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我国的体育教育只重视显性课程,而忽视了隐性课程,这不利于体育课程整体功效的发挥。从心理学角度阐述体育隐性课程的特点和功能,对体育隐性课程的开发利用进行分析研究,旨在对体育教育改革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2.
体育教育教学改革中,要充分发挥体育隐性课程作为显性课程的补充和拓展而又不可替代性的作用,坚持体育隐性课程与体育显性课程结合,构建一个以显性课程为主体,以隐性课程为补充的新的体育课程体系,实现课程的最大效益,更好地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体育课程成本是影响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因素。高校体育课程成本分显性、隐性和机会三类成本,有效控制好这些成本,有利于提高高校体育课程资源的利用率,促进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更好地实现高校体育课程目标。  相似文献   

4.
体育隐性课程所涵盖的文化、心理行为、社会交往方面的非独立性等特点,决定了高校体育教师所面临的角色新挑战。本文简要而全面地阐释和辨析了体育隐性课程的定义、内涵及正面功能为出发点,着重探讨并指出:为了能够科学而合理地传播体育文化精神及传授体育隐性课程,新时期的高校体育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素养应该包括:高尚优秀的个人品德素养,多元的专业知识技能结构以及良好的环境驾驭能力。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高校健美操课程教学多元化评价方式的构建及存在问题的分析,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以及数理统计法对学生课程成绩、身体素质、情意交往、终身体育意识进行比较分析。实证研究表明:多元化评价方式不仅注重学生显性的体育能力,更重视对学生隐性的体育态度、体育学习兴趣、情意交往、协作能力以及体育习惯等改善状况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为了强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深化体教融合,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高校体育教学融入课程思政元素进行了详细的研究,阐述了课程思政的基本内涵。结果表明:高校体育教学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有其必然性:高校体育教学缺乏课程思政元素和肩负培养学生德育的使命;高校体育教学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具有显性和隐性价值,提出了健全高校体育思政教学效果考核评价体系、推动高校“体育思政”课程创新、加强学校领导重视、制定顶层设计、提升教师思政教学意识、完善教师管理制度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隐性课程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性课程是相对于显性课程而言的,对于学院、学生、教师和课程四方面都有着特殊的意义。从物质性、精神性、制度性和行为性四个方面来研究隐性课程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5-7岁幼儿园体育课程,是儿童成长与发展的重要课程。为了更好地实现幼儿园体育课程的教学价值,其必须与小学体育课程教学衔接起来。本文对5-7岁体育课程一体化理论做了简介,研究了儿童动作发展的内涵、策略以及与课程一体化理论之间的关系,就课程教育目标的衔接性、课程教育内容的衔接性、课程实施方法的衔接性、课程评价方式的衔接性等如何实现做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政策的颁布实施和在线课程的飞速发展,以及理念转变和创新驱动都为“互联网+体育课程思政”迎来了机遇。然而,也面临着如下挑战:体育在线课程话语体系亟待提升;现代信息技术对于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作用仍未得到重视;体育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与课程思政意识仍需加强。据此,提出以下四条实践路径:遵循政治性与学理性、显性与隐性相统一的原则开展课程构建;加强组织与管理,提供支持和保障来完善体育在线课程的话语体系;探索立体多元化模式,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体育课程思政上的优势;形成全员育人合力,强化教师的信息化应用能力与课程思政意识。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竞技体育人才比赛能力的内涵阐析为切入点,通过团体焦点访谈对竞技体育人才比赛能力的指标进行了初步确定,采用AHP标准化权向量法对指标进行了筛选.通过对竞技体育人才比赛能力评价指标的探索因素分析,构建了包含认知能力、基础能力和临场发挥能力三个纬度的比赛能力结构模型,并对其进行了验证性研究.以竞技体育人才隐性知识为外源变量,比赛能力为内源变量,提出了四个研究假设,通过极大似然估计法对其参数进行了估计,对竞技体育人才隐性知识--比赛能力关系模型进行了拟合检验.结果表明竞技体育人才隐性知识的四个纬度对比赛能力都产生了影响,两者高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关于“隐性课程”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隐性课程的定义辨析,在陈述隐性课程的性质特征及隐性课程和显性课程相区别的基础上,探讨了隐性课程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和不可忽视的特殊功能,并从实践的角度出发,说明对隐性课程的探索、重视和发挥在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应试教育关注显性学力 ,素质教育则关注显性学力与隐性学力的统一 ;学校体育要从个性化教育、学力成长、课程文化的再创造视角出发探寻 ,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通过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和归纳总结法等科研方法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生为研究对象,研究在体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隐性体育教学内容对学生心理活动的影响,并对不同心理水平学生如何安排适宜的隐性体育教学进行论述,探讨体育教学过程中如何通过隐性体育教学提高学生心理水平和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特征,为高校体育教师制定体育教学计划和实施体育教学过程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是现代学校体育教育发展的必然,也是“开发-实践-总结-提高”的系统过程。在开发过程中,体育教师是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通过对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必然性、开发的特点,以及开发过程中对体育老师的要求等方面的分析,提出体育校本课程应该体现学校的特色和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隐性课程对学生的成长具有潜在的影响,在隐性课程的影响下,学生的思想、性格等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民族院校教师在建设和引领隐性课程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当前,民族院校存在教师在隐性课程建设中"缺位"现象。应加强教师的教育理论学习,宣传多元文化教育,培训考核教师以提升教师素养,出台奖惩制度促进教师对隐性课程建设的参与,以此实现教师在隐性课程建设中的"复位",更好发挥民族院校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课程论的视野下,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应当是由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共同构成的。构建一个完善的、科学的、具有实践意义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给予高度重视的重大课题。文章从现代课程论的"大课程观"的视野出发,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内涵及特征进行了诠释,分析了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最后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主要构成要素活动、环境、制度的设计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山西省高校体育课程考核评价的现状调查与分析,研究和探讨高等农林院校体育课程考核如何围绕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培养终身体育意识而进行,如何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为期一年的教学实践与研究,提出构建以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学习发展为价值取向的预先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体育课程"多元化考核评价"方法,并就评价的内容、方法、效果及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验证,旨在为推动高校体育课程考核的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隐性课程”及其可控因素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对各种"隐性课程"界说的分析,进一步明确了"隐性课程"的内涵,指出了"隐性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呈现方式和所传递的知识内容,以及"隐性课程"独特的作用特征,并据此从"隐性课程"实施的过程控制和教育者在实施过程中的特殊作用角度论述了对"隐性课程"可控因素的选择与实施.  相似文献   

19.
论隐性德育课程与高校德育课程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课程理论专家将学校课程分为显性和隐性两类 ,并对隐性课程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 ,形成了隐性课程理论。以此理论为基础 ,我们也相应地将高校德育课程划分为显性与隐性两种。研究隐性德育课程的内涵和作用 ,坚持高校德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 ,把两种课程相统一 ,整体构建高校德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20.
国内高校隐性课程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观隐性课程的研究文献成果,最初来源于国外研究,是20世纪60-70年代课程研究领域出现的新概念,国内把隐性课程正式纳入课程之列加以考虑,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学者们对隐性课程的概念有不同界定,但均赋予了它多种教育功能。研究文献多从校园物质、精神、制度文化环境等方面提出了开发建设高校隐性课程的意见;也有学者具体从学校、社会和家庭三个方面提出了构建隐性课程的主体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