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母语迁移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而它与中介语石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对外语学习各个环节中可能出现的母语负迁移现象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和分析,并指出了母语迁移的种种表现,提出一些对于缓解中介语石化有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母语迁移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而它与中介语石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对外语学习各个环节中可能出现的母语负迁移现象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和分析,并指出了母语迁移的种种表现,提出一些对于缓解中介语石化有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文章借助中介语及母语负迁移理论、错误分析理论,在整理某高校英语专业大二120名学生的一篇命题作文中的从句错误的基础上,从关联词错误、从句内部错误及主从句关系三个角度统计分析由母语负迁移引起的从句错误。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4.
母语迁移现象在二语习得中非常普遍,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两种。本文分析了英语语篇中母语的负迁移现象,旨在帮助人们更深地认识母语负迁移现象,同时还给出了一些克服英语教学中母语迁移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母语迁移的认知理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母语在中介语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问题一直是二语习得理论研究的热点.受不同时期的理论思潮的影响,母语迁移研究经历了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论和对比分析理论、心灵主义的迁移最小论和认知学的迁移制约论几个阶段.人们对母语作用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不再把母语迁移当作二语学习困难和中介语错误的唯一根源,或者根本否认母语影响的存在,而是视迁移过程为受语言结构的标记性、学习者的心理类型和中介语发展的自身规律等因素制约的二语习得过程之一.  相似文献   

6.
对二语习得的研究表明,母语迁移是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分析,从语音,词汇,语法,文化等诸多方面阐明母语迁移中的负迁移现象对二语习得的影响,并探究了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如何尽量避免母语负迁移,以使二语习得者的语言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7.
以中介语理论及其五个发展过程为标准,可将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维吾尔族民考民英语学习者在大学英语写作学习中出现的偏误类型分为:母语负迁移型、目标语规则过度归纳型、训练迁移型、交际策略型和二语习得策略型。文章着重探讨了造成前两种中介语语法偏误类型的原因是母语无标记,偏误类推,合成和偏误分析,希望能够引导教师正确认识作文中出现的语言偏误,采用合理的教学设计和方法,帮助三语学习者逐步改进和发展中介语,向目标语靠拢。  相似文献   

8.
中国学生在英语写作过程中犯的很多错误都与母语负迁移密切相关。基于语料库的对比中介语分析法为负迁移现象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对比分析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和英国国家语料库中"In a word"的使用差异,为母语负迁移现象研究提供量化依据,对英语教学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母语迁移是影响二语词汇习得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表明母语迁移是二语词汇学习的必经阶段,二语词汇语音、词形、语义、搭配以及学习策略等方面都会受到来自母语的正迁移、负迁移,回避或过度运用的影响。学习者对迁移各种表现形式的意识和不断积累的目的语文化知识将有助于缩短这个过程,提高二语词汇学习的效率。  相似文献   

10.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分析第二语言英语作文语料的二语习得负迁移语言现象,认为:汉语母语思维对英语写作存在负迁移影响,受汉语思维方式的影响,二语习得者易产生中国式英语句法结构,干扰英语句法习得;以40份相同母语、二语学习背景大一学生英语作文语料为研究材料,运用对比分析、偏误分析理论,依据英语与汉语句法相似性判断句法负迁移,利用Markin作文批改软件,报告语料中句法负迁移为35.19%;调查、收集、归纳省略结构、句子衔接、语法一致、谓语结构、词序、回避等句法负迁移语误,探讨句法负迁移制约因素,提出加强母语与二语句法结构认知、对比分析的教学对策,以减少英语写作句法受汉语负迁移的干扰。  相似文献   

11.
语言不仅是传递客观命题的工具,更是言者用来传递主观性的工具。首先,言者对命题的认识、对事件的态度、对语篇的立场构成了主观性陈述;当言者的主观性赋予话语某一部分在态度、情感、立场上的主体地位,使它们超越其他语义内容、获得凸显感知时,就形成话语中的强调形式。其次,主观性的核心参项可以表述为不具真值语义、体现言者立场的话语形式;同理,话语强调表达的核心特征可参照真值语义、句法辖域、语用意义三个维度。最后,强调表达与主观性表达是蕴涵共性关系,强调表达是主观性表达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观性是语言中更为优势、自由的概念,不一定总是表现为强调表达。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的城乡关系经历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发生分离与对立,又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相互依存联系密切,并将最终走向城乡一体共同协调发展的历史过程。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唐宋时期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在唐宋以前,城乡之间城乡一体的发展态势较为明显;唐宋以降,城乡关系逐渐分离并形成了"交相生养"的新型关系。  相似文献   

13.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14.
自建国以来,中国的党政关系发生了十分复杂的变迁,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这些阶段性的发展经历了从"党指挥政"到"以党代政"再到"以党领政"的发展历程.党政关系的发展最终使中国行政权力从党权中分离出来并呈现出逐渐扩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论抗战时期我党干部教育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我党在干部教育上取得了巨大成就,摸索出一条成功之路,为促进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其历史经验:一是党的高度重视;二是系统化的教育管理和行政机构;三是灵活、适时、科学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四是自己动手,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勇气。  相似文献   

16.
现阶段的贫富分化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 ,我国现阶段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贫富分化趋势。贫富分化既抑制效率 ,又损害公平 ,是阻碍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大隐患。只要我们始终把广大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加强宏观调控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就能够不断缩小贫富差距 ,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围城》包孕着丰厚的审丑意蕴,钱钟书先生把他对中西方化、对人性以及对社会的畸形、片面、病态及丑陋的的揭示,真诚地奉献给读者。这些对文化、对人性及对社会生活的审丑的新的纲领,极大地扩大了文学表现的感觉空间和思考空间,让读者睹见作家对中国现实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和人性善恶的严厉的审视乃至洞穿,从而反复引发人们的审美体验,这其实正是《围城》被认为是美的文学作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贾府由盛而衰 ,大厦倾倒。与其相反的是 :赖家虽为贾府的世仆 ,因其在贾府管家时间长 ,权势重 ,善于拍马逢迎主子 ,钻了贾府管理混乱的孔子 ,渐次发迹 ,超越常人 ,最后连主子也要向其乞借遭冷遇。这一主仆贫富易位的典型事例给世人留下颇值得深思回味的人生课题。  相似文献   

20.
对高校学生欠费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目前高校学生欠费现象,分析了在高校中,学生学费、宿费在办学经费中的比重及学生欠费问题给高校办学带来的不利影响。指出制度不健全、家庭贫困、就业因素、观望心理等因素是目前高校学生欠费的主要原因。同时提出了解决高校学生欠费问题的对策是:建立健全一体化的收费管理体制;解决国家助学贷款问题;严格执行学生收费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