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大开放为纲,全力推进大工业、大旅游、大物流和城市大建设,是九江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建设美丽、富裕、和谐、强盛社会主义新九江的新的发展战略,是九江抢抓新机遇、促进新发展、推进九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
文章认为西部大开发,是邓小平发展战略构想中的又一个“大局”;而大建设、大发展,则是西部大开发中的硬道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则是西部大开发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经济和文化是云南现代化的两根支柱,经济大省的建设与文化大省的建设密不可分,文化大省的逻辑走向应当是文化产业大省,这既与建设旅游大省的目标相衔接,也与建设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大省的目标相衔接;文章从滇文化定位、滇文化特征、滇文化结构,以及滇文化的开发等方面论证了从文化大省到文化产业大省的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4.
建设“大思政课”是时代的需要,它既是对既往经验的传承,又为新时代思政课的改革与创新指明方向。西南交通大学全力打造的“中国精神”课程是在“大思政课”育人格局下的一次守正创新,课程坚持开门办思政课,大力引入和整合西南交通大学校内外丰富的红色资源,不断增强课程针对性、提高课程有效性,强化问题意识、突出实践导向,尝试以实践教学推进“大课堂”的建设、以资源整合促进“大平台”的搭建、以协同育人推动“大师资”的组建。“中国精神”课程在践行“大思政课”育人格局过程中,生成了一批“科研+教学+实践”的研究团队与教育基地,推出了一系列优质“精神”教学资源,打造出了“‘中国精神’微视频大赛”“‘精神引领,强国有我’科学家精神主题展”等多个品牌示范活动,引发了良好的思政教育效应,对“大思政课”格局下的课程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医学院校的大思政课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是探索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需要,也是探索大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的需要。然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协同师资力量、解读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因此,需要通过打造“大师资”、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融入“大文化”等方式,实现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医学院校大思政课的教学模式创新。  相似文献   

6.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目标,作为特殊的文化教育机构,图书馆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中承担着"导航员"的作用,只有在加强图书馆员工的综合素质建设等方面下功夫,才能完成自己肩负的职责。  相似文献   

7.
最近,省市区委分别开展了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讨论,通过学习,我们深深地感到,禄口在建设航空城开启现代化征程中,必须通过思想大解放,才能促进经济大发展、面貌大变化、社会大进步。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在当前转型期社会道德危机事件频出的大背景下,思想道德建设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的意义和价值更为突出,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核心内容和重要途径.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过程中,思想道德建设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9.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仅是一个量的范畴,更是一个质的范畴。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的和谐文化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本质要求;着力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的和谐文化才能充分发挥文化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作用。因此,要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根本来加强和谐文化建设,切实打牢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10.
关于建设广东文化大省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分析广东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历史使命及其相应的文化建设需求,以及广东建设文化大省所具备的经济实力、思想观念、产业能力和产业资源,论证了广东文化大省建设的特殊必要性与可行性;并就广东建设文化大省的战略定位与科学规划问题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11.
重庆的县域经济总量小、结构欠优、开放度低、发展不平衡等问题突出。对重庆市各区县多项经济指标进行因子分析,由此评价各区县经济发展的水平,找出各区县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成因,并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重庆市县域经济统筹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经济增长影响要素中知识和技能的作用越来越大。而科技人才作为掌握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质量人力资源,对于技术的创新和经济的发展更是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科技人才集聚能够通过发挥一系列的效应达到利用率1+1>2的效果。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科技人才集聚效应衡量指标的主要数量信息,然后通过构建综合指标评价体系衡量近年来重庆市科技人才集聚效应,进而分析其饱和度、未来发展趋势以及与重庆经济发展的关系,为重庆市提高科技人才集聚度和科技人才利用效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针对重庆城镇化的现状 ,本文从空间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制度的改革创新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具体措施 ,旨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加快重庆的城镇化进程 ,提高重庆的工业化和现代化水平 ,促进重庆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最终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  相似文献   

14.
产业集聚能充分实现规模经济效益,并能以强大的溢出效应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目前,川渝两地的产业集聚存在着产业集聚程度低、产业布局综合规划性差、经济互补性不强、效益低下等问题,需要两地按照市场经济原则,通过有效的资源配置和产业链打造,充分发挥两地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以实现两地经济的共同增长.  相似文献   

15.
从重庆市的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学科结构的实际出发,分别选取了反映重庆市高等教育学科结构的11个指标和反映重庆市经济发展的9个综合指标,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等方法,定量分析了重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学科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变化的关联度,并构建关系模型。结果表明,重庆市高等教育学科结构与经济发展基本协调,但仍然需要按照与经济发展的契合度进行科学理性的调整,为优化重庆高等教育学科结构提供路径参考。  相似文献   

16.
重庆地处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处,自近代重庆开埠以来,重庆码头搬运业逐渐兴起,成为重庆近代社会经济发展中一个不可或缺的行业。受政治、经济以及地理条件的影响,重庆地区的码头搬运业在民国时期有了显著的发展。随着码头搬运业的发展,出现了新的社会群体———码头工人,这一新兴城市底层群体在近代重庆城市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码头工作的苦力为切入点,揭示这一群体在民国时期的生活写照,勾勒出重庆城市底层群体的全貌。  相似文献   

17.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其在重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重庆市技能型人才需求现状折射出职业教育发展与经济结构匹配度不高。重庆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在法律与政策的双重保障机制下,充分利用行业企业对市场需求的敏感度来维系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背景下走出一条真正的内涵式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8.
重庆的旅游资源异常丰富 ,旅游经济的前景十分广阔 ,但旅游业的发展刚刚起步 ,必须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步伐 ,使之成为我市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9.
川渝合作方向选择:区域经济一体化及其经济联合体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川渝合作就是通过政府间合作,依靠一致性的行政力量、政府的政策资源和法规去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形成区域经济联合体,这是在现行体制下实现川渝区域经济发展的方向性选择。川渝经济一体化,首先是成渝经济一体化,建设、确立成渝城市经济圈,形成西南大都市连绵带;形成区域经济联合体,直接取决于川渝能否建构起良性的制度环境、合理的组织安排和完善的区域合作规则,为川渝经济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一个一体化的制度平台。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西部大开发和重庆直辖市经济建设和城市化角度 ,探讨社会经济发展背景 ,立足重庆市情 ,分析小城镇建设与地区特色经济发展的相关因素 ,促进城市化的意义 ,以及对发展和建设中面临的问题进行剖析 ,提出问题和建议 ,供研究与辩析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