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谭其骧先生的五星级文章及学术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岁末在广州,一位学兄闲谈学术时偶然用到了“活性”一词,我觉得这个概念很好,可以用来表达一些非常微妙乃至于有时很难言传的感觉。现在我想用它来谈谈先师谭其骧先生。谭其骧先生的学术成就当然是举世闻名的。他主 编了煌煌 八册《中国历史地 图集》,那是一套里程碑式的著作,建国后史学界最重要的两项基本建设工程之一。此外他还主编了《中国自然地理·历史自然地理》《辞海·历史地理分册》。这些都是大型的集体项目。他个人的论著则并不多,没出过专著,没编过教材,只发表过一些单篇的文章。到70多岁才编定平生第一部论文集,即1987年由人民…  相似文献   

2.
谭其骧先生(1911—1992年),是当代杰出的历史地理学家。其学术成就如《中国历史地图集》,已成为学术界的丰碑。值此谭先生诞辰85周年之际,发表由他的学生和学界同行撰写的一组史地学术论又,以志纪念。 本文对谭先生遗著《长水集续编》中五个较为引人关注的历史地理学研究中的重要问题进行评介,认为其学术成果集中地反映了谭先生的精深学术和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中国历史学家、历史地理学家。字季龙,笔名禾子等。浙江嘉兴人。1930年毕业于上海暨南大学,1932年获燕京大学硕士学位。后任北平图书馆馆员,辅仁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讲师, 广州学海书院导师;1940年起任浙江大学副教授、教授;1950年起任复旦大学教授、历史系主任、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1980年当选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地学部委员(院士)。兼任上海市社联副主席、上海历史学  相似文献   

4.
王重民先生是陈垣先生的高足,当代著名学者。他学问广博,一生致力史学、方志学、敦煌学、目录学等许多领域,尤以目录学成就最为突出、他不仅著述丰富,大面积收获,前后发表专著、论文160余部(篇),且严谨的学风始终如一。甚至不惜以生命维护学术的尊严。他在目录学方面的理论研究和丰富实践,泽及后人,为现代目录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在最近召开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上 ,许多专家严肃地指出 ,必须进一步提升人文社会科学学报的学术质量 ,提高办刊水平。重提学术 ,不仅因为学术是办好学报必须把握的重要原则 ,而且在于学术是当前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关键性前提。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在于创新 ,而创新的要义就是学术创新。只有坚持不懈地进行学术创新 ,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和实践才能有效地得到充实、进步和升华。如果对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总是停留在一个水平上 ,没有新思维 ,没有新观点 ,没有新概括 ,没有新突破 ,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6.
黄河中游的水土保持是治理黄河的关键问题之一。这个地区严重的水力土壤侵蚀,长期以来不仅影响当地的农业生产,而且给下游治理带来许多困难。因此,研究黄河中游水土流失发展的过程,找出其历史根源,对于今后黄河治本有很大的意义。谭其骧先生在其“何以黄河在东汉以后会出现一个长期安流的局面”一文中,考证了黄河中游地区在各个历史时期农牧业发展的情况,从而论证了一个确切的事实,即黄河下游的灾害发展过程与中游的开垦过程是大体吻合的。但是谭先生所提出的主要论点,即认为在东汉以后,由于中游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使水土流失程度大大减轻,因而形成了下游八百多年的安流局面。这个看法我  相似文献   

7.
一篇学术理论文章如能在內容上、形式上做到雅俗共赏,其价值就远不止博得少数专家的欣赏,而且能对广大群众起到革命的教育作用;水平高的看了不觉低俗浅陋,水平低的看了也不感到高深莫测。这样的文章,对专业人员和一般群众都有较大的吸引力。但是不能不看到,有不少学术理论文章是不受群众欢迎的。这些文章有的是把哲学问題、历史问题写死了,写神秘了;有的是抽象、架空地演绎范畴、概念,沒有生活和斗爭的气息;有的是篇幅冗长、语言贫乏、用词艰深,使人看起来沒有兴趣,看不下去。这些文章读的人是不多的。这类文章,  相似文献   

8.
尽管学术文章同一般通俗宣传的文章可以有所区别,但有一点总是共同的,就是:要使读者能够明白对于进行实际斗争有益的某一方面的道理和知识。这样的文章,首先,它的内容应该是活的,就是,它所讲的道理和知识,的确是进行实际斗争所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它的形式也应该是活的,就是,它所使用的语言和表现方法,是使读者能够容易明白、容易懂得它的内容的。我们的确产生了不少这样的学术文章,但也有一些学术文章却在写死的内容,或者把活的内容写死了。这样的文章使读者越读越糊涂,不仅无助于实际  相似文献   

9.
聂付生 《云梦学刊》2005,26(5):12-16
张兵先生是复旦大学古代文学研究学者。他勤奋、刻苦,著作等身,在学界有一定的知名度。他涉足的研究领域很宽,话本、小说与文化和武侠小说是其心力倾注的三个方面。他第一次提出的“准话本”概念和小说是一种文化的界定曾在学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相似文献   

10.
季羡林先生学术评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季羡林先生成名很早 ,在国内和国际上知名度很高 ,对其学术成就人们应该已经有相当的了解。不过 ,一方面 ,由于季先生涉足的研究领域极其广泛 ,其中很多是非常偏僻的“冷门绝学” ,比如梵文、吐火罗文等等 ,本来了解者就不多 ,再加上先生主要的几篇这方面的学术论文用德文写成 ,发表在德国的学术刊物上 ,能接触到这些杂志的人就更寥寥无几了 ,所以对于季先生真正的“本行” ,很多人缺乏了解。另一方面 ,先生的散文和回忆录却在国内和港台广为流传 ,颇获好评。于是 ,造成一种很奇特的现象 ,不同领域的圈内人和圈外人都各知其所知 ,对季先生…  相似文献   

