告英语上精雕细琢。广告英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英语应用方式,体现了英语语用特点。如何应用英语语言在广告中发挥作用,对于商家来说很重要。从语用学的角度,将预设应用于广告英语中进行分析,分别从存在预设、事实预设、词汇预设、结构预设四方面来讨论广告英语的制作,目的在于探讨如何发挥广告英语的语用作用。 相似文献
8.
刘佳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6(1):60-61
修辞在广告中被大量运用。修辞的运用使广告的语言更生动,更富感染力。英语广告中常用的修辞包括词义上的修辞、音韵上的修辞和结构上的修辞三种形式。 相似文献
9.
宁丽美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5(6):37-40
数字具有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帮助消费者理解广告信息,增强广告的说服力等功能。广告中运用数字传达产品的实际意义,艺术地反映产品的象征意义,突出产品的目标对象,用数字命名创造差异。广告在运用数字时,要考虑提供的数字必须真实独特,与消费者的需求相关,并把握数字使用的时机。 相似文献
10.
广告语言常常追求语言的"新、奇、异"以吸引众多的广告受众,语言变异便是吸引广告受众的一种重要方式。它使用偏离语言常规的语言艺术形式来启发和激活读者的想像,并把这种联想引向预测中的最佳效果。通过对广告词的分析,用社会语言学理论对其语言的变异现象、变异形式及其语用效果进行了比较细致的探讨,旨在为广告语言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面对现代的信息社会,我们总是能感觉到广告与我们到处相随。虽然现在的广告铺天盖地,但面对有魅力的广告你还是会被它们的承诺以及画面所吸引。这些广告之所以诱人和让你心动,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广告制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夸张的手段!夸张本来是一种修辞手法,而它在广告中的运用却侧重于创意的表现,因此它在广告创作中的运用是相当普遍的。本文针对夸张在广告中的运用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2.
孙耀爽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1)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各个国家的对外贸易不断加强,其中商品的宣传对其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广告翻译作为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具有极强的商业目的性,广告翻译的质量能对某一种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销售产生直接影响.从目的论入手,结合翻译实例来探讨广告翻译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汪美琼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116-118
为吸引消费者的注意语用推论如语用预设和语用隐涵广泛运用于广告语言中。本文从语用学和心理语言学的角度对此进行分析,认为语用推论一方面能激发兴趣促成购买;另一方面又有一定的误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尽管长期以来,明白和精确是我们讲话或写作所追求的标准,但语言本身的特性和其语用决定了模糊语言大量存在。文章主要以语言学为基础,结合广告的运用,对模糊语言的存在、发展历史、出现的原因、模糊语言的分类、在广告中的运用(模糊修辞的使用)及其语用功能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文化敏感与广告跨文化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中红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4(6):136-141
当下广告跨文化传播中存在着两种极致的不利于信息传播和沟通的现象,一是广告创制者的文化麻痹,二是广告接受者的文化过敏。文化麻痹的根源在于创制者的资本傲慢及文化自大,随意夸大品牌和市场的力量,漠视所在国接受文化语境的特殊性。文化过敏则源于接受语境的过度防御心理和闭关自守的文化部落主义心态。为了提高广告跨文化传播的有效性,创制者和接受者需要从不同的方面提高自身文化的理性意识,培养各自的文化敏感性,以达成双方平等对话,信息互通的理想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6.
崔德群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3):96-99
伴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跨文化广告交流给广告语境的判断和区别带来了更大的困难。与个体语境相比而言,一个时代、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在传播语境的影响和塑造上,对于广告活动的开展有着更为深刻的意义。因为广告总是针对一个社会文化群体而非个人发布信息,因而在广告研究中注意到文化的语境差别就显得十分重要。对广告语言环境的分析和研究,不但有助于更好地进行广告创作,更有利于实现广告信息的准确交流。 相似文献
17.
广告传播的民族文化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纯菲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3(1):54-59
广告作为一种文化行为,一种文化体系表现,是现代社会的产物,是现代社会文化中最具活力的文化现象。民族文化是传统文化,是历史的积淀。现代与传统,这两种有着不同的文化特质的文化现象,在现实生活运行中,必然会发生碰撞、冲突与交融。民族文化的精华部分会在民族成员对现代文化的读解中构入广告文化,促进广告的传播;而民族文化自成体系的文化系统及维护传统的惯性,又使它在面临广告这一现代文化进入时,始终处于警戒状态。因此,广告传播务须正视民族文化的功能。广告传播的民族文化功能主要表现在民族文化构成广告的文化精神意蕴、形成广告文化表现个性、影响着受众对广告的接受取向以及制约广告文化传达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19.
广告的文化属性与文化传播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玉书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3(1):60-64
广告是一种文化形态,一种文化传播载体。广告的传播特性和社会影响力使之在文化传播中充当了重要的角色。这些因素决定了广告的文化属性和文化传播意义。广告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在纷繁复杂的文化世界中以独特的现象与意义出现,与其他文化形态同构社会文化的大系统,形成一个焕发着勃勃生气的多元共生的文化生态环境。而无论哪种广告都应该传播先进、健康的文化,成为现代社会文化的积极力量。 相似文献
20.
广告传播与文化传播的互动作用管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维山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1)
本文试将广告传播与文化传播置于相同的学术视野之内,从传播学角度研究广告与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并以此观照广告传播,以期提高广告传播的系统文化意识,使其更好地发挥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