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21年 8月,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在上海纱厂集中区小沙渡创办劳工补习学校。这是上海第一个工人补习学校。 8月。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举办工人补习学校,帮助工人学习文化,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帮助他们提高阶级觉悟。  相似文献   

2.
1921年8月,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在上海纱厂集中区小沙渡创办劳工补习学校。这是上海第一个工人补习学校。8月,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举办工人补习学校,帮助工人学习文化,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帮助他们提高阶级觉悟。8月中旬,毛泽东、何叔衡、贺民范等创办湖南自修大学。9月11日,李大钊、罗章龙等到天津协助安体诚、于树德建立天津工人工余补习学校。校址设在恒  相似文献   

3.
1843年以后,作为通商口岸之一的上海成为中西文化碰撞、交融的前沿,中外交流日益增多,英语的商业价值逐步凸现,渐受重视,租界的设立使得中外交往成为必然,服务业、文化产业、公共事业等领域相继对人才提出了外语要求.此后,小刀会起义、太平天国战事的相继爆发,客观上又造就了一个五方杂处的移民社会,为"外语热"的兴起推波助澜,提供了良好的语言环境.随着英语人才成为各大洋行争相抢夺的对象,各种英语补习学校遂应运而生,大行于世,成为十里洋场的一道风景.从1862年第一个外语培训班诞生以来,晚清上海社会先后有200多家以外语教育为主的培训机构问世.  相似文献   

4.
清末民初社会教育及其特点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教育是在清末民初由于社会变革的需要而引发的。其时 ,社会教育第一次在教育行政上确立了独立地位 ,社会教育公共场所和设施以及以挽救失学民众为中心的各种民众补习学校在各地陆续兴办 ,一些社会教育机构和团体 ,深入民间开展各种社会教育活动。清末民初的社会教育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它是学校式和社会式两种教育方式兼容并包的一种教育 ,主题是“开民智”、“新民德” ,重心在城市  相似文献   

5.
盛雷 《齐鲁学刊》2012,(2):64-68
抗战胜利后,受经济复元运动的影响,各地商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极为迫切。青岛市商会向国民政府呼吁"亟须广设商业学校",并借献校运动之便利,创建了私立商业职业学校。相较战前的商业补习学校,商业职业学校具有教育目标明确、社会关系广泛、教学资源先进等新特点,也为战后教育复兴注入新的活力。然而,国民政府对这种私立教育,却采取不支持不反对的态度。各地商会在内战的影响下,亦无暇顾及学校的发展与学生的就业。由此,私立商业职业教育只能昙花一现,最终逐渐边缘化。  相似文献   

6.
郭云 《兰州学刊》2013,(5):68-73
民国初年,北京的公共文化服务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政府一方面重视场地和机构等物质载体的创建,大力建设各类补习学校、图书馆、宣讲所等公共文化设施,另一方面致力于满足人民群众的现实文化需求,从民众的文化水平和经济能力出发,为民众提供多样的公共文化产品,传播近代科学文化知识。这一时期的公共文化服务以尊重和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利为目的,以培养共和新公民为己任,在提升民众的整体道德水平和精神文化状况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成为近代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刘永丽 《东岳论丛》2011,32(10):87-90
郭沫若体验到的殖民地上海是一个恐怖的上海;同时也是囚徒的上海、冷漠的上海,罪恶的上海。郭沫若是怀着爱国及民族主义意识来体验上海的。上海在郭沫若的心中,是殖民势力的代表,是民族耻辱的象征,是黑暗之城。  相似文献   

8.
周运中 《学术月刊》2012,(3):124-130
上海在宋末由村设镇,元初由镇升县,迅速崛起。上海设镇时间在宋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年)到宝祐四年(1256年)之间,最有可能是1255年。上海主要是在长江三角洲取代了江阴的地位,因而得以兴起,而非前人认为上海取代华亭县内青龙镇的地位。宋末上海市舶分司兼管上海镇,上海市舶分司长官有蔡起莘、陈壁,其中蔡起莘也是上海的武官,由提举上海市舶分司兼任上海监镇,江阴市舶务在1255年裁并。宋末上海长官兼管海防,辖有招安海盗张瑄的船队,职务重要。元初上海的因漕立县,主要体现在豪族聚居与漕粮激增这两方面。漕运豪族是上海县的支配者,与上海县互相依存。宋末和元初上海迅速发展的经济基础都是航运业,宋元之际的上海发展是连贯一体的。  相似文献   

9.
跨文化管理:二十一世纪上海发展的新命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庆松 《社会科学》2002,(10):22-25
文章认为 ,2 1世纪上海在建设国际型大都市过程中 ,需要吸引大量的国际型人才 ,这就必然面临着跨文化问题 ,需要加强跨文化管理。上海跨文化管理的对象主要涉及五种人 :上海派出境外的人才、上海拥有的外籍人才、处于上海的外方组织中的中方人才、上海吸引的海外归来人才、处于上海的港澳台及其相关人才。  相似文献   

