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庭坚,字鲁直(1045-1105),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自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北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任县尉、校书郎、著作佐郎、国史编修官等.他是北宋时期著名诗人、书法家;文学史上江西诗派最主要代表人物,宋书四大家之一;时为苏门四学士之一,时人并称"苏黄".他一生因家学渊源深厚,广摄道、儒、释之精养,其人生哲学、政治思想、诗文创作和书法艺术等方面,都无不印上浓浓的道教痕迹.本文仅就黄庭坚由姓名及生活环境与道教的关系,以及他深受道教影响的一生略作简述,以求对全面了解黄庭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肘传千年丹篆术,口诵《黄庭》两卷经。鹤观古坛槐影里,悄无人迹户常局”。唐代道家吕洞宾在《题宿州天庆观》中的四句诗,缩影了《黄庭经》被世人持以修炼养生的生动景象。《黄庭经》和《道德经》、《周易参同契》被目为中国本土宗教道教的三大经典,近年气功流行,又被气功界人士列为气功的主要经典之一。《黄庭经》在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中具有崇高的地位。《黄庭经》是中国道教系列经典的总名。以《黄庭经内景经》和《黄庭经外景经》为核心,环辅以《太上黄庭中景经》、《黄庭遁甲缘身经》、《太清镜黄庭经》、《黄庭养神经》、《上清黄…  相似文献   

3.
王羲之的《兰亭序》无疑是一座历史的丰碑。然而 ,王羲之的尺牍书法不可不提。其精美洒脱、情真意切的真实反映出书圣的内心世界和流美自然的书风。其中《丧乱帖》更为接近王羲之书法的本来面貌 ,右军的雄强风骨在其点画间淋漓尽致地反映了出来 ,它的珍贵之处在于其书法由行入草的完整表现过程。  相似文献   

4.
曾国武 《天府新论》2004,(Z2):270-271
王羲之的《兰亭序》无疑是一座历史的丰碑.然而,王羲之的尺牍书法不可不提.其精美洒脱、情真意切的真实反映出书圣的内心世界和流美自然的书风.其中《丧乱帖》更为接近王羲之书法的本来面貌,右军的雄强风骨在其点画间淋漓尽致地反映了出来,它的珍贵之处在于其书法由行入草的完整表现过程.  相似文献   

5.
《黄庭经》是一部在唐宋文人中广泛流传的道教经典.中唐以前,该经主要以临摹法帖形式在文人书法家中传播.此后,《黄庭经》得到唐宋文人士大夫的普遍接受.他们不仅诵读、抄写、注解《黄庭经》,借鉴其养生思想和炼养方法,心态受其濡染;而且采撷其中语汇和“黄庭换鹅”故事作诗歌典故,诗歌的内容和体式等方面也带有《黄庭经》印痕.唐宋诗歌“当句有对”句法的源头可上溯至《黄庭经》.  相似文献   

6.
<上清大洞真经>、<黄庭经>是道教上清派早期重要修炼经典.两经修道的道概念,亦是哲学概念,即学术即实践.经中的神概念与中医学经络穴位相通,亦是即学术即实践,由此可知道教早期修炼的基础,从来没有离开过传统的道教哲学思想与中医学理论.宗教学诠释、借喻、隐喻与哲学、中医学诠释并用,更加显示出早期道教修炼经典的智慧.  相似文献   

7.
《用笔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理论探索的某些问题和成果 ,同时又不乏后代思想意识的痕迹。该赋作者是一位在书法和文学两方面皆颇有造诣之人  相似文献   

8.
《观棋帖》     
<正>《观棋帖》是苏东坡的一篇诗稿,绍圣四年(1097)作于儋州(昌化军)。诗为四言,前有小序。序与《苏轼诗集》所录略有差异,可知此为初稿,其序曰:"予平生不解棋。时有白鹤观,闻棋声于古松流泉之间,意欣然喜之。自尔欲学,然终不解也。儿子过乃粗能者,儋守张中从之戏,予亦坐,  相似文献   

9.
《渡海帖》     
<正>《渡海帖》,又称《致梦得秘校尺牍》《致梦得秘校帖》。元符三年(1100)五月,苏轼在昌化军接到北归之命,六月中旬离开儋州,拟于澄迈渡海北上。苏东坡到澄迈很想见一见义士赵梦得,但赵梦得游于大陆未归。梦得的儿子得知东坡先生即将离岛的消息后,到馆驿拜见先生,于是苏东坡给赵梦得留此信笺。  相似文献   

10.
《兰亭集序》是王羲之的一篇优美散文 ,本文试图追寻王羲之的目光 ,和先哲们一起徜徉于自然的美丽之中 ,去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宁静 ,然后在乐极生悲中感受到生命的脆弱 ,以探讨在有限的时间里 ,将我们的生命发挥到极至  相似文献   

