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面对中国入世的机遇与挑战,江苏·南京应当实施积极进取的应对战略。抓住经济全球化机遇,推进区域一体化战略;发挥江苏·南京比较优势,力创我省竞争优势;抓住入世挑战性机遇,努力提升开放水平;建设区域统一市场,协调区域竞争规则;整合区域经济结构,实行错位竞争发展。在推进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中提升江苏·南京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在区域化的时代背景下,大国借由区域一体化从地区和平崛起,再走向世界,这是新时期大国和平崛起的必经之路。中国的和平崛起也需遵循这一路径选择,主动、积极地推动东亚区域合作、倡导东亚区域一体化。从地缘经济学角度来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域经济的构筑在我国的“和平崛起”战略中处于优先地位,发挥着相当程度的溢出效应。受地缘环境的制约,中国“和平崛起”战略不得不面对地区考量和检验,因此我们必须站在战略的高度来用心经营我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区域整合。  相似文献   

3.
大国崛起需要注重地缘战略的运筹,积极化解地缘竞争,推进地缘影响拓展。冷战后世界大国纷纷调整了地缘战略,不断夯实各自周边地区,并通过经济渗透、热点问题介入拓展影响。中国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大国,需要加强对世界大国的地缘战略的研究,并在自身地缘战略运筹上处理好陆海战略方向,巩固周边地区,并通过地缘经济增强世界影响。  相似文献   

4.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广东参与CAFTA建设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建设,推进了自身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泛珠三角是广东参与CAFTA建设中提升内外竞争优势的路径选择,它有利于弥补广东省对外经济战略的不足与缺失。泛珠三角区域统一市场经济机制和政府协调机制的逐步形成,从地缘结构和资源配置等方面优化和提升了区域经济和产业结构的核心竞争力,使得广东的经济发展有了广阔的战略腹地和实质支撑,将大大促进广东以及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5.
进入 90年代 ,东盟在加强区域内部经济合作的同时 ,积极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建立自由贸易区。这既对中国西南拓展国际市场构成强有力的竞争 ,也给中国西南进入东盟市场带来新的挑战。因此 ,中国西南在加强区域经济合作 ,提高整体竞争力的同时 ,扩大与东盟的跨国区域经贸合作 ,建立跨国区域市场 ,并以西部开发为契机 ,全面提高区域经济发展的素质。  相似文献   

6.
中国在加入WTO、积极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同时,也应当稳步地加强双边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协作。目前,中国政府已经将参与组建区域性的自由贸易区纳入了议事日程, 中国如何参与区域自由贸易的进程问题上还缺乏总体的思路。本文试图就中国参与区域自由贸易区的“阶梯式”进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特朗普一系列对外经济政策乃至策略的重大调整,使得美国在奥巴马执政时期的诸多努力和筹划出现重要变数。而当前中国面临国内经济下行、全球贸易萎缩与国际经济振荡的结构性困局,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地缘政治经济环境、风险治理能力、对华政策波动,以及世界大国、地区强国基于战略竞争和利益冲突而展开的政策博弈,导致海丝谋划的投入成本和预期收益不确定性进一步提升,区域公共产品成本分担与持续性激励问题突显,战略透支的可能性与风险性升高。建议调适海丝沿线国家预期,寻求战略支点国家采取非均衡布局,加强投入-产出比的动态评估,全面提升中国与海丝沿线国家营商环境水平,构筑风险监管监控体系,减轻大国战略竞争压力,建立有效的区域冲突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8.
港币—人民币一体化:顺序、模式和努力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应对经济金融全球化的挑战,中国大陆与香港应在促进市场与要素融合的基础上,逐步实现港币—人民币一体化。具体顺序是:建立大陆与香港自由贸易区,在此基础上建立统一商品大市场;采取“不对称式”和“企业流动式”来建立劳动力流动市场;在扩大现有的香港、澳门、广东地区的货币合作基础上,进行香港与大陆的汇率联盟;建立统一资本市场,推出单一货币;中国元。为了促进港币—人民币一体化,目前除了抓紧筹建大陆与香港自由贸易区外,应加快大陆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的改革步伐,推动人民币自由兑换及国际化。  相似文献   

9.
杨永红 《东岳论丛》2007,28(3):136-139
作为一个杰出典范的区域一体化组织,欧盟尽管远远超过了自由贸易区的概念,但是自由贸易区作为经济一体化最简单而初级的形式,是欧洲经济一体化的第一步。欧盟的成功经验,对于正积极筹备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中国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特别是对于不仅仅将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囿于自由贸易之内的联合模式,欧盟的发展轨迹更具重要的借鉴意义。自由贸易区的基础原则—货物流动自由原则在欧盟法中凸显其基础性和重要性,也是考察欧盟之经验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0.
程永林 《阴山学刊》2009,22(5):109-112
2009年1月国务院颁布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推进粤港澳区域深度经济整合上升为国家战略。由于粤港澳三地的政府治理模式存在差异,地区产业集群的内部治理欠缺规范,区域产业集群之间的同质化竞争比较突出,要促进粤港澳经济一体化进程,必须注意避免无序竞争,扩大区域市场范围,提升制度供给效应,采取政府主导、企业跟进和协会生成的多方并进方式,确立利益协调机制与政府规制边界,从而降低区域交易成本,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11.
2009年1月国务院颁布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推进粤港澳区域深度经济整合上升为国家战略。由于粤港澳三地的政府治理模式存在差异,地区产业集群的内部治理欠缺规范,区域产业集群之间的同质化竞争比较突出。要促进粤港澳经济一体化进程,必须注意避免无序竞争,扩大区域市场范围,提升制度供给效应,采取政府主导、企业跟进和协会生成的多方并进方式,确立利益协调机制与政府规制边界,从而降低区域交易成本,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12.
中共十七大正式提出"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从政治高度确立了"自由贸易区战略"在中国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在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中,中国注重全球战略布局,表现出一个影响力不断上升的区域性经济体向全球扩展的强劲势头.中国通过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在不断拓展经济影响力的基础上为全球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注入动力,但在区域和全球层面仍然受制于美国等西方经济体为主导的国际经济秩序.中国借发展自由贸易区不断拓宽经济发展空间,将加速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实现出口市场的多元化和防范经济风险.  相似文献   

