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启正 《学术界》2022,(10):203-209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社会面临深刻的时代变革。在百年变局背景下,美国冷战思维却呈现出回潮态势,表现在极化意识形态差异、打造排他性集团阵营、鼓吹“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三个方面,加剧了世界的分裂与对抗,成为中美关系发展的最大障碍。美国冷战思维的回潮源于其在世界“东升西降”变局下的霸权护持焦虑、国际秩序分化裂解态势下的领导力重塑需求以及国内政治极化撕裂背景下的外部矛盾转嫁倾向,维护霸权领导地位是其核心成因。面对当前冷战思维回潮下美国对华遏制围堵的加剧,中国可从保持战略定力,走自己的发展道路;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应对风险能力;促进合作共赢,主动管控中美分歧;讲好中国故事,提升国际话语权四个方面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2.
90年代以来,美国对外贸易连年出现巨额逆差,但并不能由此认为美国的国际经济地位有所下降.相反,伴随着贸易逆差的扩大,美国的经济实力在不断上升,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力也日益增强.从一定意义上讲,贸易逆差是美国谋取世界经济霸权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当前,抓紧有利时机,加快经济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极为重要和紧迫的问题。首先,最近几年,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德、日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旧的战略格局已经崩溃,新的战略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多极化和区域化进程加快。世界各种力量都在努力适应形势的变化,力图对新格局的形成施加影响,在未来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因此,今后国际范围的竞争,将集中表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和世界领先地位的争夺,其基础是经济发展速度和经济素质的竞争。而  相似文献   

4.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重新审视欧洲“战略自主”十分必要。首先,共同防务力量建设让欧盟近年来取得一些成就,但欧洲安全仍离不开美国主导的北约。其次,从欧美关系演化看,跨大西洋联盟在拜登政府上台后得到一定“修复”。最后,受乌克兰危机和对俄制裁的“反噬”等影响,欧洲在安全、能源领域更加依赖美国,“战略自主”会走多远,仍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5.
机制霸权是美国霸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后冷战时代美国对这种形式的霸权的倚重呈日益增强趋势。本文从国际机制与美国霸权的关系的角度入手,对美国加强机制霸权的原因和战略意图进行了探讨,并以联合国安理会和北约为例,分析了美国对待现存国际安全机制的不同态度和政策及其所依据的标准和原则。最后,文章还从宏观上对美国机制霸权的前景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6.
唐方亮 《阴山学刊》2009,22(3):89-92
冷战后,美国在亚太地区对华采取了“均势”战略,以遏制和抗衡的手段平衡中国在该地区的力量。美国扶植日本充当亚太均势格局下的马前卒,实际上是冷战后期全球“均势”战略的回炉,目的就是要防止美国所谓与之利益相关的地缘带出现一个强国。形成绝对优势进而挑战美国的霸主地位。同时,美国炮制安全困境理论,挑唆亚太地区国家之间以及与中国之间的矛盾,使其相互疑惧,相互制约,从而形成“均势”,稳保美国的霸权。  相似文献   

7.
门洪华 《中国社会科学》2012,(7):182-202,207
世界转型的深入、中国崛起的效应与美国衰落的焦虑促使中美关系进入关键时刻,其走向考验着两国精英的智慧。与114名美国权威人士的战略对话表明,在如何看待美国、中国、中美关系与世界的未来问题上,美国精英的基本观点是:美国面临严峻的国内外挑战,为维系全球领导地位,美国进行大幅战略调整,以国内稳定发展和亚太主导地位为优先诉求,其战略重心从欧洲大西洋向亚洲太平洋倾斜,并将亚太战略的矛头指向中国,对华战略遏制成分加重。有鉴于此,中国应以长远眼光来审视和处理中美关系,具体包括:清醒认识中美实力差距,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战略信任建设,努力消除误解和误判;清晰划定国家利益的底线,坚决维护核心利益,积极扩大共同利益;坚持求同存异原则,妥善处理分歧;注重文化软实力建设,强化对外文化交流机制;积极建立科学完备的中国国家战略体系,加强马克思主义战略理论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8.
在国际权力转移时期,大国权力竞争日益加剧,守成国家会如何对付与自己势均力敌的新兴国家?这是国家崛起过程中必须要面对和回答的现实问题。超竞争制衡是守成国家在超竞争情境下应对目标对手挑战的综合策略。在超竞争态势下,为获得领先对手的战略优势,守成国家偏好从实力地位出发,采取威慑、竞争与制衡的综合性对策,以发挥战略工具的最大化效能,实现对目标竞争对手的压制。美国印太战略把中国作为首要竞争对手,蕴含着超竞争制衡的逻辑,集综合威慑、极限竞争与复合制衡三位于一体,使中美关系呈现出选择性对抗、全面性竞争、有限性合作的多维特征。本文的结论是,美国对华战略的超竞争制衡态势将长期化,但是鉴于双边关系的超级复杂性、脆弱性和敏感性,中美双方应保持理性一致和战略克制,需要正视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现实,需要超越消极竞争,探索建立“护栏式机制”,努力构建一种积极和良性的竞争关系,以保持战略稳定,避免出现关系失控。未来中美关系会在震荡中维持“斗而不破”的状态。  相似文献   

