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由中国认识论研究会、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陕西师范大学政教系等11个单位共同发起召开的《首届全国“社会认识论”学术研讨会》于1989年4月15日至19日在四川省乐山市举行。与会代表对建立“社会认识论”这门新学科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社会主义认识论”的体系、性质、地  相似文献   

2.
曹昭 《理论界》2004,(3):74-75
在1978年以来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长足发展中,认识论研究都始终处于带头和领先的地位,而且20多年来它逐渐从哲学中的其他分支学科和其他非哲学学科中分化出来,成为相对独立的学科,开始了自己真正学术性和科学化的发展道路。由对认识问题的现象描述,进入到在认识发展的社会文化心理背景中揭示认识活动的内在机制和规律。并且,在此过程中我国哲学界开拓认识论研究的一系列新领域,形成了一系列新的认识论分支学科。社会认识论就是在此过程中形成的认识论研究的新领域之一,其研究对象包括社会认知、社会理解、社会评价、社会决策等,我们必…  相似文献   

3.
于奇智 《中国社会科学》2023,(7):115-137+206-207
法国理性主义认识论始于笛卡尔。“笛卡尔我思”既是理性主义认识论的出发点,又是哲学的第一原理;笛卡尔统合几何学与代数学、整合哲学与知识(尤其是科学知识),这一使命将他及其继承者带往“普遍学”的领地,进而使现当代哲学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思想图景。巴什拉创立的理性主义认识论是对笛卡尔主义的超越,是一种非笛卡尔主义认识论或历史认识论;“我们思”联结理性主义的“我”与“你”并给予我们一个名副其实的共存关系网,终将替代“我思”;想象与认识的融合意味着诗学与科学认识论共生融合。维耶曼的新笛卡尔主义认识论承袭笛卡尔、巴什拉等开创的理性主义认识论传统,以跨学科思想为导向,使哲学与科学更加综合统一。哲学的一个重要作用在于诸学科之间的筑桥活动,以达成哲学体系的普遍化图景。  相似文献   

4.
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改革与哲学》,收集了荣开明同志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撰写的31篇哲学论文,反映了时代精神。 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如何把握现时代精神,哲学与改革之间的“桥梁”是什么,以及哲学在改革中应该起到什么样的社会功能,等等, 已成为当今的一个哲学问题。《改革与哲学》的作者,以自己多年米的探索实践,在以下几个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启示。 第一、哲学要把握我们时代精神的精华,就必须密切注视现代改革中的“热点”和“堆点”,并将这些“热点”和“难点”作为哲学发展的生长点。例如,随着改革的深入,观念更新的问题就越来越为人们所普遍关注。作者在《略谈我国当前的观念更新》一文中,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阐明了我国当前观念更新的必然性、必要性、衡量标准、主要内容及其特点,外强调指出,观念更新要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特别是在今天以及以后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5.
反思性·合理性·真理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哲学是一门反思性学科。哲学认识论是一门对认识进行反思的学科。这已经是不言而喻的事情。但,“如何反思”、“反思会引出何种结论”却是远没有得到澄清的问题。如果说在上一世纪人们尚可以这种状况自慰:“在以往的全部哲学中还依旧独立存在的,就只有关于思维及其规律的学说─—形式逻辑和辩证法”①,那么,在当代,随着脑科学、神经生理学、心理学、控制论、信息论等科学发展而兴起的对认识的实证研究─—认知科学,已最后把旧的思辨哲学的唯一领地让渡给了实证科学,那种企图以思辨的哲学认识论取代认知科学(或科学认识论)的做法就…  相似文献   

6.
观念更新的实质是一场思想革命。时代和社会的变革往往首先是一场思想的革命、一场观念的变革。如同历史上一切伟大的革命一样,社会主义的改革也必须有深刻的思想解放、观念更新作为先导。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要努力形成有利生产力发展,适应社会进步趋势的“新思想”和“价值观念”,指出要大力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促进人的观念更新,改变人的精神面貌,提高人的思想素质,这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前一阶段在研究和宣传观念变革中曾出现了一些偏差,提了一些不适当的口号,可以总结经验教训,但不等于观念变革或曰观念更新就不能提了。恰恰相反,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倒是需要继续进行科学的研究和宣传的。本文想对观念更新的社会价值、与观念更新必须遵循的方法论原则,略述一二浅见。更深入的研究,还有待哲学界同仁的努力。  相似文献   

7.
在“认识的源泉是什么”的讨论中,要搞清楚广义认识论和狭义认识论使用的“认识”,所具有的不同涵义。 广义认识论,它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是同一个东西。它研究的是思维和存在、主观  相似文献   

8.
评价的认识论归属及其与认识的统一斯为,夏明林自价值哲学诞生以来,“评价”概念上的争论从未间断,评价在本质上是否具有认识论意义?评价与认识是怎样的关系?80年代以来我国的哲学研究尤其是认识论研究中,也对此进行了广泛的争论。本文就评价的认识论归属及其与认...  相似文献   

9.
<正> 自我认识是认识深化的标志,“哲学认识”问题的提出是哲学自我认识深化的必然要求。 科学认识论的创立与发展启发了我们。在哲学理论中,应该有专门的“哲学认识”论,哲学认识论的对象就是哲学认识。 现行哲学教科书体系把作为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的哲学与作为社会存在反映的社会意识形态之一的哲学分作两处讲,使哲学的性质模糊不清,而哲学认识问题的提出为这种分割现象的统一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10.
整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之争:西方哲学的一条重要线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个体与群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贯穿人类文化的一个永恒的矛盾和问题,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在逻辑上包括二者的存在关系和价值关系两个不同的向度,在理论上则表现为方法论和价值原则两个不同的侧面。西方哲学在其历史发展中环绕这一问题形成了整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争论,这种争论既展开于社会历史哲学、政治哲学、道德哲学等“实践哲学”领域,也体现在一般方法论、认识论及本体论之中。  相似文献   

