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组态比较方法中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系统性检验了2000—2018年29个欧洲典型国家社会情境和现行生育支持政策的条件组合与生育率变化的关系,试图为我国借鉴欧洲国家生育支持政策提供新的研究思路。通过欧洲各国三类生育支持政策(育儿津贴、生育假期和儿童照料设施供给)与三类社会情境的条件(经济发展水平、性别平等及家庭重视文化)进行必要条件检验,得到五类影响生育率的组态方案。通过将不同社会情境下各国生育支持政策的实施效果与我国国情的比较和讨论,本研究提出,我国生育支持政策的出台要充分考虑地区差异:对于性别较为平等的经济发达地区,大力发展儿童照料设施和有针对性的育儿津贴可以稳定生育率;对于性别平等较差的西部欠发达地区,育儿津贴更能提高生育率;在性别差距较大、重视后代的经济发达地区,较慷慨的生育假期和提供儿童照料设施双管齐下会有助于提升生育水平。  相似文献   

2.
人口是国家繁荣昌盛的“基本盘”。基于“基础设施-经济环境-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不可抗力因素”的城市生育环境分析框架,以2019~2020年中国省会城市(直辖市、港澳台除外)的数据,运用变异系数-TOPSIS模型和fsQCA方法,从组态视角解析了我国省会城市生育环境与人口增长的复杂因果关系。研究发现:(1)单个城市生育环境因素并不构成高人口增长的必要条件,但生态环境对人口增长发挥着更关键的作用。(2)在无不可抗力因素的影响下,驱动高人口增长的城市生育环境组态有3种类型,分别是环境哺育型、经济刺激型、经济-生态双重驱动型;在不可抗力因素的影响下,驱动高人口增长的城市生育环境组态仅有1种类型,经济-生态双重驱动型。(3)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可抗力因素并非直接影响人口增长的核心条件,但在其持续影响下,生育愈发悲观。(4)导致城市非高人口增长的4个组态均缺乏经济环境和生态环境作为核心条件。文章验证了驱动城市高人口增长的等效组态路径,明确了生态环境等因素存在差异激励效应。  相似文献   

3.
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数据是高校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参考,更是国家采取促进就业措施,制定各项就业政策的重要依据。世界各国政府、社会和高校都重视大学生的就业统计工作,但由于就业机制和就业模式的差异,不同国家的高校就业统计指标及内容方法也各具特色。本文主要从统计主体、统计方法、统计时点以及统计指标体系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并结合我国的情况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5.
个性特征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别采用Logistic分析和Heckman两步法估计了高校毕业生个性特征对就业的影响。结果显示,无论从单个变量还是从综合指标看,高校毕业生良好的个性特征对就业机会比率和初始工资都有显著正影响,而被动型个性特征对就业有显著负效应,这可以从雇主的用人需求角度得到解释;同时,估计结果显示,大学生的良好个性特征可以在大学教育过程中被塑造,因此,高等院校要努力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6.
7.
非北京生源应届高校毕业生进京指标制度改革的政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北京生源高校应届毕业生进京指标一直是学生、学校和企业比较关心的问题,本文运用微观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理论分析了进京指标政策中存在的政府失灵、福利损失、效率损失和不公平现象,给出了完全放开、数量控制和价格控制三个改革方案,并依据社会稳定、效率和公平三个指标,对三个方案进行了成本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8.
9.
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满意度进行界定,提出利用期望值和实际感知值测算就业满意度的模型,并基于山东省济南市512名大学生问卷调查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及排序模型分别对大学生就业前期望值与就业后实际感知值进行了分析,并由此测算出山东省济南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满意度。结果表明,高校毕业生整体满意度不高,其中,满意度最低的就是职业待遇因子、职业发展因子,两者低于高校毕业生整体满意度,而职业稳定因子、职业外部环境因子、职业内部环境因子的满意度高于整体满意度。本文提出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满意度的途径,可以从提高毕业生的实际就业感知或降低毕业生就业前期望两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0.
11.
文章以2021年高校毕业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数据,对人力资本匹配与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选择倾向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人力资本匹配程度较高时,高校毕业生主动选择灵活就业的可能性更大,并且在同等条件下,技能匹配程度比专业匹配程度对高校毕业生主动选择灵活就业的促进作用更强;(2)人力资本匹配程度可以通过提升高校毕业生自主性需求、胜任需求和职业发展需求等职业心理需求,间接影响高校毕业生的灵活就业选择倾向;(3)由于专业类型、高校类型、技能类型的不同,人力资本匹配程度对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选择倾向的影响具有异质性。文章从心理机制层面拓展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选择的作用机制,为高校提升人力资本培养效率、推动毕业生就业选择与职业心理需求的契合、促进企业用工模式和用工效率转型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论计划生育政策的完善与调整——基于公共政策视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妇女生育率已经稳定在更替水平之下20多年且将持续运行。文章从公共政策视角出发探究在低生育水平下未来生育政策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取向,研究结果认为计划生育政策和计划生育工作的积极效用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在新的人口形势下必须对其进行改革。从公共政策效用来看,现有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对于其他公共政策需求压力增大,带来一系列较高的执行成本,需要适时对其进行调整和完善,把握好公共政策的整体性和预见性,使计划生育工作和政策可以发挥积极的引导和激励作用,促进和实现人口的长期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养老问题不可避免地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之一。养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有利于形成社会化的养老服务体系,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项重要举措。如何推动养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是养老问题研究有待回答的重要问题。在对养老服务需求、养老服务业规模、养老服务业人才供给、地方政府政策、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等五个影响养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因素进行理论分析后,基于安徽省16个地级市养老服务业数据,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探讨推动安徽省养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组态。研究发现:(1)五个因素不能单独构成推动安徽省养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2)有2种组态可以推动养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包括养老服务需求主导下地方政府政策助力与现代服务业协同发展型、养老服务需求和地方政府政策共同主导下产业人才驱动型。(3)导致养老服务业非高质量发展组态均存在缺乏养老服务需求下加大产业人才供给的现象。针对研究结论提出推动安徽省养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有助于进一步洞悉推动养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深层次的因果复杂机制,促进各地因地制宜高质量发展当地养老...  相似文献   