9.
在特朗普政府对华竞争导向战略转变的背景下,理解“美国对华战略转变存在何种运作逻辑”成为一个兼具理论和现实意义的问题。关于此问题,既有研究基于不同分析视角,形成了地位竞争论、制度竞争论、战略失败论、国内政治动力论和领导人特质论等不同的解释,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借鉴。然而,现有文献普遍存在的单一变量问题,使其尚未在解释美国对华战略转变这一重要议题上形成较为完整的因果机制。有鉴于此,本文提出有效解释美国对华战略转变逻辑的解释模型,从中美之间的权力位势差距和美国对华的单边战略定位两个自变量进行分析。本文认为,中美权力位势差距的变化与美国对华采取的“修正式”与“现状式”单边战略定位是共同诱发美国对华战略转变的物质维度与认知维度变量。其中,单边战略定位扮演着“安全阀”的角色,调节着中美战略利益兼容性的高低,影响美国对华战略转变动机的强弱,最终决定美国对华战略选择的强度,形成强化遏制/竞争、采取防范、继续接触和转向适应四种不同强度的战略形态。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中印关系从战略伙伴迅速走向战略敌对,甚至屡屡走在战争的边缘,这种变迁令世界为之震惊,与此伴随的是印度对华负面认知的加速上升及其主流战略界对华策略的激烈论争。独立至今,印度战略界的对华策略大致可分为三派:极端民族主义、实用主义及和平主义。莫迪执政以来,印度对华策略正逐渐从强调"平衡+接触"的实用主义为主演变为"反华""遏华"的极端民族主义,主张向中国主动挑衅,战略冒险主义不断攀升,并在中美战略竞争中选择高风险的投机主义,加速向美国靠拢。导致印度对华负面认知螺旋式上升的因素包括国际格局的变迁、印度民族主义的膨胀以及印度鹰派对"中国威胁论"的极力渲染。印度对华策略的激烈争论与尖锐分化引起了中国战略界的同频共振,后者形成了传统友谊派、矛盾不可调和派及平行崛起派三派对印策略。通过分析中印战略界观点的碰撞,对照其理论依据和应对策略,可以为避免双边激烈的地缘对抗、降低武装冲突和战争风险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与冷战后美国其他几届政府相比,奥巴马政府的对华外交明显呈现出新的特点,即重视利用“国际规则”对华施压.奥巴马政府眼中的“国际规则”涉及安全、经贸、人权等多个领域.美国对华大打“规则牌”意在维护美国制度霸权、塑造中国崛起环境、对华实施“软制衡”、谋求本国经济利益、要求中国承担大国责任等.奥巴马对华“规则外交”给中国造成了种种负面影响.对此,中国应予以重视并审慎应对.  相似文献   

12.
科技领先是美国的核心优势,更是美国霸权的根基。第三次科技革命发端于美国,为了维护其科技霸权地位,美国努力限制技术的对外转让。为了跟上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步伐,日本推行技术革新,促进了其经济的快速发展,但也因而招致了美国的打压限制。从签署广场协议到遭遇技术封锁,作为弱势一方的日本作出了许多妥协,分担了更多的成本。随着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科技企业的崛起,美国开始了对华科技企业的种种打压。但是,中美科技竞争与日美科技争端在目标、方式、影响、进程和前景等方面有着诸多不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方兴未艾,随着我国科技强国的加快建设,美国正不断调整对华科技政策,中美科技的竞争仍在继续,智慧应对是我们的不二选择。  相似文献   

13.
宋静 《社会科学》2020,(9):24-40
在经贸领域,国际制度霸权是美国霸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随着国际形势与美国实力的变迁同步演化,经历了由盛及衰的四个阶段。二战后,美国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关贸总协定为中心,确立单极垄断的贸易治理模式。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美国采用西方大国协调模式来延缓其制度霸权的衰落。冷战后,世贸组织成立并实现成员大扩容,多哈回合陷入困局,美国推动制度霸权升级,以区域性协定和新议题规则的拓展打造平行体系,形成"碎片式分治"模式。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治理失灵,美国制度霸权陷入困境,世贸组织进入南北对峙格局。当前,世贸组织改革已成为国际社会的首要共识。作为贸易大国,中国明确参与全球治理的角色定位,提出全球经济治理改革的新理念、新倡议与新方案,致力于维护多边贸易体系的稳定、公平与有序。多边贸易治理模式在短期内以"大国博弈""大国竞合"为主,中长期趋向"大国协调""南北共治""多边合作"。  相似文献   

