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大江健三郎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江健三郎论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平献明1994年10月13日日本战后一代派代表作家之一大江健三郎以他的长篇代表作《静静的呼喊》《万延元年的足球》《个人的体验》和《M/T与森林的奇怪故事》而荣获诺贝尔文学奖金。奖金评委会称赞他的作品“反映了当代社会的各种...  相似文献   

2.
20世纪日本文坛上 ,有两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 ,他们分别是 :196 8年获奖的川端康成和19 94年获奖的大江健三郎。曾有学者认为 ,川端康成与大江健三郎可能唯一的共同之处是他们同为日本人 ,同获诺贝尔文学奖。换言之 ,可比性甚少。诚然 ,就其人生经历 ,社会背景 ,创作风格 ,审美情趣而然 ,二人确实相差迥异。然而 ,在各自几十年文学生涯中 ,都是在东西方文学的探索中 ,孜孜求索。尽管二人对东西方文学各有侧重 ,但是 ,他们都是最终找到了东方与西方 ,传统与现代结合这条路 ,并在创作中最终获得了巨大成功。这点是不可置疑的。三岛由纪夫在《川…  相似文献   

3.
20世纪日本文坛上,有两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他们分别是:1968年获奖的川端康成和1994年获奖的大江健三郎。曾有学者认为,川端康成与大江健三郎可能唯一的共同之处是他们同为日本人,同获诺贝尔文学奖。换言之,可比性甚少。诚然,就其人生经历,社会背景,  相似文献   

4.
大江健三郎对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理论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在叙事上,大江通过多视点、反讽叙事、戏仿等手法,尽可能地用自己的叙事方式抵抗着占主流地位的日本传统的叙事文学.大江在叙事上进行的"陌生化"探索,从而使其大多数作品具有很强的隐喻性、象征性.对大江来说,"陌生化"是他以一个文化批评者的身份对日本现代社会特别是天皇制进行强烈批判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5.
长篇小说《雪国》一直被公认为日本作家川端康成(1899~1972年)的代表作之一。它在许多方面比较充分地体现了川端康成文学创作的特色,也比较充分地体现了川端康成审美观的特色。本文拟对后者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6.
20世纪日本文坛上,有两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他们分别是:1968年获奖的川端康成和1994年获奖的大江健三郎.曾有学者认为,川端康成与大江健三郎可能唯一的共同之处是他们同为日本人,同获诺贝尔文学奖.换言之,可比性甚少.诚然,就其人生经历,社会背景,创作风格,审美情趣而然,二人确实相差迥异.  相似文献   

7.
8.
川端康成是个很有成就的作家。他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包括小说、小小说、散文、杂文,文艺评论等。他的小说创作,正式开始于1921年的《招魂第一景》,至1972年他自戕为止,在整整半个世纪的创作生涯中,共写了超过500部(篇)小说(含120多篇小小说),在《川端康成全集》37卷本中占去了25卷。这些小说,除了《东京人》、《女人》比较长以外,中长篇小说一般都在八万至十二三万字之内,小小说短者仅有数百字。川端的小说,不仅数  相似文献   

9.
大江健三郎和他的作品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于长敏川端康成作为本世纪的同龄人,交融着日本战败前后两个重要历史阶段的沉积,以“敏税的感受、高超的小说技巧,表现了日本人的内心精华”,成为日本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时过26年,大江健三郎这位生于1935年、成长...  相似文献   