14.
青年就业的政策体系属于国家积极就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疫情当下,研究青年就业的政策工具及其组合应用对于提升政策效能,避免政策盲目性和片面性,完善国家积极就业政策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研究各省在疫情期间青年就业政策工具及其组合应用,探析其政策工具的特点和不足,为提高各省青年就业的政策效能,进一步促进青年就业提供策略参考和政策建议。构建政策目标—工具整合性分析框架,运用NVivo11 Plus质性分析软件,对疫情前后22个省级层面青年就业政策文本进行量化统计分析。总结归纳得到引领动员型、能力提升型、保障支持型、监督评价型4类政策工具类目,并进一步细化得到14个政策工具条目,在此基础上,探究不同阶段、不同施策对象政策工具的结构特点及其组合应用。研究发现,各省相关职能部门在政策制定和落实过程中的枢纽协调作用较为明显,在保障青年就业的过程中积极发挥作用,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疏解了疫情期间青年对就业产生的恐慌感,提升了青年就业者的专业技能,保障了青年就业环境稳定。未来,各省应进一步挖掘需求,使政策更加精准地服务青年就业;加强各类政策工具的统筹组合,整合各类政府、社会资源,多功能向度、多...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利用2017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构建多值Logit模型,从个体特征、流动特征、经济特征三个维度,探究青年流动人才选择流入Ⅱ型大城市、Ⅰ型大城市、特大超大城市影响因素差异。回归结果显示,女性、非农户籍青年流动人才大城市偏好明显,小家庭模式增加特大超大城市选择概率;流动年限越长、流动距离越远,流入城市规模越大,基于经济原因流动,特大超大城市选择概率下降;雇员倾向规模更大城市,雇主倾向规模更小城市,职业、单位正规性越好,社会声望越高,越倾向特大超大城市,就业收入、居住支出随城市规模扩大,影响由负转正。为提高城市人才引进效率,规范城市人才引进秩序,建议应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扩大社会资源覆盖范围;减少公共服务使用限制,保障随迁人员福利;充分发挥城市比较优势,打造核心竞争力多维体系;突出城市行业特色,完善城市行业结构。  相似文献   

16.
逯进  陈阳  丁刚 《西北人口》2011,32(4):111-114,120
山东省经济龙头济南与青岛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创新型经济发展能力存在差异。实证研究表明,不涉及技术变量的情况下,分别考查劳动力身体素质、脑力素质以及综合素质时,青岛市人力资本的产出贡献率都高于济南;而在涉及技术变量后,结果正好相反;同时,两市粗放型增长特征明显,技术创新贡献率都较低。因此,以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为引导,加快人力资本积累与技术创新,是实现创新型城市和省份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18.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深与家庭结构的变迁,失能失智老年人群的照护需求增加,而长期护理保险是解决我国老年人照护难题的关键。在建立长期护理保险体系过程中,资金筹措是迫切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文章以长期护理保险49个试点城市政府公开发布的57份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利用文本挖掘手段分析政策内容,并参考PMC模型相关研究的评价指标,构建了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政策的量化评价指标体系,分别从人口老龄化程度与空间视角对各试点城市政策文本进行量化评价与对比研究。为更全面地了解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政策的演进过程,选择了典型试点城市更新前后的政策文本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政策的整体评级合格,但存在一定程度的政策供需错配问题,一是政策有效性与人口老龄化水平之间存在错配,二是在“参保范围”和“支付范围”等方面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从空间区域的角度看,我国长护险试点政策的有效性与一致性呈现出“北高南低”的特征。从政策延续性方面则发现同一试点城市更新前后的长期护理保险政策在筹资方面改善不大。文章通过对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政策的细致研究,为我国建设更为完善和适应性强的长期护理保险体系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建议。深入了解政策的...  相似文献   

19.
党政机构、事业单位和国企具有工作稳定、收入高的特点,其岗位成为大学毕业生可以进入的高收入工作岗位。本文认为,父母的职务、个人党员身份等与社会资本相关的变量可以提供招聘信息以及非课本知识,因此,能够提升大学毕业生进入党政机构、事业单位或国企的可能性。之后,本文利用2011年南京6所高校的数据,采用Probit估计方法,证实了此假说。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2011年在湖北省团风县和宜都市进行调研的605份有效问卷数据,从农户视角对当地新农保试点的政策效果进行分析.主要分析新农保政策对农户家庭、老年居民生活的客观影响以及农户对新农保政策的主观感受,并得出每个农户的政策效果综合得分.结果发现:对大部分农户而言,新农保政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仍然存在待遇水平不高从而影响新农保政策效果的问题.分析新农保政策效果的影响因素,发现被访对象的年龄、文化程度及对政策的了解程度会影响政策的效果.建议提高新农保的待遇水平,增强农户的缴费能力,加强政策的宣传力度,以此提高新农保的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