13.
寻求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新突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东北亚区域走向经济一体化有其客观必然性 :是世界经济区域一体化竞争加剧的必然要求 ,贸易和投资规模的扩大、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IT电子信息产业的兴起为其奠定了客观基础。该区域经济合作具有以下特点 :是多重矛盾并存下的区域经济合作 ;各国间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存在着巨大落差 ;区域合作仍处于初级阶段 ,这些特点严重制约了区域一体化的进程。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可供选择的形式有 :东盟型的自由贸易区、北美型的自由贸易区、铁路和能源一体化联营、东亚地中海自由贸易圈、经济增长三角以及欧盟模式、APEC模式、雁行模式等。今后 ,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措施推进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施晓丽 《兰州学刊》2010,(3):55-57,88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跨区域的城市竞争与合作日益深入。城市联盟作为城市竞合的新兴组织形态伴随着城市之间多方面的合作博弈而产生。文章在对城市联盟效应及海峡西岸经济区城市联盟构建必要性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城市联盟的构建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中国推进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建设的策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联合研究即将结束并有望在2012年进入政府谈判阶段。中日韩三国近年来在商品及服务贸易、投资以及经济合作领域保持了高度密切的联系,并存在巨大的合作潜力。该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将为中国创造更为广阔和稳定的市场以及可观的经济利益,但其意义不止于此。应从更加宏观的视角认识该自由贸易区对于中国实施区域经济合作战略,在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争取主动地位的重要战略意义,并采取积极和务实的态度推进该自由贸易区的谈判与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6.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将会出现诸多亟待解决的区域性问题.在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解决区域性的公共问题;提供区域性公共物品,协调地方政府利益;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实现区域跨越式发展,要求地方政府转变职能,扩大对内开放,启动内需发展战略,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跨行政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当前关中—天水区域经济发展中区域合作机制构建主要建议是建立跨行政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以及跨越行政层级的地方政府合作机制,包括信息沟通机制、利益协调机制、激励约束机制、政策合作机制、监督保障机制和应急联动机制等.通过扩大对内开放与构建跨行政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实现区域一体化向纵深推进.  相似文献   

17.
优秀论文奖     
正白永秀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论文标题:《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纵深背景与地缘战略》首发于《改革》2014年第3期内容提要: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影响深远、大国丝绸之路战略竞争激烈、亚欧国家合作日益密切的背景下提出的亚欧大陆带状经济合作构想。它从空间范围上可分为核心区、扩展区和辐射区三个层次。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对于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促进世界经济发展、保障战略安全、推动经济重心西移、优化城市和人口布局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东南亚地区地理位置独特,是中国从海上通向世界的交通要道,也是中国能源安全的重要保障点.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重构东南亚地区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战略体系,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是我们目前面临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泛亚铁路网的构想,对于中国重构东南亚地区地缘战略,提升区域政治、经济价值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推动东南亚区域一体化进程,突破我国能源进口之马六甲困局,成为我国西部开发与开放的新拐点.  相似文献   

19.
陈伟光  裴丹 《天津社会科学》2024,(3):114-126+176
全球产业治理是从全球经济治理话语体系中延伸出来的分支。之所以有单独研究的必要,是因为随着地缘政治竞争的加剧,新干预主义和国家中心主义回归,主要国家隐性的产业政策不断显性化并加速转型,大国愈来愈重视产业政策安排和产业战略布局,大国间的产业竞争与合作以及产业政策的国际协调与博弈不断加强。全球产业治理本质上是各国特别是主要大国产业政策的协调和互动过程,由此形成共同的治理规则和标准。构建全球产业治理的理论分析框架,不仅在于从产业领域考察和拓展全球经济治理理论和实践问题,也有助于在地缘政治竞争加剧背景下,提出中国加快产业政策转型、积极参与全球产业政策协调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20.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潮流。2002年11月签订的《中国与东盟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我国与东盟建设“10+1”自由贸易区(FAT-Free Trade Area)的计划进入正式实施阶段,这对我国经济发展必将产生深远影响。一从理论上来看,自由贸易区作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组织形式,旨在消除成员国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扩大区域成员国间相互贸易和投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一个具有较为严密的制度性安排的区域一体化形式,这种区域合作方式会对区域内当事国的贸易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贸易创造效应。贸易创造效应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