10.
川端康成的文学思想及其创作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现代主义作家川端康成生于一八九九年,死于一九七二年。一生中成就卓著,共写下二百来部长、中、短篇小说。他的主要作品已译成英、德、法、意、瑞典、芬兰等文,近年来,在我国也已作了大量的介绍。一九六八年,川端康成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金,他的三部长篇小说《雪国》《千只鹤》《古都》被评为获奖作品。诺贝尔文学奖金委员会称赞他“以锐敏、丰富的感情,高超、非凡的技巧,表现了日本人的内心精华”。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现代派文学受到我国文学界的注意和研究,现代派文学作品的出版和评论逐渐增多.不久前,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外国现代派作品选》;山东人民出版社即将出版日本现代派文学——"新感觉派"代表人物川端康成的《雪国》、《古都》中译本;武汉《外国文学研究》开展了对现代派文学的讨论.我们认为,加强现代派文学作品和作家的介绍,将有利于现代派文学的研究工作.川端康成是日本迄今唯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金的作家,在日本有很大的影响.在创作上,他继承了日本古典文学传统,吸收了西方文学流派的创作手法、特别是英国作家J.乔依斯的"意识流"手法,并运用于创作实践,在一些作品中表现了颓废思想和没落感情.这篇文章着重分析川端康成小说的艺术特色,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他的创作思想.  相似文献   

12.
漫谈川端康成的中间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密 《日本研究》2004,(2):74-79
川端康成是日本著名作家,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我国译介、研究川端康成始于改革开放,1979年9月12日至20日在长春召开的日本文学研究会上提交的三十余篇论文中就有关于川端康成的文章。如今,时间过去了二十多年,在这之间,由叶渭渠等人组织先后  相似文献   

13.
从荒滩地到聚宝盆──读《河头村志》徐建春在洪焕椿《浙江方志考》一书中,最小的区域志是镇志而不见材志,其实,就是从全国的范围的考察,也很少有公开出版的村志。然而,正如魏桥先生指出的,乡村研究是一个不应忽视,又往往容易忽视的项目。乡村地域广大,人口众多;...  相似文献   

14.
一、信息和知识OECD(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IWe年科学、技术和产业展望》(中文选译本《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一书中把知识划分为klx)w-wha(知道什么)、know-why(知道为什么)、haw—haw(知道怎么做)和know-who(知道是谁),并且认为know-wha和ILlx)w一心是信息,l‘lx)w-haw和l‘lx)w-wha是知识。OECD的分类方法依据的是ho年代以来西方关于求知的“4W”原则。(吴季松:(知识经济)第16页,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lops年)李宝元先生对OECD的分类给出了知识学解释:l‘lx)w-wha是事实陈述型知识,一般可…  相似文献   

15.
从吠陀到奥义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吠陀本集吠陀,是梵文Veda的音译,意译为“明”,即知识。它是印度上古文献的总集,是婆罗门教与印度教的根本经典。千百年来,它对印度人民的精神生活及社会习俗发挥着持久而强大的影响。吠陀一词有广、狭两种意义。广义的吠陀指吠陀本集、梵书、森林书、奥义书及天启经,法经,家庭经等一批经书,还包括一批附属文献。狭义的吠陀仅指吠陀本集。婆罗门宣称,吠陀文献的主要部分,即本集、梵书、森林书、奥义书及天启经,都不是凡人创作的,而是圣人们凭藉“天启”而诵出的,是天神意志的表述。因而,它们具有不容怀疑的权威。这一观点,称作“吠陀天启”。  相似文献   

16.
17.
在所有人中,物理学家最爱赶时髦。在本世纪70年代,灾变说盛行,到了80年代,数学混乱学和不规则理论就象货币数量学说和改革在社会科学家眼里一样,成了科学界的新趋向。那么90年代呢?恐怕自组织临界理论将成为时尚。如果认为理论的产生或消亡全然是反复无常的,那就错了。这一过程是逐渐演变的。为助于理解新出现的潮流,人们应该作一些回顾。灾变理论要解释的是,在风中行驶的一条小船,当风力加大到一定限度时,是怎样倾覆的;混乱理论阐述的是,一个简单的事物是怎样以一种随  相似文献   

18.
李农 《今日辽宁》2002,(6):12-13
清洁生产是当今世界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新的环境战略,其核心是将污染预防原则应用于生产全过程,通过不断改善管理和科技进步,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从源头上降低生产和服务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  相似文献   

19.
本书是叙述从佛陀到阿育王这段印度历史的一部专著,作者崔连仲。全书共32万字,由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在引论部分首先回顾了从印度河文明到恒河文明的整个历史,从印度的史前文化到婆罗门教的产生都分节做了说明,可以使读者对整个印度古代文明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了解。本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