11.
蔡觉敏 《学术界》2012,(6):189-195,288
余三定先生具有多重身份,这使他从不同角度立体地看待文学、学术与学术史,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思想,具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提倡快乐读书与知书,要知读书,知评书,知藏书;二是对学术腐败和学术规范的思考,提倡优化学术环境和培养学术情趣,从制度层面反思学术评价机制和提倡无为而治;三是提出以问题为中心,开展对著名学者的个案研究,运用与史论结合的方法研究当代学术史:这三者又都源于湖湘文化的浸染.  相似文献   

12.
一、大洋彼岸的研究:中国绅士 在长达两千余年的中国传统社会中,始终盛行着“士、农、工、商”的社会等级排序。“士”这一特殊社会群体亘古以来就被视为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首,他们体现和传承着传统社会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思想,拥有公认的社会特权和高人一等的社会地位,支配着上至国家政权下到  相似文献   

13.
聂付生 《云梦学刊》2011,32(3):9-15
黄霖先生之所以成果卓著,是因为他始终将学人的独立思想和独立人格作为学术研究的先决条件。有独立的学术思想,才能道人之所未曾道;有独立的学术人格,才能道人所未敢道。黄霖先生的"原人论"、"《金瓶梅》作者之谜",渗透于研究中的人文精神,都是如此。  相似文献   

14.
杨天奇 《文史哲》2021,(3):242-251+256
陈炎先生的专业是中国语言文学,学术训练却是哲学美学,其美学研究对中西文化异同、反理性思潮、文明与文化等前沿问题尤为关注。陈先生早年从事美学研究,因成功论说"积淀说"与"突破说"在学界崭露头角;中年后渐由美学转向中国思想史,尤其对先秦诸子学用力最著。与"原教旨儒家"不同,先生力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学术态度,他不建议将儒学观念作形而上的本体化提升,而是希望同时超越"第三期儒学"狭隘的续统意识以及乾嘉学派单一的研究方法,跳出儒学以反观儒学。在后期学术研究中,先生措意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换""文化多样性与和谐世界构建"等热点问题研究,希冀不同文化在相互交往中能逐渐寻找出可以被异域文化所接受的"最大公约数",进而向人类共有的"文明"准则不断靠拢。  相似文献   

15.
王元化先生的学术成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学术 :从《文心雕龙》到黑格尔、莎士比亚  理解“学者”的王元化或王元化的学术观点与成就 ,可抓住这几个“质点” :《向着真实》、《文心雕龙创作论》、《读黑格尔》、《莎剧解读》、《文学沉思录》和其主编的《学术集林》 ;这么几个人 :郭绍虞、韦卓民、熊十力。《向着真实》是王元化解放后出版的第一部文艺论集。上海新文艺出版社 1 952年出版 ,署名“方典”。当中汇集了 1 93 9年以来作者写下的 1 7篇文艺论文。 1 982年稍加修订后署名“王元化” ,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这部著作今天看来不可避免地带有那个时代的“左”的局限 …  相似文献   

16.
霍松林先生是当代著名文艺理论家、古典文学专家、诗人、教育家。先生数十年如一日,献身于党的教育事业,培养后学,著书立说,赢得了国家和人民的赞许,在海内外学术界获得很高声望。先生的学术研究与治学风格表现为文艺理论研究、古代文学研究、文学创作三个层面,三者相互联结,水乳交融,均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相似文献   

17.
陈伯海先生在迄今20余年的对中国古典文学、文化研究领域里,不断保持自己的学术活力,不断延伸拓展研究领域,形成了擅长宏观概括、理论思辨又宏微现结合的学术风格。他探讨的学术领域,大致有唐诗研究、文学史宏观及其理论构架研究、传统文化特质与中西文化比较研究等。且都取得了重要成果。由博返约的多种训练与史论结合的科学态度,妥善处理好新思潮与老传统的辨证关系,认真迂执的性格与坚韧不拔的学术追求,这些都是他学术风格的特色。  相似文献   

18.
谷霁光先生的学术经历与学术个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谷霁光先生1907出生于湖南湘潭。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一年后转入历史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36年起,先后执教于南开大学、厦门大学。1945年11月开始,任国立中正大学(江西师范大学的前身)历史系教授、系主任。自此至1993年去世,在江西工作近五十年,许多重要论文,也有意识地放在江西的刊物发表,学界早已将其视为赣籍学者了。先生毕生从事中国兵制史和经济史的研究,以南北朝隋唐史为重点,代表作为《府兵制度考释》,至今仍代表该领域的最高水平。有关历史方面的论著和讲稿汇编为《谷霁光史学文库》(四卷160万字),1996年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9.
“他的记忆力最强,同时理解力和判断力也最强.他能够做最细密的绣花针功夫.他又有最大胆的大刀阔斧的本领.他是最能做学问的人,同时又是最能办事又最有组织才干的天生领袖人物.他集中人世许多难得的才性于一身.”这被胡适先生盛赞的“最难得最稀有的天才”就是中国现代著名学者傅斯年先生. (一) 傅斯年字孟真,一八九六年三月二十六日(清光绪二十二年二月十三日)出生于山东省聊城县的一个破落的士大夫家庭.于一九一三年夏考取北京大学预科,入偏重文史的乙部,与沈雁冰(茅盾)  相似文献   

20.
王希 《社会科学论坛》2010,(13):126-130
今天,我们在南开大学举行这个追思会,追思杨生茂先生,是非常恰当的,因为杨先生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南开大学。杨先生不是一位普通的学者,而是一位伟大的学者。他从1947年起就在南开大学任教,直到1995年退休,他九十三岁生命历程的一大半是在南开度过的。在南开的半个多世纪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