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伴随改革开放中非公有制经济的出现和发展 ,剥削行为也出现了。如何认识我国现阶段存在的剥削 ,剥削存在有无必然性和进步性 ,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3.
社会稳定与否,是由该社会的矛盾的客观状况所决定的。当社会矛盾(指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矛盾)处于缓和状态,即矛盾对立双方处于相协调的发展阶段时,社会呈现稳定状态;当这些矛盾尖锐化,发展为激烈的冲突,而且这种冲突已经危及到社会的正常秩序时,社会便处于不稳定状态。就是说,稳定仅仅存在于矛盾尖锐化之前的缓和发展阶段。从这个意义上说,稳定是相对的、暂时的、有条件的。稳定中包含着不稳定,并存在着由稳定走向不稳定的可能性。因此,稳定的维持,取决于能否在矛盾发展到尖锐化之前解决矛盾,或者在矛盾尖锐化时以有效的、适当的方式化解矛盾,达到新的平衡。社会主义社会,由于从根本上消灭了 相似文献
4.
“果之为果在于它的因”。官僚主义现象之所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依然存在,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思想认识根源并与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某些具体制度的缺陷有关。 首先,从社会历史根源来看,官僚主义的存在与封建专制制度的历史影响密切相关。我国解放前是一个有着两千多年封建专制历史的国家,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政治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产生了与此相适应的官僚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彻底推毁了封建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对旧中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理论界有少数人曲解马克思的劳动异化思想,到处滥用异化概念,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各个领域存在着和产生着异化。有人武断地说;“异化是社会主义一切弊端的集中表现,是对社会上大量存在的丑恶现象所能给以的最科学的说明。”还有人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理论界一些同志宣扬的“社会主义异化论”,是一种相当系统的错误理论。他们用异化概念来分析、批判社会主义社会,认为我们国家在经济、政治和思想上都存在着异化,有的人甚至认为异化的根源就在“社会主义制度本身”,并且把人道主义作为克服异化的灵丹妙药。显然,宣扬这样一套东西,混淆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不管作这种宣传的同志的主观愿望如何,客观上只会引导人们产生对社会主义和党的领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在研究异化问题的过程中,报刊和书籍发表了不少宣扬“社会主义异化论”的文章。“社会主义异化”的观点是错误的。下面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一“社会主义异化”的观点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为了把这个问题说清楚,还得从马克思怎样使用“异化”概念谈起。德国古典哲学家费尔巴哈用他的人本主义观点批判了宗教神学,指出上帝是人的本质的自我异化。但是,他并没有能够回答“人们是怎样把这些幻想‘塞进自己头脑’的”。马克思认为,宗教是自然压迫和社会压迫的产物,宗教的产生和发展,归根到底是由社会经济状况,经济关系所决定的。所以,在揭露了宗教的秘密以后,必须把批判的矛头指向现实资本 相似文献
8.
“异化”这个概念,最先是指权利的转让,关系疏远,神经的错乱等。到了德国古典哲学时代,异化被扩展到用来分析人与整个外部世界的关系,它才成为具有特定哲学内涵的概念…… 相似文献
9.
10.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明确指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方向。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一改革“方向”,全国上下已经取得共识,都在奋力呐喊。问题是在人们都异口同声地主张现代企业制度的同时,却并没有弄清楚“究竟什么是现代企业制度”这一基础性问题。对现代企业制度界定上存在的巨大分歧,这对企业改革的实践带来不利影响,有必要予以澄清。 1.“宽派”观点和“窄派”观点 相似文献
11.
今天,我想给大家简单地谈一谈“异化”问题,同时也要讲到“人道主义”问题。这两个问题是联系在一起的。最近,大家学习了二中全会的文件,都非常关心文件中提到的“异化”这个问题,我们搞哲学的同志理应来给同志们作个介绍,主要讲四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先谈谈最近几年来国内关于“异化”和“人道主义”问题争论的由来;第二个问题简单介绍一下“异化”这个词的含义,它在哲学史上的由来,主要讲一讲黑格尔和费尔巴哈是怎么使用“异化”概念的;第三个问题讲一讲马克思使用“异化”概念的三个阶段的情况及其前后的变化发展;最后一个问题简单汇报一下我个人的看法,就是为什么不能用“异化” 相似文献
12.
