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以房地产广告语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文化交际指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双方面对面的直接交际,也包括不易被人们察觉的间接交际。房地产广告语就属于这种间接的跨文化交际。一些房地产广告语中的语用失误问题很容易导致跨文化交际的失败。房地产广告语的语用失误同样可以分为语言语用失误和社会语用失误。广告语的设计者不了解或没有认真分析中外文化的差异,随意联想以及夸张的宣传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消费者产生负面反应。广告语应该简洁明了,富有内涵,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要做到语言表达和人文气息有机统一。成功的广告语本质上就是广告商与消费者之间的合作对话。从语言学角度看,广告语同任何以交际为目的的语言一样,为了达到交际目的,都要遵循语言的基本合作原则。对广告语的语用预设分析也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和避免语用失误的产生,最终实现语言的交际功能。  相似文献   

2.
杨一丹 《学术交流》2001,(4):116-117
语用学是语言学领域里的一门新兴学科.语用学不同于"语义学".语用的交际离不开语言实际应用的能力,语用的表达离不开语境,语境是其应用的重要因素.在现实的语用交际中,语言的习惯用法蕴涵着深层的、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史文霞 《唐都学刊》2008,24(2):51-55
将经济学研究中的一般均衡理论及其分析方法引入言语信息经济性的语用研究中,对言语信息经济性的基本概念、内涵进行重新界定和认识,提出言语信息经济性是在语量均衡和信息量均衡两个局部均衡基础上的系统均衡.它是一个具有延展性的语用学概念,将随着语言自身的发展、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其内在质的规定性.同时,影响言语信息经济性的因素是多方面、多维度的,深入研究言语信息经济性及其影响因素将对语言教学、提高交际效率等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英语公示语是我国对外宣传的一个窗口,在我国与世界接轨的今天,汉英公示语翻译日益显示出其重要性.语用失误是语用学在发展中不容忽视的现象.尽管文化差异导致的语用失误是隐性的,却比语言错误要严重得多.文化差异是产生语用失误的根源,而加强文化间的相互理解与渗透,遵循所使用语言的语用规范和文化规范,是解决公示语翻译中语用失误最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王晓 《浙江学刊》2005,(5):146-148
语言源自于人的需要,在语言的语义学、语形学和语用学三重功能中,语用学更能呈现语言的功效.法律解释依语用为中介在规范与经验之间进行目光流转,不仅需要语义学和语形学的逻辑保障,更需要语用学的意义和有效性保障.建立在人类生活世界共同背景下的理解,为此提供了普遍一致性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跨文化语用失误的文化透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维平 《学术交流》2007,(1):140-142
语言与文化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语用失误是语用学在发展中的一个新兴分支。一般有语言语用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两种。文化差异导致的语用失误即社交语用失误是隐性的,却比语言错误要严重得多。文化差异是语言使用中的干扰源,是产生语用失误的根源。加强文化间的相互渗透是减少社交语用失误最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当代语用学的诞生、发展与符号行为哲学的发展有密切关系。作为符号行为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洛克把"行为"引入对语言的解释中,对语言意义的本质、使用、文化、语境以及语言的功用、缺陷、人们的滥用等多方面都作了详尽的研究,展现出了语用学的思想;皮尔斯对建立在实用主义基础之上的符号学的构建使语用思维在美国有了体系性和建设性发展;莫里斯把符号学区分为语形、语义和语用三个层面,从而使语用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8.
随着模糊语言学的发展,语言的模糊性已经被大多数语言学家承认为人类语言的重要属性之一。但是,模糊语言学是以静态的角度研究语言的模糊现象(吴亚欣,2006)。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所以我们还要从语用学的角度进行分析。本文探讨了现代汉语中的语用含糊现象,主要分析了语用含糊在现代汉语中的表现层面以及它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9.
李悦 《浙江学刊》2004,(6):176-178
本文运用语用学理论,分析隐喻语语用意义及其在翻译中的转换,试图从新的视角解决隐喻翻译实践中的问题,发掘、把握、理解和再现源语语用意义的全部内涵.  相似文献   

