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1 毫秒
1.
社会主义社会,是我们共产党人终生为之奋斗的理想社会的初级阶段。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大多是依据马、列的科学论述,形成自己的概念的。但是,有一些人们常常援引的列宁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断的汉译文在我看来是不够准确的,因而影响了人们准确地把握列宁的思想,在我国思想理论战线上造成了一定的混乱。对此,我认为有必要提出来商榷。择其要者,举以下三段。 一、“社会主义就是消灭阶级”。 这句话出自列宁在一九一九年所写的《无产  相似文献   

2.
浅谈中职德育课中的案例教学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旭华 《南方论刊》2009,(6):99-101
本文就现在中职学生出现的新特点,阐述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法…案例教学法。文中从什么是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在德育课中的作用及案例教学法在德育课教学中的运用三大方面进行分析,详细地介绍了德育课中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3.
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以下简称《唯批》)一文中,专门论述了客观真理的问题.不少同志把列宁批判的波格丹诺夫的真理观概括为主观真理,使客观真理同主观真理根本对立起来.我认为,这种概括是错误的,至少是不确切的.列宁指出:“有没有客观真理?就是说,在人的表象中能否有不依赖于主体,不依赖于人  相似文献   

4.
从1921年到列宁逝世前,列宁在他的许多文章和报告中涉及到新经济政策问题,其中集中阐述的有《论粮食税》等几篇。重新学习之后,使人油然产生一个深刻印象:列宁在马克思恩格斯对国家资本主义没有留下任何片言只语的情况下,依据本国实际,运用马克思学说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勇敢地提出并在全国实行了包括恢复国家资本主义在内的新经济政策,使  相似文献   

5.
列宁的民族自决权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无产阶级革命时代被压迫民族争取解放和独立斗争的重要策略思想,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处理民族关系问题的重要思想原则。但是在理解列宁的民族自决权思想时常常出现一些误解,甚至有人不加分析地引用列宁的民族自决权思想来对待现实中的一些民族问题,结果是既混淆了理论是非,又在实践上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本文试图就有关列宁民族自决权思想作一探讨,以期对这一问题能有一个科学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列宁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否也有一个形成发展的过程?以往的多种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著作通常都回避这个问题。这里有一个客观条件方面的原因,即列宁青少年时期就遭到沙皇政府的监禁、流放,全家常常遭到反动警察的搜查和监视,并且有几次举家搬迁。因此,列宁的早期文献已无法寻觅。此外,还有一些研究者们的主观认识方面的原因。有些研究列宁的重要著作,不仅没有论述列宁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形成发展过程,而且直接表述了这样的观点:列宁从自己的自觉生活的最初时刻起,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始终不渝的拥护者;他从来不一知半解地去理解马克思的理论;年轻的列宁用非  相似文献   

7.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列宁对于世界历史研究有其重大的理论建树.列宁一方面继承了马克思的研究方法,紧紧围绕资本逻辑来分析世界历史,另一方面又结合新的时代特点进行新的探索,从而使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列宁研究世界历史是和时代问题的分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研究时代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制定正确的策略,并根据时代的走向确定具体的发展道路.列宁在对时代进行一般性研究的基础上,尤其对帝国主义时代作了非常深入细致的考察和分析,这正是列宁世界历史观和时代观的重点和核心所在.尽管我们今天所处的历史条件不同于列宁当时所面对的社会环境,但其研究的方法论对于我们今天研究世界历史和时代仍有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列宁《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一文是十月革命胜利后不久写成的。当时苏维埃政权面临着国际国内的严峻挑战,如何使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站稳脚跟,成了列宁当时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和思考的中心问题。他从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出发,结合俄国革命的实际,在该文中提出了许多光辉的思想,时至今日,仍闪耀着熠熠光芒,对于我们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哲学界对黑格尔的《历史哲学》感兴趣的人逐渐多起来了,对这部著作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这方面的研究中,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的指导作用是确定无疑的。但是,对于普列汉诺夫和列宁的观点,人们的看法就不同了。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对于《历史哲学》这部著作的研究,列宁同普列汉诺夫相比,究竟谁的观点更深刻呢? 诚然,如果仅从形式逻辑的角度看问题,列宁的摘要的确不如普列汉诺夫的《黑格尔逝世六十周年》一文那样首尾一贯、斐然可观。但是,如果把列宁的摘要当作一个整体来加以分析,那么,我们就会发现,列宁分析精微、见解卓越,在一些基本观点上远远超过了他。列宁从两个方面对《历史哲学》作了总的评价,我们把这两个方面综合起来,就可以看出列宁在这个问题上的完整思想,即:就历史哲学关于历史问题的具体观点来说,无论它包含有多少真正好的东西和多少可以结实的“萌芽”,但是,与科学的历史观相比,却成了过时的东西。因此,我们对历史哲学的研究不能象在海滩上拾贝壳那样去拾取什么“经济事实”,而要按照恩格斯的指示,去揭示它所留下的“关于思维过程本身的规律的学说,即逻辑和辩证法”。列宁这一重要思想和方法论原则,为我们深入研究黑格尔的《历史哲学》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和途径。  相似文献   