11.
王振坤 《青海社会科学》2008,(5):114-117,120
《平复帖》是东汉以后东晋以前凸现的一座书法艺术高峰,只因字迹洇漶而影响了它的艺术传承,至明代,学者们才认识其中14个字。1964年启功先生通释了《平复帖》,但尚不完善。本文试图再做通释,力求使《平复帖》的识读不再成为难事。  相似文献   

12.
<正>《颍沙弥帖》本是苏东坡在儋州写给参廖的一封信,时间大约在元符元年十二月。参廖为东坡方外密友,苏东坡贬谪海南,他欲带弟子颍沙弥自杭渡海前来看望苏东坡。苏东坡接到参廖的信后,大为吃惊,他深知路途危险,故作书止之,即为此帖的缘起。后被《三希堂法帖》收录,成为著名法帖。此作开头即为"颍沙弥书迹巉耸可畏",甚为突兀,故孔凡礼认为:"本则尺牍开端当脱去一段文字。"可见收入三希堂石刻时,这封信即已残缺。剩  相似文献   

13.
文学和书法的关系,比不上画与书的关系,所以很少见到诗与书法的"对话"。然而魏晋风流的两座高峰都出现在东晋,即陶诗与王羲之的法帖《兰亭序》,共同体现着魏晋文学艺术的峰巅,无论结构的如斜而反直,还是似断若连的笔画与句法,或是外淡而尚奇的审美趋向,都存在着种种密切的联系。揭示出其间的共性,打通诗与书的关节,也可在客观上展示东晋的审美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4.
工羲之是位魏晋名士,是个政绩不错的官员,是个文笔优美的散文家,是个难得的思想家,但由于他的毛笔字写得太好,成为旷世的奇笔,便掩盖了他的其他成就。或者说,他书法以外的光彩被后人忽略了。王羲之的书名实在太大,一帖被唐太宗带人昭陵的《兰亭序》,经冯承素等描摹,被后世所有的学书者奉为临写的首要范本。凭这帖《兰亭序》,王羲之被尊为中国书法艺术的祖师。名气大、传说多、实迹少,给后人研究王羲之,理清他的真实面目造成了很大困难,给评介工作者带来的困难更是巨大。郭廉夫先生以学者的严谨花数年之功完成了《王羲之评传》…  相似文献   

15.
《评书帖》是清代康乾年间书法家梁山献的读书授课笔记,殁后由学生整理,属于清代前中期颇为优秀的论书笔记。《评书帖》涉及内容繁多,包含笔法、书法史、法帖和碑刻、书法教育、自身学书经验等方面的问题。其间论述虽不多著字,然究其言简易明、文约理瞻,遂颇宜后学,一些经典性的论述常被后人征引议论。  相似文献   

16.
傅山书法集锦《太原段帖》从前年出版以来,深受欢迎,特别是在书法界颇著影响。其中行草具多,不易通读,所以每篇都附有释文,释文具有相应的工力,文句至于完备,给了读者以很大的方便。但也有  相似文献   

17.
天台宗是中国佛教中开创较早的一个宗派。陈隋之际,实际创始人智顗曾于浙江天台县城北二公里处天台山建舍说法、研究教义、践行定会,其所立宗派因称天台宗。《法华经》为该宗所依根本经典,因而亦称法华宗.本宗传法世系有“东土九祖”之说,即龙树、慧文、慧思、智顗、灌顶、智威、慧威、玄朗、湛然。龙树本是印度人,未曾来过东土,以其所撰《大智度论》及《中论》等书,为天台宗人阐发教义所据,因而将其奉为初祖。二祖北齐慧文,在江淮间力弘禅观,无著述行世。相传他因读《中论·四谛品》而悟空观、假观、  相似文献   

18.
上博简《三德》和马王堆汉墓帛书《黄帝四经》(除《道原》篇外)有很多相像之处。既有用词的相像、用韵的相像,也有文章结构上的相像。如此众多的相像,表明《三德》和《黄帝四经》一定有着密切的关系。《三德》应该是《黄帝四经》的思想渊源之一。  相似文献   

19.
明末清初著名书法家王铎和他的儿女亲家张鼎延往来的诗文及信函,由张鼎延雇请匠工镌刻成石碑,碑文称为<琅华馆帖>.<琅华馆帖>在当代被发现,现收藏于河南省洛宁县文管会,它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一是史料价值,由此可了解王铎和张家交往以及张鼎延之父张论的一些事实.二是文学价值,其中王铎、张论、张鼎延等人的一些诗文作品不见于有关的诗文集,足堪欣赏,可作为文学史研究的补充资料.三是书法价值,其中王铎的一些书法作品不见于传世的各种王铎书法作品集,极其珍贵,张鼎延的书法作品也颇具特色,有传世价值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20.
1906年在清廷宣布从改官制入手,实行预备立宪之际,官制编制馆曾按直隶总督袁世凯的意图,拟订了一个以裁撤军机处,成立责任内阁,各部大臣同为内阁政务大臣为主要内容的中央官制改革方案.该方案近于日本明治维新后所建立的二元君主立宪政体,比清朝原先单纯的君主专制政体有所进步,但最终为慈禧太后否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