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黄玉捷 《科学发展》2013,(12):103-108
特大型城市面临着城区创新和人口发展的双重挑战。城区创新发展与原有人口基础、产业结构和劳动力资源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反差和矛盾。而人口因素是人口基础、产业结构和劳动力资源等3个因素中的主导因素。只有将人口与经济、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科学地梳理城区创新与人口发展的关系,将人口发展寓于城区产业升级、旧城改造当中,才能有效地推动城区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2.
从农村人口流动 看我国城市化发展的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80年代开始,我国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村转移出来,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向城市流动。据悉,目前全国流动人口规模已经超过7000万人,预计到本世纪末,将有2亿劳动力会涌向城市。这一规模巨大的人口流动过程,对城市及农村的发展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并作用于我国的城市化发展道路。 一、农村人口流动与城市化的关系 城市化最基本的含义是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的转化,转化包括就地转化和农村人  相似文献   

3.
缓解大型城市交通拥堵的国际经验和我国的解决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先立 《城市观察》2012,(3):121-130
特大型城市中心城区是城市经济活动最活跃的区域,人口和建筑密度大。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和机动化的进程,其中心城区的车流量急剧增加,原有的道路设施已经不堪重负,交通拥堵的状况越来越严重。本文在总结了日本东京、英国伦敦、法国巴黎治理城市交通拥堵的经验的基础上,以我国特大型城市中心城区的交通拥堵为研究对象,对缓解我国特大型城市中心城区交通拥堵提出了对应的公共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厦漳泉地区是国内较早开启同城化探索的区域,已经成为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同城化地区。基于腾讯位置大数据平台上的腾讯迁徙热度,通过对厦漳泉同城化地区城际间人口流动在时间维度上的流动特征、流动强度的分析,以及空间维度上从全国—福建省域—厦漳泉地区不同尺度的城市对外联系分析,探讨以厦漳泉地区为例的同城化地区城际人口流动的时空间特征以及同城化地区城际人口流动与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分工和劳动力分布的关系,并提出推进厦漳泉同城化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如何融入城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政府对人口流动和迁移政策的逐步放宽,我国出现了规模越来越大的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大潮。据统计,2003年我国实际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已达到9900万人,且主要集中于城市地区,为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但尽管大量农民工在城市工作、居住及生活,却由于种种原因不仅没有融入到城市中去,反而成为城市的“边缘群体”。近1亿的农民工不能融入城市,这不利于城市社会的和谐稳定,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6.
人口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山西省人口发展为社会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人口素质不断提高为经济发展提供了高素质的人才。但是,人口数量的不断膨胀,人口素质偏低,使山西人口与经济发展要求不协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山西省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人力资源利用和开发方面,上海应尽早进行制度创新,以求在更大程度上促进人口流动,建立能保证人口流动性的政策体系.鼓励两小时通勤圈劳动力进入上海就业,鼓励跨城市就业,降低跨城市就业的交通成本.构建虚拟劳动力市场,为异地知识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参与上海的劳动分工提供网络接口,使人不在沪也能为沪工作,按劳取酬,拓宽上海人力资源来源.  相似文献   

8.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行,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与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我国出现了自农村向城市的大规模人口迁徙,产生了全世界都极其罕见的,数量巨大的“流动人口”,并且人口的流动形式从单一的劳动力转移类型向举家迁移而转变。而其中流动人口的子女(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一直被社会普遍关注。虽然近年来相关的法规、政策不断出台,但流动儿童的教育权仍然是一直处于被不平等对待的情况之下。因此,我们必须对于现有的体制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9.
宋迎昌 《城市》2014,(8):9-14
正一、特大城市治理具有特殊性特大城市治理不同于国家宏观层面的治理,也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区域治理,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需要应对人口过度膨胀带来的挑战。人口过度膨胀是特大城市的基本特征,由此带来的现象是就业岗位竞争激烈,住房需求居高不下,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运行压  相似文献   

10.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迅速转移和城市劳动力普遍流动,历史地提出了发展劳动力市场的客观要求。伴随这一主体市场的形成发展,人口流动、社会心理、人际关系、劳动竞争等方面,都将出现一系列社会学问题急待研究。因此在哲学社会科学“七·五”规划中,重庆社会科学院提出的“劳动力市场社会学研究”课题被列为国家课题。该院社会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