10.
《年鉴信息与研究》2009,(2):I0004-I0005
特别荣誉奖 《上海通志》《上海年鉴(2007)》《上海乡镇旧志丛书》 一等奖 地方志书类:5部 《上海人民政府志》《中共上海党志》《上海租界志》《上海对外经济贸易志》《卢湾区志》  相似文献   

11.
卢晓 《学术论坛》2012,35(5):135-139
文章结合上海会展业的实际情况,构建上海会展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定量分析上海会展产业集群的竞争力水平,以利于了解上海会展产业集群的薄弱环节,进而提出相应措施,推动上海会展产业集群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非均衡模型框架下,采用跳跃式回归方法,探讨了上海服务业的总体供需非均衡状况以及上海与江浙两省在服务业发展上的相互关系。本文的基本结论是:上海本地工业的发展对其自身服务业发展具有负面效应,而江浙两省的工业发展对上海服务业的影响却都是正面的;上海与江浙两省在服务业方面的关系是合作与竞争并存,但相对而言,上海与江苏的竞争更为明显,而上海与浙江的合作则相对突出;上海与浙江之间以及上海与江苏之间在服务业方面的结构差异程度远高于江浙两省之间的结构差异程度;上海服务业供过于求的趋势日益明显,预示着上海产业结构的特色与优势正在偏向“都市型”经济。因此,上海应坚定不移地发展服务业尤其是生产者服务业,上海的“都市型”经济功能不仅要服务于其自身,而且要服务于长江三角洲地区乃至全国。  相似文献   

13.
近代上海是典型的移民城市。上海接纳了异国他乡的人们,也融合了各国各地的文化。提起近代上海的霞飞路,不由使人想起上海的白俄、上海的俄侨社区。本文拟从近代上海俄侨社区的建立、繁荣来说明异质文化共存产生的交流、冲突是不同种族、民族、文化之间建立理解、相容、竞争的协作关系的必经通道。近代上海文化直接受惠于世界各种文化在这里的交流,上海都市也为外侨居留民展示多元异文化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相似文献   

14.
1927-1937年上海律师业发展论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27-1937年间,上海的律师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从业律师的队伍规模、队伍构成、收入水平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促进上海律师业发展的原因有很多,而上海经济的发展、租界法权的逐步收回、南京国民政府的立法活动、上海“三界鼎立”的格局是主要原因。上海律师业的发展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上海的现代化进程在“制度层面”和“观念层面”的突破,说明了上海的现代化进程已全面展开。  相似文献   

15.
胡苏云 《社会科学》2006,(8):125-135
上海台湾人的社会融入程度远远低于其经济融入程度。采用社会学研究方法,从日常经济生活和社会交往、业余时间安排等方面近距离了解上海台湾人,可以发现存在这一差距的原因在于上海人态度和素质、上海的公共服务水平以及台湾人本身的自我意识。这些领域的提高和改进,将有助于上海台湾人更好地融入上海社会。  相似文献   

16.
上海文化产业的战略思想新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花建 《社会科学》2004,(7):121-128
为顺应中国加入WTO和实施CEPA之后的新形势 ,必须树立上海文化产业新的战略思想 :1 形成上海文化发展新的整体定位 ;2 推动上海文化产业的结构高度化 ;3 促进上海文化产业的竞争优势化 ;4 加快上海文化产业链的群落集聚。  相似文献   

17.
唐艳香  田春明 《理论界》2008,(6):128-129
一品香前期是上海著名的西餐馆,后期是上海著名的大旅社。作为西餐馆,它的创立与发展体现了西餐在上海的所经历的过程;作为旅馆,它的多元化功能代表了上海旅馆的发展趋势。无论是作为西餐馆还是作为大旅社,它都是人们在上海活动的一个重要的场所,展示了上海社会的诸般形态。  相似文献   

18.
红河谷     
115中国药棠会上海分会中国药棠会上海分会中国药棠会上海分会中国药棠会上海分会中国药棠会上海分会中国药棠会上海分会中国药棠会上海分会中国药棠会上海分会中国药棠会上海分会中国药棠会上海分会中国药棠会上海分会中国药棠会上海分会中国药棠会上海分会中国药棠会上海分会红河谷@李忠翔  相似文献   

19.
1853-1855年上海小刀会起义,是上海人民第一次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清朝封建统治的武装起义;也是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上海小刀会起义军英勇斗争的历史,是上海人民革命斗争史上光荣的一页。为了整理上海人民革命斗争的历史,中国科学院上海历史研究所筹备委员会搜集和选择有关上海小刀会起义历史资料约六十五万字,编成《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一书,并在去年九月交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这部书就提供了一部分有关上海人民革命斗争的历史资料。上海小刀会起义,是上海人民举行的一次重要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城乡差别原来不很明显,通商口岸的出现,城市优越感才普遍形成。其中,上海这样的通商大埠在促成城市优越感上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上海人在一般的都市优越感上,又加上因西化而带来的特殊感。这种特殊感并不完全是上海人的自我感觉,它更是上海以外的人们对上海和上海人的模式化的认同。1949年以后,这种优越感有增无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