14.
现阶段,台湾问题形势复杂,台独势力主导台湾政局,推动台独,台湾民众受到台独分子的误导,对一个中国的认同感较弱。美国基于遏制中国发展、维持其全球霸权地位的意图,不断干涉台湾问题。我们应该始终坚持两岸关系的法理和政治基础,坚持一个中国、和平统一原则,不断增强自身实力,深化中美合作,破解美国障碍,以"事实一中"的柔性方略推动两岸统一,同时采取必要措施对台独势力进行有效威慑。我们要从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在和平发展总体战略下谋篇布局,与美国和台独势力博弈过程中掌握主动权,不断深入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相似文献   

15.
海洋时代,现代全球政治体系的出现与全球范围内对海洋的控制与利用相同步这一国际政治机理,从根本上决定了莫德尔斯基所谓的世界领导者均是强大的海权国家这一基本命题,由此也就决定了世界领导者对海上霸权和海洋秩序的双重追求。其中,海上霸权侧重于领导者挫败挑战者所拥有的强大权势和实力地位;而海洋秩序作为海上霸权的副产品,首先表现为基于世界领导地位的海上实力安排;同时作为世界领导者提供的公共产品,它又明显具有远不同于基于海上实力地位安排的内容和表现形态。可以说,海上霸权和海洋秩序这两大方面,是世界领导者得以较长时间维系领导地位的根基所在。  相似文献   

16.
张银海 《理论界》2012,(6):173-174
霸权的维持需要雄厚的物质力量,美国跨国公司是美国霸权得以维持的主要经济基础,也是增强美国软实力和维护其霸权合法性的重要助手,前者对后者在世界范围内发挥能量起到重大的积极作用。本文试图从现实和理论的维度对美国跨国公司影响美国霸权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认为跨国公司不仅是美国实力的基础,更是美国霸权政策与行径的重大支柱。  相似文献   

17.
在全面考察战后美国经济发展过程的基础上,本文试对当今世界经济多极化条件下美国的国际经济地位作出较为客观的评价。作者提出,应动态地分析有关统计数据的深层涵义,而不能将美国外部经济问题简单地理解成美国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的衰落;美国依靠其经济和科技比较优势以及政治和军事上的霸权地位来增强自己的国际融合能力,并力图在多极化世界经济格局中发挥国际经济主导作用。关于这一点,我们应该有清醒的认识,并作为妥善处理对美经济关系的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8.
冷战后国际体系的两个突出特征是美国霸权主导的单极世界与中国的迅速发展。中美两国在当前的国际体系中既存在着结构上的战略矛盾,但由于美国霸权自身的局限性以及中国在迅速发展过程中国内面临的种种困难,特别是中国经济很强的对外依赖性,又使得两国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不至于演变成为无法控制的大规模冲突。由于中美关系之间这种矛盾与合作并存的复杂性,两国关系近年来表现出十分明显的、周期性的起伏不定的突出特点。从近期来看,中美两国在各自的核心利益上并不存在根本冲突;从长远来看,中美两国避免冲突、加强合作符合各自的国家利益;同时,国际政治中权力本质的变化也将改变国际体系中权力分配的变动必然导致大国之间发生冲突的传统认识;另外,外交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以和平方式促进两国各自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9.
李少丹 《理论界》2013,(11):140-142
中美关系国际化的特征日趋明显,美国需要与中国在美国自身难以单独应对的金融危机、反恐、气候变化等非传统议题领域中进行合作,但美国作为当今国际体系中的霸权国,其最重要的战略目标是要确保美国主导下的国际体系及其国际秩序,因此,美国对华政策的理念、政策目标以及政策选择都将在美国巩固霸权体系的大背景下展开,即美国既要塑造中国行为使其符合美国的全球战略,又要保持与中国的权力距离以确保其主导地位,而这可能正是奥巴马美国对华政策的两条相互交织的主线.本文综合运用霸权护持理论和融合战略理念,对上述假定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20.
张华 《天府新论》2006,(Z1):38-39
后冷战时代,美国为了保持和巩固其对整个世界的霸权,利用了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均势"战略.在欧亚大陆制造并保持均势,以达到控制中国和俄罗斯以及西欧的目的,从而维持已取得的霸权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