以往我国学界关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异化劳动理论的主流解读方式,是将异化劳动四个规定视为该理论的基本内容,对四规定外的其余内容很少关注或论及。实际上,《手稿》的异化劳动理论是一个严整的理论系统,蕴含了马克思对异化劳动的前提、原因、表现形式、后果、历史形态、功过、未来命运、消亡途径等许多重要问题的深刻思考和分析。为此,有必要进行重新解读。 相似文献
13.
一何谓历史的尺度?历史是人们自己创造的。人们还把自己的活动当作对象来进行评价: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历史的后退,是历史的发展还是历史的停滞。而这种评价的标准,就是我们所说的历史的尺度。在以什么作为评价历史的尺度的问题上,始终存在着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两类历史观的对立。神学家把上帝的意志看作历史的尺度。法国唯物主义者则认为人的欲念、动机是历史的动力。因而人的某种思想原则便成为历史的尺度。黑格尔把历史看作是不自觉地,但必然是为了实现绝对观念这一预定的理想目的而努力,这同一绝对观念便是他最高的历史尺度。费尔巴哈抛弃思辩的绝对观念,立足于人本主义,所以他主张以人为“一切事物、一切现实性之尺度”。他所说的“人”,是指作为族类的人,所以他又 相似文献
14.
劳动力是重要的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条件下,其他生产要素都已逐渐商品化,其供给与需求由市场调节,那么,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也应该在市场上加以调节,这样才可以充分发挥劳动效益。这些看法都是有道理的。也正是因此,人们才展开了关于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是不是仍然是商品的讨论。 相似文献
15.
16.
邓正来先生关于中国法学研究的四种模式受制于“西方现代化范式”的影响,必然会导致缺失自己的法律理想图景的观点值得质疑.这四种模式都是学者们为建设中国法治而作的理论努力,它们在学习、借鉴西方优良法律文化的同时,始终将思考并勾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理想图景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改革开放30多年来民主与法制的发展历史表明,中国从来就没有缺失过自己的“法律理想图景”,始终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这一图景的实现和完善,这同时也是中国法学的去向. 相似文献
17.
在政治权力体系中,权力配置关注结构,权力监督关注功能;结构制约功能,功能过程牵动结构体系。《政治文明建设与权力监督机制研究》一书在这个框架下,对中国特色权力配置和监督制约的内在机理做了富有成效的探索。其不照搬西方政制,不因循传统体制,而是借鉴其中有益的文明成果,立足当代中国国情,探讨优化权力结构、构建中国特色权力监督机制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8.
吴太胜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19(7):17-21
以西方发达社会为参照,马尔库塞描绘了“富裕社会”的虚假美景,列举了其构成要素的非和谐症状,指出“富裕社会”呈现“病态”的根源在于科技的异化。“富裕社会”批判理论揭示的西方社会“病理”性特征,对我们预防技术理性的潜在的危险,消除“和谐社会”创建中出现的重物质、轻精神,重技术、轻人文的倾向,将具有积极的警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当我们拿这个标准应用于某些简单的认识,对其真假的检验是一目了然的。然而对于某些有关复杂事物的认识的检验,特别是社会领域中对某些思想理论的检验,就不那么简单了。目前在我们面前就摆着这样一个问题。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头面人物,不是抓住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某些失误、曲折,大肆散布“社会主义失败论1吗?东欧形势剧变后,他们好象是捞到了一根救命的稻草,胡说“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失败了”。这种谬论除政治上顽固坚持资产阶级立场和主观片面的思想路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当前我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际出发,带着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些问题,重温了邓小平同志的有关教导,在实践中作了一定的调查和思考,提出了若干看法。文章认为,从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容、从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的现实需要以及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际状况等方面来看,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在当前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挑战;帮助人们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实现观念转变、培养市场经济所需要的各类人才,在市场内外构建起新的理想和道德体系、普及与市场经济运行和调整有关的法律法规常识,加强纪律教育,是当前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尽快予以解决的迫切问题;要处理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根本指导方针,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各个环节中抓住精神义明建设不放,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两个文明建设同步前进,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