10.
坚定而崇高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革命导师列宁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对理想信念问题有丰富的论述,形成了独特的理想信念观。列宁的理想信念观回答了列宁的理想信念是什么,为什么接受这一理想信念以及怎样坚守理想信念等问题。重温列宁的理想信念观,对于认识理想信念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坚守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伊林.费切尔是西方马克思学家、德国民主社会主义者,关于列宁主义的认识是他思想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他认为,列宁在马克思与黑格尔之间建立了新的联系,但列宁接近黑格尔的辩证法是有限度的;列宁将辩证唯物主义扩展为具有约束性的无产阶级世界观;列宁在以暴力实现马克思的绝对自由的道路上使自由逐步沦丧;工会是共产党与群众之间建立联系的传统装置。我们对他关于列宁主义理论本质的认识是不能同意的,但整个说来有助于我们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及其理论本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河北学刊》1982年第2期发表刘勤署同志的文章,题目是《也谈客观真理的定义——与徐飞同志商榷》(以下简称“定义”),对我在《国内哲学动态》1980年第10期上发表的《客观真理就是客观世界及其规律》一文提出不同意见,我觉得有必要作一答辩,这样对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深入研究是有益的。 “定义”对我文章中引用和阐述的列宁关于客观真理的观点提出了两点批评。一是说我在理解列宁的那句话时抹掉了在“人的表象中”五个字;二是说我断章取义,没有将这个问题与第二个问题联系起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只有在这里将列宁对这个问题的提法全部引出。列宁批判说,波格丹诺夫“把下面两个问题搞混了:(一)有没有客观真理?就是说,在人的表象中能否有不依赖于主体、不依赖于人、不依赖于人类的内容?(二)如果有客观真理,那么表现客观真理的人的表象能否立即地、完全  相似文献   

13.
列宁说过:“小生产是经常地、每日每时地、自发地和大批地产生着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毛主席在关于理论问题的指示中重新提起列宁的这段话,是有深刻现实意义的。通过学习和社会调查,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小生产仍然是产生资本主义的土壤;也进一步体会到,毛主席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关于“严  相似文献   

14.
<正> 列宁给我们留下的《哲学笔记》,是一部极为珍贵的哲学遗产。这里,我们仅就列宁在阅读黑格尔的逻辑学时所作的一个批注加以探讨。这个批注是:“……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哲学笔记》第228页)。关于这个命题究竟是列宁的,还是列宁转述黑格尔的,以及这个命题的科学含意是什么,至今国内外哲学界还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因此,对这个命题的探讨,直接涉及到如何理解和继承列宁哲学遗产的问题,特别是涉及到关于物质与精神、存在与意识、客观与主观等一系列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基本原理问题,同时正确地回答这个问题,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列宁关于社会主义民主制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宁关于社会主义民主制的理论与实践高放一、列宁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民主制”在学习和研究列宁思想遗产方面,从某种意义上说,再没有比社会主义民主制更加重要的问题了。这是因为:第一,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之后,有不少人认为那是由于苏联东欧国家长期坚持列宁式的...  相似文献   

16.
钟伟明 《南方论刊》2010,(2):104-105
中职德育课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亟待改革。教学的“师本”化是中职教育工作的瓶颈。课堂的“生本”化是解决中职德育和教学质量的问题。是实现职业教育生产力大解放的关键。生本教育是以人为本理念在教育中的体现。以人为本就是为了人、尊重人、依靠人。本文从互动、合作、激趣、交往等几个方面对生本课堂进行阐述,旨在提高学生学习动力、学习信心和学习能力,使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会学习的、会实践、会创造的现代职业人,从而改变教师的师本化观念。  相似文献   

17.
在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中,与卢卡奇和葛兰西等人不同的是,柯尔施论“列宁意识形态观”基本是批判和否定的。柯尔施认为,列宁从政治功用性的角度来考虑意识形态问题,而不关心理论本身的科学性;列宁的认识论消解了意识形态的革命性,割裂了理论和实践的辩证统一;列宁意识形态思想的哲学基础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忽略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列宁的意识形态思想成为评估科学发现的最高权威,走向了某种意识形态专制主义。分析柯尔施对“列宁意识形态观”的误读,对于我们探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途径,坚持科学的“列宁意识形态观”,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德育作为"完全人格之本"是塑造人灵魂的工程,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严重影响德育课的教学效果.因此必须实行全方位的转变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由说教式向民主实践式转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不断优化德育课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9.
<正> 民族形成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这个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等革命导师早有论述,为我们研究民族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但如何理解这些论述,每个人的见解有所不同。笔者就这一问题谈点粗浅看法,渴望指正。  相似文献   

20.
俄国革命存在着文化的阙如,形成文化制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列宁在十月革命成功以后进行了"文化革命",提出"现在的工作重心的确在于文化主义",这使得"对社会主义的整个看法根本改变了".列宁文化革命思想有两个层次:文化知识浅层次与人的全面发展的深层次.在前一个层次上,列宁提出要用那些浸透资产阶级观点的专家来建设共产主义;在后一个层次上,列宁提出要针对"古老的俄罗斯观点和半野蛮人的习惯",从生活、习惯、偏见、守旧习气方面改造人,全面提升人的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