10.
李利娟 《社科纵横》2008,23(1):161-162
语用等值的概念是语用学在翻译研究中应用的体现.语用等值在翻译中的重要性和可能性使其优于语形等值和语义等值.从言语行为理论的角度探讨,语用等值就是言外之力的等值,而如何在翻译中恰当地表达言外之力则与对文化的理解和诠释有着重要的关系.语用等值既重视语言的功能,又突出了文化的制约作用,对确立翻译标准和评价翻译作品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吴肃然 《社会》2013,33(5):59-87
“操作化”是实证主义社会学研究方法的核心概念,目前许多社会学家对它的理解都源于以语言图像论为代表的传统社会科学哲学。语用学转向后的当代社会科学哲学则推翻了语言图像论,指出语词的意义并不在于它所对应的客观对象,而在于语词自身的实践用法及其相应的生活形式。这种观点为社会学家们提供了对于操作化的重新理解,也为超越目前社会学方法论的二元对立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John R.塞尔和D.范德维克关于语用逻辑的研究工作为基础,构造了命题的语用逻辑的形式公理系统PF,证明了PF的三类定理:关于语用行为的定理、关于条件的语用行为的定理以及关于语用力量的定理。作者还构造了PF的语义模型,给出了系统的语义解释,并证明了系统的可靠性、一致性和完全性。本文以语用逻辑的方法,分析了人工智能语言PROLOC的语法和语义,以及语用逻辑在学习策略中的应用。最后讨论了语用逻辑的形式化和语言逻辑在认知科学中的应用等问题。作者的工作是继乔姆斯基的形式语法学、蒙太格的形式语义学之后,对语用学的基础理论语用逻辑的形式化研究所做的尝试。  相似文献   

13.
语用失误(Pragmatic Failure)最初由英国语言学家Thomas提出,指的并不是来自语言本身的语法等方面的错误,而是交际双方因表达理解的差异而导致的错误.因此,解决语用失误的问题要比解决语言失误更难,它所涉及的问题不仅仅是语言本身,更揭示出深层次因素,如语境、社会文化甚至是人类的认知心理情况.图示理论认为,人们在接受和理解外界新信息时,要把大脑中已知的图示联系起来,为认知提供依据,以达到理解交流的目的.人们的交际过程实际上是新的信息和大脑中已有的知识的动态交互过程.以图示理论的推导、差异和缺失三方面特性为基础解析语用失误产生的认知根源,对于提高学生跨文化语用能力和英语教学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曾文雄 《社科纵横》2006,21(4):115-118
哲学与语言有着密切的联系,语言哲学的发展促进了现代语言学的发展。本文探索“语用学转向”的思想渊源,分析构成传统与现代语用学的英、法、德、美以及中国的语用学思想,提出现代语用学转向建构的意义,揭示语用学转向为哲学与语言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也为哲学与语用学带来新的思想与观念。  相似文献   

15.
称呼语一直是语言学的一个热门研究领域,社会语言学、历史语言学、词源学、语法学、人类语言学、文体学、方言学、心理语言学和比较语言学等学科都给称呼语研究留有了一席之地。近年来对称呼语的研究出现了一种新的、系统的研究路向:历时语用学。一方面,历时语言学的研究人员开始从语用角度思考问题,在他们眼中,语言已不再是抽象的系统,而是人们用来实现交流目的的工具;另一方面,共时语言学(尤其是语用学)以往使用的语料一直局限于即席会话,但现在已经开始接受更广泛的语料来源,如历史上的戏剧、小说、书信、法庭记录等。基于此,历时语言学…  相似文献   

16.
国际语用学会秘书长的语言顺应理论以一种新的视角考察语言的使用,它揭示了语言交际的本质过程。语言具有变异性、商讨性、顺应性。语言是进化的,它发展到今天也是适者生存的结果,这一过程是通过语言与社会、文化、认知三个方面环境互相顺应不断进化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语言顺应论关注语言的表达,语言的表达与语言的选择密切相关.课堂提问是课堂活动中常见的言语行为,也是教师组织课堂、开展教学活动的语用策略.该文分别采用小学语文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的语文课堂话语交际作为语料,从语言顺应角度对课堂提问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课堂提问语用策略的不足,进而提出改进课堂提问的合理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所有命题都必然地存在于逻辑空间之中.排中律是逻辑空间上最根本的推论,是使命题得以明晰的基本形式.无论预设是否真实存在,排中律总是毫无例外地普遍有效.  相似文献   

19.
李劲荣 《学术交流》2006,(1):142-146
以往把形容词重叠式的量性意义概括为表示量的增加、有时也表示量的减弱的说法是不科学的。原因在于:形容词的原式是“量幅”,表示量的存在,重叠式是“量点”,表示量的大小,两者之间缺乏比较的基础。若能把它解释为表示高量或大量,不但符合逻辑事理,贴近语言事实,而且能正确地区分语法意义和语用意义,即:重叠式间或表低量或小量只是“移情”因素产生的一种语用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公共权力制约的路径选择及其价值预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显明 《浙江学刊》2005,(2):119-125
公共领域的制度安排及其演变,不仅与社会现实的政治、经济条件相关,而且与政治共同体的文化价值传统相关.民族传统的价值信仰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公共制度设计的价值取向和制度选择的思维空间.中西方在公共权力制约上不同的路径选择,隐含着对人性以及人类社会生活秩序不同的价值预设.这种观念预设同制度演进形成了一种既相互支撑又相互限制的内在循环,并使观念演进和制度变迁一并呈现出了自我强化的路径依赖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