11.
“哲学就是认识论”不对吗?──与朱宝信同志商榷刘怀惠朱宝信同志的文章《哲学并不仅仅是认识论》(《晋阳学刊》1994年第3期)中,对认识论提出了狭义认识论与广义认识论的区分,认为毛泽东“哲学就是认识论”的提法,既不符合狭义认识论,又不符合广义认识论,在...  相似文献   

12.
认识论通常被界定为“关于认识的理论”。这个界定中包含致命的歧义 :“关于认识的理论” ,是关于认识的“哲学”理论 ,还是关于认识的“科学”理论 ?这种歧义之所以是致命的 ,是因为它决定着如何定位认识论的理论性质 :认识论是哲学 ,还是科学 ?这个界定上的模糊指示着人们思想上的混乱 :一方面 ,把认识论看做是对于认识或知识的科学的研究 ,比如 ,对认识的发生、认识的方法、认识的机制、认识的结构等的研究 ;另一方面 ,又认为“认识论是哲学的一部分” ,把近代哲学对古代哲学的变革称作“认识论转向” ,并且把认识论研究同价值论、生存论…  相似文献   

13.
主体的认识可分为“人类”的认识与“个别主体”的认识,近代哲学以来,哲学对主体问题的关注的突出特点是只关照认识的“类主体”,而对个体主体置之不理,造成这一结果与作为认识论范畴的意见的失落有很大的关系,本文的目的在于阐述意见这一范畴失落的原因及其所造成的认识论的局限。  相似文献   

14.
独立于自然科学的形而上学与人类共存。对哲学形而上学作了纵向考察,从哲学观的角度来认识康德哲学在西方哲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该文分析了康德对传统形而上学所作的先验批判以及未来形而上学的重建原则,认为康德彻底改变了西方传统的哲学观念,把传统形而上学和未来形而上学的根本区别界定为;前者研究存在的实质及其规律,后者反思理性自身及其原理,因而开拓了哲学研究的新境界。因此,康德在西方哲学史上,不仅在认识论上,而且在哲学观上都实现了“哥白尼式的倒转”。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认识论研究会、武汉大学现代认识论研究中心,厦门大学哲学系、《哲学研究》编辑部、中央党校哲学教研室、福建师大马列室、政教系、福建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福建省委党校等单位共同发起的“现代认识论研讨会”(1988)于十二月在厦门召开。会义研讨了“当代认识论的前沿和发展态势”,“哲学认识论与现代科学”,“思维微观机理和社会文化心理机制的认识论分析”等议题。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对人类认识现象进行考察时,它在观察问题的视角上实现了一次跃迁。与直观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和所谓“主体性认识论”不同,它不是在纯粹的认识活动中的主体和客体两极内兜圈子,即不拘泥于主体——客体的关系问题。而是用一个更高层次的理论问题即“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问题包涵了这一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人类认识现象的考察得出的  相似文献   

17.
<正> 主体和客体这一对概念,在不同的学科领域内,反映着不同的对象,因而具有不同的含义。在哲学的认识论中,主体是指认识者,客体是指被认识者或认识对象。认识者与认识对象之间的作用和被作用、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表现为由实践、感性和理性等认识环节构成的认识的行为和现象。这种行为和现象是认识论研究的对象。哲学上所谓的认识论,就是人们对这种行为和现象以及它们发展的规律进行认识所形成的概念、观点、  相似文献   

18.
前一段时间。一些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借观念更新之名大售其奸,把这个本来充满青春活力的严肃命题,弄得相当混乱和庸俗不堪.为此,有必要澄清观念更新问题上的一些是非.一、什么是观念更新观念更新是思想意识的新陈代谢,是思想的一种矛盾运动形式,在每个社会的意识形态领域里都存在这种客观现象。只不过在当今的改革大潮中,伴随新旧体制的急剧变革,观念之间的撞击尤为激烈和复杂。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则乘机浑水摸鱼。他们把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吹捧为“现代思潮”、“新观念”而四处招摇撞骗。存在主义、新康德主义,弗洛伊德思想、尼采哲学等成了“新观念”的代名词。甚至享乐主义、金钱至上观念、个人主义也堂而皇之地被“正名”.与此同时,他们把马列主义  相似文献   

19.
笛卡尔的“我”“我思”的发现标志着近代哲学的“主观”“主体”观念正式建立起来。在西方近代哲学史中,从笛卡尔开始,哲学从本体论中心转移到了认识论中心。而马克思主义哲学。一方面继承了为近代唯心主义所发展了的主观能动思想,将其具体化为人的能动的历史活动;另一方面,将近代西方的认识论发展到实践论.从而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这样,主体能动思想与认识论中心的观念就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中得到了扬弃与新生。  相似文献   

20.
系统性、综合性或整体性是现时代的特征。在科学知识方面,它表现为横断性、总括性学科的相继出现;在文化方面,则表现为人类全球意识和“天—地—人”观念的产生。有鉴于此,哲学认识论也应当从系统的、整体的角度去重新考察认识活动,再现认识的系统性和整体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